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为什么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呢?

历史一书生


不多说明朝奇葩皇帝多我承认,明朝的有些皇帝残暴我也承认,明朝后期朝政腐朽我也承认,但是如果说最黑暗、最腐朽和最残暴的朝代恕我万万不敢苟同。

首先我不管易中天、高晓松和袁腾飞这些所谓的名家如何的说,我只知道朱元璋的爱民如子、朱棣的永乐盛世和朱瞻基的仁宣之治等一些明朝的与众不同与盛世繁华。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不到的是很多人居然赞同这个论点,而当我点进去看的时候,说真的我很想笑,也很想哭。在他们的眼里原来对官员的残忍,对那些所谓的文人们的高压统治,就是所谓的暴。但是试问谁考虑过,明朝的残暴统治大部分都只是针对官员和文人,对于普通百姓明朝的皇帝却似乎从没有那么的残暴。



我不说其他的,就说明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太熟悉朱元璋的可能会说朱元璋不是很残暴吗?大肆屠杀功臣,还开启了最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是的我不否认朱元璋的确有点残暴。但是我们同时而不能否认的是朱元璋时期的老百姓生活的却是最有尊严,最有地位的时代。



朱元璋一朝的百姓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直接查送官吏权力的时代,也是唯一鼓励百姓上访的时代。在当时只要百姓认为官员有不法行为,就可以立马将其扭送给上级官吏负责,如果百姓还是不信任这些官吏,甚至可以直接进京告御状,敲“鸣冤鼓”,将这些不法官吏直接交有朱元璋亲自法办。朱元璋为了能够保证百姓的确实利益,甚至直接发布明文,称“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也就是在朱元璋时期只要贪污六十两以上就杀无赦,甚至到朱元璋晚期官员只要贪污就杀,绝不宽恕。也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统治下,朱元璋时期的官员是最廉洁的,也是最会办实事的,也就这样百姓的生活开始变得安定起来,而这就是“洪武之治”。



可以说朱元璋时期是对贪官最恨的一个时期,朱元璋当政三十一年,一共杀了近15万的贪官污吏。如洪武十五年,户部长官与地方官府勾结虚报支出,然后将这些银两全部据为自有,而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就将所有涉及虚报的官员全部处死;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其妻受贿十几万银两,并亏空了数百万的白银,后被朱元璋发现后,两人皆被斩。同时对于贪官,朱元璋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做出“剥皮填草”的刑法,但事实上也是在这些我们现在看来很残酷的刑法下,最终朱元璋时期的贪官得到一定的震慑,他们开始不再敢明目张胆的占百姓的便宜,百姓的诉求他们也不敢再去无视,而这就是朱元璋想看到的。



同时朱元璋也是历朝历代二百余位皇帝当中少有的勤政之君,从登基到去世朱元璋几乎就从未休息过一天,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而就在这样亲力亲为的治理下,元末天下大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根治,天下的百姓开始逐渐的安居乐业,天下开始走向又一次的繁荣。而且朱元璋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负担,也为了给天下的官员做出表率,朱元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做皇帝的31年每天的早餐都是蔬菜和豆腐,所乘坐的车架凡是用金子的地方全部用铜替代,可以说历代皇帝很少有如朱元璋这般节俭的。



当然明朝的皇帝像朱元璋这般好的皇帝还有很多,比如创造出万邦来朝,永乐盛世的朱棣;比如仁宣之治的朱高炽和朱瞻基,再比如被誉为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的朱佑樘。可以说如果这样的明朝都是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的话,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不会什么光明、廉洁和仁义的朝代啦,因为无论何种朝代都满足不了。


澳古说历史


明朝确实黑暗、腐朽、残忍,但这三点是历史上所有王朝都有的通病。谁能举出一个王朝是不黑暗、不腐朽、不残忍的?就连很多人往死里吹的宋朝也有方腊起义。难道江南的老百姓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不是因为北宋的黑暗、腐朽和残忍统治?



所以,明朝与所有王朝一样,都有身为封建王朝黑暗、腐朽、残忍的一面。但是要说明朝最黑暗、最腐朽、最残忍,这个观点我就很难理解了。

比如,这个“最”字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凭什么说明朝“最”黑暗、腐朽、残忍?

我看过很多评价明朝的人,其实都是在田忌赛马的模式在批判明朝。也就是拿明朝缺陷与其它王朝的优势做对比。用这种极其不公平的方法做对比,别说是明朝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可以看作是最黑暗、最腐朽、最残忍的时代,包括现在。

下面具体说说明朝的黑暗、腐朽、残忍。其实这三条总结来说,就是说明朝多昏君。而明朝之所以给人昏君很多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明朝的言官真敢骂。只要明朝皇帝干过的事,言官就敢骂;即使皇帝没干过的事,言官也敢骂。反正朱元璋给了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力,不骂都对不起自己的身份。

例如明世宗,被骂成“嘉靖,家家净也”。

再例如明神宗万历,被骂成“酒色财气”。(包括易中天也是这么评价万历的)

实事求是的说,世宗和神宗还算凑合,说他们家家净也和酒色财气实在有点冤枉。但是没办法,有了这两个名头,嘉靖和万历是昏君也就没跑了。



第二,明朝文官真敢写。和现在一样,明朝文官退休之后老喜欢出书,可能是被立功立德立言的“三立”口号给荼毒的。出书也就罢了,还老喜欢满嘴跑火车的整一点野史,反正到了明朝后期,法网是越来越宽了,读书人日常黑一下先帝们实属正常。

例如《七修类稿》里面黑朱元璋,说明初的高僧守仁写了一首感怀诗《题翡翠》,就被朱元璋兴了文字狱,罪之不以善终。实际上别人守仁和尚活的好好的。当然了,朱元璋还是很能杀人的。但是,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而明朝却没有一世而亡,这说明了什么?

例如说朱棣杀后宫,一口气杀几千人。这个记载源于朝鲜史料,这原本是没有根据的历史籽料,但是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原本朱棣也很凶悍,于是谣言就变成了真的。

再比如明仁宗这个老好人,他一共就做了十个月皇帝,基本没干啥事,可是依然被人常规性的抹黑。例如明仁宗死于后宫争宠,一个妃子下毒害另外一个,没想到被仁宗误饮而亡。这种胡说八道,已经死了几百年的明仁宗找谁说理去?

再比如明宣宗,很多人,包括易中天,实在是找不到黑他的点了,就批评他喜欢斗蟋蟀说他是“促织天子”。这不是拿放大镜在找缺点是什么?


再比如明宪宗时期万贵妃,野史都说她在后宫大杀四方,包括著名的《明朝那些事》也是持这种观点。但是其实,万贵妃很多事情都是记载于野史,说白了就是当时的人编的段子。难道段子能当真?

退一步说,关于明朝这两点,也可以来一个田忌赛马。

在清朝,让清朝言官骂一句“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试试?

在清朝,让清朝文官写一个“农家乐审美水平乾隆”试试?



这种在明朝属于常规操作,在清朝基本就是坟头蹦迪。我常常在想,如果把乾隆这种极端自恋型人格的皇帝放到明朝,会不会像明武宗一样被言官们骂得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下江南才能找到人生存在感?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清朝这么多明君呢?其实掩耳盗铃罢了。康熙叫圣祖,乾隆叫高宗,还顺便加了个十全老人,这一个个的圣君都是被清朝的“奴才”们给惯的。一个人,即便他是皇帝,但是他只要长期生活在马屁精的阿谀奉承中,天天被叫做“主子”,他要是不膨胀那都是是不可能的。

自high的明君,不叫明君。被奴才捧起来的明君不是明君。

仅从这一点来看,说明朝最黑暗,那得看跟谁去比了。跟清朝比黑暗,明朝真的只是初中水平,而清朝起码是大本水平。

可能有人会说我“围清救明”,说明朝干嘛一定要拿清朝出来踩?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易中天批判明朝,其实就是在拿明朝和清朝做对比。他具体批判明朝的内容,可以去他的《帝国的惆怅》。这本书里面就是拿明朝和清朝做对比。所以不是我要拿明朝和清朝出来做对比,而是易中天是以清朝皇帝都是“圣君”在批评明朝皇帝都是“昏君”。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Mer86


这话似乎不止易中天一个人说过吧,之前高晓松和袁腾飞也是这么说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这么”讨厌“明朝,是因为这些人都不如明粉懂历史?恐怕不是吧。大致看了一下这个问题下边的评论,感觉明粉的水平还远在易中天老师之下,有一个常识性问题都没搞懂,那就是《明史》不可信的问题,研究明朝如果你不信24史中的《明史》,那可以去看明实录啊,这是明朝人自己写的,总有可信度吧,如果你说明实录里有些内容是文官在故意黑明朝皇帝,那就没办法了,明朝历史就真没法研究了,只能靠猜了。

另外,研究历史,不管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24史都是第一手资料,而据我所知24史中除了《史记》记录了西汉本朝的历史外,其他史书都是后世朝代修前朝历史,唐朝修《晋书》《隋书》,宋朝修《新唐书》,元朝修《辽史》《金史》《宋史》,明朝修《元史》,清朝修《明史》,所以如果总是以阴谋论去看待24史,觉得清朝人会黑明朝,明朝人会丑化元朝,元朝人肯定会丑化死敌金朝,那中国历史就没法看了,没法研究了,大家都去以野史为依据?所以不要去质疑《明史》的可信度,明史修撰者张廷玉人家也是一代贤相。

关于明朝,前两任皇帝朱元璋朱棣脾气暴躁,残酷嗜杀,这个应该没啥疑问吧,关于他俩制造的那些大案,除了朱棣活剐3000宫女是假的,其他的应该都是真的,而且朱棣凌迟后妃和宫女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数量肯定没有那么多罢了。关于灭方孝孺十族,这个也是确凿的事实,王立群老师在节目里甚至明确说是杀了873口人,《明史》里也有关于方孝孺的学生朋友被杀的记录,这是第十族;《明史》还记载,永乐年间凡是私藏方孝孺书籍的一律处死,可见朱棣对他恨的咬牙切齿。灭十族,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例,还是明朝的一代”明君“永乐大帝干的。

最近因为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也火了,陈宝国的演绎似乎把嘉靖的形象美化了很多,但实际上呢?嘉靖是一个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皇帝,若不是宫女们手无缚鸡之力,他或许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宫女刺杀的皇帝,宫女为什么冒着凌迟加灭九族的风险杀皇帝,还不是因为受不了那个禽兽长年累月的折磨和凌辱,嘉靖长期食用丹药,脾气暴躁,动辄对宫女打骂凌辱,宫女也是人,最终她们选择和嘉靖同归于尽,可惜最后没能成功。

中后期的皇帝就不说了,明粉还在为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开脱,说他不上朝是因为有腿疾,不上朝在后宫照样处理朝政,一个连朝都懒得上的人你会相信他在后宫自觉处理朝政?就算他有腿疾,出门上朝需要他走着去吗,皇帝到哪不是八抬大轿抬着?

所以明朝的皇帝几乎是历代王朝里最差的,在封建专制时代,皇帝的水平差,这个国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朱棣建立内阁,本意是让内阁帮着自己处理朝政,内阁一开始的权力非常有限,谁知道中后期的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懒,没几个像朱棣那样勤政,皇帝不理朝政,那只能内阁硬着头皮来,总不能国家大事没人去管吧,明朝又没有丞相,所以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而朱棣当初就没想到内阁能发展到那样的地步,所以内阁的制度和职责还有很多方面是不清晰的,没有界限的,不受约束的,尤其与六部的职权有太多重合,针尖对麦芒,这就很容易造成内阁首辅专权,内阁与六部互相扯皮。明朝的朝政可以说是乌烟瘴气,效率非常低下,朋党斗争严重,下层官吏腐败透顶,这一切都是源于制度的不完善。

当然,要说到暴政,我觉得秦朝应当是第一位的,除去秦朝,和忽略混乱不堪的魏晋南北朝,明清是最黑暗的时期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相比明朝,清朝皇帝的质量显然要好太多了。


用户3278175866


说明朝最残暴、最黑暗、最腐朽那一定是脑残,易中天也不过如此,并不懂历史。

历史切忌虚无主义,明朝承继元朝而来,当然有好也有劣,一个人不可能从婴儿一下子长成了老人,这需要过程。

说明朝残暴,黑暗,腐朽无外乎明朝和元朝一样采取了活人祭(明英宗废除),动不动杀大臣,专制集权,海禁,对民众控制较严等等。但此种论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元朝是个强盗国家,实际上并不重视农业,国家靠什么?靠商业和设卡收税,管理过宽,而杀戮过重,田地都荒芜了,国家十室九空,自然国运过不了百年。朱元璋立国后有鉴于此,大力复兴农业、华夏文化,人口大移民,对华夏复兴功莫大焉,就算手段上有些过激比如抑制商业,那也瑕不掩瑜,不可吹毛求疵,要辩证的看。

我们来看看明朝对华夏的贡献:

一、恢复华夏正统。

二、政治上废相权改内阁制,实行皇权、内阁、掌印太监三权制衡,外更有言官监督,故而明朝可以表面上乱而国不乱,皇帝可三十年不上朝,国家照样运行不殆。英国君主立宪也是参照明朝内阁制。

三、明朝文化、科技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和化学及农学等,均对世界产生莫大贡献。看看下面这些:《永乐大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七下西洋建造的宝船等等哪一个不可以永载史册。左宗棠西征时还在甘肃发现了明朝的火器都比晚清先进。文学上四大名著有其三、哲学上的成就比比皆是有阳明心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哲学家思想家,易中天等都是瞎了眼看不见。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理念是由明末朱舜水带去的,西方文艺复兴与当世明朝文化东学西进有莫大关联。

四、在国家领土上也成就颇多,继承元朝消化掉了云南以及缅北(看看现在的果敢、佤邦等都是汉人主导),继承元朝继续统治西藏,郑和七下西洋,将汉人文化远播世界,立起了华夏的千秋自信,在这点上与汉武帝打下西域同等功劳。

所以啊,不能做一个自我矮化的瞎子,孬种。学历史要以史为镜,切忌学成了傻子瞎子,而是要越学越明白越自信,而不是学成愤青。



圣哲同学




只要认真读宋代以来的历史,做个比较,都会得出结论:明朝是个比较差的朝代。不光是金庸和易中天这样认为,真正熟读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结论。在当前许多历史学者中,我认为老易算是比较靠谱的。

明朝为什么差?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和朱棣的制度建设问题,差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宗室庞大,二个是皇权孤单。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世袭罔替,不降级承袭,最后造成王室的俸禄开支巨大,山西和河南等宗室人口较多的省负担太重,在明朝中期开始,税收就不够朱家宗室开支。许多人不承认明朝中后期宗室人口太多和负担太重,可能没有认真看历史资料。



嘉靖年间,被张居正废掉的辽王家族有多少人口?明世宗实录记载有5000多人,亲王被废,郡王、镇国将军等名号还在,这些人不但要俸禄,还要大量的仆人。 亲王府的仆人,仪仗队,厨师,官员等,有好几百甚至上千人,连等级较低的镇国将军都有几十人的服务员。

明朝末年,全国人口有5000万左右,而全国的亲王有34家,郡王近千家,镇国将军数不过来了,皇室总人口应该在30万左右。你说这得多少人服侍朱家的凤子龙孙? 比如:明朝末年,河南开封城里三分之一的房产都是周王子孙的,光是一个周王家都不知道有多少服务人员。与民争利,最大的利都在朱家皇室。



朱棣是通过靖难夺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当上皇帝后害怕其他藩王效仿自己,为此开始不让藩王参政,也不让外戚参政,最后搞得皇帝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比如嘉靖皇帝,14岁从湖北到北京当皇帝,到28岁有儿子,这期间整个北京城只有嘉靖皇帝一个朱家男人;万历皇帝9岁登基,整个北京只有他和年幼的弟弟是朱家的男人,弟弟长大成人就必须要离开京城就藩。皇帝身边没有兄弟叔伯至亲在台前幕后帮忙协调,搞得压力山大,昏招不断。

实在没办法,为此只好加强两方面的力量:

一是培训重用太监。名正言顺让太监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你说一群没有卵子的人在管理国家,会不会黑暗?



二是加强特务统治。明朝有锦衣卫,后来又有东厂,还设过西厂和内行厂。历史上只有明朝用特务介入官员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官员和老百姓都在特务监视中。你在酒馆喝酒不小心骂了几句朝廷,就有可能被特务抓起来。

一味地防止皇帝被宗室和外戚威胁,将皇亲国戚排除在最高权力之外,结果造成皇帝孤单,一个人难以履行好皇权。 制度的畸形造成皇帝无法正常履行公务,皇权太集中了,皇帝根本应付不过来。

所以出了很多奇葩的皇帝,比如:正德皇帝坐不住,到处游玩;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炼丹;万历皇帝躲在紫禁城当宅男,不见人;天启皇帝把大事交给太监魏忠贤处理。

你说这样的朝代能行吗?


坐看东南了


这个怎么说,其实不仅仅是易中天这样说,就连鲁迅、金庸他们都说过类似的话,至于为何这样说,我认为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

中国历代王朝的帝王,就属明朝皇帝最次,有人说不是昏庸就是残暴,要么懒惰要么平庸,这应该就是易中天认为的,确实,这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还是要分析下易中天这样说的理由。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朱元璋虽是农民,一跃成为天子,受万人敬仰的九五之尊,其实也是有许多缺点的,他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尤其是杀功臣,但凡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大多都没有好下场,还有记载说朱元璋的殉葬制度,极其残忍黑暗。

再就是明成祖朱棣,残忍暴戾,据记载经常用刑罚对待犯人或者下人,可以说是凶残到了极点。

貌似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因为明朝有个仁宣之治,算是明朝时期最光明的一段历史,然而宣宗因为有点个人爱好(喜欢斗蛐蛐),最后却被后人称为“促织天子”。

不过在这之前,明朝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不仅被俘虏,还复辟、杀忠臣,从而开启宦官专政,为明朝的黑暗、腐朽、残暴做铺垫。

明宪宗朱见深,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他开始宠信宦官,甚至迷恋上了佛道,还经常修炼房中之术,朝堂混乱不堪。

原本到了明孝宗朱佑樘可以回暖一下,朱佑樘和宋仁宗相似,算是个明君,然而却被儿子朱厚照给玩完了,导致明孝宗断子绝孙,后来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上位,和奸臣严嵩开启了明朝更加混乱的时代。

而之后的明朝皇帝貌似没有青出于蓝,明穆宗朱载垕爱女子、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懒惰罢朝几十年,朱常洛、朱由校更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权力全部落在了太监魏忠贤手中,岂能不亡国?

崇祯皇帝上位之后,这积贫积弱的大明王朝早已经腐朽不堪,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将至,他有心复国却无力杀敌,说他是个明君,可是却又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好猜忌,最后李自成攻进,自己和太监一起在煤山自缢。

回归正题,倘若易中天也这么看待明朝,虽有失偏颇,但确实是即残暴不堪,又黑暗腐朽的一个朝代,此外还有就是总拿明朝和清朝作对比,甚至有人说“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一说。

清朝治国制度确实完善,办事效率和保密程度也很高,几乎从中央到地方,组织架构非常明确,下达的旨意畅通无阻,享国296年,似乎从未出现过大型农名起义,即使是吴三桂叛乱,最后也被康熙镇压。

所以后世文人总喜欢用明朝不好的去和清朝最好的做对比,也就是开文提到的“田忌赛马”之意,他们用明朝最腐朽的时代去和康乾盛世进行比较,这样明显是不合理的,如果拿慈禧太后专政时期来说,怕是有一堆人要咬牙切齿了,任何一个朝代都应该有优点和缺点,如果明朝真是残暴腐朽统治,又岂能存在276年?


羽评郡主


明末到清初,除了天灾人祸,还演绎了一场,一整个时代的精英文人的集体叛变,这个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叛变的深远影响就是,整个士绅阶层,帮着异族统治者确立法理,抹黑前朝,而且是连续篡改历史一百多年,所以,明朝是中华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朝代。清朝遗留下的一大批掌握着学术,历史话语权的遗老遗少们,以民族团结为幌子,以疆域法理为说辞,忽悠我国的有关部门对元清定调模棱两可,不承认自己当过亡国奴,更可笑的是,将侵略者变为自己的祖先,说起成吉思汗的帝国马踏东欧,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觉得自己与有荣焉,殊不知,当初各位的祖辈也是在他们的刀下颤抖匍匐……

所谓的法理,永远是我解放军的枪炮,原子弹,所谓的土地所有权,永远是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将成吉思汗当我们的祖先,人家不会把中亚 库页岛送还给你,不承认元清是我们的朝代,别人也不敢分裂我们的内蒙古新疆西藏!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自己挺直脊梁,元清灭了我们的国家,但我们依然挺过来了!只有树立正确的史观,我们这整个民族的复兴希望将会更强烈!


Dinocrid


任何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明朝是个有骨气的朝代,硬碰硬解决了蒙古人,连续两代帝王打的蒙古人魂飞胆丧,朱元璋虽然对官员暴虐,但对老百姓是善待的,明朝的赋税非常低,明初、中期农民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至于说明朝黑暗,无非就是几个方面:

1、朱元璋残杀功臣,杀得人头滚滚,搞的文武官员上朝前与家人都要交代遗言。

2、朱元璋搞了个后宫殉葬。

3、朱棣诛方孝孺十族。

4、重用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鹰犬,搞特务政治。

5、搞文字狱、兴跪拜礼。

6、大兴程朱理学、为士农工商划定等级,对科技应用和市场流通造成严重的打击。

明承元制,把蛮夷之邦一些不好的东西带了进来,又利用儒家的糟粕禁锢思想,确实是造成了很多问题,说真的很令人失望。

和清朝比,不管是税收还是政府掌控能力都差,军事到了末期大哥不说二哥,全是豆腐渣,这两个朝代禁锢思想却如出一辙。

和宋朝比,宋朝的疆域面积远小于明朝,赋税收入却远高于明朝,政治开明度更不要说了,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军事上宋朝是一塌糊涂,这点明朝要强上许多。

明表面上来看亡于财政,这基本是个共识,大明朝其实不差钱,钱去哪里了?全到硕鼠的口袋里了,看到某些作者的回答可笑的很,说什么明朝贪污腐败很少,举两个例子就知道明朝的贪贪污腐败有多严重:

1、明朝的盐的零售价大约是200文到300文之间,明末的时候收到的盐税最多就两百多万两,宋朝的人口比明朝少,盐零售价最高时120文,最低时50文,盐税可达两千万贯。明朝的盐税去哪里了?贪官和盐商瓜分了,老百姓和朝廷都吃亏。

2、崇祯皇帝号召官员捐输以解财政危机,官员装腔作势随便应付,等到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对贪官追赃助饷,搜出几千万两银子。

说明朝最黑暗过于偏激,不过确实不符合“明”这个字眼。


nongwu


小编读过一本书,名为《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先生。对于明朝有了开始的了解,下面是小编的一得之见,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多指教。

小编认为明朝为何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有两个原因。

一是皇权在不断加强,仔细想想,朱元璋当皇帝后,干的最狠的一件事是杀功臣。胡惟庸案,蓝玉案等等,这些功臣们都是陪他打下江山的人,为何要狠心杀掉他们呢?一个皇帝怕的是什么?怕权利被架空,怕造反。胡惟庸作为明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也是最接近权利的官员。在明朝之前的元朝,就是一个丞相权力增强,独大的朝代,甚至可以左右皇权。朱元璋艰难的坐上皇位,害怕的就是丞相把他的权利架空了,所以胡惟庸对于朱元璋来说威胁很大。并且朱元璋还废除了丞相制,这也是皇权的胜利,皇权在不断加强的体现。那造反呢?蓝玉是明朝出色的一名武将,拥有着优秀的军事能力,这也是朱元璋害怕的原因,他怕蓝玉会造反,害怕历史上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重演,所以这个威胁也要去掉!

二是宦官的乱祸朝纲,其实在朱元璋那时宦官是过的不是很好,但在朱元璋去世没几年后,他们却逐步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展露头角!出现了汪直、刘瑾、魏忠贤这些权倾朝野的太监。他们对朝中政治经济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为所欲为啊!他们对于那些刚正不阿的官员们实施残暴手段,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所以小编认为明朝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也是有依有据的。


渴望进步的羊兔


“在我看来,自称日月双悬的'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最沉闷的朝代。”易中天在他的著作《帝国的惆怅》这样说道。其实,另一个更有名的学者金庸,也在《袁崇焕评传》中强调明朝的暗黑。

那么,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呢?我们都说硬币有两面,一面是朝着阳光,一面是朝着阴暗。有明一代,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有残暴恶心的时候,只不过它的暗黑有点过。

有空可以翻一下《金瓶梅》,它号称文学界的奇书,内容冠以宋代,而实际上写的是明代生活。先拿它来起个头,宋朝的中国基本废除奴隶制而改为雇佣制,而《金瓶梅》里充斥着买卖奴隶的行为,比如西门庆死后春梅被吴月娘以十六两银子卖出去、西门庆四妾孙雪娥被“当官发卖”为奴。

遍观明史,你发现小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明代奴隶制确实复活,其直接传承元代的主奴文化,而没有宋代的文明精神。

这一点在官方行为上就很明显,朱元璋兴办胡、蓝案,连坐人数多达4万余人,这些人的妻女大都变成女奴;朱棣夺取建文政权,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的九族,其女性沦为更悲惨的教坊女奴,诗书女子沦为粗人的取乐对象。

另外,明代读书人的折辱最为甚,“刑不上大夫”的儒家教条被抛弃。读书人是文明的火种,读书脑子读傻掉的人毕竟属于少数,大部分人都有士人的自尊。然而,明朝皇帝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大臣趴在地上接受打屁股,此所谓“廷杖”。

还有一点,中国政治文明到宋朝的时候,已经对皇族隐患进行成功调整,你看北宋就没有乱来的藩王。原因在于宋朝意识到王爷们都有祸根,为避免国家动乱而主动损失皇族子孙利益,“皇子为王者,封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文嫡庶,不过承荫入仕为环卫官……”

明朝一建立,朱元璋压根没吸取中原王朝的政治遗产,固执地让儿子们分享皇权。朱元璋对谁都刻薄寡恩,只是对子孙特别好。他规定历代以来最差的官员工资,而规定历代以来最丰厚的皇族俸禄,还规定他的后代们要是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养活皇族,成为明朝中期最为沉重的财政包袱,成为帝国崩溃的1个诱因。

对于老百姓来说,明朝驱走蒙古人实现“华夏的光复”,而实际上他们受到更严厉的管制。唐宋的时候,百姓逐渐实现自由迁居,自由度大大增强。元朝的户口世袭制改变这个趋势,而到明朝就更歪曲,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人一旦出生,就会被明朝政府登记在册,长大之后继承父业,一辈子都不许随便迁移。

谈及明朝的暗黑,以上提到复活奴隶制度、折辱读书士子、无视皇族隐患、最严厉人口制度几个方面,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省略没讲,如大家熟知的“特务治国”“皇帝荒淫”等方面。总而言之,明朝被称之“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还是有依据的。那么,你怎么看明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