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洗不對,也會“短命”?這6個誤區,你可能沒少犯

一天結束後回到家,最放鬆的時刻應該就是洗澡的時候了。洗澡能夠緩解壓力,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對健康十分有益。但洗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相反,錯誤的洗澡方式可能會引發疾病,那麼,到底怎樣洗澡才能更健康呢?

洗澡洗不對,也會“短命”?這6個誤區,你可能沒少犯

洗澡的6個誤區

1、早起就洗澡

早起後洗澡儘管可以幫助刺激大腦興奮,但在沒有吃早飯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頭暈,低血糖人群甚至會引發休克。因此,起床後不應立刻洗澡,如果要洗最好在吃完早飯的半小時後。

2、睡前洗澡

大多數人都喜歡在睡前洗澡,但這種情況下洗熱水澡會使體溫馬上升高,不僅會抑制大腦褪黑激素的分泌,還可能會產生興奮,從而影響睡眠。因此,建議在入睡前兩個小時沐浴。

3、飯後洗澡

空腹不能洗澡,但剛吃完飯也不可以洗澡。這是因為剛吃飽飯,血液會大量集中在胃部,此時洗澡全身血管會擴張,導致血液從胃部流動到皮膚和肌肉處,給消化功能造成影響。

4、運動後洗澡

運動後人的毛孔會張開,這種情況洗澡,會讓溼氣入體,不僅損傷骨骼關節,還會增加皮膚肌肉的血流,導致大腦及心臟供血不足,引起頭暈、低血壓等症狀。

洗澡洗不對,也會“短命”?這6個誤區,你可能沒少犯

5、洗澡使勁搓

人的皮膚存在角質層,它是由脂質膜構成的,不僅能夠保護人體免受外界細菌與灰塵的入侵,還可以防止體內營養物質的流失,具有保護膜的作用。而如果搓澡太過大力,就容易傷害這層保護膜。

6、洗澡洗太久

洗澡時間太長,會讓皮膚油脂流失,致使皮膚脫水乾燥;加上浴室空氣不易流通,人體血管擴張,容易導致血氧不足,引起頭暈、乏力、胸悶等現象。

健康洗澡的注意事項

1、注意洗漱順序

正確順序應該是先洗臉、再洗身體、最後洗頭,這有助於預防腦部充血。

洗澡洗不對,也會“短命”?這6個誤區,你可能沒少犯

2、注意水溫和排氣

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水溫最好控制在35~37攝氏度,過高的溫度容易燙傷皮膚。此外,還要保證浴室的通風排氣,避免造成缺氧。

3、注意時間

洗澡時,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半個小時內。

4、注意次數

夏天出汗多時,每天可以洗一到兩次,其他季節建議一天最多洗一次,因為次數過多容易損傷皮膚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