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活成萧红那样


《读库1603》刊载了王鹤的一篇文章《落红》。讲述了作家萧红的一生。读完唏嘘不已。

萧红是独一无二的。但千万别活成她那样。

这里的“活”,指成年以后,能够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意志,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之后的“活”。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萧红的“活”就是个悲剧,而且是自找的。

萧红的童年生活应该是不错的。在《呼兰河传》中可以看出,她出身当地士绅之家,母亲虽然早逝,但祖父对她疼爱有加,也给了她文化的启蒙。这种生活是被动的,是上天赋予的。老天对她并不刻薄。

但她一经成人,面临婚姻大事,却屡屡出错。

千万别活成萧红那样

萧红

王鹤在《落红》一文中,开头引用季红真《萧红全传》中的文字,来说明萧红遇见萧军之前的经历。作者坦诚:“即便用最俭省的文字,叙述那番惊险,也要说上几大段。虽然隔了八十多年漫长时光,依然看得人心惊胆战。”

我相信那种情节的发展轨迹,目前最狗血的电视编剧都不会那么写,女主角太脑残了。生活永远比小说、电视电影更精彩。

不得不说,一切的惊心动魄都是萧红自找的。

她接受新式教育,想要婚姻自由没错。但她这一愿望只是空中楼阁。她无一技之长,无法自立,还要依靠男人,依靠男人的家庭。所以,起初她拒绝与汪家的婚约,去找已有家室的表哥。两家坚决反对,并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她又回头和汪恩甲同居。现在倒是汪家不同意了。闹上法庭,父母亲戚替她打赢了官司,判决两人离婚。谁知她又和汪恩甲复合,汪家更是大怒。父母为此颜面尽失,彻底和她断绝来往。

萧红可以昂头离家,但不管是表哥还是汪恩甲,最终都顺应家庭意愿,将她弃之不顾。她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不得不面临身怀六甲却要被旅馆老板卖到妓院抵债的危险。

千万别活成萧红那样

萧军和萧红

王鹤此时的说明我认为颇有道理。“被新风尚激荡的新女性,不见得就能如愿以偿,须得自己实力充足。比如有一技傍身,不乏安身立命之本,身体与性格又足够强韧,遇到意外,才不易伤筋动骨或撕心裂肺。”可惜,萧红的身体与性格都不够强韧。

所幸,危急时刻,萧红以字、画、诗抓住了萧军这棵救命稻草,让萧军忽略了她当时不堪的外表,认为她“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身体与性格都足够强悍的萧军,在危难时可以提供依靠,日常生活中却让柔弱的萧红屡屡受伤。萧红依然没有生存能力,萧军微薄的收入无法让他们摆脱饥寒交迫的境遇。

萧军引领萧红开始写作,特别是遇到鲁迅之后,《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让两人开始小有名气,生活逐渐好转。但萧军感情上不断地旁逸侧出,又让萧红烦恼不已。

千万别活成萧红那样

她出走东京,希望能冷静思考二人的关系。不料人生地疏更让她的感情无法忍受,时时被困囿在自己感情的牢笼里。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

身体强壮精神强悍的萧军,此时形容二人像“犍牛和病驴。”如果一齐拉车,“不是拖垮病驴,就是累死犍牛,很难两全。要不然就各走各的道。”萧红不想撒手,一直被困扰着。直到遇见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和萧军的性格截然相反,萧红的朋友们大都对他评价很差,反对他们在一起。在以后的回忆文章里对端木都懒得提名字,只以字母代替。聂绀弩甚至引用爱罗先珂的话对她说:“别往下看,下面是奴隶的死所!”直接认为端木就是“奴隶的死所”。

在众人的反对声中,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和端木举行了婚礼。这是一桩不被祝福的婚姻。萧红对待和萧军的孩子的态度,作者认为,她“没能摆脱其生长环境与旧风习带给她的局限”。她无法让端木和她一起抚养萧军的孩子。他们都默认这个结果。

逃难至香港以后,病中的萧红、端木和骆宾基之间的关系也很值得玩味。疾病和战乱使萧红的生命最后定格在三十一岁。

千万别活成萧红那样

萧红的一生很坎坷,但在生命的某些节点上,又是她性格中的软弱造成了加倍的不幸。比如,她一方面在抱怨端木的“胆小鬼、势利鬼、马屁精,”一方面却在不久以后和他结婚。

有朋友说:“离开萧军,也好。但你就不能独立生活吗?”是的,这就是症结所在。她不能!

对萧红的才华极度景仰的葛浩文,在《萧红评传》里也是对她这一点“非常惋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她虽是极端渴望能自持自立,但事实上她是个极端需要依靠他人,特别是男人的人……这就是她一切不幸的根源。

萧红的文学才华是上天的赐予,因为她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家学也不深厚。和当时的张爱玲、冰心、丁玲都差了很多,但她不长的文学生涯所取得的成就,在她们面前毫不逊色。她没有让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更灿烂的光芒。她没有使用好自己的才华,她只想找个人依靠,靠别人“活”。

事实证明,她错了。人真正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