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更多的企業活下去,VC

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股權投資市場募、投活躍度雙雙下滑。而在此期間,被投企業則面臨著更為焦灼的局面,在經歷了停產、停工、市場需求下滑、訂單無法交付、現金流承壓等種種困局之後,近期,企業開始逐步復工、復產,重啟“日常”。在全球隔離的情況下,投資機構與被投企業一同面臨著這場“疫情大考”。

隨著股權投資市場的不斷髮展,投資機構在管項目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發力投後管理與投後服務,拓寬投後的廣度,力求最大範圍覆蓋被投企業需求。而疫情這隻“黑天鵝”的出現,加速了機構投後管理與投後服務的縱深發展,深度服務正在改變著投資機構與被投企業的連接方式,重新定義著機構投後。

通常意義上的“投後”,涉及兩個方面,即“管理”和“服務”,“管理”側重對被投企業運營、財務狀況的監督和考察,目的是及時防範風險。而“服務”代表投後增值服務,通過解決被投企業遇到的問題,提供不同維度的知識和資源賦能,旨在提升被投企業價值。

投後管理:高頻跟蹤、防範風險

全球性黑天鵝事件爆發,企業經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正面臨極大考驗,機構在這一特殊時期,需要持續對被投企業運營狀況、財務狀況進行跟蹤。瞭解企業復工安排、重點項目進展情況、關懷創始人的身心健康,隨時關注和掌握被投企業的痛點和訴求。同時,根據企業反饋情況和數據,重新評估被投企業,出具風險提示文件、制定風險控制策略。在企業面臨困境時,高頻跟蹤和深入溝通是投資機構及時解決企業困難、把控項目風險的最佳方案。

投後服務:信心和信息

投後服務體現的是投資機構全方位的資源配置能力,好的投後服務能夠有效降低投資風險、顯著提高被投企業價值。目前,投資服務主要包括為被投企業提供戰略、人力、公關、融資、運營、業務對接、政府事務等多方位的服務,為被投企業的加速發展賦能。

在新冠疫情下,市場上機構的投後服務更加側重提振企業家信心、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及時進行重點領域知識普及。

1、心靈Massage

在疫情之下,創業者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業務停擺、營業收入降低、持續支出的固定成本等。在危機之中如何持續經營、調整業務,甚至把握市場先機進行彎道超越,將持續困擾創業者。此時,機構能幫助創業者理清現狀,樹立信心,在心理上支持、釋放一部分壓力,調動相關資源幫助創業者蒐集所需信息、制定疫情應對戰略、明晰當下目標。

2、現金流管理

疫情之下,企業現金流出現危機,“開源節流”、“留足12個月運營資金”的呼聲不絕於耳。“開源”方面,鼓勵企業跳出原有運營模式,評估打造線上產品的可能性,同時重新制定融資計劃,全面瞭解“股權”和“債權”融資方式,調整估值預期。“節流”方面,充分利用行業補貼和優惠政策,例如延遲繳納社保等,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降低擴張速度和補貼力度,編制未來一年現金流預期表,及時處理應收應付,評估銷售、薪酬、房租等費用項目,制定合理降本計劃。

3、宏觀、行業發展趨勢

面對突發事件,投資機構在宏觀層面的認知會更清晰。機構可邀請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變化、國際貿易環境、國家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預判和解讀,幫助企業拓寬視角、跳出原來的微觀體系,關注國內外產業鏈發展、宏觀供求關係的變化,從而制定良好的發展戰略。也可邀請投資人、行業專家分享對特定行業的理解,為企業提供參考。

4、推動企業融資

一方面,機構可以為被投企業規劃融資渠道,提供階段性融資建議。通常情況下,初創企業通過股權融資方式獲得資金,不少企業對於債權融資途徑不夠了解,機構可以向企業普及信用貸款、抵質押貸款、供應鏈金融等各種融資方式,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例如浦發硅谷銀行可對符合條件的創業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微眾銀行、網商銀行也有相對靈活的信用機制。另一方面,機構積極組織線上對接會,可以更直接地幫助企業對接資金端,緩解資金壓力。

5、政策宣貫和補貼申請

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提到,將通過出臺延長創業貸款貼息期限政策,加大對創業載體獎補力度,引導“雙創”示範基地和國家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並免費提供一定比例的政府開發的創業載體如孵化器場地。此前,央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出臺30條強化金融支持防疫政策,財政部出臺多項新舉措支持金融強化服務,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發佈當地支持政策,將強醫療保障和信貸支持,延遲繳納社保費用。2020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步伐加快,國務院、證監會、中基協等監管部門在一個月內接連推出政策組合。結合此前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人才的優惠補貼政策等,疫情期間,機構更應及時向被投企業傳達最新的政策信息,幫助各地企業充分利用好政府補助和支持政策,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6、安全復工、遠程辦公指引

及時復工復產是解決生產力問題的關鍵,而安全有效地防疫措施則是保障企業持續經營的必要條件。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各地區政府部門均對企業復工復產活動提出了相應要求,機構可對復工安排注意事項進行彙總、協調補充防疫物資、提供錯峰上班、輪崗調崗、遠程辦公等建議。針對眾多員工面臨14天隔離期,多數企業需要遠程辦公與協助,不少機構也組織了培訓課程。

7、人員結構調整和人才招聘

疫情加速企業對組織架構的反思,部分企業做出了精簡團隊的決策,在特殊時期,人員調整也需要謹慎小心,避免觸碰法律和輿論紅線。例如,不能以疫情防控為由把聘用通知撤回,否則可能承擔法律責任。另外,部分地區推出“穩崗補貼”,企業可酌情申請。高端人才避險情緒加重,創業企業可能也會面臨招聘難問題,機構可利用自身渠道和資源為被投企業招兵買馬。

8、免費公關

特殊時期,不少機構持續輸出被投企業支援疫情措施和科研創新成果,為企業發聲。

投後服務開展形式:高效化、線上化

在嚴格的物理隔離之下,機構投後服務開展注重高效化、線上化。通過在線訪談、電子表單等形式收集被投企業信息;通過線上課程解答眾多創業企業需要面對的共性問題;原本線下進行的資源對接會、路演也轉為了“雲路演”,為企業高效對接資源。針對有外派人員的併購類、工程類項目,外派人員及時甚至提前到崗,加快企業安全復工復產。

在重大事件面前,投後服務的響應速度至關重要,頭部機構第一時間向被投企業傳達共同戰勝困難的決心。另外,機構應利用好分層管理原則,及時調整分層標準,對影響重大領域、現金流困難企業提供幫助。機構間可加強合作,以吸引更多的優質資源,實現產業協同。

早期投資機構主要通過開展在線課程、討論會為被投企業提供切實所需的知識和經驗分享,另外九合創投、中科創星等機構為加速企業融資組織了“雲路演”活動。

VC機構是投後服務體系較為健全的一類。面對突發狀況,VC機構投後服務啟動迅速,例如1月26日,紅杉中國即發佈了《紅杉中國給成員企業的一封信》,發出對被投企業的三個提醒。紅杉、源碼資本、GGV等機構均迅速開展了系列課程,涵蓋遠程辦公協作、勞動法規培訓、疫情時期的融資策略、疫情期間的財務風險管理以及疫情時期的人力資源優化等方面。紅杉、經緯、BAI率先嚐試了線上路演形式;紅杉、深創投、源碼資本幫助企業解決春招難題。

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較重,工程類、併購類項目,外派人員提前到達被投企業,指導復工和業務開展情況;PE機構具有調動更多市場金融工具的能力,多維度、多板塊為被投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除了各機構各自發力,積極服務被投企業,監管機構也在第一時間制定了疫情防控下的工作安排,方便基金行業相關業務平穩運轉。2月1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為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等相關工作提供了具體參照指引。

在當前疫情環境下,投後管理和服務更是考驗機構能力的重點之一。當機構投資業務開展困難,當被投企業面臨停擺,機構的投後管理和服務能力展現了機構的綜合實力,以高效的響應速度和貼心的溝通方式瞭解最全面的信息,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機構自我提升、對企業生存、對LP利益都是最好的選擇。“投資是理性,投資也是情懷”,幫助更多的企業活下去,協助更多的企業微創新,當是股權投資市場的初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