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景象,李商隐的两句诗意思完全相反,却都是千古佳句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者,不论是志之所之,还是吟咏性情,都代表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诗人的性格、经历、所处的境遇不同,即便是针对同样的题材,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的时候,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思想。唐朝诗人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同一景象,李商隐的两句诗意思完全相反,却都是千古佳句

李商隐,字义山,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无题》、《锦瑟》等爱情诗,迷迷糊糊,不知所言,非常晦涩难懂,这恐怕与他矛盾的一生是分不开的。李商隐的一生,始终被官场上的党争所左右,一直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父亲早亡,从小生活贫困。为了生存,替人家抄书,由此也熟知经书,还练就了一手好书法。16岁时,李商隐随家迁居洛阳,认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上层人物,特别是得到了令狐楚的大力提携。

令狐楚不是等闲之辈,五岁能文,二十五岁中进士,后来在河东节度使郑儋幕府当幕僚。郑儋突然病故,军中哗变,士兵抓住了令狐楚,让他起草遗表,就是写一份郑儋给皇帝的报告,即《为郑儋尚书谢河东节度使表》。令狐楚写完后一念,士兵们都感动哭了,兵变也就中止了。后来得到唐德宗的信任,用为中书舍人,40岁出头,已经成为河阳节度使。后来牛李党争纷起,令狐楚几经浮沉,但没有被断崖式降级过,一度还差点儿当上宰相。

同一景象,李商隐的两句诗意思完全相反,却都是千古佳句

令狐楚十分喜爱李商隐,在河南、山西的时候,就把李商隐带在身边。后来令狐楚回京任职,李商隐就留在了太原备考。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高中进士。令狐楚的长子令狐綯,后来成为了宰相,一开始与李商隐可谓情同手足。但是后来令狐綯却视李商隐为叛徒。为什么呢?

李商隐中举之后,恩师令狐楚不幸去世。兄弟令狐綯因为早些中举,现在已经外放成为三品大员。李商隐有一次见到了平西将军、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而王茂元也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于是,就聘请李商隐到甘肃府上任幕僚,并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可是,李商隐不知道,当时朝廷“牛李党争”已经很厉害了。王茂元虽然是一员武将在外带兵,但与朝中大臣自然会有深厚的关系,他与宰相李德裕,也就是“李党”一派关系密切。而恩师令狐楚,却是“牛党”的重要人物。当令狐綯听说李商隐跟随王茂元去了,当时翻脸,破口大骂,一直到后来令狐綯当了宰相,始终没有让李商隐翻身。

同一景象,李商隐的两句诗意思完全相反,却都是千古佳句

李商隐在京城呆不住了,就跟随岳父到了甘肃。由于岳父王茂元常年在外,而且在李商隐婚后不到5年就去世了,李商隐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当时正是“李党”一派的辉煌时期,没有了岳父的举荐,加上令狐綯极力的渲染李商隐的叛徒身份,李商隐没有赶上升职班列。后来“李党”失势,李商隐的遭遇更是雪上加霜,始终徘徊在主流之外。岳父去世后,闲居日久的李商隐,又跟随桂林刺史郑亚到桂林当幕僚。此时的李商隐,极大地体验了一次人间冷暖。面对昔日好友的排挤,感慨王茂元、郑亚等人收留。在桂林时,李商隐写下了一首诗《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同一景象,李商隐的两句诗意思完全相反,却都是千古佳句

春夏之交,傍晚登高临望,雨过天晴,小草受到上天的眷恋。夕阳穿过小窗,格外明亮。鸟儿在巢干以后,飞得会更加轻快。其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句,寄托着李商隐自己的遭遇,体现出了乐观积极的态度。后来,人们又来比喻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心。不过,这样的景象只是李商隐难得的一段愉快时光,可惜并不长久。为了生计,李商隐回到京城长安,到秘书省任个小官,官职低微,俸禄不高。此时的李商隐40多岁,已经是老气横秋。给原来的哥们现在的丞相

令狐綯写信,人家根本不搭理他。由于不得志,李商隐没事就到长安郊外的乐游原去散心。有一天,心情又不好了,就写下了这首诗《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本意是慨叹自己的一生怀才不遇,老无所成。后来,常指人近老年,没有什么作为了,表达了对时光的留恋和惋惜,充满了凄凉和无奈。

同一景象,李商隐的两句诗意思完全相反,却都是千古佳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联诗都写出了夕阳的味道,都是出自李商隐的手笔,都是千古名句,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堪称诗坛一段佳话。关于这两联诗,还有一个趣闻:

清代有一位高才,名叫尹继善。26岁被雍正皇帝点为进士,32岁既为江苏巡抚,34岁官至总督,开创了大清朝的先河。尹继善任两江总督时,是年34岁,去看望年近70的老名士杨守知。杨守知感慨自叹:蒙公盛意,惜守知老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尹继善当即回到:不然!君独不闻“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乎?老先生大吃一惊,后生可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