茶之源—可以荐嘉客 茶在山水草木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开源茶之源,记载茶为嘉木,在巴山,峡川一带出现。


茶之源—可以荐嘉客 茶在山水草木间


《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是后人所说的“炎帝”,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也是农业、植物相关文明的发源者。我国有历史以来,即是一个农业大国,《神农本草经》又称《本经》,约起源于神农氏,经代代口耳相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茶,最先是作为药用,随着茶的发展,进而改为食用、然后为现在的饮用。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成为第一个发现茶的始祖。第二个始祖为“茶树之祖”,即四川第一个种植茶树的吴理真(甘露禅师),茶从此由一种乔木成为灌木,开始大面积栽种。


茶之源—可以荐嘉客 茶在山水草木间


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五曰荈。”自神农氏发现茶后,经后人发现,饮茶有修养生息,养五腑六脏之说。茶的养生之用,比如白茶,即有“寿眉”之称,也有俗称“老白茶”,即是一种3年左右的茶。

茶之为用,味至寒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周公《尔雅》:“槚,苦荼。”茗茶,品茗,香茗,“槚”字,少有看见。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在花语茶香的慧予楼,阁楼梯间,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知己如故人,茶,最能唤醒人的感观感受。

“荡昏寐,饮之以茶。”,茶不只闻香识色,茶更有茶之源,茶之味,还有茶之九难。


茶之源—可以荐嘉客 茶在山水草木间


“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借猎浅易。……凡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茶有九难:即茶之造、茶之本、茶之器、茶之火、茶之水、茶之烘焙、茶之末、茶之煮,最后茶之饮。

其中“夏兴冬废,非饮也。”秋冬饮茶,是写入《茶经》的一种生活方式。


茶之源—可以荐嘉客 茶在山水草木间


可以荐嘉客

自上古神农氏的茶起源,逐渐有了茶礼、茶艺、茶境、茶修、茶道等茶学发展,光是茶的六大分类:即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光其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就可以追溯到上下几千年。

清时张岱,文采斐然,诗集、文集、杂剧、传奇无不有著作传世。 其书中有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而他在《自为墓志铭》里自称“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茶之源—可以荐嘉客 茶在山水草木间


读书品茶,听琴赏花,茶,备受主人嘉客的推崇。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而茶,不仅在草木间,在山水间,同时也在人们跌宕起伏的追求中。

花语茶香茶小叶与您分享,持续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