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mtolao


作为一个天秤男,乾隆是一个超级自恋的皇帝,其在位期间曾号称“本朝无能臣”,一切都必须是自己说了算。

(国有乾隆,谷不生虫)

说实话,乾隆的命真的很好。在他上台时,他的亲爹雍正就早把身边所有政敌全部除掉了。并且为了给乾隆铺路,雍正甚至将自己的亲儿子,乾隆的亲哥哥弘时给废为庶人,而弘时最后死的也是莫名其妙。

由此可见,为了能使乾隆顺利接班,雍正不惜大开杀戒。

除此以外,得益于雍正的勤恳,乾隆继位时国库存银已经达到了3500万两,而在他执政的前半段时间内,国库存银更是一度高达7000多万两。拿着这么多钱,乾隆心中自然燃起了建功立业的雄心。

手中有钱,外加自己的地位也非常稳定,乾隆开始寻思开疆扩土。而此时恰逢新疆的准噶尔汗国爆发内乱,乾隆趁机派大军一举灭掉了准噶尔汗国,将整个新疆纳入清帝国的版图。

平心而论,平定准噶尔的战争确实非常辉煌,但这个功劳不能只记到乾隆头上。因为平定准噶尔是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才完成的,若没有爷爷和老爹持续伤害输出,乾隆也不可能一击收掉这个人头。

在乾隆晚年,他给自己总结了十大功绩,例如:拿下新疆,驱逐廓尔喀,征缅甸,征安南,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平定大小金川。鉴于自己的赫赫战功,乾隆晚年称自己是“十全老人”,自恋程度可见一般。

当然,乾隆也不是没有崇拜的人,乾隆对外一直表示自己非常崇拜圣祖康熙皇帝。早在乾隆继位之初,他就曾立誓:圣祖皇帝在位61年,我在位期间绝对不敢超过圣祖。

乾隆登基的时候刚刚25岁,如果要超过圣祖康熙,乾隆至少要活过85岁!常言人过七十古来稀,古人寿命能达到70岁就很不容易了,清朝的前几位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都没有活过70岁。

在这里面,康熙的寿命算是比较长的,但其终年也不过68岁。康熙之所以能在位长达61年,主要因为康熙8岁就登基了,因此在位时间非常长。

很显然,乾隆在许下这个心愿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自己能活过85岁,但乾隆偏偏就活过了85岁,他驾崩时88岁(虚岁89),寿命是清朝历代皇帝之首,如果不退位的话,他的在位时间将长达63年!

如此一来乾隆的在位时间就铁定超过了康熙,这显然违背了自己当初的誓言。于是到乾隆六十年时,这位十全老人只能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嘉庆。

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在位60年的乾隆帝于紫禁城举行禅位大典,嘉庆皇帝即帝位。当天乾隆帝亲临太和殿向嘉庆交付传国玉玺,而嘉庆则尊封乾隆帝为太上皇。

按理说在退位之后,国政就应该彻底地交给嘉庆皇帝了。但退位原本就不是乾隆的本心,他又怎么可能轻易放权呢?

在乾隆退位的这三年中,帝国的军政大事依然是交由乾隆自己来掌管,当时重要的奏折都要分成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给太上皇,在紫禁城内部也继续使用乾隆年号。

对此嘉庆皇帝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他在太上皇是毕恭毕敬,而对乾隆的宠臣和珅也是礼敬有加,直到三年后乾隆宾天,嘉庆皇帝才真正的君临天下。


千佛山车神


乾隆六十年底,已经当了六十年皇帝的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传位给太子颙琰,大清国正式改元嘉庆。弘历从皇帝的位置上退下来,又当三年多的太上皇,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去世。

权力这东西,是世间最好的兴奋剂,谁得了,都不会轻易放弃。除非外在压力之下,自己保不住权力了。才不得不放手。乾隆在退休之时,还是牢牢把着朝廷大权,当时身为太子的嘉庆皇帝,虽然已经三十六岁,但他没有李世民那样的能力,能把权力从自己父亲的手里夺过来。可是乾隆还是禅位给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

乾隆只所以这样做,与自己与他的祖父康熙以及自己早年所说的一句话有关。康熙皇帝大概是大清王朝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按封建社会的规制,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具有开创之功的,称为“祖”,其余的称为“宗”,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祖宗”,“祖”有功,“宗”有德。康熙做为清朝第四代君主,入关后的第二代,死后能称“圣祖”。可见他在大清王朝的地位。康熙的一生,为大清王朝政权在中原的确立和巩固,做出了具大的贡献。清朝的后代君主提起康熙,都充满敬仰之情。乾隆也是如此。

乾隆皇帝继位的时候,把自己的祖父康熙拿出来,做为自己的榜样。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在中国历史的帝王中,不断享国时间长,而且年近七十,也算是高寿。乾隆登基的时候说,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向祖父学习,但在位时间决不超过康熙,只干六十年。在当时,乾隆其实是耍了个小聪明。康熙是八岁登基,去世时不到七十。而乾隆上台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六岁了。假如干满六十年,他已经八十五六,快九十了。他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大的年纪。谁知造化弄人,干满六十年后,八十六岁的乾隆依然身体健康,精神不错。这时,他自己就陷入了两难之中。退位吧,放不下手中的权力。不退吧?有违自己当初的诺言和明君圣主的形象。思来想去,还是退了吧。于是,一咬牙,便把位置交给嘉庆了。

位置虽然交了,但权力并没交。他自己一直干到乾隆六十年十二月,才把位置交了。可见心中有多么不舍。交了位置之后。权力却没有放,清史说,“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也就是说,朝廷中的大事,嘉庆皇帝是没有权力处理的,必须要请示太上皇之后,才能决定。这时的嘉庆是标准的儿皇帝。最奇葩的是,大清朝全国都已经进入到嘉庆元年了,皇宫之内的年号还是乾隆六十一年。可见乾隆内心多么的不情愿。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王朝新气象。但嘉庆朝有点例外。一朝天子虽然换了,但一朝臣却换不了。只能用新瓶装着旧酒。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就是和珅。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乾隆虽然退位了,朝廷的一切事务还是要按乾隆的意思来办。谁最能了解乾隆的心事,肯定是和珅。所以,在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去世之前,大清王朝的朝廷里,身为皇帝的嘉庆,还没有大臣和珅权力大。朝廷中,嘉庆与和珅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在乾隆刚刚去世,嘉庆立马把和坤拿下,并处死。

和珅的结局,与乾隆退位当太上皇有直接关系。原因很简单。假设乾隆当初没有说过只干六十年的话,也就不用退位当太上皇。乾隆不退位,和珅就直接为乾隆打工,和嘉庆之间,不会产生太多的利益冲突。现在,乾隆退位了,和珅处于尴尬的地位。他成了嘉庆的臣子,却为乾隆干活。任何处在这种状态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假如乾隆不退位,等他死了之后,和珅免不了最终还是要下台,但未必会那么惨。原因是新皇帝上台时,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办,这些事情无一不要依靠老皇帝的班底。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怎样也要一两年之后。这时,和珅没有靠山,办事时只能按新皇帝的旨意行事,与嘉庆的冲突也不会那样激烈。当然,这一切,只是假设。假设大多不会成立,历史只能是他本来的那个样子。所以,和珅也只有被杀这一条路。这是他为乾隆轻易许诺所付出的代价。


七月流火140400643


天有二日,国有二主,皆非幸事!嘉庆即位之后,乾隆帝宣布退位为太上皇。虽然退了位,但是乾隆仍自称为“朕”。谕令仍称为“敕旨”按道理来说太上皇不应该太多干预政事。但是乾隆规定寻常事件由嘉庆自行处理,一旦有军国要事以及涉及到官员任免的事宜,仍由他指导处理,甚至亲自定夺,凡新任命的府道官员,叩谢完皇上之后,还要到太上皇那里认可,叩谢后方能外放赴任。



《朝鲜政宗实录》里面就记载:乾隆曾对宠臣和珅说…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和绅有一次奏请嘉庆批复的政令,嘉庆却不敢定夺连忙说:“惟皇爷处分 朕何敢与焉”。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虽然归政于嘉庆,但仍然掌握实权,嘉庆只不过是“拿钥匙的丫鬟当家不做主”。

乾隆皇帝继位之初发誓不敢与康熙在位年数相同。这是退位做太上皇的主要原因。但是长期说一不二的乾隆已经迷恋上大权在握的感觉,舍不得放手,因此乾隆实际上是退而不休。

其实在乾隆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也是以对他言听计从为标准,所以选择了生性忠厚老实重仁孝的颙琰为接班人。

乾隆末期国库已经空虚,朝政腐败,贪污成风。急需一位雷厉风行,像雍正一样的皇帝来解决矛盾,化解危机。但嘉庆是四平八稳,只能守成而不能开拓创新的帝王。所以在他二十五年的执政里并没多少建树,使得清王朝一步步陷入更深的危机。


申报七十七载


乾隆为什么要主动禅位当太上皇呢,用他自己的说法是不愿意超过皇爷爷康熙。


自恋的老皇帝

乾隆是个非常自恋的人,他爱作诗,还把诗集出版;他爱在文物上题字盖章,被后世称为牛皮癣;他搞了个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等等,都足以说明他的自恋。

但是话说回来,他也有自恋的资本,康雍两朝为乾隆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只要乾隆不是一味瞎搞,那丰厚的底子足够他造一被子了,事实上,乾隆一辈子也算勤政,真正瞎搞是晚年时期,说起来,又有几个皇帝能保住晚节哟。

在禅位这件事上,乾隆也是显得十分自恋,在乾隆60年,他作了一首诗,大意是古往今来活到80岁的皇帝只有3个,其中宋高宗和梁武帝是废物,不值一提。忽必烈虽然比较牛,但是牛不过我,因为我五世同堂。

他甚至认为自己的禅让超越了尧舜禹,更别说秦始皇以后的所谓禅让了,因为尧舜都是让位给外姓人,是“外禅”,只有自己传给儿子是空前绝后的“内禅”:

“不但三代以下所未有,以示尧舜,不啻过之。”


禅位前的担忧

话虽如此,但是老皇帝心里也有些担忧,那就是不知道儿子当了皇帝之后,会怎样处理与“太上皇”的关系,毕竟在历史上,还没有太上皇能过得幸福。

唐高祖李渊,被儿子李世民逼着让位,当了9年太上皇,死的时候一点波纹都没惊起;

唐玄宗李隆基,当了太上皇后,整日被儿子猜忌,最后被软禁而死;

之后宋明两朝的太上皇,也都过得不那么好,但是老乾隆和那些太上皇有些不一样,他是掌握者实权让位而不是被逼的,拥有超高政治手腕的乾隆,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生活,早就做好了准备:

1、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等大事,我还是要管的,儿子你要听我的话;

2、退位之后,我还要称朕,我下的旨意要叫“敕旨”;

3、我要继续生活在养心殿,做事方便;

等等一系列安排,其实中心思想就一句话:老子说了算。

聪明的继承者

事实证明,老乾隆多虑了,嘉庆这小伙子,简直是完美的儿皇帝。他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老皇爷的秘书。

每天勤勤恳恳地批奏折,工作不分分内分外,最重要的是,他几乎从来不发任何命令,遇到需要抉择的大事,他只有一句话:听爸爸的。

在乾隆做太上皇的那几年,嘉庆的结发妻子、皇后喜塔腊氏病故,二十多年的夫妻啊,嘉庆悲痛万分,但是他做了登基后第一个:一切从简,不着丧服。

原因是太上皇怕死,他不愿意把晦气带给太上皇。即便是这样,乾隆还有事没有把和珅叫到面前,问儿子有没有因为皇后的问题影响国事。和珅如实汇报,乾隆非常满意,这才渐渐地放下了戒备。



也可自话


在古代很少有皇帝会主动禅位,大部分就是被逼无奈或者逃避责任,乾隆皇帝就是其中的一个另类。在他84岁那年,他竟然主动宣布要禅位给嘉庆皇帝,直接在朝堂上引发了大地震。古代那个有实权的皇帝不都是直接干到死为止,只有傻子才会真正主地动禅位。难道是乾隆皇帝老糊涂了,这其中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乾隆六十年(1795年),84岁的乾隆皇帝突然宣布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此消息一出,大臣们炸开了锅,实权主动禅位简直不敢相信。实际上,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乾隆皇帝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事情的起因是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8岁登基,干了61年的皇帝,而乾隆皇帝从小就非常崇拜他的祖父康熙,在他继位的时候,他就就发誓自己一定以祖父康熙微榜样,做一个明君,并且为了表示对祖父的尊敬,他决定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祖父康熙的61年。



实际上,当时乾隆皇帝之所以敢这样发誓是早就盘算好的,他心里想:祖父康熙8岁登基,干了61年,在历朝历代已经创了记录,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干了11年就早死了,而他自己25岁登基,估算一下他的在位时间肯定不会超过康熙的61岁的,因此他才敢发誓。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后他一不小心,就已经干了60年了,身体还很硬朗,还可以继续干。然而,话已经说了,他又好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名声,他不得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干完60年,光荣退休,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虽然乾隆皇帝禅位于嘉庆皇帝,但是嘉庆皇帝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乾隆仍然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一切军政大权都还在乾隆这个太上皇手上。嘉庆皇帝下面的大臣也都是乾隆的人,有什么事还是乾隆御和和珅商量着来,嘉庆皇帝简直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于是,嘉庆皇帝只选择能隐忍,一直忍到乾隆死了,他自己才能出头。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嘉庆皇帝总算熬出了头,直接先把乾隆皇帝的狗腿子和珅给办了。实际上,乾隆皇帝在禅位后,又干了3年多皇帝,禅让就是一场戏,骗骗人而已。


密探零零发


文史频道第82期之乾隆禅位

1796年,85岁的乾隆皇帝退位,皇十五子永琰继承大统,永琰就是史书上的嘉庆皇帝。



乾隆皇帝位什么退位呢?这要从他的爷爷康熙说起,康熙在位61年,是历史上做皇帝时间最久的,为了表达对爷爷康熙的尊重,乾隆曾经立下规矩,在自己做皇帝60年时退位。

乾隆可能没想到,他能活这么久,在做了60年皇帝后,身体还是不错,但当初那句话已经说出去了,只好宣布退居幕后,做了太上皇。

做太上皇一般就是颐养天年,坐吃等死了。

但乾隆做了60年皇帝,对大清朝的影响力太大,不会轻易放弃权力。

而嘉庆皇帝在朝中根基不稳,满朝文武都是乾隆的亲信,凡事都需要问过老爹乾隆才能决定。

乾隆也非常享受这个感觉,嘉庆俨然就是他推到台上的傀儡。

直到1799年,乾隆以88岁的高龄去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乾隆死后被葬入裕陵,上尊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嘉庆终于熬出头了,他下令抄了和珅的家,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顺口溜。

从和珅家里搜出了10亿两白银,可想而知乾隆时官员贪污腐败程度,已经让嘉庆无法忍受。

乾隆是他老爹,他不能怎么着,但乾隆的亲信们,嘉庆就没那么客气了。

嘉庆四年,经过一系列改革,嘉庆终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End—



文史频道


太上皇乾隆如何实力坑儿子嘉庆,独掌清廷大权?

太上皇,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父亲。

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大多是由儿子皇帝追封的。但是也有少数的几位太上皇,是自己自愿的,但是又对权力恋恋不舍,掌握着朝廷大权。

其中乾隆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一、乾隆为什么愿意当太上皇?

正常来说,没有哪一个皇帝愿意成为太上皇的。所谓皇室无亲情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次次流血政变,都警醒着后人。

乾隆这种聪明人,可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那他是怎样成为太上皇的呢?

古代的皇帝都比较短命,乾隆的爷爷康熙也算是一位比较长寿的皇帝啦!八岁即位,69岁驾崩。乾隆出于对康熙的崇拜,也可能是私心,就发誓,在位时间绝对不敢超过康熙。结果乾隆比康熙还要长寿,一直到乾隆85岁的时候还好好的活着,在余时间已经到了60年。没办法,古人对誓言都比较重视,更别说是皇帝啦,要作表率,就只能,把皇位传给了嘉庆。

就这样乾隆可以说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但是我想,能活到85岁,掉坑里,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二、乾隆当上太上皇以后靠什么把持清朝大权?

乾隆当上太上皇以后,又不得劲儿了,小事儿呢,都交给了嘉庆去办。但是呢,大事儿,别人不找他,他还不高兴,就因为这,把一个大臣就罢免了。

乾隆专门在圆明园把属国的使臣叫过来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随着乾隆年龄越来越大,慢慢的就糊涂了,可能就是得了老年痴呆、健忘症之类的。在这种情况下,嘉庆没有对乾隆下手,主要还是因为和珅。

乾隆虽然老糊涂了,但是和珅这个忠实的狗腿可才40多岁。和珅的身家性命可都是靠着乾隆的信任才维系的,所以说和珅是忠心耿耿地维护乾隆,在上朝的时候甚至就站在乾隆和嘉庆的身边,传达乾隆的指令,等于说是“二皇帝”。

可以说,就是靠着和珅的维护,乾隆才得以独掌清廷大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乾隆独掌大权,嘉庆是如何夹缝求生,委曲求全的?

可以说在乾隆在位的时候,嘉庆是很悲催的。

虽然贵皇帝,但是呢大臣们都不听他的,所有的事都得向乾隆请示,看乾隆的眼色行事。就算是乾隆糊涂了,脑子不清醒了,也得小心翼翼,万一和珅挑拨乾隆下令,把嘉庆废了,到嘴的鸭子飞了,那就好玩了。

因此,嘉庆甚至于还得巴结奉承和珅,明明心里恨和珅,恨得要死,还要笑脸相迎,给和珅加官进爵。皇帝做到嘉庆这份上,也是独一份了。

当然,这也是后期,和珅被抄家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是春秋百晓生,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敬请期待!


历史公元


所谓“太上皇”,指的是太上皇帝,排位在皇帝之上,可谓尊贵无比。不过,一国之君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万人之上的皇帝,所以当太上皇也就意味着失去皇权,不过是个名誉称号罢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很多,但皇帝这个职业是终身制,只要有口气,就能一直干到老。因此,历代皇帝很少有主动退休的。就算退休做了太上皇,那也是有各种不得已的苦衷。

(乾隆画像)

乾隆不一样,乾隆是主动退位当太上皇的,那么他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呢?

乾隆之所以要退位,和他的爷爷康熙有很大关系。

康熙晚年,乾隆陪伴在他身边,得到了许多指点。再加上康熙又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清朝皇帝中很有作为的一个,所以乾隆不光对他充满了敬爱之情,还非常崇拜,把他视为帝王典范。

因此乾隆认为,自己在位的时间不能超过康熙,康熙在位61年,他多次对朝臣们说,他在位只能60年,要比康熙少1年。

乾隆之所以这样说,还有其他原因。

要知道康熙是8岁继位,活了68岁,在位61年。

乾隆是25岁继位,如果他能在位60年,就是85岁的年纪。要知道,在古代能活到70就算古来稀了,所以乾隆认为能活到85岁,已经算是满打满算了。

(康熙画像)

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乾隆才特意在上谕中写道:“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结果,乾隆不光活到了85岁,他还活得很精神,完全还能再干个三五年没有问题。朝臣们见他迟迟不兑现诺言,质疑他贪恋王权的议论也就越来越多。

乾隆不愿意放权,又不愿意被朝臣诟病,所以他也在琢磨,我怎么做才能既维护了脸面,又能继续做皇帝?

就在他苦恼之际,却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天象。在历史上这种现象意味着君主将会遭受灾难。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警告,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兑现了诺言,正式册立永琰为皇太子,并于次年举行归政大典,从此当上了太上皇。

乾隆是不是当上太上皇就过上了颐养天年的生活呢?

(嘉庆画像)

并没有,乾隆在禅让后依然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清史稿》记载,他在诏见各国使臣时曾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由于乾隆大权在握,贵为皇帝的永琰,就成了阴影下的傀儡。据《朝鲜实录》记载,说永琰坐在乾隆旁侧,只是拿眼盯着乾隆,乾隆笑他笑,事事更是唯唯诺诺。

不过,也不能因此就说乾隆是贪恋皇权,他也有他的理由。

乾隆在选太子这件事上花费了太长时间,他在传位密诏上写谁谁死。所以到最后他能挑的皇子不多,让他满意的没有,只能在矮子中间选高个,勉强选中了皇十五子永琰。

永琰资质平庸,并不是乾隆理想的继任者。正因为不是理想的继任者,所以乾隆虽然年纪不小,却也不放心就把权力交给永琰,他必须要带一下。所以。乾隆又干了4年,直到去世后,永琰才开始掌握实权。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很少有长寿的,因为这些人手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处理,太多的女人等着他们召唤,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那是可想而知。但是权利和美女对于男人来说那是拥有了便绝对无法舍弃的,所以皇帝们就算身心俱疲也死死抓住权利不放手,因为他们明白有了权利便可以呼风唤雨,有了权利美女便趋之若骛。所以他们的寿命一般都不太长,而他们的儿子想要戴上皇冠,也只有等他们驾崩了,否则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但是有一位皇帝显得特别与众不同,这个皇帝便是乾隆皇帝,他不但活到了89岁的高寿,而且在身体还硬朗的情况下,把坐的稳稳当当的皇位让给了儿子,也就是嘉庆皇帝。

那么乾隆为啥要这样做呢?说起来这和一个伟大的皇帝有关 ,这个人就是乾隆的祖父康熙,康熙是非常伟大的一位明君,他聪明睿智,一生中做出了很多卓越的政绩,清代在他手上打下来深厚的根基,可以说国富民强。乾隆对康熙是极为感激和崇敬的。康熙八岁即位,在位六十一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且69岁驾崩,在那个时期也算是高寿了。乾隆出于对康熙的崇敬,就发誓要矜矜业业当一个好皇帝,不辜负康熙开创的盛世,并且在位时间不敢超过祖父康熙。乾隆立下这个誓言当然一方面是出于对康熙的感激和崇敬,另一方面心里还是有个小私心,因为康熙即位的时候才八岁,所以在位六十年也不能说绝对达不到,而他即位时已经二十五岁了,如若在位六十一年,那就最起码要活到八十六岁了,这在那时候是非常罕见的,这使得他敢发这样的誓言。

所以当乾隆真的已经在位六十年的时候,虽然已经八十五岁高寿,身体也依旧硬朗,但是因为有这个誓言,乾隆还是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嘉庆,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当然之所以禅让给嘉庆,也是因为嘉庆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自己可以控制他,同时还可以兑现自己的誓言。

但是权利是一个容易让男人上瘾的东西,在乾隆禅位给嘉庆以后,他这个太上皇却依然把权利紧紧的抓在手中,嘉庆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名誉皇帝,国家大事都要请示乾隆,乾隆说怎么样就得怎么样,他甚至还住在本来应该皇帝才能住的养心殿里,对此嘉庆是不敢怒更不敢言,他不敢恨乾隆但是却恨上了乾隆的宠臣和珅,因为乾隆啥事都与和珅商量,国家大事好像没有他嘉庆什么事,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很憋屈的。虽然乾隆在世他不敢对和珅怎么样,但是乾隆驾崩之后,嘉庆立刻将和珅抄了家产下入牢狱,逼和珅自尽了。嘉庆之所以非杀了和珅不可,很大原因就是在乾隆禅位给他自己当太上皇的那段时期,他这个皇帝当得太憋屈。而杀了乾隆的宠臣和珅这口气才能出,这个憋屈才能得以舒展。当然和珅的贪污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康熙和乾隆都是历史上伟大的皇帝,而乾隆更是一位很有福气的皇帝,他荣华富贵一生,掌控权利的实际时间也是最长,而他又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有福气的一位皇帝了。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权力是个好东西,对于封建帝王来说,那更是毕生价值所在。



没得过帝王权力的人也许没那么食髓知味,乾隆青年登基,直当了六十年皇帝,其中多少威风,不足为外人道矣。

然后一旦大权旁落,乾隆作为太上皇,一般不会有性命之忧。但遥想当年,唐高祖居大安宫,避暑都没个去处,唐明皇居上阳宫,连高力士都保不住……昔日风光得意,人人俯首,随心所欲,若是就此彻底交权,自己岂非从此无人问津?


因此,乾隆这个禅位,心中极不情愿。奈何早年有誓在先:坐满六十年就算。如今年限已到,诸子已长,再坐在龙椅上似乎有点不好看。

乾隆无奈立太子,传大位。为延续自己的荣光,并未彻底放权,“凡军国事务,用人行政大端”,乾隆均躬亲处理,37岁的嘉庆此时只是个真正的“儿皇帝”。

人说,这是乾隆不放心儿子,怕他干不好。其实他自己退位的这三年多,并没做个好表率,反而利用权力继续宠和珅,并坐视白莲教多处起事。

故尔,乾隆放不下的不是儿子,而是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