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年底美團要酸一把阿里買餓了麼貴了?

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七個月後公眾終於瞭解到這筆收購的細節,近日,今日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阿里收購餓了麼前,美團也出過一次價,並最終成功抬價。

為啥年底美團要酸一把阿里買餓了麼貴了?

王慧文透露,當時阿里對餓了麼報價70億美元收購,同時餓了麼也接觸過美團,美團覺得阿里報價70億“有點欺負”餓了麼,於是就對餓了麼報出了90億美元的價格。然後餓了麼把美團的90億美元收購價報給了阿里,最終阿里選擇了加價5億美元,以95億美元收購了餓了麼。為何美團在阿里報價95億美元時不追加報價?王慧文則說是因為擔心餓了麼真的會選擇成交。

美團在阿里收購餓了麼的過程中扮演“神助攻”的角色,不是因為看見友商被“低估”而同情心氾濫,也不是美團真心想收購餓了麼,而是美團故意使壞,想給阿里敲竹槓,讓阿里多付出點代價。

眾所周知,阿里是美團的早期投資者,美團和阿里由友變敵,箇中的恩怨情仇說來話長。給餓了麼抬價,讓阿里多付出二十五億美元,這實在不是一件“光彩事”,拿出來說道一番很明顯是美團的碰瓷營銷套路,像金庸小說裡七傷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樣,只會讓阿里、美團的仇怨更深一步,雖然成功地讓阿里付出了代價,但是公眾只會覺得美團用這種“宮心計”對待當初資金困難時扶持自己一把的阿里,顯得很不厚道。

美團看似高明的蠢

11月23日美團交出了上市以來第一份業績報告,即三季度財務數據。營收繼續加速,實現翻倍式增長(+97%),達到190億人民幣。GTV(總交易額)同比增長4成。但鉅額虧損主要是源於可轉讓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剔除該因素影響,虧損額為-35億,較上季度(-31億)略有擴大。

為啥年底美團要酸一把阿里買餓了麼貴了?

這份業績數據對於一家剛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來說還是挺不錯的。眾所周知美團的崛起之路並不容易,成立八年來,美團從千團大戰殺出血路,踏著眾多同行的“屍體”上位,到外賣燒錢大戰佔據優勢,再到戰略佈局酒旅、到店、出行、新零售等領域,經歷過不斷地投資併購擴張,在收購方面絕對是“老江湖”。

收購不是兒戲,天浩認為當初美團報價90億收購餓了麼,一方面美團並不想看到行業的競爭對手投向阿里的懷抱,故意抬高收購價格讓阿里知難而退,以美團的收購團隊的能力,絕對清楚地知道餓了麼不止70億,作價90億收購也是值得的。另一方面美團報價90億是為了給即將上市的美團抬升上市估值,無論從哪方面將,對美團來說都是有利的。

美團似乎忘記了阿里的收購團隊也不是吃素的,阿里真的那麼蠢,看到美團的報價便隨即跟上,生怕餓了麼被美團搶先收購了嗎?天浩認為,美團這種故作姿態的收購,不僅是看似高明的蠢,更顯得小家子氣,最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僅促成了阿里和餓了麼聯姻,而且美團的上市估值也並沒有因為四月份阿里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而有所抬升,反倒是不斷下調,從傳言最高的1200—2000億美元到800—1000億美元,再到彭博報道的600億美元,最終發行時估值543億美元。

“雙面”美團面臨的壓力

美團自上市後股價一直疲軟,在發佈自9月份上市以來首份財報之後,美團股價在上週五更是大跌11.79%。當初報價90億美元收購餓了麼,想攪亂市場以此來抬升上市估值,如今股價持續走低,市值跟著縮水。

為啥年底美團要酸一把阿里買餓了麼貴了?

美團交出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美團收入為191億元,去年同期為97億元,幾乎翻番。

而根據阿里方面披露的財報數據,餓了麼第三季度收入為50.21億元,美團的外賣收入是其約2倍。此外,互聯網大數據監測機構Trustdata發佈的《2018年Q3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目前,美團外賣以60.1%的市場份額領跑行業,相當於餓了麼與百度外賣市場交易額之和的1.9倍。無論是營收還是市場份額,美團都遙遙領先競爭者。

不過,美團第三季度期內未經調整的虧損高達832.97億元,經調整的淨虧損為24.64億元,同比擴大157.92%,公司依然深陷虧損泥沼。“雙面”美團快速增長下的危機也暴露出來了。

成立八年以來,美團在到店餐飲和外賣兩個核心服務的基礎上,一路橫向擴張,不斷將手伸向新的領域:酒店、旅遊、民宿、電影、到店綜合、生鮮等,目前有近20項業務,不斷地擴張,面臨著戰線太長的拉鋸戰,要想保持住或者拓寬市場份額,所需的資金是巨大的,多線作戰的“樂視”教訓令人記憶深刻。此外最大的競爭對手餓了麼在投入阿里的懷抱後,在阿里超級強大的生態體系內,口碑和餓了麼在會員、消費者洞察、商家服務、產品技術、即時配送能力等等方面和阿里生態的其他業務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不斷地深度挖掘龐大的本地市場服務。可以說“雙面”美團目前面臨的壓力巨大。

歪門營銷的美團疲軟即將到來

為啥年底美團要酸一把阿里買餓了麼貴了?

天浩認為,王慧文透露出的阿里收購餓了麼的細節,是美團上市後,在壓力和焦慮下的自我營銷,轉移公眾注意力,趁機酸一把低調平穩發展的餓了麼。其實美團一直很擅長營銷戰,作為互聯網連續創業者,王興一直活躍在互聯網舞臺,他本人經常懟人,還被稱為真性情,光是從王興口中引出的話題就足夠吸睛。

比如他稱阿里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比如在2017年4月,他就曾公開表示,摩拜的模式是對的,OFO是錯的。比如拼多多上市後備受質疑,不嫌事大的王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一堆人質疑拼多多卻不質疑淘寶是如何起家的,這已經說明我們這個社會是多麼健忘。

如今的美團競爭面積廣、戰線長,四面樹敵太多,稍微不慎的言行都會被揪住,這些美團當然懂了,可有時候就需要利用這些來進行營銷,我們幾乎很難看到美團的廣告,但是美團卻很會抓住機會進行自我營銷。可歪門營銷路子,看著能獲得關注,也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此次在美團發佈第三季度業績數據時,採訪透露“小細節”的蠢營銷套路背後,不僅是自亂陣腳的表現,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公眾看到美團快速發展的背後隱藏的危機。

王慧文說美團可以接受餓了麼的存在,這樣大的外賣市場,這麼剛需的需求,只有一家也不健康,我們還是要尊重自然規律。這顯然是場面話,作為一家有志於成為超級獨角獸的企業,當然是更願意看到自家企業成為行業壟斷。

如今的美團,互聯網出行有滴滴和高德等的競爭,但目前由於美團涉足時間短,且與吃喝玩樂的生活生態之間,尚未形成大規模協同效應,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盈利。核心業務外賣方面雖然是營收的主要來源,但有餓了麼和百度外賣競爭,行業拉鋸戰還得維持。酒旅業務方面,又面臨著飛豬、攜程、去哪兒網、同程藝龍等多方圍剿,僵持不下。多線作戰,需要的資金量龐大,對於已經上市的美團來說,往後越難拿到融資,擴張燒錢和融資缺錢的矛盾才是美團急需重視的問題。

處於疲軟期的美團,看上去人困馬乏,不妨將腳步放緩一下,思考一下如何解決“兩面”美團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