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冬至乃二十四節氣之一,不單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而且還是早在漢武帝時期就被制定為節日來過的一個節氣,俗稱“冬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冬至節源於漢代,興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漢代賀冬

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日比一日長,陽氣上升,是一個吉日,所以值得慶賀。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據《太平御覽》記載:“冬至始,人主與群臣左右從樂五日,天下之眾,亦家家從樂五日,以迎日至之禮。”《後漢書》中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普通百姓,在冬至這天,不從事生產,回家過節。他們更換新衣,或全家團聚,祭祀祖先;或走訪親友,結伴遊玩;或在家品嚐美酒,盡情玩樂。並且民間還有最具特色的“履長”與“隆師”習俗,就是在冬至這天晚輩要禮拜尊長,學生要敬師、拜師。漢代的賀冬其隆重程度可見一斑。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唐宋祭天

唐宋時,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古代帝王親自參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項:天地、社稷、宗廟。而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冬至祭天成為朝廷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普天慶賀,有七天的冬至假期,和過年假期一樣長。南宋《東京夢錄》記載

:“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哪怕是最貧窮的人,也要在冬至更換新衣,無論是傾囊去買還是去跟人借。除了穿新衣、享美食,百姓還要祭祀先人,親友互相慶賀祝福,和過年一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最是冬至歲節,士庶所重,如饋送節儀,及舉杯相慶,祭享宗禋,加於常節。”到了這一天,車馬喧嚷,街巷擁擠,行人往來不絕。商旅店鋪皆罷市,鄰里之間也會互送美食,互相走訪。可見宋時期過冬至其熱鬧隆重程度完全不亞於春節,也就是說過冬至完全都和過年一樣,熱鬧非凡。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如今冬至

時過境遷,冬至歷經千年相沿至今,其節日的氣氛已經變得很淡很淡了,淡到幾乎只剩下一項習俗,那就是“吃”。是的,中國人好吃,丟下什麼也不能丟下吃。所以如今過冬至我們只在吃上做文章。

中國的每個節日自古以來都與吃有關,那冬至也不例外,對吃也是很有講究的。早在漢代冬至吃餛飩的習俗就在民間興起,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後來又有了“冬至餃子夏至面”。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直到今日,冬至這天北方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或餛飩。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有吃牛羊肉的習俗,因為中國自古就有節氣進補的習俗,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吃牛羊肉可以滋補、暖身。而南方盛行吃湯圓過冬至,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南方還有餈粑、麻餈、年糕等都是作為冬至過節的食品。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冬至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雖然早不再向古時一樣因得到極高的重視而過得異常隆重。歷經千年興衰,在各朝各代都有著不同的習俗。但永遠不變的是人們那顆祈盼團圓、歡聚的心!

古人過冬至可不止吃吃餃子、湯圓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