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和评价是怎样的?

驻足小站看历史


太平天国有其正义性,反封建的一面,但一味地说其革命精神多么伟大,我看其实不然,如果洪秀全、杨秀清们真具有革命精神,两人还搞跳大神的那一套玩意干什么?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也不是为了享受财帛富贵,成为特权阶级才奋起反抗的。

至于题主所问太平军控制下的老百姓如何评价他们,想来历史不会留下这方面的资料,毕竟在当时普通老百姓那里有什么话语权。

不过,这里有一份资料,却可窥一斑。

谈及中国近代史,对于教育方面,有一个人绕不过去,那就是近代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先生,他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而容闳先生的一生都致力于使“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他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械厂;

他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之所以提及容闳先生,是因为他从美国学成归来后,跟当时的天平天国有过接触,并提出过建议。

1860年11月18日,容闳同两个传教士和一个中国人来到了南京,他首先拜见了传教士,也是当时太平天国的外务丞相罗孝全,随后又到了干王府,与曾经在香港结实的洪仁玕会面。

这次会面,洪仁玕希望容闳留下来共创大业,而容闳 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向洪仁玕提出了七条建设性意见:

一、按照科学原则组建军队

二、创办武备学堂(陆军学校)以培养有才干的军官。

三、创办水师学堂(海军学校)以培养海军。

四、组织文官政府(平民政府),由有才智有经验的人担任各个行政部门的顾问。

五、建立银行体系(金融制度),厘定度量衡标准

六、为国民建立各级学校教育体系,把《圣经》作为教科书之一。

七,建立一整套实业学校体系。

从容闳的建议中不难看出,容闳其最大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国家富强,而他之所以向洪仁玕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是想考察一下天平天国是否能够为自己实现教育理想而提供帮助。

但遗憾的是,自1856年内讧以后洪秀全已经放飞自我了,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一直以来都被束之高阁,尽管洪仁玕很认可容闳的提议,但无奈并不被当时的太平天国所接受。

后来容闳再南京呆了一个多月就离开回了上海,在路上,他亲眼目睹了太平天国治理下的地区的景象。

容闳认为太平军队伍中的很多人,是“人口中最无知最卑劣的人群”,“他们毫无纪律观念”,“没有任何组织纪律”以遏制他们胡作非为,”他们不加区分地任意烧杀抢掠。”

容闳说,凡是太平军经过或占据的许多地方,一派萧条。他记载了芜湖等太平天国控制区域内所见到的情形:“城中居民极少,房屋多半荒废。两岸稻田久无人耕作,荒芜遍地,杂草丛生。当我们再向太平县的溯行中,所经过的区域全都呈现出一派劫后凄惨荒凉的令人抑郁的景象。所有的村庄几无人烟,村社毁坏不堪,只能见到几十人无精打采、绝望地在四处漫游,形容消瘦憔悴,看上去就像能走的骷髅。”

容闳见到的只是基层太平军将士们掌握权力后的所作所为,而天国高层的贪婪和腐化他却是见不到的。倘若他能了解到洪秀全等高层的奢侈腐化,怕是要目瞪口呆。

而对于太平天国的必然失败,马克思也早有预见,他在1862年6月的《中国纪事》一文中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太平天国“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民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而容闳其实并没有完全否定太平天国,他认为太平天国在唤醒中人们的觉悟方面是有功绩的,“太平军起义作为一个动力,毁坏了一个伟大民族的麻木呆滞状态,唤醒了她需要一个新国家的意识。”

容闳说:“苏州和溯大运河而上的途中,我们所经过的地方都成了废墟”,但他并不认为全是太平军所为,既有清军撤退时的毁坏,也有地方盗匪的作恶,第三才是太平军本身不当所致。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容闳先生对天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毕竟他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站在客观立场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亲历者。他认为太平天国必然失败,他给中国大地也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肯定了其积极的一方面。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青年折缘


既然问到了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老百姓的印象和评价,那么,就是谁最有发言权的问题!

我仔细翻阅了相关资料,艾米认为,最有发言权的非《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不可!

而能接触到这本书,更是艾米研究太平天国以来最大的收获,细节是那样真实,人物栩栩如生,此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能这么真实地看到那群义无反顾的战士能在我的眼前“复活”。

但这本书实现了我的这个基本的愿望。

我如同看到了一部为反抗列强、为推翻满清,那些英勇战斗的普通人,完成了一部史诗般伟大的鸿篇巨制的电影一样既享受又感动!



(原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存世数量极少,屈指可数,史料价值不可估量。)

为英雄立传,凭借“一手资料(文献档案)”,呤唎为我们呈现出了太平天国人们的真实面貌。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个坚强的外国战士,亲临百姓中走访,了解人们对太平天国管理者的真实评价。所以,在书中你可以看到,这本书对太平天国占领区和满清统治区的百姓面貌进行了全面对比的分析。


对比结果简单地说,前者是,欣欣向荣的,充满生机的,充满热情的;而后者是一片颓废的,萎靡不振的,麻木的,冷漠的,死气沉沉的!

原来是两重天的差别!天壤之别,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说起来,《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这本书是非常非常可信的,靠谱!作者是一个英国人,呤唎。他是少有的同情中国革命的外国人,并始终以此为荣的一个外国正义的进步人士。

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有三百多个外国人参加太平军。他们英勇顽强地打击清军和外国洋枪队,如同一个普通的中国战士一样在战斗。除了少数人幸存外,多数人都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这里面也包括了呤唎的妻子。

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中国的“革命”运动呢?把太平天国运动称为革命,最早的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反而是外国人!当呤唎写出了第一本关于太平天国的revolutionary(革命的)著作后,他的亲身经历迅速把太平天国山呼海啸般地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当太平天国的敌对方——满清政权忙于绞杀和全面封锁、丑化太平天国的时候,世界上很多人已经开始逐渐被呤唎那热情洋溢地介绍所感染,当他们略有所知的时候,当此时,太平天国却已经失败了!


那么,呤唎究竟是如何介绍太平天国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异乎寻常般的、强烈的感染力呢?

众所周知,由于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天国刊印的史书典籍被付之一炬,其本身的史书几乎被毁灭殆尽,少数流传下的也多经过大量篡改,这本书已成为现存的唯一一份未经他人篡改的亲历者见闻录,书内详细记载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宗旨、政策、婚姻、税收、法庭、战斗历程、作战阵法”等实况,以及太平天国的“人物群像”等,另外“还援引了包括英国官方等政府媒体的大量文件”,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第一手史料”。

艾米之所以如此青睐于本书,不仅仅是书中所载“太平军之守纪律己”,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国治下,百姓之安居乐业”,为正史所少见。

很多人从网上相信那些刻意的篡改抹黑,尤其是满清政权的敌对宣传——以讹传讹的谣言,但是当我们看到战争亲历者的讲述后,当我们获得事件的真相后,不能不对那些污蔑太平天国的言论,嗤之以鼻!也更增加了我们对太平天国运动先行者们充满极高的敬意!

事实上,呤唎加入太平军后,受到了忠王李秀成的赏识和重用。他先是帮助太平军训练炮手和枪手,并帮助太平军和英国人做军火生意,采购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当他最后一次受派遣回国采购武器之际,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告于失败。

远在英国的呤唎得知英国政府对太平军的疯狂镇压行为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多次劝说政府放弃对满清政权的倾斜,但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让呤唎对太平天国一往情深、如此热爱有加呢?

用了很多时间,艾米试图从他的著作中寻求答案!

下面,我们来看看呤里是怎么样看待太平天国和满清统治区的人存在“显著差异”的!

首先,艾米惊讶于呤唎上校在152年前,就已经能够告诉我们,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什么“不怕死”。

他们的英雄气概从哪里来?


成书于1866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在书中,呤唎对太平军的印象概括地总结评价为一句话就是,“太平军是聪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是他们的自由风度特别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见被鞑靼人所征服的中国人的奴颜婢膝;但是太平军纵使面对死亡,也都无不表现出了自由人的庄严不屈的风度。”

“自由人”,是呤唎一再强调的!这说明,只有从长期被奴役状态下获得解放的人,才能表现出这么英勇无谓的气概!事实上,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讴歌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林凤祥、李开芳等那些致力于推翻满清而披肝沥胆的英雄豪杰们,总是苦于没有一手资料,去剖析探究他们内心的坚强来自于哪里?而呤唎的亲历记用鲜活而生动的事实表明,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对人性的解放,才是团结劳苦大众的致胜利器;这也证明,内讧前,他们的政策是多么深入人心的!

呤唎调查了哪些城市?他们对满清是什么态度?

呤唎调查的城市包括江浙广东福建等省,“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他说,“每到一地,我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我发现他们都深深痛恶清朝的统治者。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清廷政府所造成的。”

网上总有人说,长毛把江浙祸害了,如何如何,真相呢?当呤唎为我们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你还敢说,你爷爷老一辈说的就是真的?

太平天国治理区的人们,究竟有多美好呢?

对于太平天国区域和清朝统治区域,人们的精神面貌差异有多大?同样,呤唎为我们做了详尽而细致的描述。

呤唎最深的感受,莫过于服饰变化对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服饰必然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中国最俊美的男人和女人只能在太平军行列中看到,这是奇怪的事实。这也许是由于他们不同的服装和发式。”

他同时还对妇女缠足的解放、男子去辫的做法,赞叹不已。“妇女摆脱了缠足的恶习,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使他们在外貌上大为改善,和在鞑靼统治下的中国人显出了巨大区别。”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们(农民)都乐于留发,这是太平和自由的标记,跟满洲人及其强加在汉人身上的剃头蓄辫的奴隶标记恰成对照。”

“在农村,村民们同样蓄了长发,在新政体下生活的非常愉快。”

这些描述,让我们对太平天国区域内人们的状态有了真实的印象。

面对太平天国的失败,呤唎曾经在他的书中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

他又断定:“尽管有些国家会为它们政策的表面胜利而欣喜,为高贵的太平天国的领袖的殉道而无动于衷,但是星火燎原的时刻终会来临。那时候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

今天,一切都印证了一个外国“洋兄弟”的预言!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我们专注于它何时到来”,太平天国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动摇了满清的根基,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让民主与进步的思想光芒照耀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公正与否,关乎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对满清必须灭亡的深刻总结,这是不容质疑的根本原则。

大家好,我是艾米,如果喜欢我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点赞”我!你的“关注+点赞”,是我前进的助推动力,你的“转发+评论”是我进步的坚实后盾!

“感恩有你,有你更精彩!”2019让我们超越梦想,向着朝阳,一起飞!


卓尔艾米


在江浙以外地区还不错!早期的太平天国纪律十分严明,在对待占领区的老百姓上面还不错,尤其是当时建立的是汉族政权,这使得他们在当时占领区很受拥戴,很多老百姓自愿加入太平军,然后他们的家属也就成了军属。太平天国打下一个地方后就会抢占衙门,攻占粮仓,然后给每个士兵分派战利品,因此那些军属们还是可以分得一些福利的。

但是呢,太平军攻城却不守城,一路攻一路丢,而丢掉的那些城池重新落入清军手里,这时候就比较哀父叫母了,因为太平军抢走了所有的库府物资使得整座城池都成了空城,连种子都被抢走,清军本来就已经财政困难,更加没钱来填补这些亏空,这使得往后几年的生活都是极度困难的。所以曾国藩向慈禧请旨的时候就要求一个,拨款安置百姓。

而太平军进入江苏以后则又是另外一个场景。这时候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早期的建国目标已经达成了,洪秀全便开始大封功臣,一下子就封了两千多个诸侯王,这时候乱来事件就出来了,这两千多诸侯王里面大多是草莽出身,给点阳光就灿烂,他们开始给自己选王后王妃,大肆抢夺老百姓的妻女,而强抢的理由就是男人通敌当奸细,直接抓起来毙掉。

除了太平军上层开始腐败,下面的部队也开始乱来。由于筹集不到粮草他们便开始抢老百姓,连老百姓留种用的种子都抢,这使得整个太平天国更加雪上加霜,老百姓大量出走,逃离太平天国控制区。


优己


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历史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说它是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另一种说是彻头彻尾的一场匪乱。如果撇下政治不谈,不同的时期,当地的百姓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太平天国的起义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太平天国确实是在清朝后期,由于社会矛盾激化而引发的一场农民起义。他摆脱不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的社会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洪秀全最终也是想做和封建皇帝没有两样的天王,也要设后宫三千佳丽,也要给功臣封王。要不是因为没有掌握阉割技术,阉死了一批人才停下来,他也能制造几千名太监出来。这么看和北京紫禁城内的统治者没什么两样。


和满清统治者不同的是,太平天国建立成起来的政权是汉族人建立的。因为这个因素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让满清统治者十分被动。

此外,和历史上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他打着外来宗教的旗号,欺骗百姓扮演救世主。就连在南京的宫廷内斗,洪秀全和杨秀青还是拿着“天父”在做文章。


二、百姓拥护的是《天朝田亩制度》那张空头支票。

洪秀全这个团队非常清楚,他们能够一路凯歌打到南京去,是由于清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的日子无法过活,他们才有机会煽动穷人革了富人的命。要想得到百姓的拥护,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施政方针。于是《天朝田亩制度》便应运而生。封建社会土地是最根本的资源,对百姓吸引力最大的也是获得土地。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无论男女老幼,统一分配土地的基本政策。这个政策得到了基层老百姓的大力的支持和拥护,听起来还真有一些超前的社会主义思维。但是他执行起来可真没那么容易。


在封建社会,交粮纳税主要的直接来源是地主。你也可以说是地主从百姓身上盘剥的。但是农民永远都成不了主力,因为他们不占有大部分的土地,没在国家税收主要渠道上。试想,你找10万个老百姓所能收到的税,只相当于十个地方豪绅就能解决,你说你更重视谁?是指《天朝田亩制度》实施了个开头,南京就开始缺粮了,太平天国只好颁布了照旧例纳粮交税的法令。这实际上就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夭折,事实承认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占有和租赁。


所以才太平天国前期的时候,洪秀全这帮人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基层百姓这他闹革命。把未来的饼画得很大,把蓝图描绘的很美好。基层老百姓当然拥护,反正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天王能给一个美好的未来,那就跟着干吧。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很多百姓都认为新的救世主诞生了。但到了后期,百姓没那么好骗,利益都便宜了上层的几个统治者,土地没拿到,生活仍疾苦。故而,老百姓已经把他和清朝统治着划了等号,没有政令的强压,百姓已经没有参与的积极性。


三、老百姓对太平军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差。

早期的时候,太平军从广西出发,一路北上。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控制管理大片的国土。以致于每攻下一座城池抢了东西就跑,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任何实惠,而是只带来的战火,带走了部分造反的穷人。他们走后,当地的百姓就认为是一场匪乱。

后来太平天国的力量越来越大,当他们已经控制了东南地区的大片领土的时候,国家政权就开始发挥了他的作用。惠民政策、改革制度、舆论导向、国家建设等等,起初也确实给了百姓不少实惠,确实也对部分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得到了百姓不错的评价。



事实上,到了后期,老百姓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也没有过上安稳的日子,他们的意见也就越来越大。太平军被打败之后,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统治的旧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太平天国没有了,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再加上后期的舆论导向,老百姓普遍将太平天国运动定义为一场涂炭生灵的大规模匪乱。这个观点直到民国时期还是普遍观点。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太平天国这场农民运动做出了重新评价,充分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也开始影响了老百姓对于太平天国的看法。


牧渔子


一般来讲,都把历史上的农民运动称之为农民起义。

还有歌谣这样唱到:天字旗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都来到,斩龙降妖声震天。

在一片欢腾声中,洪秀全登上中央的高台,庄严的宣布:建立“太平天国”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

太平军打到哪里,就镇压那里的贪官污吏 ,烧毁田契和债券,得到人民的人列用户。

多年来,我们一直是这样看待洪秀全的。

其实洪秀全在金田起事之前,他从来就不信奉所谓的天主教,而是一个虔诚的读书秀才,他也是想通过科考而能够进入政府机构,取得人生的仕途。

直到屡次科举考试失败以后,绝望的洪秀全才在一气之下砸了孔子的牌位,信奉起了西洋教。

屡试不第并不说明他没有聪明的大脑,事实上是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成功人物其文化水平并不高。

但是这些人很懂得利用神秘的宗教愚民色彩来取的民众的支持 。

旧时代的农民其实没有什么鲜明的信仰,跟随洪秀全造反的是一帮穷的要命的农民,而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队伍也是一帮穷的要命的农民。

两者之间都是农民打农民,说白了都是为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而奋斗。

都是一帮见财就抢的穷哥们,谁逮着就是谁的,在性质上跟土匪没啥两样。

太平军的兄弟是农民,清军的兄弟也是农民,被抢的还是农民兄弟。

说白了,就是农民与农民之间的战争,哪里有什么正义性?

而且洪秀全在早期也是想通过科举考试而希望进入政府机构 ,是在希望破灭之后才产生了聚兵造反的念头。

这样的人之所以聚兵起义,本身就说明完全是为自己的一私之念,并且在定都南京之后,不顾太平军的发展事业,在天王府里骄奢淫逸、贪图享乐。

太平军在横扫江南之时,正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日。

英法联军兵峰直指北京,沙皇俄国趁机侵入大清帝国的东北地区。

大清王朝首尾难顾,即无力阻挡入侵的英法两军,又对北疆地区无暇顾及,太平军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都做了什么,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历史贡献?

太平天国的事业尚未进行一半,生活都尚且如此荒诞,真要是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取得了成功,中华民族将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深渊!





















东方中华不败


两个阶级,肯定有两种立场两种覌点!

地主统治阶级肯定说坏的很,大平天国就是打家劫舍的土匪,烧杀奸掠无恶不作!

被封建地主压迫统治的农民及小生产者阶级肯定说好的很,太平天国就是劳动人民的救星,就是敢把干尽坏事的土豪劣绅杀光杀尽,敢把土豪劣绅剥削霸占的地产、房屋、财富分给穷人们!敢造皇帝老儿的反,解放穷人们!

这两种观点及立场的对立,就是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小生产者劳动阶级的对立!

两者就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地主阶级的遗老遗少们现在怎样骂太平天国,怎样贬低污蔑太平军,那都是必然的!没有什么惊奇的!


天马行空第三


太平军就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起义,只不过打了一顶中西合璧的帽子而已。数十年来,对于这场运动,有人无限抬高,有人则无限贬低,抬高的人,因为它是一场农民运动;贬低的人,则指之为鞋窖。

我们且不去论这些,就讲老百姓对这场运动的感受。这绝对是一场劫难。

且不讲发生多次大战的南京周边地区,就说浙江缙云,这么一个少有人知的地方。太平天国没来以前有12万人,过后只剩下4万,整整8万人没了。江浙农村有一种坟墓叫“生骨会”,是专门由农村里的乡绅与地主出钱凑会,为这些被掳杀至绝户的人家收尸骨。某年公路动工时,一处“生骨会”需要搬迁,挖开一个不起眼的小坟堆后,在场的人全吓呆,因为坟下大约埋有近百尸骨,死亡时间集中在清咸丰、同治年间——是谁杀害了这些生灵?就是太平天国。

有这样的数据和事实基础,你再来看同治三年左宗棠对战后浙江的一段话,就不会觉得太唐突:“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处孑遗之民,则不及从前二十分之一矣。或壮丁被掳而老稚仅存, 或夫男惨亡而妇女靡托。臣师行所至,灾黎环吁马前,泣诉痛苦情形,幽咽莫办,亦惟有挥泪谢之而已。“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江南很多地方民众是自发起来与太平军殊死抵抗的,也因为这个缘故,从湖南(曾国藩)到安徽(李鸿章)、浙江(胡雪岩)、上海这一线,基本上从士绅到民众,对太平天国的态度都是完全抵抗的,只有一些地痞流氓,才会加入太平军,获取富贵。

从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看,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这些人是怎么没的?

当然,杀人放火的绝不止太平一家。杭州被攻陷之际,城中出现了一群头戴红巾的军人,他们闯进城中富户家中搜刮财宝,随意杀人取乐。老百姓开始以为他们就是太平军,纷纷躲避。结果这些人其实是本该护卫杭州的团勇,眼看城破在即,他们就换了头巾,冒充太平军四处打劫了。

杭州一战,“尸积水面,上城被难男女二十余万,此城中大乱,始知乃浙省一大劫。”实际上,时局一乱,什么鸟都会出来现身。清兵、土匪、流氓、洋枪队,包括太平军自己,在当时的百姓看来,都是极可怕的东西。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组织乡勇,护卫一方平安——这,便是乱世中无奈的选择。因为不论是太平天国还是清朝,都只会在牢固统治之后才会出来安民,在此之前,都是一样的屠杀掳掠,没有例外。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我老家江南农村的,听老人说原来村北有个村子被太平军屠平了,当时称他们为长毛杀人。


AJ2155


上面很多朋友其实都没有真正的听过乡下老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虽然本人的年龄不算大,小的时候放牛听老人说过跑长毛,跑日本人。我是衢州江山的,跑在江山话里的意思就是逃或者躲的意思。长毛是以前对太平天国的称谓。把太平天国和日本人同样的看法,大家想想就知道太平天国在老百姓心中的看法了


为钱疯狂712


太平天国统制区内百姓生活怎么样?太平天国现在来说就是邪教,一群打着信仰天主教的教徒,高喊皇天一死,天主当兴,其实是不伦不类,开始还能欺骗百姓,其占领南京后,所有的口号就成了空谈,什么天下同耕,人人均田,无处不保暖,人人不自私。其实做的完全不一样,财产上交,不管你是合法财产,还是自有财产一律上缴,即便你有五两银子,也要上缴,一旦查出,立即杀头。粮食统一分配,男女每天分米一合,(约0,35斤)。男丁上战场,女人服劳役!对那些裹足女子一律跺脚!极其残忍,对那些犯天条的人一律死刑,而且极其残暴,如点天灯,五马分尸等刑法!在太平天国里男子一律称兄弟,没有父子,女人称姊妹,即便母女也是这样称呼!没有伦理。拆学馆,毁庙宇,不准读孔孟之道,杀学士,完全是欺骗,愚弄百姓。天国皇帝洪秀全荒淫无度,天王府里光是各种美女就有两千多人,什么爱娘,喜娘,妙女,娇女名称繁多!据说洪秀全在南京天王府十年没有出过王府,和那些女人厮混,对那些女人说打就打,甚至怀孕的缤妃,只要不开心也是脚踢手打,南京城破后,清军抓住洪秀全的大儿子洪天福,其儿子说他有88个母后,其九岁时洪秀全就给他娶了四个媳妇!太平天国时期,是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最残忍的时代。谢谢大家,敬请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