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攻入长安历史怎么很少有人讲?当时是怎么攻入长安的,唐朝又是怎么反抗的?

夜郎时光


8世纪的吐蕃王朝,正处于军事扩张期,对外征服需求旺盛。然而,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向东边要土地比较有难度,因为当时的唐帝国不好惹。

话说公元711年,唐朝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唐中宗送出一份大嫁妆,将河西九曲之地作为公主的“汤浴邑”割让给吐蕃。这份嫁妆太丰厚,吐蕃人笑纳,后来的唐朝君臣则心痛不已。

心痛不如行动!公元755年,唐玄宗派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领兵进攻吐蕃,强行夺回河西九曲之地。丢失“汤浴邑”,直接导致吐蕃发生针对最高领袖赞普的叛乱,赤德祖赞被乱兵所杀。

同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抽调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的边塞军队勤王。

吐蕃看到唐朝内乱,就派人表示愿意帮忙平叛,被唐朝君臣拒绝。随后,吐蕃又派人请求和亲,又遭到唐朝的拒绝。这里面有什么政治权谋,大家可以猜想,但唐朝拒绝的结果只有1个:吐蕃出兵攻占陇右节度使治所鄯州。

刚登基不久的唐肃宗有些慌张起来,内有安史之乱、外有吐蕃压境,凉州又发生河西兵马使盖庭伦叛乱,他赶忙派重臣杜鸿渐加强河西防御。

公元758年,唐肃宗迫于形势,答应吐蕃的会盟请求。然而,吐蕃并没有退兵,而是加紧进兵,唐朝边军接连吃败仗。

唐朝被迫割地求和,不仅答应割让吐蕃占领的诸州,而且还要给吐蕃送岁币。从此,唐朝的防线由陇右退至河西,唐蕃的关系走向缓和。

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此时的安史之乱已近尾声,新皇帝对吐蕃态度强势起来。可惜,唐代宗把“对付吐蕃”演变成“避开吐蕃”。

原来吐蕃以陇右为基地,再次对唐朝发动进攻,除偏军攻打唐朝河西外,主力直指长安城。公元762年冬,吐蕃贡献泾州,长安危在旦夕……

吐蕃大军从西北而来,元气大伤的唐帝国无力抵抗,唐代宗只能带着后妃、朝臣踏上出逃之路……

皇帝失踪后,很多人立马选择弃城而逃,而混乱的长安城陷入“自残”,各种恶行总爆发,抢劫、杀人、放火……

公元763年,吐蕃大军轻松攻克长安城,广武王李承宏当上傀儡政权的皇帝。此时,郭子仪被唐代宗封为“关内副元帅”,负责收复长安城。

郭子仪带着皇帝诏书,一路招兵买马,聚集残兵4000余人。到达陕西蓝田的时候,各路勤王之师相继赶到,郭子仪无奈于敌强我弱,遂定出“声东击西”之计。

其实,当时的吐蕃人也差不多要崩溃。因为长安的夏天跟雪域高原完全不同,白天炎热难耐、夜晚蚊虫叮咬,以至于吐蕃军中疾病流行、士气低落。

郭子仪派羽林大将长孙全绪,带着200骑兵佯攻蓝田城北,日夜骚扰以牵制吐蕃兵力。他自己亲率主力到达蓝田城西,并派出将领王甫潜入长安城,暗中联络城中人作为内应。

吐蕃大军接到消息,误以为唐军主力在蓝田城北,结果扑了一个空,秒懂中了唐军的计。这时候的长安城内,唐军内应行动起来,他们高喊“郭元帅亲率王师来了!” 陷入四面楚歌的吐蕃人,一时间难以看清局势,结果不战而走。

长安陷落15天之后,被郭子仪率军收复,然而唐蕃之间的冲突还将继续……


子屠龙


吐蕃是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享国时间几乎和唐朝相同,我们一般对于吐蕃的认识更多来自于其立国者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和亲,由于和亲促进了唐和吐蕃的友好,所以往往忽略了吐蕃和大唐的战争,更是对于全盛时期的吐蕃没有正确的认识。

唐朝和吐蕃的战争几乎持续了两个政权延续时间,双方在西域和青海等地展开了多次战斗,强大的吐蕃就连大唐也一度只能避其锋芒。

吐蕃攻入长安发生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河西、陇右的驻军调往内地用来平叛,吐蕃乘虚而入,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后,原属唐朝的陇右地区已经尽数归入吐蕃之手。

公元763年吐蕃兵临长安城下,由于唐代宗和将领相互猜忌,宦官程元振故意隐瞒不报,长安城几乎是一座空城,面对吐蕃大军唐代宗李豫脚底抹油逃到陕州避难,在《旧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初,车驾东幸,衣冠戚里尽南投荆襄及隐窜山谷。”

占领长安的吐蕃为了名正言顺还拥立了唐朝宗室李承宏为帝,这个李承宏出身也不一般,选择他当傀儡可见吐蕃却是非常用心。

李承宏的父亲是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子李守礼,章怀太子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孩子,也曾被立为太子,因为和武后关系紧张而被废并被逼自尽。

吐蕃选择李承宏不仅仅是因为他根红苗正,而且还因为李承宏是金城公主的亲兄弟,金城公主也曾和亲至吐蕃,在高原生活了三十余年为唐朝和吐蕃维持边疆和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换句话说李承宏是吐蕃的国舅爷。

收复长安的元勋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在唐代宗继位之初受到宦官程元振的排挤,被罢去元帅之职并被夺取兵权,吐蕃大军进逼之时代宗无奈重新启用郭子仪,此时已经是光杆司令的郭子仪凭借自己的威望招揽逃兵并四处募兵,成功组织了一支军队,准备光复长安。

此时长安城内的吐蕃军队也不好过,由于长安球季炎热吐蕃大军并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军中很多士兵都病倒了,再加上郭子仪威名远扬率大军进逼长安,吐蕃军队暂时退出长安,吐蕃军队只占领长安十五天后,长安收复。


一点点历史


吐蕃与唐朝的战争最早在唐太宗时期就开始了,虽然有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但是并没有带来多久的和平。文成公主入藏后40年去世,双方便开始战争不断。因为吐蕃地处全中国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距离内陆比较遥远,唐太宗时期唐军两次兵临青藏高原都因为远离内地、后勤不济而导致战果事倍功半。于是,吐蕃人便有机可趁,不断侵扰唐朝边境。而自唐太宗以后,唐王朝对于唐蕃边境基本采取守势,常年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常规军事力量。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最精锐的边防军大部分被调入内地平叛,边境便逐年空虚,吐蕃便一步步蚕食唐王朝西北边疆。在长达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社会矛盾重重,国力十分虚弱,西北边疆更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吐蕃于是萌生了入侵的念头,侵占了凤翔以西、阁州(陕西彬县)以北的十几个州。

763年10月,就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10个月,迫不及待的出动10万大军进占奉天(陕西乾县),继续向唐王朝腹地推进。唐代宗在震惊之余急忙派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带兵抵挡。由于事发突然,郭子仪所能集中起来的兵力仅仅只有1万余人,根本难以抵抗吐蕃兵,并且朝中掌握兵权的宦官程元振也一直与郭子仪不和,坚持不肯派兵增援。回天乏力的郭子仪眼睁睁看着吐蕃大军兵渡渭水,西进长安。吐蕃兵很快推进到了长安城下,只有在周至遭到唐将吕月将所部两千人的阻击。但实在是寡不敌众,吕月将战败被俘。唐代宗吓得放弃长安逃到陕州,长安便被吐蕃兵占领。

吐蕃兵进了长安后,先是假惺惺的把一个叫李承宏的唐王朝宗室亲王立为皇帝,又改年号又设百官,忙的不亦乐乎。弄完这个,吐蕃人开始露出游牧民族凶残野蛮的本性,在全世界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里疯狂烧杀抢掠,不少没来得及撤出长安躲藏在民间的唐军官兵此时也出来加入抢劫的行列。国际大都市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此时已经从咸阳移驻宿川(陕西长安县)的郭子仪正在筹划反攻长安的计划,虽然他身边没几个兵。他先是派部将王延昌到商州(陕西商县)召集从长安逃出来的一些唐军官兵,增强力量。然后制定了反击计划。

郭子仪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带领几百名轻骑兵进驻蓝田,白天大张旗鼓,摇旗呐喊,晚上燃起火把,作为疑兵之计迷惑和牵制吐蕃兵。更绝的是,长孙全绪还派人混入长安城,散布郭子仪已经集中了数十万大军准备反攻长安的谣言。

而此时的郭子仪也佯装向蓝天城东进军,主力却部署在城东。吐蕃兵果然中计,扑向城东的同时却遭到郭子仪率军从背后袭击,大败亏输。对于郭子仪这位年近七旬、名扬天下的战将,吐蕃人还是非常忌惮的。在遭遇兵败后,便带着从长安掠夺的战利品全部撤出了长安城。郭子仪则率军开进长安,沦陷了12天的长安光复。


大将军威武K


吐蕃攻入长安

原因:

1 安史之乱后,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的精锐部队,都应征入援,称为“行营”,诸镇所省下的兵力非常薄弱,而吐蕃贵族趁此机会大举入侵唐西北边境,攻占数10州,进而攻入长安。

2

宦官程元振,在边将告急,文书频繁的情况下,隐匿军情,不向代宗如实汇报。以至于吐蕃军队到达邠州时候,方才获悉吐蕃军事行动。

过程:公元763年7月,吐蕃集20万人,攻入大震关(今甘肃清水东、陇山东坡),10月,吐蕃攻陷泾州(今甘肃泾水北),泾州刺史高晖开门迎降,并为之带路。十月初七,吐蕃前锋进至奉天(今陕西乾县)、距长安不过百里,长安震惊。十月十一日,吐蕃兵渡便桥(今咸阳南),十月十四日,吐蕃兵进入长安。

导致的结果:代宗逃到陕州,吐蕃进入长安,立章怀太子孙广武王承宏为皇帝、吐蕃军队剽掠府库市里,焚烧房屋,士民避乱,逃入山谷。

收复过程

吐蕃占领长安15天,见唐不是轻易可以消灭,欲掠长安城中士女百工,整众归国。郭子仪使人“入城阴结少年数百,夜击鼓大呼于朱雀街”。郭子仪首先至商州,集兵4000人 ,军势稍振。十一月初四日,郭子仪自蓝天至浐水,鄜坊节度使(镇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白孝德、邠宁节度使(镇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张蕴琦也将兵屯驻长安附近。吐蕃将领怕受唐军夹击,整军退走,长安就很快被郭子仪收复了。郭子仪又召白孝德、张蕴琦两节度使率兵入驻长安,“京畿遂安”。十二月二十六日,唐代宗也从陕州回到长安了。


清明元宋唐301


唐代宗时期,吐蕃攻入了长安,这是在安史之乱长安被攻破不久后,此时的长安,已经并非全盛时的长安。此时的唐朝,正如大病初愈的病人,自然不堪一击。吐蕃占领长安十多天,就自行退却了,其烧杀掳掠给当时的长安人带来了巨大灾害。但唐朝此后依然以长安为都,有持续了一百多年,可见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得的事件。唐朝以之为耻,因此不愿多提,从历史观点来看,这也并非什么值得大提多提的事件。

一、从唐朝和吐蕃的灭亡,说说吐蕃攻入长安的事件。

公元907年,唐朝在长期藩镇割据、黄巢起义打击后,终于灭亡于朱温之手。对比中国几千年历史,这不过是唐朝中央政权早已对国家失去了控制,最强大地方军事力量代之而兴的故事,其实毫不新鲜。吐蕃,虽然长期以来是唐朝最强大的敌人,但却不是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在此之前,吐蕃王朝早已崩溃。因为国内复杂的宗教矛盾,其末代王遭遇宗教刺杀后,吐蕃上层陷入权力争夺中,最终分裂。曾经称雄高原的吐蕃王朝,早已不复存在。吐蕃与唐朝争夺那么多年,其实最后的灭亡,也和唐朝没多大关系。

曾经,在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非要当唐朝的女婿;在马嵬坡事变前,杨国忠因为与几位吐蕃使臣交谈一番,便给乱兵们以“通敌叛国”的借口,杀死杨国忠、逼死贵妃;在代宗时代,攻入长安的吐蕃军,仅仅停留十多天就撤出长安。这些事件才是历史的实情。

唐朝与吐蕃虽然互为最强的对手,但吐蕃还是要仰仗唐朝“天可汗”的声威,吐蕃并不想灭亡唐朝,而是想要从唐朝获得更大的利益,以实现其在高原、西域以及印度北部的奴隶制统治。

最后,比唐朝内部矛盾更复杂的吐蕃内部矛盾,先覆灭了看似强大的吐蕃。唐朝如同周朝一样,最终被最强大的诸侯所取代。

换而言之,吐蕃从来没有灭亡唐朝的企图,攻入长安,更多是为了掠夺财富。唐朝皇帝——唐代宗呢,最终将一个被安禄山叛军掠夺过的长安,又丢给了吐蕃去掠夺。

二、吐蕃攻入长安的形势,以及郭子仪等人的反击

安史之乱其间,吐蕃趁机占领陇右、河西,从西北面对长安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唐朝依靠回鹘的援助,这才从安禄山叛军手中收复长安,吐蕃真的想要拿下长安,其实难度并不算太大。因为,吐蕃此时占据河西、陇右,可以居高临下,整个关中都不安全,何况是长安。关中对函谷关以东是地理优势,但对陇坂以上却是地理劣势。

天时、地利、人和,此时的唐朝都不如吐蕃,吐蕃到此时才拿下长安,可见吐蕃军中也是矛盾重重。有什么矛盾,下段再说。

此时的名将郭子仪却在赋闲,手下只有几十号人,唐代宗的强干弱枝政策实行得不是时候,因此尝到了苦头。长安被吐蕃攻陷后,郭子仪率领着手下仅有的那么些人,逃到山中,沿山而进,大概逃到商洛地带,这才收集出一只不强不弱的军队来。

郭子仪的威望甚高,不但在唐军中,在回鹘军中同样如此。郭子仪说服了回鹘人的军队,准备抄吐蕃的后路。孤军深入的吐蕃人,大约也感觉抢得够了,十多天后,退出长安,历史记载为逃走了。估计当时的吐蕃文书一定记载为”满载而归”。

三、吐蕃军队退走的原因

自然有郭子仪的收复之功和回鹘军队的威胁,但最主要的,恐怕在于吐蕃没有长期占领长安的企图。此时的吐蕃,逐渐进入其全盛时期,但很多深刻的矛盾已经埋下并展现出来,因此,看似比唐朝军事力量还强大的吐蕃,居然先于唐朝灭亡。这些矛盾,一是吐蕃上层存在激烈的内斗,二是吐蕃军中的派系斗争,三是吐蕃奴隶政体下,极为严重的阶级矛盾,四是其宗教政策与权力斗争的复杂结合。这些矛盾,远比唐朝的矛盾,要更为严重,即便此时的吐蕃如日中天,也难以掩盖。这样一个吐蕃,是根本无法统治关中的,吐蕃统治者不可能不明白。能从唐朝手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这才是吐蕃统治者最愿意看到的,而非灭亡唐朝。


星火辰


鲜卑后裔建立的国家与藏羌吐蕃王朝打仗有什么好说的,反正鲜卑后裔唐太宗打不过吐蕃。


草根66408165


唐代进入没有今天那么要紧,发洪水了皇帝都不知道,薛仁贵从皇宫门去救皇帝,和今天农村人口密度差不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