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时,为何不直接杀死他们?而是与之明争暗斗?

相信大家在看古代影视或者书籍的时候,能看到有不少皇帝会被一些大臣而制约,无法放开手脚来做事情。在这时相信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这些皇帝不将阻挠他的大臣直接杀死呢?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平常的道理,也只有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才会懂得。权力在表面上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制约,但是实际上想要执行还需要下级的服从才行。对于这段话,后汉的皇帝刘承祐可以说是体会颇深了。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时,为何不直接杀死他们?而是与之明争暗斗?

刘承祐他父亲在临死之际,为他指派了五个辅佐大臣,在这些人中有文官有武将相互之间配合很好。但是感觉像是一种外国的议会一样,都是在各忙各的,皇帝在他们面前就只是一个象征罢了,可以说当时的小皇帝刘承祐权力直接被架空了。他们这五人一个个都跟狐狸一样,几句话就能将皇帝堵得无话可说,眼看着贵为皇帝却无权无势,还得看着别人脸色。刘承祐自然是不会愿意的,暗地里便开始谋划起来,第一个就把手握兵权的郭威调到了边关去,毕竟这种人对于国家还是很有用的不能随意杀害,只能给他点教训。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时,为何不直接杀死他们?而是与之明争暗斗?

但刘承祐觉得这样的教训可能不够,没准不用多长时间郭威就自己找理由回来了。为了能让自己的威严树立下去,便不问缘由的将其中三位大臣杀死,最后只留下了宰相来安抚朝野,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人管理嘛。从他的经历我们也能看出,这些权臣并不是杀不得,而是需要一个好的时机,也因此才有了后周的建立。在没有实力的时候你就算是杀几个人,还是会有人顶上的,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虽然你觉得你面对的只是一个权臣,但暗地里你面对的是整个利益集团,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要动就要斩草除根,要不然就会出现官官相护的情况。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时,为何不直接杀死他们?而是与之明争暗斗?

作为帝王,如果不想被自己的臣子限制的话,只有去取代他,将各个阶层的权力提前分配。身为权臣一旦没有利益分配的权力,那么他的存在就已经是可有可无了,如果你不管不顾的直接开杀,那么其他大臣会议为你要把他们全部清除。把这些大臣激怒的话,就如同将这个国家的利益群体给激怒了一样。皇帝就如同利益者的代表而已,就算是换个人来当也是无所谓的。而权臣也是如此,只要你将他取代的话,你就能随便处置他了。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时,为何不直接杀死他们?而是与之明争暗斗?

当皇帝把权利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才可以为所欲为的杀人,如果你没有实力的话还是先忍一忍吧。所以在历史中只要先帝一退位,新帝就直接回清除一些官员,还会有很多人都说是明君,先帝的身边还有这么多罪臣的存在。像刘承祐这样的历史中也有很多的,但玩失手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北魏的孝庄帝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可谓是非常神气,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在当时朝野中有个大臣尔朱荣,几乎将他这个新帝的权力架空的所剩无几。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时,为何不直接杀死他们?而是与之明争暗斗?

孝庄帝在登基初期非常果断,朝堂之上带了一把匕首直接将他赐死了。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尔朱荣的兄弟尔朱兆就带人硬闯皇宫,把孝庄帝抓住直接勒死了。由此可见在没有实力的时候,不要去招惹那些权臣。权臣大多代表的都是一个利益群体而不是独自一人,这种人是不会杀完的。即便是杀死了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人顶替他,只要整个利益团体存在,这种人就不会消失,所以皇帝也不会轻易杀死臣子,因为有可能会让自己情况更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