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宗锜W


古代的战役有些久远,水分也有点大,说个抗战中极其难得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仁安羌之战。

漫长的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由于训练和装备的差距,在作战中与日军的伤亡比例一般是7:1,也就是说,国军要阵亡7名士兵才能换一个日军士兵,这也是抗战打得这么艰苦的主要原因。即使到了战略反攻阶段的1944年,在松山战役中国军还付出了伤亡7700多人(其中阵亡4000多人),而日军阵亡只有1250人这样的交换比。

不过在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缅甸期间,曾经以不足一团800多人的兵力,在部分英军炮兵和战车的配合下,击溃日军第33师团的第214联队、山炮兵第3大队等部队6000多人,其中击毙700多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仁安羌大捷,由于胜利解救出了被日军包围的7000多英军,500多俘虏和美国传教士、记者等,这次战役造成了国际性影响,轰动了中美英三国。

1942年,日寇在东南亚横行,攻占马来后,开始攻打缅甸,缅甸当时受英国保护,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日暮西山,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英缅军实在不是日军对手,3月8日,缅甸首府仰光已被占领,下一步日军将要切断滇缅公路。英国紧急求助,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集结了10万中国精锐远征军远征缅甸。

4月9日,日军第33师团兵分三路,将一路后退的英缅军一师包围在仁安羌,只等从伊洛瓦底江水运北上登陆的部队到达,就要将7000余英军包饺子,英缅军一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退无可退,如果没有救援,眼看番号不保。

这时,英帝国缅甸军军长斯利姆将军急电远征军求援,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距离仁安羌最近的是远征军113团刘放吾部,这不是一个满员团,兵力只有800多人,罗卓英应英军要求,指示命孙立人接应英军,孙立人命第一一三团刘放吾团长,前往驰援,4月16日下午四时,刘放吾率部赶到巧克伯当,会见了斯利姆。

斯利姆将军在他的回忆录里是这么记载的:我在巧克柏当村里一栋残存的建筑物楼上见到刘团长。他相当清瘦,方正的脸上透出刚毅;他佩戴一副野战眼镜及一把驳壳枪,我们通过英军翻译官介绍握手后,旋即摊开地图言归正传。在叙述战况之间,团长给我的印象是反应敏捷。他了解我要他率团立即搭乘已备妥的卡车,迅速开往平墙河,我告诉他计划于18日清晨渡河攻击,以呼应英缅军一师突围。

18日凌晨,113团在协同作战的英军战车及配属炮兵掩护下,向平墙河北岸的日军采取两翼包围态势,开始攻击。

这样形成了三层包围的局面,日军包围了最里面的英军,最外面的远征军又包围了日军,日军受到了腹背攻击,但日军也是训练有素,虽然形势不利,仍然负隅顽抗,并有飞机和重炮支援,战斗相当惨烈。

从凌晨一直打到下午四点,被包围部分的日军在惨重的伤亡下终于丧失了战斗意志,放弃了阵地,纷纷跳水逃跑,到了晚上,国军已占领了各要点并修筑工事。

但这只是日军的第一道封锁线,19日凌晨,刘放吾团长指挥全团趁黑渡过平墙河,扑向日军第二道封锁线,这时的战斗更为激烈,113团隶属新三十八师,由擅长练兵的孙立人将军训练而成,兵员由淞沪会战后原税警总团伤愈兵组成,是当时的国军精锐,在远征之后被编入新一军。

日军第33师团是在1939年新成立的三十个师团之一,属于警备专用3单位制师团,通称号为“弓”。自仙台编成离开日本后,从中国内地、东南亚一路横扫过来没有打过败仗,从来没遇到敢这样主动向他们发起进攻且战斗力十足的中国军队,本占兵力优势的日军被打懵了头。

日军指挥官迅速调集兵力增援,拼命将113团阻截在平墙河南岸距离最后一道封锁线敦贡村约阵地,使得113团对南岸阵地的争夺难度超过预期。

缅甸的酷热超过想象,尤其是在正午时分,从早上8点到午后1点,两军顶着超过的高温酷热对平墙河南岸制高点501高地展开数次拉锯,每次阵地丢失,日军就用大队飞机和火炮向113团猛烈轰炸和炮击,日军侧面包抄的增援部队在战机大炮掩护下也全线向阵地反扑,随着战事延展,日军兵力不断投入到南岸501高地一线,两军继续展开白刃肉搏,在501及周边数座小山头间反复冲杀,战斗趋于白热化。

处在主力梯队指挥部队的刘团长明白此战已无路可退,只能同日军决一死战,血战至午后一时,刘团长终于指挥113团攻下日军设在平墙河南岸的第二道封锁线,占领控制整个战场的501战略高地,到了下午三点,最后一道封锁线敦贡村被攻克,英军主力终于得以突围而出。

英军大部突围后没多久,日军33师团主力部队就陆续赶至集中到仁安羌南部。如果不是远征军拼死为英军及时打开日军封锁,等到日军主力赶到后完成合围,神仙下凡也救不了被围困的英军和众多记者了,生死仅在毫厘之间。

这场战役也被称为亚洲的敦刻尔克,这是因为这批被解救的英缅军在之后的一场重要战役——英帕尔会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整个仁安羌解围战,刘放吾团长指挥所部113团兵力不足一团,仅有八百余人,在一部分英军战车、重炮协同下击溃优势兵力之日军,缔造震惊中外之仁安羌大捷,可谓是创造了奇迹。在这场解围战中,113团也付出营长张琦、连长顾纪常、刘竹秋、庄陶等200多名官兵牺牲,300多官兵负伤的代价。

刘放吾团长,是湖南桂阳人,黄埔六期生,他也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主角原型。1954年1月刘放吾以少将军衔退役,1977年携妻子移居美国,1992年4月初,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特地在美国芝加哥会见刘放吾将军,感谢了将军50年前在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的英雄事迹,1994年,刘放吾以95岁高寿在洛杉矶病逝,英雄逝去,只留下传奇。


小院之观


大家好,历史上一少胜多的战役,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陈庆之北伐。今天我就来逐一和大家分析一下!

一,赤壁之战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公元208年,曹操率领20余万大军南下,孙刘联军只有区区5万,在赤壁一带展开大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胜利的原因,归结于他们正确的判断,曹军自远而来疲惫不已,而且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习水战,于是孙刘联军用火攻,击败了曹操水师。

二,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最终东晋以8万军力,大胜前秦军20余万军力。

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出兵伐晋,双方约定让前秦后退,前秦一在后退的过程中乱了阵脚,主将坠马而亡!士兵乱了阵脚,我失败最后失败!

三,陈庆之北伐

陈庆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带兵有方,能力突出,任将军等职。

在北伐战争中,连战连捷,作战非常有智谋,有诸葛亮之风范!富有胆略,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历史漫谈君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非常多,在这里举几个战役。

1.牧野之战: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以少胜多代表性的战役,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姜子牙带领着诸侯周室组织的5万兵力,先发于人。和商朝在牧野对战,周5万兵力胜商17万兵力。

2.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在此战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项羽一战成名,大破秦军,歼灭秦军主力,并且项羽由此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后有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官渡之战: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袁绍虽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曹操善择良将、找准时机出奇兵,又巧用火攻烧掉袁绍的粮草。结果,袁绍11万军队被曹操2万军队打败。

4.赤壁之战:参战双方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军和以孙权刘备为首的孙刘联军,这场战斗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孙刘联军5万军队,大破曹操23万大军。

5.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投入兵力超过百万的大规模作战。前秦兵力95万,东晋兵力8万。前秦过于轻敌,草率进攻,而东晋沉着冷静,积极防御和反攻。最后东晋战胜前秦。成语“草木皆兵”就出自这次战役。

6.虎牢之战:虎牢之战是秦王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等地与王世充、窦建德的一场决战。李世民5万人马,战胜王世充和窦建德的10余万大军。战争的胜利,使大唐稳住了关中地区,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

谢谢!


简单平凡123123


这种战役在历史上可谓是不胜枚举。下面我列举几个比较著名的战役。

1.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以项羽为首的数万楚军与四十万秦军的对抗,也是项羽最为得意的一场战争。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当时,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夜晚,曹操奇袭袁军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扭转了战况,获得胜利。曹操也靠此战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刘联军的作战,孙刘仅用5万精兵便战胜了曹操的20万大军。这次战役阻止了当时统一的趋势。

4.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中本处劣势地位的东晋军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此后一路北上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有效抵御了外族的入侵。

5.虎牢之战。虎牢之战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等地与王世充、窦建德的一场决战。这场战役是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关键性战役。

6.郾城之战。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宋军如能乘胜前进,收复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7.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吞并江南的关键性战役,此战后,长江地区在1360年的那种持久不决的势均力敌的局面就被排除了。

8.萨尔浒之战。萨尔浒战役,明军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

结束语:以少胜多型的战役除了表明胜利者在战斗中准确把握战机,冷静思考,一举获胜外,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失败者在当时是多么愚蠢。


昨日昙花gjyb


以少胜多的案例很多,我就说说发生在我家乡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前秦在统一了中国北方七年后决定南下伐晋,前秦号称百万大军与东晋八万北府军决战与淝水两岸。两军对峙淝水两岸,期间东晋谢安向前秦建议为了最后能决一死战,希望前秦后退几里渡河而战,前秦苻坚决后退时前秦大军后突然传出秦军大败后方军队不知所以以为秦军真败了慌忙逃窜,一下溃不成军。远处八公山上的草木声都以为是晋军的追兵。










today小松


1.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骑兵击破刘邦60万军队。

2.昆阳之战。刘秀以不到2万人击溃王莽43万人。

3.官渡之战。曹操约2万人击败袁绍11万人。

4.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约5万人击败曹操20万人。

4.淝水之战。东晋谢玄以北府兵8万人,打败前秦符坚80万人。

5.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3500的玄甲军大破窦建德的10万人马。

6.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20万人击败陈友谅65万人。

7.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以6万人击败明军11万人。

战争中以众击寡,以多凌少取得胜利是常态。但是“兵贵精,不贵多”,人数多寡绝对不是取胜的最主要因素,部队的士气、指挥官的指挥艺术更为重要。人数与战斗力并不是同比例增长的,人数增多意味着后勤压力的增大,组织管理的复杂度增加,部队协调的难度更高。并不是谁都能做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

以少胜多的案例通常都不是硬刚的,或是以逸待劳,或是攻敌不备,或是截断粮道,或是集中兵力制造局部优势,或是充分利用地形,火攻等辅助因素打击敌人。


余非鱼读史


有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说的是楚霸王在巨鹿与秦一战,在兵力悬殊很大的情况下,项羽破斧沉舟,背水一战,最后大败秦军。

此外,东汉末年,群雄混战。演绎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 著名的有:曹操与袁绍对垒的官渡之战,当时袁绍大军是曹操的几倍。但袁绍刚愎自用,疑忌能臣,不听忠臣意见,寒了人心。其中就有许攸弃袁投曹。最后曹操大败袁绍。以致使袁绍抑郁而终。

孙刘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当时曹操率大军南下,也是因兵力悬殊,孙刘只得联合,但因地区差异,孙刘联军占天时地利。大败曹军,打的曹操不再敢南下。

总的来说官渡之战袁绍失了人和。而赤壁之战曹操不占地利,输在天时。

当然,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最后一例。宋朝时期,女真族起兵反辽时,人数不过几千。但每战势如破竹。短短十一年灭辽。当时有人说:“女真满万,则不可敌”。


吹往南方的雪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1.巨鹿之战,战神项羽以两万士兵破釜沉舟,大破四十万秦军主力,此战之后,大秦帝国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兵力抵抗各地义军。2.彭城之战,也是战神项羽半日之内率三万精兵击溃刘邦五十六万汉军主力,此战楚军全胜,刘邦遭遇起兵以来最大失败,父亲及妻子均被楚军俘获。3.昆阳之战,位面之子刘秀以不足两万兵力召唤陨石,大败王莽的四十余万人,从此奠定了刘秀在起义军中的地位,也见证了一代传奇帝王的诞生。4.官渡之战,曹操两万大败袁绍十一万,奠定曹操北方基业。5.赤壁之战,孙刘联手,五万破曹操30万,此役之后,曹操再无力统一南方,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汤汤汤汤汤汤汤汤糖糖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实挺多,按时间顺序如下。一是商末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二是秦末项羽跟章邯的巨鹿之战;三是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四是东晋时期肥水之战。其实还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但由于这几个比较广为流传,所以就列举这几个作为参考!



温哥华iu


军事实力中人数多少只是一方面,有些战争虽然人数差别很大但综合政治,地理,士兵素质等因素,双方相差并不大,比如官渡之战,如果真是实力相差太多,曹操也不会主动求战。中国历史上真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我认为有:巨鹿之战项羽数万楚军战胜秦军40万歼灭王离,迫使章邯投降,淝水之战晋军8万人胜符坚80万,萨尔浒之战明军败与后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