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大局已定?2019年樓市可能面臨3大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


房價大局已定?2019年樓市可能面臨3大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

無論是樓市下行期還是上揚期,房地產市場總有機遇和挑戰。對於剛剛過去的2018年,房地產市場就如同過山車一般,發生了從熱到冷的快速轉變,而對購房者、開發商、中介機構等群體來說,他們又迅速將觀望的目光轉向了2019年。其實,早在2018年年底,政策就已經釋放了2019年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樓市目標。此前,對於2019年的房價預判,業內一直是眾說紛紜,有專家稱下半年可能會迎來複蘇上漲,也有專家稱房價繼續面臨調整的可能性很大。不過,不管怎麼說,樓市不會大起大落的格局基本已經成為了業內共識。那麼,2019年還有可能面臨哪些挑戰呢?在這些挑戰面前,誰會扛不住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挑戰。

房價大局已定?2019年樓市可能面臨3大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

第一,從購房者角度來看,剛需購買力開始下降,市場不足以支撐房價繼續上漲。

為什麼現在選擇觀望的購房者越來越多?其實,除了買漲不買跌的購房心理一直作怪,購買力的下降則是更為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換言之,面對當前的樓市環境和房價水平,越來越多的購房者不願意買房,也買不起房,樓市走向有價無市的趨勢愈發明顯。那麼,可能有購房者會問了,曾經房價也很高,為什麼大家都爭相買房呢?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方面,有能力有需求的購房者基本都不會太糾結買房時機,只要房價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基本已經早早買了房,如今選擇觀望的絕大多數是屬於購買力相對較低的群體。另一方面,如今90後,甚至95後已經逐漸成為了樓市的主力軍,這部分人基本不缺房子,如果實在有住房需求,也不願意為了買房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租房正成為年輕一代的選擇。其實,隨著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這一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不難發現,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當前的購買力顯然不足以支撐房價繼續上漲,不過在政策的託底作用下,市場顯然還能扛得住。除此之外,隨著剛需購房能力和購房意願的下滑,改善和置換或將成為下一階段樓市的主要需求。

房價大局已定?2019年樓市可能面臨3大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

第二,從各地方角度來看,房地產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政策變相鬆綁值得警惕。

近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2019年樓市將以穩為主,但是應該警惕各地試探性放大對樓市政策的鬆綁力度,帶來非理性的資金入市。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2018年731會議提出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定位,但是到了2018年底,部分城市出現了調控政策的微調,曾一度引發市場對2019年調控政策鬆綁的猜想。不過,隨後住建部在住房城鄉建設會議上確定了2019年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給購房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不可否認,樓市調控政策最嚴厲的時候已經過去了,2019年樓市調控將從國家統一定位過渡到地方因城施策,對於這種過渡又應該作何理解呢?筆者認為,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因城施策有利於地方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政策走向,有利於實現本地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防止房價出現大起大落。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經歷了兩年多的嚴厲調控,但是房地產行業的支柱地位並沒有改變,對於過度依賴房地產的城市而言,應該警惕調控政策變相鬆綁的可能。

房價大局已定?2019年樓市可能面臨3大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

第三, 從開發商角度來看,繼融資渠道收緊之後,或將直面更加嚴苛的生存選擇。

樓市調控這兩年多,開發商的日子過得著實不怎麼樣,以至於龍頭房企萬科曾把“活下去”作為主要目標。但筆者認為,“活下去”對於目前的中小房企來說,或許是考慮的重點,但對於排名前列的大型房企而言,“活下去”顯然不是問題,如何“活得好”或許才是考慮的重中之重。不過,不管是大房企還是中小房企,最近這兩年,現金流一直都是困擾和制約他們的共同問題。那麼,這個問題能否在2019年得到解決呢?

筆者認為,在脫虛向實的大背景下,2019年流入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依然會受到嚴格監管,2018年央行多次降準都避開了房地產行業,即使最後多多少少會有部分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顯然也不能為開發商“解渴”。除了現金流問題,開發商還將面臨另外兩個問題:首先,因為資金鍊斷裂而跑路的中小房企或增多,因為謀求利潤最大化而產生的降標減配現象或持續出現,一定程度上都會引發購房者的維權現象。其次,轉型成為擺在開發商面前的選擇題。從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變則通,通則達,轉型正成為傳統房地產企業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無論是如萬達一般走上輕資產道路,還是如萬科一般深入探索住房租賃市場,又或者像絕大多數房企一樣謀求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只有順應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傳統房地產企業才能煥發新生命力。

轉自一點資訊樓事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