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韩信在历史上同样都是杰出的军事家,你觉得在同等的条件下谁的胜算更大?

人间正道陈德立


▲西楚霸王

项羽是“勇战派”的最杰出代表,千古第一的大英雄。他的长处在于个人勇武带动士气的提升,出生军事世家的他对于打仗如同家常便饭。因此他最适合于毫无花哨可言的阵战。

▲兵仙韩信

韩信则是天生军事家,号称“兵仙”,与白起和李靖一般足可站在军事家金字塔的最顶端。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其天才般的思维足以令对手防不胜防,其阵战水准绝对一流,奇兵奇谋则也是历史第一档次,有点像粟裕将军的“神仙仗”。

<strong>韩信赢不了巨鹿之战。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

须知西楚霸王不过是带了英布和蒲将军的两万多人和自家八千子弟就渡过黄河,破釜沉舟与不可一世的秦军主力决战与巨鹿城下。项羽奋勇向前,义军则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项羽九战九胜,打退章邯,活捉王离,杀死苏角,逼迫涉间举火自焚,一举击溃秦军最后的主力,秦亡就成了时间问题。

▲巨鹿之战

此战的关键首先在于出其不意,项羽出击的时机和战斗力都在章邯的预料之外,其次项羽对于士气的提升也是决定性因素,然后在于对于战场动向的掌控能力,在近乎完美的秦军面前三者缺一不可。

韩信如果这样打的话无异于自杀吧,虽然他的想法很多,但调不动这三万人之外的一兵一卒,章邯亦是名将,不会给韩信烧粮仓或者斩首的机会的。

项羽也拿不下井陉关。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实在是惊险,倘若赵军尚有一万人坚守城池,汉军的两千奇袭队能有什么用呢?赢得漂亮,对手也够智障的。

有李左车出谋划策,对手又是名震天下的项羽,想必赵王也不敢出击,至少不会倾巢而出。如此三万对二十万的攻城战该如何进行呢?笔者只能说很难很难。

二人的一胜一败

就智商和出奇制胜而言,韩信拉下项羽两个档次,如果是沙盘推演,项羽必败无疑,如果是战场对决,韩信当死无全尸。

很多人忽略了项羽的“勇战派”名声,其对于士气和战斗力的加成到了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别忘了巨鹿之战他是怎么赢下来的,而荥阳之战他的三万人几乎将五十多万汉军屠杀殆尽,他带领的三万人足可以当三十万来评估战斗力。

比如井陉之战中将赵军换成项羽的三万人,大家军力是对等的。以项羽的性格必然是沙场一战。如果韩信继续使用背水一战的办法的话,也许项羽会上当而丢失老巢。

但这些都不重要,在奇袭队换掉旗帜之前也许韩信就被撵到河里去了,哪怕当时还在负隅顽抗也不要紧,凭借项羽的号召力军队将丝毫不会乱,先完成击杀韩信的小目标在回去收拾老家一点都不忙活。

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的咯。

垓下的死斗

今人熟知的是“十面埋伏”的传说,当然这也与事实基本相符,来的不光有刘邦和韩信,还有彭越、刘贾与英布共五路大军。所谓“十面埋伏”其实就是车轮战,各路人马凭借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在阵战中轮番伺候项羽的十万人马,最后用“四面楚歌”瓦解了楚军的军心,最终令天下无双的西楚霸王无奈自刎。▲霸王别姬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清晰的记载了“淮阴先合,不利,却。”,意味着韩信吃了点小亏而选择战略性后退,因为他的筹码实在是太多了,没必要孤注一掷。这是兵家的智慧不假,但如果真是三十万对十万的战场死斗,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呢,如果项羽的突击凿穿了韩信的阵型,那么项羽必胜,而这正是他的长项。如果韩信用出神入化的指挥化解了项羽的攻势,那么还是一样的结局。

如果是十万对十万的阵战,韩信将毫无胜算,但如果是百万级别的国战,其结果就不可知了,毕竟他还有着“多多益善”的神奇天赋呢。


凉州七里


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因为传说和文学作品的演绎。认为韩信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是智将,是兵仙。而项羽则是个只知匹夫之勇的莽夫,丝毫不知兵法为何物?


真实的历史上,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项羽呢,不但武艺高强,军事才能也是天才级别的,丝毫不亚于韩信。

其实,稍微动一下脑子,便可根据常识推断出项羽全靠“匹夫之勇”取胜的说法不可取。项羽再神勇,也是血肉之躯,浑身是铁能能捻几颗钉?

况且,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领军打仗是个严密的系统工程。天气、地理、后勤、士气等都会导致失败,不能出丝毫的错误。项羽一再大胜,仅凭勇敢是做不到的。很明显,项羽是莽夫的莽夫说法是文学演绎出来的。项羽应该受过严格的教育,有系统的知识,否则是不会在战场上如此出色的。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对历代有名的兵家进行总结,把兵家分为四类: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兵权谋家是孙武、韩信这一类;而兵形势家代表人物就是项羽。

班固在书中说:“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精妙战术打败敌人。做为兵形势家当中的代表人物,项羽确实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大师。

纵观项羽的战场生涯,单从战术方面看是几乎完美的,很难挑出暇眦。从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到谢幕的垓下之战,其中有野战、攻坚战、追击战、奔袭战等等,无一不是完美的经典著作。不管在哪种地形,面对怎样的敌人,都能精准的估计敌情,并采取正确的战术一击而破。比如,在垓下之战:

说句心里话,每次读太史公关于垓下之战的描述。心里总觉得项羽此战虽败犹荣,就象是群狼在努力围歼一只猛虎;穷途末路的猛虎筋疲力尽、伤痕累累,却依然是威风凛凛。

此时,刘邦几乎占领了整个天下,兵精粮足、士气高昂。其中刘邦的新组建的骑兵部队规模,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项羽。刘邦集结了六十万军队,然后把军权交给兵学大家韩信,对项羽围攻。

项羽则是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地盘,连续在战场上失利。军中士卒多有伤在身,缺医少药,又兵器毁坏、粮草不足、士气低落,此时仅剩十万人。

韩信的麾下集中了军中的精锐,有三十万之众。韩信亲自指挥这三十万大军进攻项羽 ,这是韩信与项羽的唯一一次直接交手。

项羽见韩信进攻,就帅军迎战。双方爆发野战,韩信被项羽一击而破,只好帅军后撤。但是其它刘邦军队在项羽侧后发起进攻,项羽只好引军撤退。

很难想象,韩信兵力数倍于项羽;项羽军还是疲劳之师,处在包围之中。韩信竟然还被项羽硬生生的击败,败得毫无悬念。韩信与项羽的排兵布阵、临战指挥的水平对比由此一目了然。

我真怀疑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十面埋伏”,是否真有此事。如果韩信有能力布出那么厉害的“十面埋伏”,为啥几倍的兵力还打不赢?

后来,灌婴的骑兵部队依仗着兵力优势对项羽穷追不舍,一路上却一直被项羽打反击。若不是项羽不愿回江东,项羽就成功的全身而退了。

项羽在战术上,是真的无可挑剔。而韩信虽被视作权谋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在权谋上韩信做得并不好。权谋这一块,其实是刘邦的谋士去做的。

当初在关中,收藏起来关中户籍材料,是萧何。项羽因为没看到秦国户籍材料,不知秦国具体的富饶程度才放弃了关中。后来,收买项羽盟友,孤立项羽的是张良和陈平。韩信在这些地方并没有出什么力,而恰恰致使项羽败北的就是这些地方。

反而项羽一直被诟病的情商和政治方面,其实是碾压韩信的。

韩信当初的胯下之辱,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那就是一个地痞无赖欺负人而已,有武艺在身的韩信打他一顿就是了。那年代,打人与被打是很平常的。韩信却背着剑从人家胯下钻过,不敢反抗。韩信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后来韩信从军多年,也没有混出名堂。在那时,兵慌马乱,能打仗的人很容易脱颖而出。可是韩信硬是找不到机会表现自己,甚至连个朋友都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时,韩信是孤身一人的,连个一起跑路的都没有。

韩信后来被猜忌,下狱,一直到死,都没见人来为他出头。可见韩信的智商和才能不错,但情商确实很差。与他一起征战多年的旧部,没一个人在他死后为他做些什么,全都各奔东西了。

项羽虽然情商和政治方面不行。但从始至终,都是有追随者的。

项羽能把握时机杀宋义,成功夺取军权。还能摄服诸侯,一起灭秦。可见,项羽对人情世故并非一窍不通。

项羽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很重感情,对自己人是很有人情味的。最后已经无力回天了,还有那么多人随他冲锋陷阵,宁死不悔。

总结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项羽在军事方面,战略布局上比韩信有所不如;战术上能稳胜韩信。用人上,项羽也强过韩信;如果组建团队,项羽的团队在忠诚度上能胜过韩信一筹。如果两人公平对决,韩信的胜算堪忧啊。(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我认为项羽会输给韩信,所以韩信的胜算会大。

项羽和韩信的军事能力究竟是差别在哪儿?请看以下原因:

一:项羽和韩信的性格

项羽从小力大无穷,出身比较好,所以他比较自负。韩信从小比较贫穷,喜欢听别人的好意见。

韩信和项羽是相反的。这样项羽和韩信在军事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项羽平时看见老弱病残都处于帮助,这算是善良的做法。项羽在军队里奖罚不分明,导致士兵的不满。他的妇人之仁,让项羽在军事上有了手下留情的一面。

从鸿门宴上,我们清楚的可以出。

韩信在军队里面奖罚分明,士兵们都满意。韩信贫穷的经历,让他养成了考虑事情的严谨。在军事上也有了更好严谨。

在历史上项羽的性格就被世人所议论。王立群教授就曾说过:项羽的性格决定了楚汉战争失败。

项羽和韩信的性格也决定了楚汉战争的胜负之分,也决定了刘邦和项羽的胜负。

二:项羽和韩信的战术

韩信的背水之战、垓下之战,这些战役都大获全胜。在历史上韩信被称为军事天才。

韩信的背水之战,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韩信的垓下之战,除了天上地下,其余方位都布满防御,最后把项羽逼到乌江边。由于项羽的性格,造成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这些战役都是项羽运用破釜沉舟的战术。说句现在的话,就是一根筋。

韩信就不是,他的战术变化莫测。

有人要说了,垓下之战项羽被逼到乌江边了,他完全可以逃跑。这不是韩信没有考虑到的吗?因为韩信了解项羽,知道项羽不会逃跑。

这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综上所述:项羽和韩信的性格差异,以及战术差异,造成了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集团而胜利。因此看出了韩信的军事能力比项羽的军事能力强。

你认为长城说的有点道理,请给长城一个赞,和一个关注。


钱长城smile



项羽武力在秦末,可谓冠绝天下。

打过的著名战役就有雍丘之战、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邯郸之战、垓下之战等。特别是与秦军的一次短兵相接的并不算大战的战役成就了一个名词:“破釜沉舟”。至今为止,还是军事教科书级别的战役。

在我们的印象中,项羽貌似就是一个武力无匹的莽夫,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非也。项羽在政治智慧上确实比较弱,情商也一般般,重情重义讲信用。这种坦荡君子遇上刘邦这样的无耻小人,自然是要落下风的。



但是项羽的军事水平确实很高,刘邦在遇到韩信之前,基本上是屡战屡败,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最后靠着示弱求饶才被项羽放了一马,分封在巴蜀。千万不要说那是因为刘邦武力弱于项羽,要知道项羽再能打,军事上还得靠战术韬略和千军万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是一个有着高超军事指挥能力的将军,而不是莽夫,至少军事才华对刘邦具有压倒性优势。


但是项羽再能,也怕克星,韩信刚好就是他的克星。最要命的是,刘邦在治国理政上有萧何,运筹帷幄上有张良,行军打仗上有韩信,厚颜无耻耍无赖上有他自己。但是项羽的性格就是刚愎自用,过度自信,所以他要一个人干刘邦整个团队干的事情,能力再强,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所以,韩信是专心用兵对付项羽的一项才能,而项羽睡觉都要睁一只眼防止各种明枪暗箭。如果以韩信的情商当家跟项羽对垒,胜负难料。毕竟楚汉相争不是韩项之争,而是刘项之争。



假如同等条件下,以韩信的情商和政治水平,能不能打败项羽完全是一个未知数。韩信最终之所以赢得了战争,那是因为有萧何的经略和后勤保障加上张良的多谋善断加上刘邦的用人之能。韩信只不过是纯军事的胜利,而不是全面的胜利。


明德山人6998


这两位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但是韩信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个将军,不是个能够夺取天下的王侯。而项羽一开始就是为了颠覆秦朝天下来的,他的目的就是于诸侯之中称霸。韩信没有这样的志气,他只会屈居别人之下,要是真的给他们同等条件,韩信也无法和项羽相比,应该说项羽的胜算更大些。



下面就来简介项羽和韩信各自最重要的几场大战。

项羽主要战绩

巨鹿大战

公元前207年,秦军兵围巨鹿,天下诸侯惶恐不可终日,项羽轻率楚军在大战之前破釜沉舟,只携带三天的粮食,以此表示决心。之后他先击毁了秦军粮道,生擒秦将王离,阵斩敌军大将苏角,秦军将领涉间兵败自焚而死,之后秦军彻底失去了平定叛乱的能力,项羽以一人之力扭转了整个天下的战局。

彭城之战

此时的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志得意满,于是他找了个机会除去了楚怀王。公元前205年,刘邦以此为借口联合了五路诸侯,共计五十六万大军发兵彭城。

此时的项羽正攻打齐国,可以说他现在情势十分危急,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前后夹击,敌军的数量是自己的数倍,自己的大本营也随时可能沦陷。

但是项羽在如此困境之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亲率三万大军,直扑联军身后,结果一举击溃了五十六万大军,刘邦被打的狼狈逃窜,联军死伤十多万人。这一战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作战奇迹,面临如此绝境,项羽还能以少胜多,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可见一斑。


垓下之战

此时的刘邦已经今非昔比,他联合了其余诸侯,给自己手下的功臣赐爵封王,拉拢各路人马,孤立项羽。最后于公元前202年,与项羽展开会战。

此时刘邦大军共计60万左右,他派遣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正面迎击项羽十万大军,左右两翼分别为孔熙和陈贺率领,自己处于后面接应,周勃和柴武在自己处于自己后方,防止项羽突袭。

项羽此时如同虎入狼群,他虽然先是几次打退了韩信,可惜失去了战机,左右两翼被包抄,最后后路也被切断,彻底的被包围在垓下,一代枭雄走向了末路,天下归属到此终结。

韩信的主要战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公元前206年,刘邦想要夺取整个汉中地区,此时韩信献计,让刘邦表面上修建栈道,实际上却率军偷渡陈仓,扰乱了占据关中地区的章邯等三人的视线,避开了他们重兵安插的地盘,从侧面出击,一举击溃了这三人,夺取了整个关中地区。

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韩信受命攻打赵国,此时他手下兵马不过数万,而赵王已经得到了他要来犯境的消息,他与陈馀统兵近二十万正以逸待劳,准备迎击韩信。

此时有一个叫做李左车的人向陈馀献计,说让陈馀不要寻机找韩信决战,只需要给他三万人马去断绝韩信粮道,然后将韩信的前后退路堵住,韩信就算是有通天本领也没法取胜。可惜陈馀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韩信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松了一口气,于是他就把兵马布列在河边,告诉自己的将士再无退路,因此这些人只能拼死和赵军一战,韩信又派人马袭击赵军后路,一举拿下了大营空虚的赵军营地,赵军发现后以为敌方还有援军,彻底丧失了斗志,原本实力强盛的赵军被打的大败。

韩信作战特点

韩信一生从来都不打没有把握之仗,他最擅长用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弱势,他是个天生的将才,善于统帅大军联合作战,他打仗之前,必定会先做好周密布局,谋定而后动,他是个天生的战略家,能够很好的把握手上的资源。

项羽作战特点

项羽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自己更是勇不可挡,麾下的将士多是身经百战的猛士,只要有他在,军队的士气肯定不会低。

他这个人很善于以弱击强,他能够从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之中,找到对方的弱点,然后击溃对方,正面作战,从来没有任何兵团可以阻挡项羽,他最后失败也是因为惨遭天下各路强敌合围,他不是败在了刘邦手下,他是败在了天下人手下。

项羽和韩信相比

韩信是个合格的统帅,但是他也只是个统帅,而项羽是个王者,是个能征善战的王者,两人在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项羽站的高度更远一些。

当时的天下诸侯没有人能够正面抵挡项羽,垓下之战时,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正面迎战项羽,结果数次被项羽打退,要知道此时的项羽兵力远远逊色于韩信,虽然说韩信此次作战主要目的是诱敌深入,但是用韩信亲自诱敌,也可以看出众多诸侯对于项羽的重视,他们自认为同等条件下,还是无法正面战败项羽。

韩信的用兵能力更在于他善于使用计谋,但是当自己真的处于完全劣势的时候,这些计谋的用处也就不大了,比如当他背水一战时,如果陈馀才用了李左车的建议,恐怕迎接韩信的只有失败。

而项羽不同,他一生都在以弱击强,巨鹿大战他战败了兵马众多,实力强横的章邯兵团,彭城之战,他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亲率三万人马,击溃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

从这些分析都可以看出,在同等条件下,项羽表现的肯定更出色。


东亭观史


论用兵,二者不分伯仲,但论战斗力,项羽甩韩信十条街。如果在等同条件下,二者起冲突,那么毫无疑问,将是项羽的胜算更大。

原因一:项羽处于劣势的时候,照样在韩信的包围下突出重围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羽被困于垓下后,几乎弹尽粮绝,当四面楚歌再起时,士兵早已人心涣散,濒临崩溃。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他依旧还能率领800名子弟兵,顺利地突出重围,逃至乌江。


原因二:项羽拥有恐怖的战斗力,以小博大就是家常便饭


项羽处于主动时,天下无人能破,尤其是在对秦,对汉,以及各大诸侯王的联合作战中,均处于不败之地,其在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诸多战役中,以小博大,上抗过秦军的虎狼之师,下击溃过刘邦的五路兵马,但均都不是项羽的对手。

正因如此,刘邦也只能在阴谋算尽之下,让项羽主动处于弱势,才能险之又险的将项羽困于垓下,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无法困住项羽,反而让他再次杀出血路,逃出生天。由此可见,项羽的战斗力之强,并不是空穴来风。


森蚁聊史


方圆论坛观点!

项羽是秦朝末期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很多人对于项羽的认知就是勇猛无敌冠绝天下。清朝被誉为“女宗”的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事实上项羽的武力值明显高于智商。但这并不代表项羽不懂兵法。

《史记》记载,项羽年少的时候,项梁教他读书,但项羽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练习击剑之术,项羽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而项羽对项梁说读书识字除了认个人名也没有其他作用了,学习击剑也只能对付一个敌人。我要学就学万人敌之术。项梁十分高兴开始教授项羽兵法。虽然项羽学习兵法的兴致也没有持续多久,但是项羽依仗自身武勇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作战方式。而项羽最为中国最早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就是以项羽的武勇来实现的。所谓的兵形势也叫做“兵家四势”分别是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而这些都离不开其个人勇武。



虽然项羽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项羽真正厉害的被人称道的还是他的个人武力值。从古至今对于项羽的评价都是以勇猛无敌为主,基本上没有评价项羽军事才能的,首先是因为项羽确实懂军事,否则他就根本不可能领兵打仗。但是项羽是一个合格的先锋,率军征战项羽舍我其谁。但是统帅大军作战就不是项羽的专长了。从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每每在大战的时候都身先士卒。虽然此举能激励士气,但是这种做法对于大军来说是不负责任的。毕竟主帅肩负着整个大军的命运。冲锋陷阵只能说明项羽是员猛将。也仅此而已。



其次,项羽性格过于孤傲。甚至是刚愎自用。这点和后来的关羽非常相似。个人武勇很厉害。但说军事才能如何那就一般般了。刚愎自用最大的表现就是接受不了别人的正确意见。而范增对于项羽的屡次劝诫都没有被项羽接受。最终导致刘邦势力愈发庞大。而在最终一战中也因为项羽对范增的怀疑不信任导致自己兵败自刎身亡。


而韩信被誉为“兵家四圣”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韩信个人的武勇在历史中并没有过多的展示,所以对于韩信的武勇我们不做评价。但是韩信的统帅之能可以说是在秦末汉初时期无人可匹敌。有一句俗语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就是称赞了韩信的军事才能。有一次韩信和刘邦在喝酒,聊起了刘邦帐下的将军们,刘邦自认为自己的将军们都很厉害,但是韩信说他们只能是将军罢了。真正统帅大军的只有我一个。刘邦很不爽的问韩信,那你看我能统帅多少军队。韩信说最多十万人。刘邦又问那你能统帅多少军队。韩信说我没有底限,有多少可以统帅多少。刘邦也至此开始忌惮韩信了。他似笑非笑的问韩信,那我是不是也不是你的对手啊。韩信吓的出了一身冷汗解释说道,主公是统帅将军的,您不需要统帅士兵。士兵交给将军统帅就可以。



作为统帅韩信替刘邦先后平灭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最后帮助刘邦一举击败了刘邦最大的敌人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大汉的天下是韩信打下来的。而韩信征战一生未尝一败。 楚汉时期不论阵营对于韩信的评价都是“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刘邦也评价韩信“攻必克,战必取”。由此可见韩信统兵之能有多么的厉害。

而项羽和韩信在同等条件下对阵谁更加的厉害。这也要看对战方式。如果二人亲率大军厮杀,韩信不是项羽的对手。因为韩信是帅不是将。但如果双方以战阵计谋或者布局灭国来对比的话。项羽差距韩信太多了。因为历史上项羽就没有用计谋打胜仗的时候,多数时候项羽还是信奉武力解决一切。而在最终的决战中项羽不采纳智囊范增的意见结果就是兵败身亡的下场。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方圆论坛


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哪里来的同等条件,战争是瞬息万变的事,特别是在冷兵器阶段。在回答悟空提问中,我多次发表过我的观点,项羽不是败在别人的手里,他是败在自己的手。他力拔山兮气盖世,谁能是他的对手?没有,但他有一个非常致命的性格缺陷,刚愎自用。这一点在《史记》的《鸿门宴》中有充分的体现,刘邦几次吃定他,就是发现他的这个缺陷。范增给他分析的多么透彻,清楚的表明与他争天下的只有刘邦,他就是不听。刘邦“臣与将军抗秦……”刘邦一个“臣”就让他放松警惕,刘邦又一个“小人挑拨……”他脱口而出“……曹无伤”就这简单的对话,以后谁还敢给他通风报信,刘邦逃回大营第一件事就是杀曹无伤,这样的人怎么信?一边是范增反复苦苦相劝,他不听;另一边是刘邦“奈若何?”,一直在征求部下的意见。这样的对比我们清楚的看出,只要假以时日,他自己就把他身边的人才都赶走,他最后就是孤家寡人,可不然,事情就是这样发展。楚汉之争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只是最后一战在垓下合围项羽,四面楚歌他认为他败了,摔八百精兵突围,多少人劝他,他就是不听,最后自杀。他不就是败在他自己的手里?韩信打仗也是常胜将军,汉初三杰,号称军神,我们要知道,打仗靠一个人肯定不行,成就韩信的就是刘邦团队,没有张良的运筹帷幄,萧何的后勤保障,刘邦的正确决策,他一个人是完不成。韩信在政治上比项羽还不如,刀都架到脖子上浑然不知,最后死的比项羽更窝囊。




赛麦大弘


二人无可比性,一个气拨山兮盖无双,不是我武艺不精只怪老天不恭那,怨天尤人,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练就了一身天下无敌,穷兵黩武的蛮力大老粗。他帐下随有百万大军,遇见了智勇双全文韬武略的奶油小生韩信是他的宿命,一个范增都用不了,他项羽想当天下之主,乃白日做梦大话西游。而韩信是一位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前世今生的一代军事家战略家,自韩信烧战栈,明修栈道暗渡陈苍起,一路定三秦,击齐魏败龙且,和背水一战,垓下之围无处不张显文韬武略,智谋凶柔。和每战必胜的雅致风韵。从古至今显有大老粗,杀人成性,心胸狭窄之人可以荣华富贵,伟登大位的,向一代伟将刘裕和陈霸先,赵匡胤皆是人中龙虎,真命天子,即便项羽可以以武力拥有天下,但仍会败与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国理政的韩信手下。


94310417小云


二人都是军事家,一个兵圣,一个形圣,一个勇猛天下无敌。一个机智国士无双。项羽靠勇猛反秦以少胜多,打刘邦多次以少胜多。项羽组织军队指挥笼络将领能力差,刚愎自用,只能靠单打独斗。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有智谋的韩信、陈平不能用,被迫跑到敌对的刘邦那里,自己的主要将领也都叛他而去,成了最后一败完败,一败涂地。韩信靠智谋连战连捷攻必克战必胜,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组织军队和指挥协调能力强,最后决战决胜,打败项羽。历史上靠个人勇猛最后胜利的很少。除项羽外还有冉闵李存孝最后都彻底失败。而以智取胜的却大有人在,如姜太公刘秀诸葛亮司马懿李世民朱元璋等。正所谓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在德上项羽更是不勘。杀主张起义的殷太守杀上将军宋义杀义帝屠城坑杀几十万降兵降将实属不仁不义不德。韩信虽有害死郦食其的垢病,但誓死不背叛刘邦,功成名就后以德报德漂母、以怨报德让其受胯下之辱的无懒屠户。足以说明韩信的德义还较好。所以,同等条件下,韩信必胜项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