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征得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特允,本头条号将连续转发马腾驰先生佳作,近期发送年俗系列,今天刊发第七十七篇马腾驰先生记录咸阳年俗文化之书信拜访,《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欢迎文友们欣赏。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腾驰弟好!

转引诸位文友对你大作的评价,以及涉及到对我的言说,逐一认真拜读。你的文章,配得上朋友们的赞誉,每一篇都用真情写就,饱和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我们接触有限,但你关于我们相知相交的记述,文字里充溢着心心相印的挚情,一如老友故交。你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你的乡土题材书写,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你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我这趟回陕,要住到四月底,可以充分从容地交流。盼着这一天。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白描:作家,教授,文学教育家,书法家,玉文化学者。1952年生于陕西泾阳。曾任大学教师,陕西作协书记处书记,《延河》文学月刊主编,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社副总编辑,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佛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白老师您好!

写的小文章文笔孱弱,往往力不从心,写得不满意而又上升不去,很是苦恼,我还需不断磨利手中的这支笔才是。我明白,白老师您对我习作的高评是为了提携后进,鼓励我积极进步。愚钝的我,需花比别人多十倍百倍地努力,去读书,去写作,看能不能有稍许进步。从我上中学开始到现在,我对您的为人为文一直都是尊崇并仰慕的,写您的文章里边表达了我的这种思想和感情。我知道您刚刚回陕,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故未敢提前去打扰。知您回来要住到四月底,一定要去拜访并讨教您!早上俗事太多,晚复您信息为歉!吹面不寒杨柳风,回家随处得相亲。祝白老师回陕期间天天好心情!

腾驰即日谨复

附:《我心目中的白描先生》

我 心 目 中 的 白 描 先 生(散文)

•马腾驰

先生白描这个名字,最初深深植入我脑海里,是在先生任《延河》杂志主编时。

那时,正上高中的我,对文学狂热之至,课外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小说、散文与诗歌作品,还有很多的名人传记。缤纷多彩的梦想里,盘算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当上作家,也能写出一些引起社会反响的作品来,那该多好,那该是多么地神气,那该是多么地跟人不一样!

爱文学,除过阅读名著,私下偷偷写一点东西之外,少不了要关注在我心目中有了至高位置的文学期刊。在那个崇尚并看重了文学的年代,不要说在纯文学杂志,谁要是在报纸和其它综合类杂志上发一首小诗,或发一篇豆腐块大的小文章,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记得一位家住县城柴市巷的高中同学,在《陕西青年》杂志发表了一首题目为《牛》的小诗,惹得一校师生的赞叹与钦慕。号称爱好文学的我,看同学发表了作品,惭愧得无地自容,我暗地里发了誓,下了决心,自己很快也要在报刊上发一篇哪怕比豆腐块还要小的文章,只要把我的名字变成铅字就行。一年后,我的处女作(现在看来,稚嫩得让人不禁要脸红了的小文章)《这不是主要原因》发表在《法制周报》上,看着文章题目下自己的名字马腾驰三个字,不说那小小的文章,就光这三个字,我不知看了多少遍,那个激动呀,那个喜悦呀,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是文坛创作井喷式爆发,佳作叠出,爱好写作者众多,读者人群如过江之鲫的黄金时代。没有现在的电视、电脑与手机等等的现代化通讯传播工具,人们对社会发展变化的了解与认识,大都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实现的,文学作品在某些方面充当与承担了深度新闻报道、新闻分析与新闻批评的多种功能,它成为了一个看万千世界的窗口,成为了人们抒发与渲泄感情的一个通道。文学,在那个时代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与信任,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说起那时关注文学期刊,生活在陕西的我,首当其冲地要特别关注被称为了小《人民文学》的《延河》杂志。我知道,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文学史称之为“三红一创”,其中上边的两红一创,还有茹志娟的《百合花》等作品,这些响当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必将被载入当代文学史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延河》首发的。对《延河》,我是尊崇的,是顶礼膜拜的,它就是离我最近最神圣的文学殿堂呀,我一期期认真虔诚地读着《延河》,看着主编一栏白描的名字,我是十分地尊敬与崇拜了。我想,他能执掌《延河》主编帅印,绝对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笔下有万千兵马的非凡人物,是我仰视了的真正的先生。我一次次在心里想着,执掌这艘披坚执锐,能冲锋陷阵,能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文学巨舰的掌舵人白描先生,他又该是怎样的形象,又该是怎样的风度与气质呢?

那时,资料奇缺,也没有现在的百度,上网一查,一切就一清二楚了。翻阅有限的资料知悉,先生是我们礼泉县邻县的泾阳县人。

先生是泾阳人,我进而有了很大的兴趣去认识去了解泾阳。不认识不了解泾阳不要紧,了解认识了泾阳 ,才知道泾阳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一块神奇而具有了非凡魅力的地方!泾阳,泾阳,这里蕴藏着中华文明许许多多的文化密码,不信,你掰指头算算,这里有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这里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陕西商帮的大本营与核心区域,这里是中国的大地原点,近现代,这里更是英才辈出,走出了多少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人物:于右任、吴宓、冯润璋、高鸿、李若冰、雷抒雁……这其中,当然少不了著名学者、著名作家白描先生的名字。

白描先生原名白志钢,白描是他的笔名。初次看到白描这个名字时,喜欢绘画并有了一定基础的我,马上就想到了中国画中的白描技法。白描,就是单用墨色线条,不借助其它任何修饰渲染与烘托的手法,要最准确最生动地勾勒并表现出事物的形象与神韵,简约、朴素、准确,绝不允许有一丝的含糊与不肯定,这是中国画中对白描技法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它也是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白描是用最简炼的笔墨,不加张扬铺陈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它是最显作者功力的技法之一。先生用这个名字,肯定是有了很深用意的。我知道,先生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六年,1982年调入《延河》,历任小说编辑、小说组长,随之升任《延河》主编,1985年,任陕西省作协书记处书记。

我一直敬佩并高度关注着先生,先生1979年5月在《延河》发表,应归属了“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短篇小说《没有绣完的小白兔》,早年读时,我被小说中悲剧人物李玉琴的故事深深打动,主人公的心灵是被那个疯狂的时代扭曲与摧毁了的,她是让人同情与悲悯了的,李玉琴的死给读者以深深地震撼,她茫然无措她无所适从,最后只有以死来了结一切的悲剧形象,让人不能忘记。《小白兔》是“伤痕文学”抑或称为了“反思文学”时期,摇曳着独特风姿,独具了夺人魅力的一枝洁白的花儿。先生与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邹志安、京夫、莫伸和高建群等一大批作家一道,坚挺起了文学重镇陕西高高的屋脊,通过他们并通过他们的作品,树立起猎猎招展、光亮鲜明而耀人眼目了的文学大旗,不由其它省份的文学创作者们要注目要研究要学习了陕西。

先生1988年创作出版并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苍凉青春》,他的力作《人兽》《荒原情链》《陕北:北京知青情爱录》,中短篇小说集《恩怨》,纪实散文集《被上帝咬过的苹果》,还有在文学界与文化界引起热烈反响的非虚构作品《秘境》。几十年间,我从礼泉到铜川,从铜川到咸阳,又到云南、山东与湖南,最后再返回咸阳,这二十多年里,先生的这一部部作品,我不曾间断地拜读着。正是吸收学习了先生与其他大家许多作品的营养,试着不断练笔的我,在铜川期间,出版了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与散文集《山的呼唤》。之后,为生活所迫,为生活所累,为了一家能有饭吃,我不得不忍痛搁下了手中这支笔,跟文学断了缘,那是在1993年初春!文学,是当时境况下我不得不抛却了的爱,所以,那个时间节点,在那个节点上发生的一切,直至今天我都记得真真切切,这是内心深处里的一个痛,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期后,在颠沛流离、悲苦艰难与诸多不如意的日子里,是先生与其它大家的作品,给黑暗中的我点亮了脚下的路,温暖了我的心,伴随着我度过了那个坎坷难熬,有了万般苦楚的岁月。

后来知道先生白描调往北京,先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工作,1999年调入鲁迅文学院任常务副院长。鲁院期间,先生和其他的教职员工一起,培养了一大批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家。我看到了,鲁院的学生们在许多文章中称先生是“我们的白院长”、称他们自己是“白院长的关门弟子”,读这些有着满满真情的文字,让我生出许多的羡慕来,为这些能上鲁院的作家们,为他们能当面聆听先生之教诲且真正成为了先生的关门弟子。

我以崇敬的目光远远地瞩望着先生。因为,那时我无从认识先生,先生也不认识我这个对他一直喜爱并追随着的文学爱好者。我只能以虔诚之心拜读先生的作品,在作品中去和先生对话,去了解先生,去揣摩先生之为人为文,去体会先生之内心世界,我是通过先生的作品,在和先生做着精神上的交流啊!是的,先生那么多的作品我是熟知熟读了的,先生那些默默无语的作品,它们一定也是熟知我的。我想。

终于有机会了,白描先生受家乡泾阳有关部门之邀,2017年4月份,他从千里之外的北海飞回了故乡,要完成时时萦绕于他心的他的“大渠”,郑国渠一一《天下第一渠》的创作。

先生回到故乡泾阳,在他对古郑国渠遗址连续多天考察,在他夜以继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的间隙,我和《咸阳日报》总编高彦民先生相约去看望先生。我们约好,他直接从泾阳过去,我和史仁立先生从咸阳赶往泾阳,在先生下榻的泾阳招待所会面。

那天一早,我就和史仁立先生从咸阳出发赶往泾阳,路程不远,本应该早早赶到。去时路上,我建议走机场到泾阳这条路会更近,没想到走上了机场原来去西安的专用线,一直跑到西铜一级路上,只好上了西铜一级路,再从永乐出口下去。西铜路上堵车,不巧得很,永乐镇上又有几家过事,路堵得严严实实,看着一辆跟着一辆趴在原地不动的车辆,干着急,就是过不去!一看表,哎呀,快十二点了,我急得头上冒起了汗,跟先生约好早早到,没想到走错了路不说,一路上还不停地堵车,叫人丧气不已。高彦民总编提前到了,几次打电话问我们走到了哪里。白描先生也放心不下,电话里也问我们到了什么位置,并叮咛安慰着我:“腾驰,不要急,没事,安全第一!路走错了又堵车,没办法的事,别着急,别着急!我们在这儿等你们,不急!不急!”唉,真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了一个上午!我很不好意思起来,没想到先生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态度温和,几次电话中满是安慰的话,说只要我们路上安全了就好。

到了招待所,停下车。往招待所贵宾楼望过去,一个身材魁梧,面容慈祥的先生朝这边张望,照片上多次见过先生,我一眼就认出了先生,没错,那就是先生!我快步走过去,先生也认出了我们,迎过来和我们热情握手,招呼我们快上他房间喝水。高彦民总编说:“白老师一直操心着,说晚到不要紧,只要路上安全就好,人就放心了,他急得在房间坐不住,站到楼梯口的院子里去等你们!”先生的细心热情,让我心里一热,先生就是先生啊,没有一点著名学者与著名作家的架子,平和如家人,使人不由对他尊敬了起来。

到了先生房间,他又是倒茶,拿水果,又是递烟,热情周到。和先生第一次见面,先生先问了我个人的情况,家里都有什么人等等的话,我一一做了回答。我接先生的问话,说了从中学时代起,我就从先生的作品中追随着先生,先生的每一部作品我都认真拜读了。在南去北往、颠沛流离的那些年月里,是先生的作品陪伴着我,给了我做人的勇气,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先生抽着烟,细心地听我说着过去的事情。我说完,他沉吟了一会儿说:“艰难不平,困苦不堪的生活是一件坏事,谁愿意老摊上这样的日子呀?没有人愿意,绝对没有人愿意!但对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说,经受了磨难,体味了人间的冷暖悲苦,那却会变成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会让你深刻地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会给你提供丰厚的、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他又举例子,你看看中外文学史,有多少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他们不都是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大悲大苦,才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大作品么?

先生回泾阳,来看他的人很多,正说着话,来人告诉先生,说他的老师来看他了。先生立即起身,去桌上拿烟,带着歉意说:“唉!回来这么多天太忙太忙,白天都在郑国渠那里跑,回来整理资料到夜里一、两点。还没来得急去看望老师,老师却来看我了!嗐,你看这事弄得?老师抽烟呢,让我把烟拿上,赶快去接老师!!”先生快步出了房间,言行举止中,对老师的真心尊敬之情表露无疑。

中午饭后,先生顾不上休息,说他回来了,要给大家写写字,大伙儿欣喜欢呼了起来,先生的字是大有名气的,能得到先生一幅墨宝,谁不喜欢?谁不高兴?

大伙儿一起跟先生赶到了县政协有大画案的房间。先生水没顾上喝一口,铺了纸,提笔蘸墨,立即开始了创作。瞬间,一幅幅功力深厚,灵秀圆润,典雅通透,俊逸着书卷之气,充满着正气风骨的书作,从先生凝重的笔端迤逦而出。芬芳的墨香,如锦似绣的书作内容,醉了一屋子的人。中间先生问我:“腾驰,你要写个啥?”“白老师,麻烦您给我题个斋号吧,斋号的名字是驰风轩。”我接了先生的问话。先生用毛笔把驰风轩三个字写在草稿纸上,问我:“是这三个字吗?”“白老师,是,是这三个字!”我回答先生。先生拿出了淡黄色的四尺条屏瓦当宣纸,给我题写了清雅灵动的驰风轩斋号。随后,先生写了四尺对联:“横笛弄秋月,长歌吟松风。”又写了“紫松树里千年鹤,清风池边五色云。”写毕,先生说:“这是送给腾驰的!”我连忙对先生表示真心地感谢之情。

先生说:“今日在场的人,每人都有一幅!”我暗自思忖,这一大屋子的人,每人一幅不说,还有听到消息,不断赶过来想要先生字的,这一个下午,写到啥时候才能写完呀?有人悄声给先生说了情况,先生不假思索地说:“没事,中间来的人也给写,能来就是爱我的字,回到老家了,咋能不给人写呢?”那天,先生一个下午写得没停点,在一旁看先生写字的我们,站得腿疼腰疼,先生不停歇地写着字,他肯定累得不轻。等给每人写完字,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了,这时,先生才和大家一起去吃晚饭。

一个下午,先生虽然很累,但饭桌上先生兴致很高,又是主动敬酒,又是给别人夹菜。先生看上去非常高兴,我给先生敬酒,先生说:“我看腾驰能喝,咱多喝几杯,回到老家了,见到这么多朋友,真是高兴!”我笑着问先生:“白老师,我和您没喝过酒,您咋知道我能喝酒?”“我从你端起酒杯喝酒的那个姿势,就能看出来!”桌上有人说白老师厉害,从喝酒动作就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喝酒。这时,有人跟先生开玩笑,问起先生:“白老师,您看我喝酒的姿势,您说我能不能喝酒?”酒桌上,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起来。先生说:“回到老家,随便一个饭,一个菜,吃着都是香的,都是故土家乡的味道!”他说在北京,有一次,几个陕西乡党为了吃一碗正宗的陕西羊肉泡馍,开了几个小时的车跑过去,结果这家泡馍馆并不是陕西人开的,泡馍一点也不好吃,更谈不上正宗了。同去的几个人调侃地说:“不好吃也罢,那门牌上挂的是正宗陕西羊肉泡馍,咱就权当吃了一回正宗的泡馍,咱不说,他谁知道!”先生“正宗陕西羊肉泡馍”的故事一讲完,一桌子的人都在笑。

还没等我们去结账,先生饭前早已给前台安排好了,他已把钱押在了那里,并交待是他请客,谁来结账都不行!大家说先生回老家了,不应他买单,先生笑着说:“借这个机会,把大家请一下还不行?买单的事,再不许说了!”那天,先生高兴,酒杯动得勤,受先生情绪感染,桌上,大家喝得都不少。

吃完饭,先生一直送我们走到车前,并叮嘱着:“路不远,不要急,一会儿就回咸阳了,路上多注意安全,车开慢点,到家了给我发个信息报个平安,我就放心了!”一到咸阳,我就给先生发信息报了平安,先生客气地回信息:“感谢你们来看我!祝一切都好!”短短的两句话,让人心里有了许多的温暖与感动。

如果说没见先生之前,是一直仰望着先生,那么跟先生半天的接触,就是近距离地走近先生,就是平视了先生。先生的温文尔雅,先生的平易近人,先生的博学多识,跟我原来想象中的先生形象是一致的,完全是一致的。

先生是真正的先生,不由你从内心里要尊敬了他。真心地祝福先生身笔双健,喜乐平安!

2018年09月10日于驰风轩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和白描老师的通信(散文)    作者: 马腾驰

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 马腾驰 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2019-1-21“青云计划”获奖作品。《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即将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

https://mp.weixin.qq.com/s/lQKh7RlEArSjD6MeFfV6PA《驰风轩文化tch》2019年2月19日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