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军事天才?

橙子味的是爱情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林彪了。

真没想到,天津一天就完了

1月9日,林彪亲自和傅作义的代表周北峰,张东荪谈判。大部分时候是擅长言辞的罗荣桓再说,但林彪最后拍板说道,其他的可以再谈,傅作义务必将平津两市的军队立即开赴制定地点,接受改编。

言下之意,不同意的话,就打了。

傅作义稍后回复,希望林彪宽限几天,容他考虑。

而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全军覆没,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自杀,除李弥以外,其他高级将领基本都被俘。

到了这个时候,傅作义是否投降的意义已经很小了,唯一的意义只是减少一些解放军的伤亡,和城市的损失。

于是,林彪下令,先攻打天津,迫使北平的傅作义投降。

天津在当时来看,根本是无法守住的。天津有防御工事,但市区面积狭窄,仅能容纳最多1个军9个团,要防御天津城外外围更不可能,因为地形太差,根本守不住。

工事修筑上,远远不如东北,多是红砖修的碉堡,外面糊一层水泥而已,根本不能地狱解放军75毫米以上火炮的打击。

就部队上来说,只有2个军10个师13万人,其中有5个师都是守将陈长捷因为兵力不足,收编东北逃过来的残兵败将和难民。他们一天只有两顿稀粥,武器装备极为破烂,实际没有战斗力。陈长捷认为,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最多只有6万人,火炮也只有不到100门。

而攻城的林彪部队有5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共34万人,火炮高达1000多门,其中大口径火炮有538门,坦克装甲车40多辆。

双方战斗力至少有5倍以上的差距,不用打也就知道谁胜谁负了!

当时毛泽东为了推动傅作义尽快投降,希望3天内打下天津。林彪却认为,不需要那么久,只需要2天时间,为此,他将最精锐的1纵也投入了天津战役。

林彪在战前嘱咐去督战的参谋长刘亚楼说:天津战斗至关重要,如果一锤子就砸烂了天津,北平也就很快会投降。如果天津打成持久战,那么傅作义肯定会继续拖延。所以我们此次集中这么大的兵力火力,一定要旗开得胜,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战果。

当时天津守将是陈长捷,这是晋绥军最厉害死的一员悍将,曾经在太原会战中有极大的战功,威名赫赫。因为陈性格孤傲,不懂政治,因为坚持联合中央军抗战,从而得罪了阎锡山被赶出晋绥军,后被傅作义收留。

陈长捷对傅作义非常感激,发誓要报答知遇之恩,在天津打开之前,陈虽然知道此战必败,却将赶来游说他投降的中共地下党一律赶出去。

天津是肯定守不住的,陈长捷在战前一再询问傅作义应该怎么办,傅作义其实也知道守不住,他不过用天津作为谈判的砝码而已,所以他忽悠陈长捷说:我觉得,只要我们坚决去守,总归有办法!

陈长捷无奈,只能死守了!

结果,解放军花费10天时间扫平天津外围,歼灭国军5000多人,12日所有炮兵开赴阵地,天津每一个角落都在炮兵的射程内。

1月12日,林彪派人传达最后通牒,要求陈长捷投降,陈是个讲忠义的硬汉,他丝毫不理会。

14日10点,天津开打。由于有了攻打锦州,沈阳的经验,小小的天津又算得了什么。解放军利用1000多门大炮,其中75毫米以上大炮500多门,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炮击,几乎将天津内的所有大型建筑和防御工事哄得粉碎,事后统计,29小时内一共发射了7万多发炮弹,比淮海战役总攻击一周时间打得还多。

炮兵这样一打,那6万多收编的残兵败将,基本就投降了,余下的几万人面对30多万解放军,苦苦支撑了29个小时,全军覆没。陈长捷当时向傅作义求援,傅作义先是不回复,直到解放军冲到陈长捷司令部门口,才回复,还是那一句话:我觉得,只要我们坚决去守,总归有办法!

明明解放军已经杀到几十米外,还谈什么坚持呢?

到了这个时候,陈长捷才醒悟,原来这个所谓有知遇之恩的老长官,不过在利用他。他仍不住仰天哈哈大笑,笑自己的愚蠢,随后被解放军冲进指挥部俘虏。

事后,陈长捷作为坚决抵抗的顽固分子,定为战犯,被关押了10年之久,而傅作义自己风风光光的做了25年水利部部长。

陈长捷被俘以后,多次大骂傅作义:你既然已经准备投降,为什么让我去死守,让我成为战犯,你做功臣。这人冷血的很,为了自己,让我做你讨价还价的资本,摆明了是害我!

后来傅作义亲自到大牢里面看陈长捷,陈先是对他怒目而视,然后转头当作没看见,傅作义对他说话他丝毫不理。

傅作义只得尴尬的离开!

陈长捷在1959年才被释放,但1968年文革中,陈长捷和老伴又被揪出来游街,还遭到殴打。70岁高龄的陈长捷到老也是个硬汉子,他不愿这样受辱,决定自杀。他先用菜刀砍死老伴,然后自杀。死的时候,陈长捷还是直挺挺的站着。第二天红卫兵小将闯入他家,发现他已经死了,用手一碰,他的尸体才轰的倒下。

到了这个地步,蒋介石知道傅作义应该彻底下决心投共,放弃了劝告他的想法,命令塘沽的5个师5万多人乘船南撤。

天津丢失以后,傅作义也就只剩一座孤城北平了,且不谈能否守住,光是200万老百姓要吃要喝,傅作义就管不了。

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再不投降,恐怕连一点余地也没有了。

这时候林彪又给了新的谈判条件,其实除了优待军官以外,几乎形同无条件投降了。只是傅作义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于1月22日签字,随后宣布投降。

北平国军国军2个兵团8个军25个师26万部队出城投降,由此平津会战也结束了!

此次会战,林彪由于指挥得法,以区区3.9万人的伤亡,消灭了国军52.1万人,基本全歼了60万人的傅作义集团,仅有几万零散部队逃走。

平津会战和辽沈不太一样,辽沈主要是硬打,而天津一半打,一半外交。

在60多天时间内,林彪处处料敌于前,从各个方面完胜傅作义,同时打仗和外交节奏把握的极好,该打的时候打,该谈的时候谈,最后以微不足道的伤亡完成了此次大会战。

那么,林彪一个人就打赢了三大战役的二个,前后歼灭国军高达100万人,自己仅仅伤亡不到10万,如此辉煌的胜利,全世界军事历史都是极少有的。

随后的半年内,林彪率领大军继续南下,连续发动了安新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势如破竹,攻占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从最北面的黑龙江,打到最南面的海南岛,赫赫战功,绝对是中共第一战将!

1954年,9月27日,林被授予元帅军衔,而当时能够和林彪一决高下的,只剩领导朝鲜战争的彭德怀了,其他7个元帅,均是望尘莫及。

于是,林彪的战争历史也就彻底结束了。


萨沙


文史频道第178期之军事天才毛主席

中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漫长的的历史岁月中,中国这片土地培育出无数英雄儿女,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天才,而毛主席正是这些人物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之一。


毛主席之所以是军事天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来源于生活和实践。

同时代的著名将领们大部分有过专业军事学院求学经历。比如林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彭德怀是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陈庚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蒋介石是保定军校毕业等等。

而毛主席一生中没有在军事学院学习过,他的军事素养和才能都是在博然群书后,在无数次战争中提炼出来的。

在国内土地革命中,是毛主席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关键时刻,在这期间毛主席结合国内外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游击战术,


毛主席最喜欢读古代名著经典,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和《离骚》等等。

像红楼梦这本书,毛主席却能付出兵法来,其中境界不是一般消费者可以理解。

在十年的土地革命中,毛主席利用游击战术,打败了敌人“三次的围剿行动,成功地包围了革命果实。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让革命区不断壮大,鼎盛时期有3000余万居民,50余万的军队数量。

可惜好景不长,从海外回国的王明等人,坚决主张和敌人打阵地战,采取攻取大城市长沙的策略,正中敌人的下怀。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长征,这个期间红军在王明等人错误的指挥下,损失惨重。


生死存亡的时候,毛主席挺身而出提出了正确的军事主张,反对漫无目的地行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

紧接着毛主席指挥军队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让红军不再被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毛主席拯救了红军,拯救了革命队伍。

长征胜利会师后,毛主席根据国内外复杂的形势,提出了团结一致对外,抵抗日本人侵略的号召。

并且在国内悲观情绪诞生。投降主义开始盛行的条件下。发表了《论持久战》,系统分析了我国抗战的形势,总结出我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局。当时没有人提出这样的理论,可见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中国的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


解放战争爆发后,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得到了充分地论证。

特别是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毛主席主动撤出大城市,到农村进行革命队伍建设,使国民党反动派在大城市中孤立无援,最后被消灭。在关键的战斗阶段,毛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伟大枸想。

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蒋介石,让中国人民重新崛起。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

—End—


作者.:冷月钩沉


文史频道


中国的军事天才首推就是毛主席!!!

天才就是与生俱来的本事,对于那些上过一些军事院校,得到高人指点的人就算不上了,很明显他们只是学以致用。但是这部分的人也是相当的厉害,就像现在的学霸和学渣都是接受同样的教育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所以这些能够学以致用的人还是非常厉害的。

但是毛主席呢?一开始上在家上私塾,然后就是去长沙求学,后来也就是上过师范大学,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没有受过任何的教育,而且毛主席也没有当过几天兵,但是毛主席呢?基本上他指挥的战役都是以胜利结束的。难道这样的人不算是军事天才吗?

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四次反围剿,还有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等,四渡赤水也是毛主席最得意的一战。

毛主席的一句话我觉得说的还是很好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毛主席已经是看透了战争的本质,毛主席已经是看透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每次都能够轻松的分析出每一场战争的结果。毛主席对于整个战争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对于大局观的把握那是无人能比的。

毛主席只不过是一个书生,但是他在战场上却能够决胜千里之外,在战术计谋上又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当时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等等各个军事院校毕业的人哪个不对毛主席佩服呢?因为这些高才生不是在毛主席手底下,就是被他打的败的不能再败了。这样的人不能说是军事天才吗?

毛主席一生都在为中国,为中华民族而奋斗,毛主席是唯一一个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领导人,他不光是军事天才,更是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领袖,没有之一!!!!


中国历史研究所


毛泽东肯定算一个。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和书法家。其中在战略家中,应该包括了政治家军事家的含义。在中央军委评定的我军36位军事家中,他名列首位。

说他是天才的军事家,在于他从来没有上过军校受过军事教育,在指挥红军之前,仅仅是早年当了半年的大头兵。在遵义会议上,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凯丰(何克全)曾经挖苦他:你懂什么军事,你就是懂点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这是和当时的军事顾问李德上过军事名校而言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没有军事教育背景的教书先生(师范毕业,在下不才也是师范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为一代军事大家、战略大师、战争指挥艺术纯熟!可以用几个数字来体现他几个突出的军事成就:

1——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光辉论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条革命胜利道路。“枪杆子出政权”是出自于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1927年8月7日召开的汉口“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原话是“需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得来的”。

3——他指挥取得了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他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新三人团灵魂人物,其他二人为周恩来、王稼祥。

4——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是其得意之作,甩开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机动灵活。

8——八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写出了《论持久战》这一光辉著作,既驳斥了亡国论,又批评了速胜论,指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作战,经过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胜利属于中国。

10——十大军事原则,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16——游击战十六字诀,他和朱德在红军时期总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磨史作镜


军事天才分为:战略天才和战术天才。
中国历史上,战略天才只有一人——毛泽东,历史决议肯定的“战略家”也只有一个——毛泽东!

中国历史上,战术天才很多,历朝历代都有,如古代的孙膑、韩信、诸葛亮等等;近代的林彪、粟裕、刘伯承等等。


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战略家、思想家、实战家!这在国际国内的历次军事历史实践中,早已有无可争辩的定论。

能有举世公认如此殊荣的人,国内国外,只有毛泽东一人。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他带领我们在日军的铁蹄下一步步走向胜利。他开创了游击战,这一著名战法。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莱芜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他一生指挥的战役数不胜数。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天才、军事战略奇才、军事思想帅才。

论军事实战,更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正如歌词里描述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用户5811465456


说到军事天才,我要吹一吹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个军事天才↑
<strong>

李世民作为中国皇权时代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应该是没什么争论的。

但李世民作为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却不太常被人提及。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获得与李建成抗衡的实力,坦白来说,并不是李渊偏心独爱李世民,完全是靠李世民自己打出来的。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裴寂统领的河东战场全线溃败,刘武周手下的猛将宋金刚把裴寂等人当成经验宝宝,把河东战场的唐军打的溃不成军,裴寂一场胜仗都没打过,灰溜溜逃回长安。

李渊见河东局势糜烂,打算放弃河东战场,龟缩在关中地区死守。

关键时刻,李世民站了出来,力陈绝不可放弃河东战场,并且立下军令状,带兵三万,出兵收拾河东战场残局。

↑宋金刚攻占了整个河东,却远非李世民的对手↑

半年时间,李世民收复了河东地区,把宋金刚打的丢盔弃甲,这一过程中,李世民展现出来的临场判断,精准战略能力,战术执行能力,以及高度的忍耐力,犀利的爆发力,和坚强如铁的意志力,充分证明了李世民是一个杰出而全面的军事统帅。

可以说,历代帝王中,李世民的军事能力独占一档,朱棣占第二档,其余帝王就没法看了。

那要是和历代杰出军事人物相比呢?除了白起,韩信,李靖等少数军事天才,很难发现能够和李世民媲美者。

就拿李世民军事生涯里的代表作——虎牢关之战为例,我们看看李世民可怕的军事指挥天才吧。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围攻洛阳的王世充,窦建德带精兵十万,支援王世充,进逼虎牢关。

↑李世民带兵独据虎牢关,与窦建德决战↑

这时的窦建德已经称王,建立夏朝,气势不可挡。夏朝国子祭酒凌敬提出了“围魏救赵”战略——率领主力渡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再翻越太行山,进入上党,攻占汾阳,太原,兵锋直逼长安,那样的话,李世民必将回师自保,洛阳之围不解而解。

可惜,窦建德不是李世民,他掌握决策权,却对军事不熟悉,他决定和李世民当面硬钢!

窦建德的政治盘算是击溃李世民,再伺机吞并王世充,那样的话,唐军就会被压缩在关中一隅,窦建德的帝王基业可成。

李世民当时占据虎牢关地利,可论总兵力,李世民在虎牢关仅有三千五百步骑,其余兵力被他分派给李元吉和屈突通继续围攻洛阳。

窦建德兵力有十万之多。和以往的历次战斗一样,战场的主动权自始至终掌握在李世民手中。

↑虎牢关一战是决定双方命运气数的一战↑

李世民先是在虎牢关按兵不动,和夏军对峙月余,夏军渐渐人心浮躁,甚至产生思乡归家之意。

四月底,李世民认为时机已到,利用他在夏军内部布置的间谍网,散布了一个假消息:唐军战马草料已经吃完,这两天就会到黄河北岸草地上牧马,窦建德果然上当,认为是进攻虎牢关的良机,于是夏军准备对虎牢关发动总攻。

五月一日,间谍传回夏军即将总攻的消息,李世民立即率军北渡黄河,在广武附近,把一千多匹战马放在黄河一个小岛上吃草,然后秘密返回虎牢关。

五月二日,窦建德带领所有兵力列阵,部队阵营北至黄河,西至汜水,南达鹊山,足足有二十里长,声势浩大。窦建德此时应该是误以为李世民带着战马在黄河某地吃草呢。

虎牢关上的唐军将领看了之后,都发虚了。

↑李世民对战场始终掌握主动权↑

李世民却一语道破真相:“窦建德的部队自山东起兵以来,从没遇到过真正的强敌,他们现在身处险境,却鼓噪喧哗,毫无纪律可言,他们排兵布阵也显示出他们轻敌之心,我们只要按兵不动,等他们列阵一久,士气衰竭,士卒疲惫饥饿的时候,我们再一举出击,绝没有不胜的道理,各位等待到中午,我们到时候一定把他们击破。”

与此同时,李世民派人偷偷把放牧的战马召回,等待战马备齐,已经可以随时出战了。

反观夏军这边,士卒们列阵好比在进行广播体操比赛,场面吓人,但没什么实际作用,等到了中午,无仗可打,又没法生火做饭,个个都像傻乎乎的模特一样站在那里,士卒们饥渴难耐,就地而坐,甚至出现了抢水喝的乱哄哄局面。

李世民心中暗喜,但仍然小心翼翼,他派宇文士及带领三百骑兵进行试探性攻击,嘱咐道:“你试着攻击一下,如果夏军阵型没有松动,你就立即撤退回来。要是他们阵脚松动,你马上佯攻变成真攻,我自会带领大军前往支援!”

↑窦建德的陈兵列阵毫无作用↑

何其老道!即使李世民预测的战局完全准确,他仍然要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试错性攻击,这种战争细节的处理,不是军事天才是什么?

宇文士及部队进攻发起,发现夏军阵型大乱,于是李世民一声令下,带领三千多名精锐起兵出虎牢关,往夏军阵营砍杀过去。

而此时窦建德还在营帐里和文臣大将们开会!

突如其来的进攻,让夏军指挥系统彻底失灵,窦建德想指挥部队反击,然而夏军却无法顺畅接令,只能各自为战。

李世民把骑兵战术运用的无比娴熟巧妙,在夏军阵营里左冲右突,仿佛死神从天而降,唐军大旗高高飘扬,兵甲所过之处,夏军无不胆颤。

这一战,夏军被斩杀三千多人,溃散三十多里地。窦建德被长矛刺伤,身边亲兵都跑没影了,他终于忍不住伤口剧痛,跌落下马,被活捉。

↑窦建德帝王梦碎,代价是项上人头↑

一代枭雄窦建德就这样覆亡。

胜利来的如此“轻易”,战果如此巨大,就连一直反对李世民与窦建德决战的封德彝等人也进账向李世民道贺。

李世民趁机嘲讽了封德彝一番:“不听公等之言,才有今日之胜。公等虽是智者,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封德彝老脸羞红。

李世民当然有嘲讽封德彝的资本,他指挥的战斗,可谓“智者千虑,万无一失”,他对敌我双方士气的微妙变化把握极为精准,他对战局时机的掌握又是如此完美,每次冲阵,他又能身先士卒,真可谓是有勇有谋。

观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从头到尾都完全掌握战局,以少胜多,进退自如,堪称完美,仅凭这一战,他就足以跻身中国军事史上不世出的绝顶天才了。

要知道,虎牢关战役这一年,李世民才二十三岁!!


我见青史多妩媚


在开国将帅中,最具有军事才华的应该就是彭、林、徐、粟、刘这五位老总了。如果非要选出最具有军事天赋的三位,我的选择是林彪、徐向前、粟裕,这三位当中只有粟裕没上过正规军事院校,而徐向前是唯一一位不主席军事思想影响下走出来的军事天才,可谓自成一派;如果非要选其中一位军事天才,那非林彪莫属了。

林彪毕业于黄埔四期,红军时期一直跟随在主席身边,深受主席军事思想的熏陶,军事素养毋庸置疑,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一路晋升为红一军团总指挥,而红一军团正是红一方面军的嫡系部队,年仅25岁就继朱德之后统领了红一军团,其军事才华是得到了主席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林彪在指挥红一军团期间多次充当开路先锋,一路披荆斩棘,其中最能展现林彪军事才能的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开创了红一大兵团作战的先例,黄陂和草台岗一役全歼国民党中央军第52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转移长征,林彪率领红一军团与彭德怀红三军团多次完美合作,为红军北上开道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抢占安顺场、飞夺泸定桥、智取腊子口等都表现出色的军事指挥才华。

而林彪真正大展才华的时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尽显帅才之风,不仅能指挥而且还善于练兵,所提出独具一枝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四快一慢”等战术原则锐不可当,这正是一个天才军事家超高的军事素养的体系,四野部队无一不贯彻林彪的战术原则,也是四大野战军中战术素养最高的部队,曾创下了多项记录,例如31个小时攻克国民党十几万大军驻守的锦州、一个昼夜全歼廖耀湘兵团十几万人、29个小时攻克天津十万守军等。

挺进东北后,林彪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将民主联军最初的十几万人的部队,发展到一百多万人,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元帅,可以说创下了军史上的奇迹,所率领的四野从白水黑山打到天涯海角,整个解放战争歼敌上百万人解放大半个中。

十万入关、百万出关、歼敌百万,取得的辉煌战绩在四大野战军中可谓首屈一指,曾有这样一段说法:“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一个主帅,当他合上地图的那一刻,这场战争离结束已经不远了了”,这个军事天才主帅就是林彪了。


赛门军略


单凭一个四渡赤水,足以封神,名留青史。

他算得上是一介书生,可是论起来排兵布阵,论战术,古今中外,能与之比肩者,寥寥无几。

他睥睨天下,傲视古今,气吞山河,嘲笑成吉思汗,只会弯弓射大雕。

从晚清,从1840年,到民国,到解放。这百年的时间里,英雄豪杰何其多?可是能带领四万万子民走向胜利,能让四万万子民站起来当家作主的,只能是他。

秋收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三次反“围剿”,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到论持久战到建立敌后根据地。

再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一锤定音,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残部普通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离,而后抗美援朝,巩固新中国。

他这一生,乐与天斗,乐与地斗,乐与人斗。

他这一生,数次救党于危难之际,救国家于生死存亡之中。

他这一生,在军事方面几乎算得上没有输过一次。

他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已,可是他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各大军校的高材生,亦或者所谓的当时名将,面对他也只能徒增无奈而已,左支右绌。

你说,他算不算是军事天才?

以上。


木剑温不胜


何谓军事天才,说白了就是天生会打仗。会打胜仗。中国历史的军事天才,或是起于步卒一步一步成为三军主帅。或是命好,起家就是主将。但也是屡战屡胜。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举不胜举。白起,韩信,卫青,岳飞这些都是天生名将。而近现代更是不少。这里就具体说三个例子,彭德怀,徐向前和林彪。

彭德怀,这是被美国都承认的大军事家。出身贫寒 毕业于湖南讲武堂。而他的对手胡宗南,何应钦,冈村宁次,麦克阿瑟却都是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日本士官军校,美国西点军校。可以说,湖南讲武堂正因为有了彭德怀,才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美国西点军校至今保留着上甘岭的战役教程。彭德怀凭借最劣势的装备能够击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16国联军就足以自傲,成为世界级名将。这也是美国以及世界所承认的,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已经年老的麦克阿瑟已经不是正当盛年的彭德怀的对手了,我们击败美国那天才是我们进入世界强国的标志。彭德怀是唯一一个统一指挥中国军队、朝鲜军队和苏联空军的元帅。这种身份是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的也许是绝后的。他也应该是直接感受美国和苏联两大军事体系的对抗的共和国元帅。



徐向前。建国第一任总参谋长,黄埔一期生,可惜老蒋看走了眼。他没有看好这个老实木讷的山西人。应该说徐向前在十大元帅里排名第九有些低了,这和徐向前出身西路军有关。起码来说。徐向前应该排在陈毅之前。他是最被低估的元帅。这和徐向前运气有点差,没有跟对人所致,和大家公知原因也很有关系。徐向前为人沉稳,不居功自傲。沉默寡言。但徐向前的战绩绝对不俗,共和国公认的十大经典战役,徐向前一个人就打了4个。包括川陕反六路围攻,歼敌近10万人、被法国圣西尔军校推举为经典的反多路围攻战役。但在国内却是功绩不显。在国共两军的所有黄埔系学生中,30岁的徐向前是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军事主官。在红军时期,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是最强的。总计8万多人,而且徐向前把军队所有最高职务都做过,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了个遍,这个记录大概也不会有人能破了。刘伯承说过一句话:我军最能打仗的两个人,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徐向前比刘伯承还能忍,比粟裕稳见,比彭帅脾气好。沉默寡言的他,是十大元帅里最后一个去世的。这也许就是老实人命好吧。



林彪的战绩无疑是最辉煌的,而且林打的都是经典战役都是吃肉。不像彭德怀与徐向前都打过苦战,鏖战。林彪说粟裕净打神仙仗。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有人常常拿粟裕和林彪比较,二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二人都是从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指挥大兵团做战的主官。林彪的战术素养极高,但战略布局有些欠缺。指挥能力自不必说甚好,而且是天赋异禀。生而就会打仗。而对于战术的运用,更是他的强项。在作战中求稳,不走险棋。用兵谨慎。三大战役中,林彪的资源最丰厚,武器弹药给养最丰厚。,林彪在东北有主场优势,苏联,朝鲜,蒙古,都是后勤基地,但最开始林彪打的并不好,而看国民党的话,淮海中的国民党军队整体素质高于辽沈国民党军队。《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林彪的评价是“……共产党军队中最伟大战术天才”可见,林彪是战术家,绝非战略家。如果就三人的军事能力而言,徐向前第一,彭德怀第二,林第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军事天才,指的是先天性具有军事指挥才能。毛泽东从未系统地学习过军事理论,凯丰不就曾经讥讽他打仗凭着《三国》和《孙子》,就是这没个上过军事班科的“土包子“凭着卓越的军事头脑,在遵义会议上成为红军的领头雁。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使薛岳,吴奇伟,王家烈等国军优秀将领被饶的晕头转向,随其摆布,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粉碎了国民党妄想将红军当成”石达开“第二围歼,不仅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到达陕北保安,审时度势,促成抗日统一战线,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还使中国革命从低潮,逐步进入潮涌。从坚持持久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到三大战役的胜利,渡江,至全中国的解放(除台澎)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史诗般的显现,正如《解放军军歌》中唱到的: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只有毛泽东敢于藐视群雄,发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壮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