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朝的开国大将,蓝玉最终却被“剥皮实草”,其中原因为何?

黑妹李麗霞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就是这样一个重臣,最终以谋反罪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此案株连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一代良将、开国重臣,何以落得如此下场?有的人认为是蓝玉恃功骄纵、恣意横暴,最终引得朱元璋的忌惮,朱元璋才痛下杀手;有的人认为蓝玉是太子朱标一党之人,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登基扫除障碍,才会杀了蓝玉。

以上说法都由一定的道理,但是蓝玉悲惨遭遇的最终原因就是碰上了朱元璋这样一个为了皇权而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皇帝。朱元璋在位三十年,就掀起了四个大案:针对基层官吏的空印案、针对中央官吏的胡惟庸案、针对官商的郭恒案、针对功臣的蓝玉案。通过四个大案,朱元璋将全国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都敲打了一遍,向他们宣告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威力无穷。自此,朱元璋确立了绝对的权威,任何人也无法向其发起挑战了。


老照片


蓝玉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曾经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享尽皇帝的信任和尊重。然而,随着蓝玉日渐骄纵,君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洪武26年,蓝玉被人密告谋反,下了大狱。

谋反是大罪,本应该要凌迟处死,但朱元璋念其功绩,改为剥皮诛杀,并将蓝玉的皮送给了他的女儿以示惩戒。

蓝玉曾经是横扫漠北大败元军的猛将,为何会遭遇这样的结局呢?有书君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蓝玉居功自傲,屡屡犯界,让朱元璋内心不安

蓝玉其人,是出了名的有胆有谋,但凡征战,几乎少有败局。所以,很快,他就进入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近臣圈。

朱元璋是个明君,自是会优待这样的有功之臣,可蓝玉仗着军功,日渐骄纵,让朱元璋十分不满。

比如他曾强占别人家田地,御史得到参本赶去查问,却被人一通羞辱,进而赶出了大门。

比如他只因为守关卡的官吏手脚慢了一点,就纵容手下兵士大肆毁坏喜峰关口,直接强冲入了关。

比如他口出狂言,喝醉了酒便大放厥词,说军中的人事升迁全由自己说了算。

甚至,他还调戏元朝君主的妃子,使得其羞愤自杀。但是,明朝初建,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朱元璋哪怕满心不满,仍是将怒火强压了下去,只时不时敲打他一番。可是,面对朱元璋的责备,蓝玉非但没有收敛其行为,反而愈演愈烈,学朱元璋收养起了义子。

谁不知道朱元璋就是靠众义子打下来的江山,蓝玉此举,简直就是在公开对朱元璋叫嚣一样。

再加上,蓝玉当时功勋卓著,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收来的义子大都是非富即贵的权贵阶层。

依托着这些人的帮衬,有些事蓝玉直接私下就处理了,连给朱元璋通报一声都懒得通报。

更甚至,就连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有时候也差使不动蓝玉那些义子,非得蓝玉亲自下命令才可以。

面对这样不正常的君臣关系,朱元璋不怕才怪。毕竟,他也是半路黄袍加身做的皇帝,“蓝施效颦”这种事,他光是想到心里就会不安很久。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允炆压制不住蓝玉的锋芒,朱元璋自然留他不得

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都是帝王最怕史官大笔一挥留给自己的评价之一。

所以,纵使蓝玉犯错再多,朱元璋内心再不安,他也没有想过直接要了蓝玉的命。

更何况,于朱元璋最瞩意的继承人——朱标而言,蓝玉是最好的助力。

彼时,朱元璋虽已暮年,但仍野心勃勃,想让明朝似汉唐一样万古长青。

所以,他为儿子朱标准备了以常遇春、蓝玉为核心的超一流将帅团队,想让他们彻底灭了元朝余脉,然后保明朝代代强盛。

谁曾想,朱标英年早逝。按照大明律法,朱元璋只好改立了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但是,相比父亲朱标,朱允炆丝毫没有为政的经验,且性格过于软弱,根本掌控不住蓝玉这匹野马。

再加上,蓝玉是朱标的太子妃的亲舅舅,二人关系一向很好,蓝玉对朱标也是忠心耿耿。

但朱允炆的生母是在朱标的太子妃常氏薨逝后才扶正的,与蓝玉并不存在亲属关系,这也使得蓝玉并不会真心实意去辅佐朱允炆。

朱元璋当时已经年近70,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苦让他心如死灰,宏伟梦想一朝消失殆尽,只想着尽自己最后一份力,为孙子留下一个安安稳稳的可控的江山。

蓝玉对朱允炆威胁最大的就来自于他在军队上的绝对影响力,所以,为了朱允炆可以坐稳江山,蓝玉必须得死。

这就跟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个道理。随着王朝继承人的变更,蓝玉由最大“助力”变成威胁最大的“掣肘”,朱元璋会对他下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蓝玉谋反可能性极大,直接造成了他被剥皮诛杀

前面有书君就说了,蓝玉犯错多多,渐渐与朱元璋有了隔阂。再加上他与即将继任的朱允炆分属两个阵营,是定时炸弹一样的存在,所以朱元璋早就有了杀蓝玉的心思。

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功臣是会被后人嘲笑一辈子的,朱元璋好不容易从一介布衣爬上了龙椅,自是不愿意英明尽毁,所以他没有即刻就行动,而是暗地里命令锦衣卫去收集蓝玉的罪证。

蓝玉是个自视甚高的人,仗着朱元璋的宠爱,很多事情甚至都放在明面上进行,所以一查一个准。

然后,关于蓝玉谋反的一系列罪证就被呈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结果,看完案卷后,朱元璋就后怕得不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发现,蓝玉谋反的嫌疑确实很大,并且,就算他没有反心,可他有谋反的条件,更危险。

比如,蓝玉是总兵,全天下的兵权都掌握在他手里,只要想反,绝对是一呼百应。

比如,朱允炆年幼,幼主无能,蓝玉若是谋反,首先就胜了三成。

再比如,蓝玉的众多义子里不乏优秀的将才,且总在蓝府密谋畅谈,心怀不轨。

种种证据,打消了朱元璋心底最后一丝对蓝玉的不舍,他雷厉风行,迅速地便定了案。

但因为蓝玉和朱元璋也是姻亲关系,为了感念蓝玉对大明王朝的付出,朱元璋将凌迟改为了剥皮。

就这样,一代将才最终以一张人皮的方式,长久地成为了女儿的“收藏品”。可是,蓝玉会有这样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元璋想要中央最大限度集权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军事能力极强,几乎百战百胜。不仅如此,蓝玉还是常遇春的弟弟,而太子朱标的太子妃又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也就是说蓝玉是太子的舅父,身份高贵,地位显赫。朱元璋也是有意把蓝玉留给太子朱标用,但是为何最后朱元璋还是对蓝玉痛下杀手,甚至将他“剥皮实草”呢?

原因就在于蓝玉的性格。明朝开国时,北元势力尚强,四川和云南也还没有纳入版图,所以明初朱元璋经常对外进行战争,这个时候武将就派上用场了,蓝玉也得以大放光彩。但是蓝玉为人太嚣张,自视甚高,仗着自己功劳巨大,经常在朱元璋面前领功,甚至在朱元璋面前也不收敛自己的气焰,朱元璋自然对蓝玉心生不满。

洪武十四年蓝玉平定了西南动乱,将反党头目鲁帖木儿押送回京后,蓝玉就像朱元璋提要求了,请求增添军队驻扎在西南以防再次动乱,这还可以理解。但是接下来蓝玉便做了一件令朱元璋十分震怒的事,那就是私下里招兵买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蓝玉想谋反?朱元璋为了防范蓝玉,就把他召回了京城,让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行事。

蓝玉回京后依旧没有改变什么,经常抢占土地,导致民怨纷起,都对蓝玉感到不满。朱元璋对此事还能容忍,毕竟蓝玉是有功之将,这点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接下来蓝玉的举动又预示着他想谋反,他居然广收义子,人数达到了千人,这可不得了。朱元璋得知后更加坚信蓝玉会谋反,于是起了杀心。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提醒过蓝玉,他经常对蓝玉旁敲侧击告诉他做事谨慎,可蓝玉丝毫没有理会,依旧我行我素。自古谋反都是十恶之首,纵使你功劳再大,威胁到皇权了就得死。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诛杀了蓝玉。由于此时太子朱标已死,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皇储,皇孙年幼,继位后镇不住这些开国功臣武将,于是朱元璋以此案为由株连杀了众多开国名将。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使得明朝的“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而一般谋反都是要凌迟处死的,但朱元璋念在蓝玉是自己的亲家,就心一软给蓝玉留个全尸,改碎剐凌迟为剥皮,所以蓝玉最后才被“剥皮实草”,一代名将蓝玉就此谢幕。


风尘讲历史


一代名将竟落了个被剥皮萱草的结局,不免令人唏嘘。其中原因我认为应该从表面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说。


表面原因有三点:

一、侮辱元妃

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大破北元,俘虏了北元皇子、皇妃、公主及文武官员共三千多人。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蓝玉似乎高兴的忘乎所以了,看到元妃貌美,竟然侮辱了元妃,元妃不堪受辱自尽而亡。这件事的影响非常恶劣,不仅违反了朱元璋的军令,而且让北元更加仇视明朝,埋下不安定的种子。

二、毁关破城

有人可能会奇怪,战争中攻城拨寨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但关键蓝玉毁坏的是明朝的关隘。原来,在蓝玉回师途中,夜里路过喜峰口关隘,由于是夜间,守城兵士没有及时开门迎接于他,蓝玉竟然下令毁关破门而入,骄横拨扈可见一斑。

三、蓄养义子

蓝玉随着地位的提升,变得有些肆意妄为。蓝玉蓄养了大量的庄奴、义子,这些人只听从蓝玉一人的命令。这些人仗着蓝玉的势力,横行乡里,多行不法之事。蓝玉自己更甚,强占民田,有御史前来查问时,蓝玉竟仗势将御史赶走,简直是无法无天。

这些都是蓝玉被杀的表面原因,这些理由虽然足够充分,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没有后面内在原因的话,朱元璋可能只会责罚蓝玉而不会杀掉他。

内在原因:

蓝玉功成名就之后的种种言行,朱元璋都很清楚,但是朱元璋并未追究蓝玉责任,这一切都缘自一个对朱元璋很重要的人——太子朱标。

蓝玉和太子朱标什么关系呢?蓝玉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的妃子,按辈分朱标得叫蓝玉舅父。正因为这层关系,蓝玉和太子朱标的关系很好。朱元璋也很看重这层关系,蓝玉就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镇国利器。朱标即位之后,国家有难之际,蓝玉就能披坚执锐、定国安邦。

但是事与愿违 ,朱标不幸早亡。朱元璋打算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接班,这一班骄兵悍将哪是一个小孩子能对付得了的?所以,蓝玉就被安上造反的帽子,不仅被杀,人皮也被剥了下来,真是可悲可叹。


淡墨残烟


首先,没有史料记载蓝玉是被“剥皮揎草”,最可靠的记载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朱元璋给晋王朱㭎的家信,上面说“蓝总兵通着军前卫指挥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造反,凌迟了”。

至于蓝玉为啥最终落得被凌迟的下场,只能说是巧合中的必然。欲知详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蓝玉的履历。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最开始一直在常遇春手底下做事,在明朝建国前二十年没有什么大的事迹。直到洪武二十年,他才以副将军的身份随冯胜北征纳哈出,正式在史书里粉墨登场。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才首次以蓝玉为主帅,率领十五万大军北征蒙古,取得举世瞩目的“捕鱼儿海大捷”。此后蓝玉被封为凉国公,加太子太傅,走到人生的巅峰。

一直以来主流观点都认为蓝玉得势后嚣张跋扈才被朱元璋处死的,例如“我不堪太师耶!”,驱逐朝廷命官,甚至还谣传强幸元帝后妃。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蓝玉在这些嚣张跋扈的事情发生后仍然受到朱元璋重用,领兵讨平西南叛乱,而蓝玉也保持了以往的战绩,摧枯拉朽般平定西南,蓝玉还想趁胜追击,讨平朵甘、百夷等地,但被朱元璋驳回了。因为,这时已经是洪武24年年底了。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懿文太子朱标病逝,八月下葬明东陵,而转过年,蓝玉案就爆发了。而因蓝玉案先后被处死的有“三个国公,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我列举一下其中几位的身份,大家应该就会明白蓝玉为啥不得不死了。

凉国公蓝玉——懿文太子朱标外舅

颖国公傅友德——晋王世子朱济熺岳父

宋国公冯胜——周王朱橚岳父

永平侯谢成——晋王朱㭎岳父

除开早死的朱标岳父常遇春、秦王岳父邓愈、燕王岳父徐达,朱元璋的5个嫡子的姻亲全都被一网打尽。再结合洪武二十五年之前朱元璋对蓝玉的重用,到洪武二十五年之后蓝玉案兴起,中间的分水岭就是懿文太子去世。

懿文太子死后,为他所留的班底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为了确保皇太孙顺利继位,则必须要把仅存的与皇室有姻亲的开国勋贵们一网打尽。


历史八卦社



答:先辨明一下,蓝玉被“剥皮实草”的说法乃是无稽之谈。

“剥皮实草”之说,最初见于明初叶子奇所著《草木子》,其后各野史相继沿袭。

该书说,朱元璋治贪手段残忍粗暴,官员贪污数额只要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就处以死刑,并枭首示众,且剥下其皮,皮里填上草,置于衙门里官座旁边,以警示后任官员。

《草木子》的记载似乎言之凿凿。但是,查《明史》、《明实录类纂》等书,并无这样的规定和制度。

所以,不得不回头审视一下叶子奇其人。

大明开国,叶子奇于明洪武八年(1375)任岳州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主簿。洪武十年(1377)春,有司祭城隍神,叶子奇和群吏在祭前窃饮猪脑酒,被县学生员揭发,因此丢了官职,愤而在狱中著述《草木子》。

这种情况下写的作品,是很容易走偏激路线的。

冷静想一下,把一具人皮僵尸放置在衙门里官座旁边,有可能吗?

衙门里乌烟瘴气不说,还被弄得阴森可恐,谁能在里面安心办公?

朱元璋再坏、再毒,应该不会整这样一出恶作剧来影响官员工作吧?

至于说蓝玉被“剥皮实草”法,始作俑者是明末清初人作的《蜀警录》。

该书记:张献忠占据了成都,入蜀王府,发现端礼门楼上奉一尊神像,身着公侯品服,金装,人皮质,头与手足俱肉身。就询蜀王府太监。回答说,该人皮和头、手足肉身都是凉国公蓝玉的。凉国公蓝玉为蜀献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妃子蓝氏之父,因被明太祖猜忌,以谋反罪被杀,并剥皮实草,送到各省巡展,最后由云南传到四川。因蓝妃的缘故,蜀献王奏请朱元璋将人皮留在四川,请来工匠,将人皮装成肉身,供奉在这门楼里,已经有250多年了。

《蜀警录》写这个,本意是想写张献忠受此启发,大兴剥皮之风。但因其“剥皮实草”之说与叶子奇《草木子》所记的“人皮草袋”之说遥相呼应,世间从此兴起了朱元璋把蓝玉剥皮的传说,纷纷扬扬,渐渐坐实,到了近世,已成定论。

然而,朱元璋是杀了蓝玉,但并没有剥皮!

关于蓝玉的死亡,《明史.蓝玉传》记:“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珊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再冷静想一想,真要是剥了皮,而且还保留有头、手足的“肉身”,如果没有特制的药水浸泡,就这样制作成神像,能保存250年吗?

所以,蓝玉被“剥皮实草”之说,只是一则胡编乱造的谣言,今天的读者不要轻信。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蓝玉呢?

说来话长。

先从一件小事说起吧。

洪武二十五年,蓝玉奉朱元璋之命前去四川建昌镇压月鲁帖木儿的叛乱。

出征之前,朱元璋召蓝玉进京讨论征讨方略。

会议结束,朱元璋让诸将先走,而留下蓝玉面授机宜。

但是,朱元璋连呼三声,竟没有一个将领移步。

蓝玉见了,微微一笑,挥挥衣袖,诸将马上退得干干净净。

朱元璋看到蓝玉在诸将中竟有此威势,从此深怀疑忌。

蓝玉又曾于洪武二十一年统帅十五万大军北征,大获全胜。朱元璋赐敕褒劳,“比之卫青、李靖”,晋封为凉国公。

但是,蓝玉既没有卫青的恭谦知礼,也没有李靖的低调逊让,而是自恃功伐、专恣横暴。

北征途中,蓝玉私吞了“驼马珍宝无算”,还要强娶北元嗣君脱古思帖木儿的妃子(该妃后来上吊自尽)。

蓝玉南返至喜峰关,值半夜时分,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大发雷霆,纵兵毁关,破门而入,斩杀守关将士千百计,气焰嚣张,蛮横无礼。

回到家里,蓝玉蓄养了数千家奴、义子,横行霸道,鱼肉百姓。

蓝玉的家奴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二话不说,将御史捆绑起来,痛打了一顿。

蓝玉的家奴还依仗蓝玉的权势霸占了云南大量官盐。

……

相对来说,这些都是小事。

最触犯朱元璋神经的,还是蓝玉操军中大权于一己之手,军中将校的升降进退全由他说了算。

蓝玉却在这基础上,越礼犯分,“床帐、护膝皆饰金龙,又铸金爵以为饮器”、“马坊、廊房采用采用九五间数”。

不过,朱元璋还是隐忍不发。

洪武二十五年底,蓝玉平定月鲁帖木儿了的叛乱,班师回朝。

朱元璋论功行赏,封蓝玉兼太子太傅。

蓝玉觉得冯胜、傅友德两人均兼太子太师,自己却位居此二人之下,非常不满,大发牢骚说:“我不堪太师焉!”

朱元璋听到了这一牢骚,没有任何表示。

蓝玉怏怏不快,私下对家人和亲信说:“上疑我矣!”

恰巧,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昇于这年八月以“交通胡惟庸”的罪名被杀,蓝玉前思后想,觉得有可能是叶昇的口供指认他为胡党,朱元璋已经对自己产生了猜忌,因此起了谋反之念。

他说:“我想胡党事公侯每(们)也废了多,前日靖宁侯为事,必是他招内有我的名字。我这几时见上位(朱元璋)好生疑忌,我奏几件事都不从,只怕早晚也容我不过,不如趁早下手做一场。”

蓝玉把“下手做一场”的时机定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

补充一下,在上一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因受不住皇太子病死的打击,已萎然病倒。蓝玉认为“如今上位病缠在身,殿下年纪又小,天下军马都是我总着”,就紧锣密鼓,密遣亲信,暗中联络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后军都督府同知祝哲、中军都督府同知汪信等和自己过去的老部下,鼓蛊和煽动说:“我亲家靖宁侯做到侯的位子,如今把他废了。前日说教做太师,今番又着别人做了。我想上位容不得人,公侯每废了几个,久后都是难保全的。你众人征南征北许多年,熬得个千百户、总小旗做,没一日安闲快活,你肯随肴我一心时,早晚来我根前听候。”

他精心挑选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动手,是因为这天,朱元璋会外出南郊躬耕籍田。

他让诸将分头搜罗士卒和马匹、武器,做好起事的准备。

蓝玉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初一对担任谋反主力的府军前卫步军百户李成下达命令:“我想二月十五日上位出正阳门外劝农时,是一个好机会。我计算你一卫里有五千在上人马,我和景川侯两家收拾伴当家人,有二三百贴身好汉,早晚又有几个头目来,将带些伴当,都是能厮杀的人,也有二三百都通些,这些人马尽够用了。你众官人好生在意,休要走透了消息。定在这一日下手。”

不过,蓝玉的密谋,被锦衣卫的特务察觉。

朱元璋知悉后,于二月初二召令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孙恪等人从山西、河南赶回京师。

二月初八,趁蓝玉入朝之机,即下令将其逮捕

二月初九,蓝玉被投入锦衣卫大牢。

二月初十,蓝玉以“谋反”罪被处死,夷灭三族。

可以说,蓝玉之死,是自寻死路,罪有应得。

可是,朱元璋却借此机会株蔓牵连,奋力打击一系列骄横跋扈的功臣,“族诛者万五千人”,实在是屠戮太过了。


覃仕勇说史


蓝玉在明朝开国时,不能算是大将军,只是一个裨将。后来逐渐发迹,成为明军大将军,却因行事不法,遭逢太子去世后的政治洗牌,被下狱处死,称“蓝玉案”,前后株连1.5万人,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蓝玉是洪武朝的三个大将军之一,其他两个大将军是徐达、冯胜。徐达是大明万里长城,冯胜是“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在1387年拜将征辽东,收降纳哈出20万人。蓝玉能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其权势鼎盛一时。

(蓝玉是明军小字辈,以军功显)

蓝玉是小字辈,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一员猛将,蓝玉也骁勇异常,因此常遇春就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推荐蓝玉。常遇春在1369年北伐时病逝柳河川,朱元璋大为悲痛,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蓝玉因为常遇春的关系,备受各个军中大佬照顾,悉心教导兵法。

明朝开国时,北元力量尚强,朱元璋一共发动了11次北伐。南方的四川明玉珍,云南梁王也没有收入版图。因此,有别于其他朝代的休养生息,洪武一朝在发展经济的的同时,频频对外发动战争。因此,明朝初年,是将军们的黄金时代。

从1371年开始,蓝玉作为偏将,频繁跟随他的叔叔们(常遇春的战友、同僚)出征作战,屡立战功。到1379年,蓝玉被封永昌候,俸禄二千五百石。

随着老一辈将星们的逐渐离世,蓝玉在明军中的地位也迅速蹿升。1387年征辽东,蓝玉被明太祖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此战进行的比较顺利,纳哈出投降,冯胜却因为强索良马以及强纳蒙古王女,大失归附蒙人之心,朱元璋因此罢冯胜大将军职,以蓝玉代之。

(朱元璋拜将蓝玉北伐大漠)

1388年,蓝玉达到了他军职的顶峰,拜大将军,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元廷,在捕鱼儿海一战成功,北元朝廷被摧毁,陷于混战,一时间再也无力南侵。捷报至南京,朱元璋大喜过望,封蓝玉为“梁国公”,并称赞蓝玉是他的卫青、李靖。

蓝玉在大将军帐内听完朝廷使者宣谕,得意至极。他本就是粗俗之人,一朝得势便张狂无比。在返军的路上,竟然睡了北元末帝脱古思帖木儿的妃子。这是一件僭越的事,尤其在俘虏的蒙古人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让朱元璋筹划为太子朱标而建立的汉蒙武人集团的努力大打折扣。后来蓝玉失势,有人告发蓝玉曾经侮辱被俘虏的元朝皇妃,太祖大怒,元朝皇妃因为羞惭和恐惧而自杀。地保奴对此不满,口出怨言,于是明太祖下令将地保奴远迁到琉球安置。蓝玉恃宠而骄,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大军来到长城喜峰关,因天黑校验核对信息,引起蓝玉不满,纵兵袭击边关,摧关而入。消息报至南京,朱元璋忍下怒火,将还没有发出的册封诏书,将“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恩遇两殊。朱元璋已有不满,有敲打之意。

蓝玉自恃功高,浑然不以为意。一次,朱元璋与蓝玉在军中策对,发现蓝玉在军中坐大,将士升迁乃至生死,只决之于蓝玉。

鉴于历朝历代的夺嫡党争,朱元璋从朱标出生后就对其寄予厚望,将当朝左右宰相都派到东宫教授太子,并为太子精心谋划了常、蓝汉蒙武将班底。可谓文武势力,冠绝大明。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该叫蓝玉舅舅,因了这一层关系,蓝玉也成了皇亲国戚。因此,作为大明军中的一杆帅旗,这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护驾班底。

(荆棘之教:懿文太子朱标)

可是1392年初,太子朱标在巡视各地都城后,得了风寒之症,拖延数月不愈,沉珂已深,犹做大明迁都事项规划,终至不治,薨逝于当年5月。精心培养38年的皇太子,就这么去世了,对朱元璋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少失双亲,老失长子,一直以来相濡以沫的马皇后也在数年前病逝,朱元璋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朱元璋遵从祖制,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他十分清楚,朱标素有威望,能治得住这些功臣宿将。皇太孙年仅16,可没有这样威望,而朱元璋已经老年,来日无多,他不得不考虑他的身后事了。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蓝玉西征回师,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我立下的功劳难道还不如冯胜和傅友德吗?,为什么做不了太师?”太祖越发认为蓝玉难制,因此逐渐疏远了他。

蓝玉遭到疑忌,心不自安。十多年的胡惟庸案,他的姻亲叶异(靖宁候)被株连,锦衣卫掌握有秘密档案。蓝玉疑心朱元璋会对他不利,因此积极串联各地旧部,说:“上位春秋高,日见不能容我。有胆子的,可以跟我起事。”锦衣卫这些蓝玉的谋反活动了如指掌,同时将蓝玉在军中收义子、纵容蓝府人等欺压百姓等罪名一并具报。

朱元璋以亲情打天下,收了很多义子,看到蓝玉也有样学样,出生行伍的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在蓝玉还没有起事时,分别逮捕了他们,交付有司,从速结案,处死了蓝玉及其党羽。

由于蓝玉反迹未现,因此有学者说蓝玉未能坐实谋反,朱元璋只是为皇太孙清除隐患,蓝玉只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掌握有全国的兵权,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士,又骄纵不法,加上胡惟庸案的牵连,因此蓝玉有谋反的实力和动机。其实,在王朝政治新旧接替的当口,有谋反的实力已经是不可留了,何况还有谋反的动机呢?如李世民那样英明,也在晚年将李绩削职外放,以留给李治用来收买人心。李绩虽然功高,但还没有达到蓝玉那样的权势。因此,即使李世民当政,蓝玉也不可能有活路了。

(锦衣卫搜罗蓝玉谋反证据)

多次杀戮之后,徐、李、汤、耿、郭、沐几家和朱元璋关系特别好的勋贵并没有被株连,可见朱元璋并非滥杀,所杀者,骄兵悍将。那些谨守君臣之道,早已明哲保身的开国勋臣,都安享富贵200多年,伴明朝始终。

至于剥皮萱草事,殊为残忍。明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还有铁刷等酷刑,多见与私人撰史,于正史无载。清朝修明史,很多事都黑,如果如此惨无人道,必然也会如实记录。《明史.蓝玉传》记“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珊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至于剥皮揎草,还要全国巡演,在蜀王妃恳求下才被留在成都祠堂的事,实在匪夷所思。


而知而行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蓝玉,做为消灭北元的主将却最终被杀,其中原因固然有朱老板对开国功臣的不放心,但是与蓝玉本身的所做所为也有很大的关系。


洪武二十一年时,朱元璋命蓝玉率领十五万军队北征,寄于厚望:肃清沙漠,在此一举!此时,朱元璋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而北元却一直没能消停下来,为了帝国以后的长治久安也为了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个安宁的帝国,这次出兵没有进行任何的计谋(如佯攻等)全部交给蓝玉,希望他能找到、歼灭北元主力!

最后蓝玉也没有辜负朱老板的重托,此战彻底消灭了北元的反抗力量,俘获众多北元皇室成员、王公贵族三千余人,士兵7万,牛羊十万,还有元朝使用上百年的玉玺。而后,北元的皇帝在逃跑的途中被人干掉,之后,到了1402年,元的国号被取消。

此时,做为消灭北元的蓝玉其名望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同徐达、常遇春并列的名将!朱老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了:蓝玉是他的仲卿、药师。(仲卿、药师分别是汉代的卫青、唐代的李靖)。


然而,到达人生巅峰的蓝玉也开始了花样作死,最终导致被朱元璋干掉。

首先,他在归途中“私元主妃,妃惭自尽死”,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应该都能懂,由于平定北元功劳相当的大,朱元璋对此事没什么表示。但是,蓝玉却继续进行着自己的”表演“,当大军到北方边关喜峰口时,正好是黑夜,但是他竟然不等守关者开门,下令攻城!让人还感觉他要是造反呢。这些事情,让朱元璋对蓝玉相当的不满,把进封的爵位由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如果蓝玉有政治敏感,就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低调、低调、再低调。

其次,蓝玉在军队中私自安插自己的亲信,培养个人势力。这些都通过密探被朱老板知道,此时,相信朱元璋会开始考虑处理这个人了,毕竟,军权是帝国的支柱必须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刚建立明帝国时,掌握军权的是大都督府,而此时的领导者是自己的外甥李文忠,出于对李文忠的不信任,朱元璋改组了这个军队领导机构。

最后,在朱元璋对蓝玉进行封赏时要封其为太子太傅,从一品,而蓝先生竟然说了句”我不堪太师耶?!“,现在听起来都感到寒气直冒,本身做为武将就被帝王所猜忌,现在竟然直接跟这样朱老板说,只能是嫌自己活的太长了。

即使,不是在朱老板的手下打工,换其他的皇帝,我想如此做为,也会招致杀身之祸。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被人告谋反,无数人头落地。前后,牵扯达一万五千人,这些人被编入了《逆臣录》,其中有一公爵,十三侯爵,两个伯爵,洪武一朝的功臣名宿差不多一扫而空。


蓝玉,早期被徐达、常遇春所笼罩,不能获得众人的认可也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但是,历史终究没有亏待他,让他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功业,能够同徐达等人并列,他的功绩记入史册为后人所敬仰。


江枫渔燚


同样的例子如曹冲死后不久曹操就派人杀了神童周不疑

周不疑天资聪慧,军事谋略方面甚是了得,确实是天予之才,既是天才,谁都想降而用之,尤其是三国时代,若不为己用,也不能成为日后的绊脚石,然必杀之。

本来曹操认为周不疑可以很好的辅佐曹冲,但曹冲少年夭折,曹操担心没人能驾驭周不疑,既然驾驭不了,只能杀之。

曹丕很不理解遂找魏王理论,曹操坦言:此人汝能驾之?曹丕穷言退回。



要知道皇帝们选接班人是很困难的,一个最难的点就是怕自己选的人压不住有无数战功的曾经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强人们,朱元璋非常害怕这样的情况,所以他给自己的儿子提前铺好路。

朱标这个人在朝廷中的威望极高,也非常富有执政经验。

蓝玉虽然交横跋扈,举止傲慢,但是对太子朱标却是忠心耿耿,这也是朱元璋为朱标留下的一张王牌。所以朱标要是不死,朱元璋断不会动蓝玉,朱标死后,朱元璋当时已经已经疾病缠身,皇太孙朱允炆年纪小,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与威信,完全没有驾驭蓝玉的能力,如果是这样他就不是支持者,而是威胁者,蓝玉之死是必然的。而且蓝玉身为总兵,手握兵权,完全有造反的实力,于是朱元璋下来杀心,杀了蓝玉及蓝玉门徒与蓝玉有关联的一切有可能造反的人。


ThornHeart139483765


蓝玉,明朝开国名将,定远人,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后因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洪武26年,因受锦衣卫指挥使的告发,朱元璋下令将蓝玉逮捕入狱,并实行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此案牵涉文武官员被杀将近一万五千余人。

其实朱元璋对蓝玉早就看不顺眼了,只是碍于蓝玉军功卓著,才对他优待,要不是没功,早都杀十回八回了,但是蓝玉也是不收敛,越发的骄横,仗着自己被皇帝宠着,横行乡里,强占民田,御史来查一下,还不让,将御史赶了出去。

所谓狗仗人势,说在蓝玉的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就连自己手下的奴仆也借势为祸乡里,据传闻,蓝玉北上破元,有流传说蓝玉强行占有了元妃,元妃受辱自尽。朱元璋曾因这件事斥责过蓝玉,但是蓝玉常常因为喝点儿小酒就口出妄言。


蓝玉的这种狂妄要是太子朱标不死的话,可能朱元璋不会动他,但是偏偏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将大位传于朱允炆,害怕朱允炆震慑不了这些开国有功之臣,所以为孙子开辟一条没有荆棘的大道。蓝玉被人告发,朱元璋正好没借口整他,此时有了,所以蓝玉就over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