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1898年,中东铁路全面开工,哈尔滨作为枢纽,不仅是建设管理中心,也是后勤保障中心,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医院。

1899年,在哈尔滨火车站左侧开始兴建铁路医院。1900年建成投入使用。医院占地8344平方米,由俄国工程师列夫捷耶夫设计。建成时设床位280张,医疗和医技科室10个,主要服务于中东铁路的俄籍职员和中国高级职员。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列夫捷耶夫

这家医院肯定是哈尔滨最早的医院,是不是全国最早的西医院笔者没有深入考证过,但至少从建院时间上要早于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圣约翰医院,而且医院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无疑是当时中国的一流水平,甚至有传染病科,这在中国应该开创了公共防疫的先河。所以说这家医院在西医东渐的历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应当给与它恰当的历史位置。当初它门前的街道就叫"医院街",也就是因了这座医院的建立而得名的。现在已改名颐园街也是取之谐音。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化验室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病房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内科住院部病房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开救护车的俄国司机

当年,由于急于投入使用,临街小楼1900年建成了错层式,一边是二楼,另一侧是平房。1912年平房一侧续建为二楼,用于门诊,小楼从此成了中东铁路病院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一直作为门诊部。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门诊部

医院建成后叫什么名字,没有找到权威的出处,到了1912年称"中东铁路中央医院"。

整个医院占地很大,由很多造型别致、外观优美颇具特色的单层砖木建筑和少量楼房组成,每座建筑都是一个科室,相互独立,宽敞高大的诊室病房,病人就诊住院都感觉非常舒适。中间有数座俄式花园,古树名木繁茂,用今天的眼光看不像一所医院,倒像一座俄罗斯庄园。

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转卖满洲国(其实是日本),中东铁路中央医院一并移交,与哈尔滨原满铁医院合并,改成"北满铁道中央医院"。床位增设到450张,并附设1所看护妇所(护士学校),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医院担任护理工作。是当年东北最大的医院。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这张满铁医院老照片很珍贵,满铁医院后来拆掉了,原址盖了新楼,就是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医院。

伪满时期医院的医务人员和职工以日本人为主。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前线军医缺员,就开始从满铁中央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去前线。在这种情况下,才开始从新京(长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招收少量的中国医生,但中国医生在医院处处受歧视,工资只有同级日本医生的一半。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1945年8月19日,这所医院被苏联红军接管,做临时战伤医院。8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到达哈尔滨,把满铁中央医院门诊部变成了抗日联军哈尔滨办事处。

1947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将病房全部改做战伤病房,接收前线送来的伤员。

1950年2月,中长铁路时期改称为"中长铁路中央医院",设病床400张,门诊设立9个科室,住院处9个科室,并设置若干沿线门诊所,5个站段保健站和1个地区门诊部并设护士学校1所(哈尔滨铁路中央护士学校)。

1952年,改称"哈尔滨铁路局中心医院",归属哈尔滨铁路局管理。

2004年10月,组建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不少老建筑被拆除,原址建设了医院办公楼和门诊住院大楼,现仅剩原门诊、内科病院、外科楼和药局等十几栋老建筑。水泥玻璃的大楼代替了原来的古树参天、曲径通幽,这可能就是现代化的生活吧。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这所医院的历史比协和医院还长

只有留下的这些老建筑,记录这所医院过往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