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下的中國VC,未來向何處去?

寒冬之下的中國VC,未來向何處去?

昨天讀了一篇《2019,中國VC生死劫》的文章,感覺很不錯,特此摘錄其中要點與大家分享:

1、中國大多數投資機構的目標將是活下去,今年離開VC的人,其實只需要寫三個字:沒錢了;

2、瑞·達利歐:現在的金融市場和世界環境都和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相似;

3、現在已經不是在穿越週期了,而是在適應週期;

4、VCer轉行去向:FA(掙中介費簡單粗暴)、投後(轉型做基金註冊、政府補貼申請、財稅規劃甚至PR、HR等服務)、區塊鏈、創業;

5、2019年是中國創投20年,也是VC機構兩極分化的一年,這次募資寒冬對機構和VC從業者來說,是一次檢驗自己和浴火重生的機會;

6、這一輪募資寒冬對VC從業者衝擊最大的是被動的降薪、裁員甚至失業,那些從前只在創業者臉上的慌張、焦慮與迷茫,第一次蔓延到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年輕VC身上,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衝擊感是他們此前從不曾經歷過的;

7、“要想做一個長期卓越的投資機構,一定要有清晰的判斷和扣扳機的膽識,要想清楚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

8、VC未來道路:1)聚焦再聚焦。未來能夠生存的GP,一定是極其聚焦細分的;2)規模化。GP在平臺化發展了之後,成立自己的母基金部門;

9、VC的進化(專業化、產業化、雙幣化):1)VC將分裂成兩種:巨型VC與微型VC;2)VC投資流程將會標準化;3)VC將會注重營銷自己的投資品牌營銷;

10、“募投管退”四個環節中,中國VC最需要“進化”的是募資;

11、中國創投從個人LP時代轉向機構LP時代的歷史背景,IR將成為“募投管退”全流程的中樞,IR管理基金的水平,也是機構競爭力和持續募資的潛力體現;

12、以BAT為首的CVC產業資本,作為一種特殊的創投機構,正在迅速成長為創投市場活躍的資金來源;

13、未來投資產業鏈會發生的最典型變化是由Investor VC向為Operator VC轉變:1)在產業幹過一把手,知道如何Make decision,而且要Very Success;2)要懂市場,只懂國內是不夠的,還要懂國際;3)要懂投資,很多產業出身的人不懂投資,沒有投資經驗容易踩坑;4)要能夠帶來行業資源,協助企業發展;

14、人民幣和美元的雙幣運作能緩解募資壓力,但雙幣化擁有較高門檻,目前雙幣模式已成為頭部基金標配;

15、“投資機構短期賺錢靠情緒、中期賺錢靠業績、長期賺錢靠格局,未來有格局有能力的VC一定能夠活的很好。”

其實是不是“寒冬”,也只是“週期性洗牌”的自然規律之一。“寒冬”自然有其“冰凍”市場層面,但“雪化時”的綠松,是給有抵禦寒冬資本的人準備的。

希望本文對迷茫中的VC們有所幫助:要麼趕緊“進化”、要麼趕緊轉行,不要再“獨自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