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生有你就足够丶


有一种对海瑞的偏见。说海瑞在官场是道德圣人,但不如张居正有缺点却能治国。意思是说海瑞除了刚直不阿的政治品格外,百无一用,类似南非那位道德上几近于神的总统。

历史上的海瑞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海瑞是道德圣人,更是治国能吏。

户部主事海瑞在《治安疏》中痛快淋漓地骂完明世宗嘉靖帝,下了大牢待“罪”。明穆宗隆庆帝即位后,不断重用海瑞。隆庆三年(1570年),海瑞出任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以钦差的身份,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

这是个什么职务?就是在明朝地位尊崇的应天巡抚。

明朝发迹于南京应天府,能管着应天府的巡抚,你说级别高不高?只不过,应天巡抚好几种称呼,还有苏州巡抚、苏松巡抚、江南巡抚。

应天巡抚所管辖的十个府,是明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仅苏州一个府所产生的税粮,就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常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都堪称是明朝的钱袋子、粮袋子。

也因为如此,应天十府的吏治向称难治。无他原因,应天十府的豪门扎堆,他们的利益是谁都不能碰的。官僚老爷们都发了财,苦的是小民百姓,而背黑锅的则是朝廷。

让利剑一样的海瑞去应天,就是要动动这些人的奶酪。

海瑞到任后,首先浚通太湖与吴淞江的通道。至于劳力,海瑞让江南13万饥民来充当,以工代赈。如此,劳力和饥民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可谓两全其美。海瑞经常在河工上来回巡察,顶风冒日,不辞辛苦。吴淞江浚通后,数年不受太湖水害之苦。可见海瑞不是一个被后世神化或丑化的道德圣人,他是能吃苦的。

河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江南地主的利益,比如他们不想出钱。但即使出了钱,这都是些小钱,地主们最在意的,是打击土地兼并。

江南的大地主,哪个在朝中没有背景?尤其是前内阁首辅徐阶,他通过各种巧取豪夺,仅家田就有24万亩。徐氏子弟仗着徐阶的势力,在乡间横行霸道。海瑞要拿徐阶开刀,有人说在嘉靖朝,你海瑞下狱,是徐阶救了你。海瑞说:这没错,我很感激他,但是,他现在损害了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我就要管!你没看到有一万多人状告徐家?

海瑞要求徐阶,以及其他大地主把通过不法手段侵占的民田全部吐出来,谁不配合,王宪国法具在!在嘉靖时,海瑞就是出了名的强硬,连皇帝都敢骂,遑论这些地主?徐阶已下野,无法用公权力打压海瑞,只好请学生张居正帮忙。张居正请海瑞给徐阶略存薄面,被海瑞拒绝,继续要求徐阶退田至少一半。

徐阶是救过海瑞,但是出于公事,海瑞逼徐阶退田,也不可以在私德上进行指责。同情徐阶的人,难道没看到徐府门前,每天都聚集着几千个气愤的农民,高喊要和徐阶死战到底?如果激出重大民变,江南出一个方腊式的人物,到时谁都别想活了。从这个角度讲,海瑞其实是在给地主们指一条生路:让利于民,与民妥协,不要把自己的后路全部断掉。

在海瑞来江南之前,江南大地主就是土皇帝,农民几乎没有活路。海瑞南下,打击豪强,抵制土地兼并,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百姓对朝廷的怨恨,以及再出方腊式人物的可能性。

有的官员站在地主立场上,大骂海瑞把地主当成鱼肉,纵容百姓损害地主的利益。海瑞则说:鱼肉?他们的鱼肉难道不是从百姓身上搜刮的?现在只让他们出过去侵占百姓利益的百分之一,就受不了?我已经给足了徐阁老面子!

海瑞在江南还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在海瑞来之前,江南推行一条鞭法几乎名存实亡,大地主们都反对,各种推脱。

一条鞭法其实就是清朝雍正年间“摊丁入亩”的前奏。重点打击大地主隐瞒土地实数而少交赋税,以及多如牛毛的各种加派,实现赋役统一,以银代役。当时徭役之重,百姓苦不堪言。海瑞来后,把拥有土地数量较少的大多数百姓要承担的徭役,都摊入田亩。很自然,土地多的地主们,交的银子就比以往要多。他们对海瑞非常痛恨,又是徐阶,写信警告海瑞:不要把老百姓惹急了。海瑞拍案而起:你所谓的老百姓,都是大地主,没有一个是小民百姓!

江南的大地主们痛恨海瑞。在他们的“积极动作”下,七个月后,海瑞就被罢了职。

不能因为海瑞清廉,只拿二斤肉请客,就说海瑞不食人间烟火。海瑞被百姓称为海青天,不为老百姓干几件实事,谁有资格被称为青天?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按照清朝学者薛福成的说法,中国古代的清官中有四个人最为著名,他们分别是汉代的汲黯,唐代的宋璟,宋代的包拯和明代的海瑞。这其中,海瑞的清廉是最为出名的!历史上的海瑞,真的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样子吗?



万历十五年,海瑞死在自己的南京官邸时,他在都察院任职的一位同事王用汲来到他的家里,为他的丧葬仪式筹集款项,可谁知道,王用汲将海瑞的家翻了个底朝天,在他翻箱倒柜的寻找下,才勉强找到十几两银子,还远远不够丧葬的费用。到最后海瑞办丧事的钱都是朋友们一齐凑出来的,可见海瑞是真的穷,穷得令人佩服。《明史》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出任浙江淳安知县一职,当时发生过一件非常著名的买肉事件,有一次他的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两斤肉为母亲庆生,谁曾想这件事竟然震惊了整个淳安,这也成为了证明海瑞清廉的一个证据,但事实上,海瑞是不是真的穷到买两斤肉都要成为新闻呢?



当时的两斤猪肉值现在的多少钱呢?按照海瑞自己的说法,一斤为0.0216两银子,按照粮食价值大致换算下来,当时的猪肉大概和现在的14元一斤差不多,堂堂一个七品知县,一年俸禄就有90石大米,考虑到当时的物价低廉,那也差不多相当于一年的年薪达到了十万元,海瑞将这十万元花到了何处,以至于他连买个肉都能成为新闻呢?

从一个人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来看,在吃的方面,海瑞俸禄中实发的12石大米是完全能够满足一家四口人的口粮需求的,除此之外他还有折算下来的30两银子作为备用,作为知县的他拥有自己的官邸,不需要为自己的食,住担忧,那么海瑞的穿衣出行非常奢侈吗?并不是。海瑞的出行是由国家报销的,他一辈子里穿过的最贵的一件黄石娟衣服也不过几两银子而已,那么海瑞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在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曾经提到过,海瑞曾经结过三次婚,又有三个小妾,这个观点也被易中天的《品人录》所使用过,由此可见,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在海瑞的一生中,他的三位正妻都早逝,他纳过三次小妾,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七十岁的他娶了一个小他五十岁的女孩为妾,由此有了瑞已耄,而妻方艾的说法,根据《金瓶梅》来看,明代纳妾的成本平均在百两左右,而纳三次妾的花费,就已经顶上海瑞十年的工资,这么来看,海瑞并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官,而是一个和普通男人一样有着好色毛病的正常人,他穷得买不起两斤猪肉也就有了原因。


生猛历史


【“有钱”的清官】

海瑞是明朝最著名的清官洁吏,堪比历史上的包青天。然而被誉为“海青天”的海瑞,在生活中的另一面也是鲜为人知。据记载,海瑞曾娶过三位妻子及多位小妾。特别是在其约七十岁时,还取了一位小姑娘为妾,其妻妾生活还是蛮丰富的。
在当时娶一位青楼名妓,需得一二千两白银。就是奴婢收为小妾也需50两白银。若是在外面娶得小妾,最少也得二三百两白银。
海瑞第一位妻子是被休的。据悉,两人为了经济财产还对簿公堂。海瑞多个孩子有病夭折,第二位妻子病逝,因此医药费及众人的生活费,都是不小的开支。而海瑞官职不是太高,奉禄也不多,其所娶妻纳妾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这些钱是哪来的呢?令人费解,至今是谜。
海瑞1514年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幼年父亲病故,孤儿寡母仅靠祖上留下的一点田产勉强度日。海瑞母亲是个勤劳善良的妇女,但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却是异常严格。她不准海瑞与别的孩子玩耍,每每要求其努力学习,试图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海瑞也非常懂事,除帮母亲操持家务外,就是刻苦读书。经过多年的苦读寒窗,海瑞饱读诗书,于1549年参加乡试,并考中举人。海瑞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官场的腐败,百姓的疾苦,社会的不公平司空见惯。因此他立志考取功名,做一个清官,做一个不献媚、不奉承、不寻私、不枉法、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人。为此,他为自己取个“刚峰”名字。
1562年海瑞任淳安知县,开始了官场生涯。
在其二十余年的官场生涯中,海瑞分别担任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其间海瑞审事断案,为平民百姓申冤做主,打击地方恶霸、智斗腐败上司,被百姓誉为“海青天”。特别是嘉靖年间,海瑞竟抬着棺材给皇上进谏,诉其远君子、近小人,生活过于奢华,沉溺于酒色,听信谗言,不理朝政等,好在嘉靖皇帝知其是清官忠臣,才侥幸免死。
海瑞每日粗茶淡饭,粗布衣衫,拒不收礼,就是好友所送不太值钱的物品、土特产等,他也将其退回。由于海瑞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为民仗言,甚至将腐败分子、高官显贵都绳之以法,得罪了不少达官贵戚、恶霸豪绅。他们不断谗言、诬陷,致使海瑞多次入狱、降职等,还在家赋闲近十年。但海瑞都一如既往,不向权势低头,不向富贵折腰,直到任上病逝,享年73岁。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海瑞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锋芒毕露,在吏治腐败,贪赃枉法盛行的官场,显得特立独行,在那贪官、庸官眼里,如芒刺在背,格格不入,确实有些“古怪”。

他在担任南平县教谕(县学教官)时,主管监察事宜的御史前来考察,到了学馆,命令教官们下跪迎接,海瑞却立而不跪,义正辞严地说:“如果到御史衙门参见,理当行属下礼,然而此地乃是师长教士之地,教官不应该屈膝。”另外两名教官挟住海瑞下跪,他依旧立而不跪。他在县学里,用儒家的圣贤之道来教育诸生,不收学费,拒绝诸生送来的礼物,诸生都什么敬重他。升任淳安县知县后,他知道这是个贫困县,格外关注民生。自己除了微薄俸禄以外,不在收取一丝一粟的外快。为了缩减开支,县衙门的官吏公事办完后都各自回家务农,不舍弃本业。

总督胡宗宪之子从杭州返回徽州,路过淳安,强令驿站提供交通工具,驿站主管因为他不是官员,拒绝提供。此人仗着父亲的权势,把驿站主管吊悬在凉亭里。海瑞问讯赶来,不温不火的说:胡大人清廉无二,早就关照,儿子路过淳安时,地方官不要铺张浪费招待。如今此人所带行李即多又重,必定不是胡大人之子。随即没收了行李里的几千两银子等贵重物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胡宗宪,把这里情况详细的和他阐述了一遍。胡宗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却也抓不住把柄,此时只好这般作罢。


海瑞年幼丧父,自小便随着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对他很是严厉,每日督促其读书认字。经常嘱咐海瑞长大后做官要廉洁清正,忠君为民,不可贪赃枉法。海瑞在母亲这般耳渲目染的淳淳教诲下,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廉洁自爱。


心晴24293008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他非常的博学多才,而且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在嘉靖28年中举,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他是一位特别清廉的公务员,在他执政的时候。推行清丈平赋税,并且屡次的平了很多的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属于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心公务员。

那作为一个娱乐八卦小能手,我们来说说他的生活。海瑞非常的节俭,当然他不贪污,所以他穷,不节俭也没有钱,他穿步袍,吃粗粮糙米,让佣人在自己家种菜,自给自足,曾经有一个历史的典故吧,说浙江总督胡宗宪曾经跟别人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二斤肉。

但是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然后,而且他太较真儿就是让所有人都不能贪污,因为当时的严嵩是一个大贪污犯嘛,他就得罪了严嵩,因此在他的官场生涯中,一直都被这个严嵩给折磨,几次入狱,而且在其后的生涯中,不是很受皇帝重用,几乎是备受打压,在其年老的时候,终于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但因为其主张的清廉,以其他政党的大臣意见不合,因此除了皇帝的重用,其他朝臣依旧排斥他。

最后在万历15年10月14日,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海瑞一生没有儿子,所以去世的时候,有一位御史为海瑞主持丧事,他看见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帷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事连贫寒的文人都不愿使用的,因此禁不住为之,悲泣不已,他凑钱为海瑞办理了丧事。

虽然海瑞在官场中一直备受排挤,但是其在民间的名声一直都特别特别的好,当时他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柩用传音回家乡时,穿着白衣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典哭拜的人百里不绝,因此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溢号中介。

海瑞的一生过得十分贫苦,几乎是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但是他清廉正直的名声却流芳百世,所以他应该是受后人尊敬的一位忠臣。


假面cavalier


明哲保身即是官场中人的下意识,也是官场里的潜规则,它既是遗祸政体千年的毒瘤,但同时也是斗场蜇伏待起东山的绝招...

海瑞曾经打破过它而身陷囹圄,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不被人放过,它刺穿的是水至清则无鱼的现实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