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让人细思极恐的事件?

请开始你的表演qzu


历史上细思极恐的事件应该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羯族人的灭亡,假如让这个民族统一中国,估计现在的汉族人剩不下几个了。

羯族的来历和崛起。

羯族是匈奴别部,他们是白种人,现在考证为中亚康居人,是被匈奴俘获的游牧民族。

凶残的羯族统治。他们一直跟随匈奴作战,他们的作战军粮除了少部分自给外,其他都依靠抢夺。(石勒像)

羯族的首领石勒原来做过中原人的奴隶,后成为西晋司马颖部将公师藩的手下,参与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石勒投靠了前赵刘渊(匈奴人),308年刘渊称帝,封石勒为平东大将军、平晋王,这个封号意思是让石勒扫平晋国。

公元318年,汉赵内乱,石勒趁机独立,在现在的河北邢台自称赵王(史称后赵),攻伐四方,并且消灭了匈奴人的前赵政权。石勒是唯一一个从奴隶成为皇帝的人。

凶残的羯族统治者。

作为匈奴人的奴隶,被匈奴人培养成残忍劫掠的民族特性。石勒在前赵时期,曾经坑杀西晋战俘一万多人。

石勒为了战争立威,杀人是经常的事情。石勒尚能控制不大规模的屠杀汉人,333年他的儿子即位后,后赵发生皇权争夺战,他的侄子石虎最终登上了皇位。石虎是一个有名的暴君,他是有计划的削减中原汉族人的比例。(石虎画像)

石虎曾经为了修建自己的宫殿,征召了16万汉人,正赶上大雨,死了几万人。本来石虎已经有很多宫殿,他仍然征召汉族人修建宫殿,为修建洛阳、长安的宫殿,他征召了40万汉人,在修建宫殿的运输路上、宫殿外是尸体堆积原野,在邺城到洛阳,再到长安的路上到处悬挂着尸体,震慑修建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皇家园林和士兵的甲胄,他征召了50万人,17万人修建船只,这一次死亡人数超过三分之二。其目的就是削减汉族人和胡人的人口比例。

石虎继位后,在统治区内征召13-20岁的3万女性充实后宫,他的太子更是骄奢淫逸,让女性打扮好后,斩首后放到盘子里面欣赏。

羯族军队作战时经常携带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女性,方便他们奸淫,如果没有军粮的时候就将这些女性杀了吃肉,戏称为“两脚羊”。

石虎统治末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数下降到400万左右,要么被杀,要么逃走到其他地方,北方汉族和羯族的民族矛盾正在急剧的积累怨气。

冉闵和“杀胡令”。

冉闵是汉族人,石虎的养孙,改名石瞻。石虎死后,后赵皇室内乱,冉闵掌握了政权,控制了皇帝石鉴。他下令:

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是指当时的少数民族不能带兵器,带兵器的一律斩杀。结果大批的羯族人和其他胡人离开都城,冉闵明白了一件事,这些羯族人知道他是汉人,不愿意听他指挥。随即下令,

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

汉人长期被压迫被屠杀的怨气一下子爆发起来,大批的羯族人被杀。(冉闵雕像)

“侯景之乱”和羯族的消失

由于羯族人作战的作风和民族习惯导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感,纷纷起来诛杀羯族人,羯族人再也没有建立割据的政权。

北魏末年,发生了六镇起义,羯族首领侯景有了一展拳脚的舞台,他受到东魏高欢的重用,高欢临死时让自己的儿子高澄防备他,他果然叛变。他想投降西魏,可是宇文泰早就看透了他,不同意,侯景只好率领羯族投降了南朝的梁武帝。

梁武帝想同东魏议和,以侯景作为筹码,被侯景发现,548年起兵叛乱。在梁朝内应的接应下,攻入建康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侯景纵兵屠杀建康百姓。

552年王僧辩和陈霸先消灭了侯景,侯景被部下杀死。王僧辩将侯景的双手剁下来,送给了北齐皇帝高洋,头颅送到了江陵,尸体留在了建康,被建康的百姓分而食之。

高洋将侯景的大儿子剥皮后煮了,将其他四个儿子阉割后煮了。

我们看到这些行为后,就知道他们有多么憎恨侯景以及羯族人了。从此羯族人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据说现在在俄罗斯有羯族人后裔,大概一千多人。

假如让羯族人发展起来,现在中国地域差不多是白人的天下了。


穿越再现彼岸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新闻里,我们时而能听到中东某些国家的偏僻山村里,有少女因为违反宗教禁令,未婚失贞,被判处石刑,将其胸部以下埋入土中,然后家族成员从四周向其投掷石块,将少女活活砸死。

每当听到这样的新闻,我们总是会觉得这是尔等未开化的偏僻蛮夷才会做出的愚昧暴行,在我中华央央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内,是断不可能又类似事件发生的。打脸的是,早在七千年前,在中华大地上,一位少女却极有可能是遭遇了这样的酷刑。

1984年在陕西临潼的零口村,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7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古墓,古墓的主人是一位16岁的少女,考古人员将少女命名为零口姑娘,零口姑娘的骨骼保存基本完好,然而让工作人员无比震惊的是,根据骨骼分析,零口姑娘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被虐杀而死。少女的身上一共有35处致命伤,其中29处是被锐利伤被物体刺穿身体后在体内骨骼上形成的,少女的颅骨,肋骨、耻骨、盆骨上是伤痕累累,其中脊椎受到的损伤最多。另外有3件骨器从会阴部刺入小腹盆腔,还有一件骨器从会阴部刺入后,至今仍插在少女的坐骨上。骨器的质地并不坚硬,能用骨器造成如此大的损伤,施刑者用力之梦,手段之毒辣可见一斑。

分析认为,零口少女少女应该是被人从四周先用弓箭射到,随后众人用棍棒、石头猛击她的头部,少女死后,怒气未消的众人又用石块砸断了她的四肢,并用骨器插入了她的下体。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为何会遭到虐杀,专家提出过:宗教祭祀、战争俘虏、违背族规、情杀、仇杀、割体葬仪等等假设,然而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些假设都只停留在了理论阶段,零口少女的真正死因也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根据骨骼和DNA分析,虽然零口姑娘为女性,但她的耻骨和眉骨的女性特征并不突出,所以专家分析,零口姑娘在外形上表现出一定的男性特征,通俗来说,零口姑娘很可能是双性人,因此专家得出一种推论,零口姑娘被虐杀,并且会阴插有骨器的原因是零口姑娘的性异常在族群中引起了恐慌,被认为是不详的象征,族群中的其他人为避免可怕的变性情况像瘟疫一样传染开来,决定将她通过某种祭祀活动处死,已达到净化的目的。不过从零口姑娘的面部复原图来看,她的面貌并不是十分丑陋,双性人祭祀说法也并不准确。

然而深思之下的历史总是如此恐怖,虽然零口少女被虐杀是千古之谜,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历朝历代发明的酷刑数不胜数,人殉——强让你知道什么是被自愿的死亡,炮烙——让你体会到什么是人口烧烤的感觉,车裂——让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自己被肢解,人彘——让你明白什么是人非人,猪狗不如!宫刑——让你知道失去尊严的滋味。而追究下来,我们似乎可以说,从现有的考古记录看,是零口姑娘开启了中国酷刑的滥觞,七千年过去了,零口姑娘临死前的惨叫声依然犹在耳边,残害同类是种耻辱,文明进化的意义就在于让所有人都尊重生命,让所有人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我们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存和死亡自由是作为人最起码的底线和教养。


杨过的大仙


温馨提示:胆小者勿往下看!

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无处不在,长话短说,直接以考古证据来说吧

一、史前集体的杀人案?

上个世纪在陕西临潼零口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史前女性墓葬,尸体保存完好,但从遗骸多处创伤来看,考古学家们认定死者是被多人以暴力残杀,并把她称之为“零口姑娘”。以往回答已经有详细的考古发掘说明,这里直接说一些细思之处。

细思之处:她因何而死?

在7000多年前,发生了什么迫使人们对一个15—17岁的姑娘集体施暴,手段还极其残忍?考古学家们一般认为是源于一场祭祀,也有人认为她生前可能是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即不能生育,这与当时普遍存在的生殖信仰有关。那么我们可能分析出,在史前时期存在的社会偏见几乎是天生式的,一旦具有社会不认同的某种禁忌,不管这个人身份、性别、年龄,甚至于社会地位,都将遭遇一场集体的恶意抵制,多会诉诸暴力解决。

二、一场洪水,灭绝一个文明?

大家都知道庞贝古城因为火山喷发的自然灾难,导致了整个城市及民众的毁灭,触目惊心之余,也不免会有所惋惜。在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自然事件导致“史前城市”及文明覆灭的例子——那就是凌家滩遗址及其文化。

凌家滩遗址无疑是上个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重要发现,并以此命名了“凌家滩文化”,一经发现就引起了轰动,与此相关的学术问题也纷至沓来。关于它的消亡原因无疑热门问题中的一个,为什么呢?因为从考古发掘来看,它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突然消失,从情理和逻辑上都难以让人信服。先看看它有多“先进”——

1.国家形态初现

随着考古调查及发掘的进行,相继发现了遗址中的手工业区,墓葬区,祭祀神庙区和居住区等,初具早期城邦的特点。城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国家形态的出现,这为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2.高度发达的玉器制作技术

在凌家滩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创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中多个第一。直接看图吧

(考古发掘出土玉器情况)

3.什么导致了它的消失?

学者们对凌家滩遗址中出土物惊叹之余,对凌家滩文化的衰亡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有学者经过从孢粉、藻类分析,认为它的消亡与一场史前大洪水有直接关系。

从凌家滩遗址所处位置来看,洪水说无疑也是导致凌家滩文化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是直接导致的。

此外,有学者还认为是源于一场战争,一般多把凌家滩文化和上古“有巢氏”联系起来,进一步认为凌家滩遗址可能是其都城。在此基础上,有人把它的消亡归结为风水不好,认为凌家滩遗址作为皇城,地势上面处于“来龙无力”,姑且备为两说。

最后,附一个有意思的研究:请看图发现了什么?

综上所述,历史有时候,无论出于人为或自然的某个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某人、某国甚至某个文明而中断消亡,从这意义上来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适合于整个人类。


你认为还有哪些细思恐惧的历史呢?欢迎补充!



阅读时间博物馆


1945年8月25日上午,延安东关机场,一架美式DC—3运输机停在机场跑道上,20多个身穿八路军、新四军服装、背着降落伞的人正在登机。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侵略军投降之际。北方抗日战场上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反攻还在继续,盘踞在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部队也准备开赴北方与中共争夺胜利果实。于是,蒋介石一面再三给毛泽东发电报要求来重庆商讨和平事宜,一面加紧调动部队在美军现代化运输工具的协助下用最快的速度向北方投送。

此时中共方面,军事上除了部署兵力进军东北外,政治上刚刚开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整风运动,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军政主官都还在延安。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这些军政要员们一个个坐立不安,并且前方也一再催促他们回来主持工作。

但是这个时候的中共武装,就连汽车都少得可怜,骡马是主要交通工具,更不用说飞机、火车这些东西了。

就在他们坐卧不宁时,一架美军观察组的飞机从西安飞延安执行公务。中共中央于是当机立断,利用这架飞机把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军事主官送回各自的地区。

延安机场本来就是在抗日期间为了方便美军飞行员转场而设定的,曾经也给美军提供了不少便利。因此,当中央派出的联络员杨尚昆、黄华二人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与美军飞行员一商量,美军飞行员便爽快的同意了。

出于保密需要,搭乘飞机的人员只是接到25日上午到机场集中的通知,具体信息没有透露,除了杨尚昆,就连黄华也不晓得。

直到25日,所有人都到位时,黄华才惊奇的发现这些人不是别人,他们是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陈赓、薄一波、肖劲光、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滕代远、张际春、杨得志、傅秋涛、邓克明、王近山、江华、聂鹤亭,一共21人,清一色的从红军时期走来的军队高级干部将领,凝聚了人民军队军官团的精华成分。目的地是太行山黎城县。

再一看飞机,破旧的连舱门都快关不住,就一个小小的货仓,很快被这些人挤满了。一路上,黄华暗暗祈祷,希望老天爷保佑一路平安无事,货仓里坐的这些人可是我党我军的精华。要知道在不久之前同样是我党我军高级干部叶挺、博古等人坐着美军飞机在太行山附近坠毁,全部壮烈牺牲……想到这里,黄华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经过4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在黎城县的长凝临时机场凭借着当地军民用点起的火把、烧起的浓烟作为信号灯,成功着陆。然后21为军政干部稍作停留,便各自开赴前线去了。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国民党人用美军飞机大量运输军队,为了争夺战场主动权,偏偏美国人的飞机又把中共的一批高级将领运到了战地,抢在国民党前面占据了主动权。试想,如果没有这架美军飞机,或者是中途再次出现意外,那么中国革命的进程将会又充满多少变数?


大将军威武K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败,才让人细思极恐啊!

过去,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建文帝是个性格儒弱的皇帝。也正是由于儒弱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失败。

但事实上,建文帝并非真的儒弱无能,而靖难之役的结果,其实也有不少很诡异的地方。其中让人细思极恐的就是建文帝的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因为,这句话的存在,让燕王朱棣有了一块“免死金牌”,得以在战场上横冲直撞,而且毫发无伤。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很可疑,或是完全不合逻辑。因为,建文帝早就向他的皇叔们动手了,而且在燕王造反之前,已经有藩王因削藩而死。因此,建文帝早就背负了杀叔之名了,又何须多此一举的说这句话呢。

建文帝的削藩计划,其实早在其登基之前,就已经在筹划了。而且,建文帝下手很果断,很快速,一点都不儒弱。

公元1398六月(洪武三十一年),才刚即位两三个月的建文帝就开始动手削藩了。他先朱允炆便以周王次子举报父亲谋反为借口,把周王废为庶人,全家统统被押解到京师。紧接着,又以湘王朱柏被人告发谋反为由,传召朱柏。结果,朱柏因害怕而在自己的王宫中自焚而亡。也就是说,在燕王起兵以前,就已经有藩王因建文帝的削藩行动而死了。所以,建文帝早就背上了杀叔的罪名了。

那问题是,建文帝后来在面对燕王的叛乱时,又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细想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建文帝这话的意思,不是说不能杀死朱棣,而是要杀得不要太明显。可是,手底下的人曲解了建文帝这句话的真实意图。

正常来说朱棣造反,建文帝怎么可能会保存他的性命呢?不过,建文帝又不能明目张胆的下格杀令。毕竟,当初削藩其实也没说要杀掉这些皇叔们,只是想将他们圈禁起来,加以控制而已。而朱柏也只怪他自己想不开而已,那么建文帝至少还能找到借口开脱嘛。

而燕王造反罪大恶极,虽然其罪当株。但考虑到他毕竟自己亲叔,总不能一开口就说诛九族吧,这岂不是把自己也扯上了吗?

所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句话,不过是一句客套话而已。但问题是,到了前线,李景隆这些前线将领却居然把这话当作圣旨,坚决执行到底。这就等于给朱棣一块无敌护身符,使他得以在战场上刀枪不入,在万军之穿梭自如,来去无损。

按理说,作为大军统帅,如果李景隆能理解清楚皇帝这番话背后的真实意思。那么在战场上,朱棣即便死不了,应该说也不敢如此嚣张才对。

而如果我们再结合李景隆的事迹来看,那就更加细思极恐了。首先,李景隆怎么说也是名将之后,结果朱棣一听说是他统兵,即便在敌众我寡的劣势之下,都敢直接断言官军必败。而李景隆还真是每次都惨败而归,一次又一次坑掉建文帝的数十万军队;后来在燕军到来之际,打开金川门投降;关键是燕王朱棣即位后,李景隆居然被封为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柱国,增岁禄,列于群臣之首......

所以,如果我们再往深的去想,那么李景隆恐怕就是朱棣的卧底,是他把建文帝给坑了!


这些历史要读


不老泉竟然就在中国?只要喝了它的泉水就可以长生不老!

  欧洲神话中的不老泉,原来就在中国?只要喝了不老泉的水,就会永远不会老死、青春永驻?还真是这样。听萨沙说一说吧。

  

  在欧美的文化中,有一个著名的不老泉。

  什么是不老泉?是一股泉水,埋藏在某个山洞或者密林中。只要喝了泉水,人就会长生不老。

  早在公元前3世纪,也就是2000多年前,希腊就已经有了这个传说。希腊人认为这个泉在东方。

  不老泉的传说,在各种文化流传了几千年,直到大航海时代。

  哥伦布来到新大陆以后,惊讶的发现加勒比土著也有类似的不老泉传闻,和欧洲几乎一模一样。

  加勒比人认为不老泉在他们的西面。由此,西班牙人殖民者认为,不老泉的地点应该是在美国的佛罗里达。

  从16世纪开始,很多人去佛罗里达寻找不老泉,自然都是一无所获。

  有意思的是,不老泉是全世界几乎所有文明共有的东西。

  目前,欧洲、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东亚都有不老泉的传说。

  有意思的是,今天来看,不老泉很可能就是在中国。

  不老泉真的是喝泉水就不老吗?

  不可能。

  

  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永远不变的物质,老化和变异是永恒的规律。

  尤其是人体作为血肉之躯,细胞的分裂是有上限的。一旦细胞不再分裂,人就一定会死,这是人力不能扭转的。

  那么,不老泉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中国的一些传说,就是西方的不老泉。

  更厉害的是,中国的不老泉,恰恰符合科学的基本原理,是能够说得通的。

  所谓不老泉,就是一个时空陷阱。大家都知道,宇宙因为各种原因会存在这时间差。

  以电影《星际穿越》来说,宇航员靠近黑洞时,时间就变慢了,1小时等于地球上的7年。

  所谓的时空陷阱,可能就是类似的东西。

  在这个不老泉的山洞中,内部的时间和外面不同。

  打个比方,如果山洞里面1分钟是外面的1年。在外面的世界看来,你就是不老了。

  我在山洞里面停留了30分钟后回去,我只变老了30分钟,外面则过了30年。在外面的人看来,这30年时间你根本没有变老,自然认为你是喝了不老泉的泉水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文化这种说法很平常。

  大家都听说过: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不老泉啊!

  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传说什么样?

  我们先看看南北朝时期的《武陵记》:

  南朝宋文帝时期(公元424年),今天的湖南常德市有个叫做文广通的山民,遭遇了一家大怪事。

  一天,文广通发现有一头高大的山猪,在自己家的田地里面吃庄稼。

  他大怒,立即用弓箭射过去。山猪很强壮,中箭后仍然逃走。

  文广通急忙跟着血迹追过去,走了十多里,走到一座大山深处。

  这里有个只能容纳单人爬进去的山洞,血迹斑斑!

  看起来,山猪带伤爬了进去。

  看到山洞时,文广通觉得很奇怪。他是本地人,也来过这座大山,却从没看到过这个山洞。

  不管怎么样,如果抓住这头山猪,猪肉也能卖不少钱。

  文广通将碍事的猎刀和弓箭丢在山洞外,四肢着地爬了进去。

  在山洞里爬行几百步以后,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山谷,有几十所屋子,几十个居民。

  一所屋子的门口,有个白发飘飘的老头子,正在为山猪拔箭。

  看到文广通时,老头子吃了一惊,惊讶询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文广通实话实说,介绍了事情经过,说自己是跟着山猪爬进来的。

  老头子哈哈一笑,说这头山猪是他饲养的,一不留神竟然逃到洞外去了。

  文广通急忙为射伤山猪向老头子道歉。

  老头子很大度的说,不知者无罪。

  随后,老头子设宴招待文广通吃了顿便饭。

  席间,有十几个书生作陪。

  

  文广通发现,这些书生的服饰非常古怪,特别像古画中的人物,说话怪模怪样。

  期间,一个书生弹起了古琴,非常悦耳动听。

  文广通的父亲是秀才,是武陵远近闻名的好琴手。

  奇怪的是,文的父亲弹的古琴是7根弦,但这个书生弹得是5根弦。

  文广通听父亲说过,本来古琴是5根弦,周文王亲自将琴改为7根弦。从周朝开始,就没有人会弹5根弦的古琴了。

  吃完酒宴后,文广通半醉半醒,在山谷里闲走。他发现这里的人和外面长相一样,言谈、举止却完全不同,颇有古风。

  文广通认为这里是世外桃源,很想多住几天。

  而老头子却不允许他多停留:现在不走,就回不去了!

  于是,老头子找来个小孩送文广通离开,嘱咐小孩送走人以后一定关上门。

  出去的路上,文广通和小孩子随口攀谈。

  孩子毕竟是孩子,口无遮拦。

  孩子说山洞里面的几十人,都是古人。

  那十几个书生和老头子,都是夏朝的人。当年夏朝的国君桀极为残暴,曾经派人追杀这些书生。

  无奈之下,书生们只得带着家属们躲入深山。

  在追兵围堵下,他们误入这个山洞。

  

  谁知道,这个山洞内的时间和外面不同。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小孩说,他自己的是汉朝人,在山里玩耍时误入山洞。小孩认为,他进入山洞也就不长的时间,外面却过了120年。

  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只能留在山洞负责守门。

  文广通同小孩子告别后,就原路爬出山洞。

  刚出洞口,文广通大吃一惊。他丢在洞外的猎刀和弓箭早已腐烂,看不出原样了。

  他急忙回家,家人看到他以后吓了一大跳。

  此时距离文广通失踪已经有12年,家人都认为他跌入山崖死了,早为他办过了丧事。

  离家时,文广通的儿子只有7岁的孩童,此时已经是19岁的棒小伙了。

  第二天,文广通带着同村的村民去找那个山洞,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原来的那个洞口,已经变成了一整块巨石。

  

  不老泉的故事,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

  西晋一个叫做王质的青年农民,也遇到类似的事情。

  一次上山打柴,王质遇到一个山洞。洞口很小,只能通过一个人,洞深三丈余,宽余高各丈许。王质顺着山洞爬进去,没多久就发现越来越宽。洞顶好像透进来光线,只见2个小孩正在下围棋。

  王质很喜欢下棋,被小孩的精湛棋艺吸引,站在一旁观看。2个小孩专心下棋,并没有看到王质。一局下完,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此时小孩才惊讶发现,王质站在傍边。

  小孩让他赶快回家,王质只得离开。

  爬出山洞以后,王质寻找自己放在洞外的斧头,发现斧柯(斧柄)已经烂朽。

  王质回到村里,发现他熟悉的村民都不见了。王质询问自己的父母,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一百多年了。从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烂柯山”。

  

  这是时空陷阱吗?看起来真的就是。

  全世界文明中都有不老泉和类似的东西,也绝非偶然。

  有意思的是,其他文明的不老泉传说非常宽泛,中国的则非常具体。

  我们几乎可以认定,如果不老泉真的存在,它就在中国。

  在这个山洞中,时间是比外面要慢的。

  

  文广通在里面吃了几十分钟的酒宴,外面就过了12年。王质花费半天时间看了一局棋,外面就过了120年。就是时间上,两个传说也非常吻合。

  以此类推,山洞里的三五分钟相当于外面的1年。

  那么,夏朝就进入山洞的那些书生,是在夏桀也就是公元前1600年进入山洞的,目前已经过去了3600年时间。

  对于这些书生来说,至今也仅仅是过了十几天而已。

  这就是真正的不老泉。


萨沙


历史上细思极恐的事我认为是自己的祖先竟然能够将自己的血脉传承下来而不断。想想看吧!在7000年前,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结合,生下了自己的后代,在这些孩子中,最少要有一个男孩,那时候,这个男人和女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血脉会延长到7000年后,在这么长的历史演化中,我们的祖先一代代都要生出男孩,并且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够逃脱国家的战乱、部族的仇杀、洪水猛兽的袭扰、饥荒、病痛的折磨,并且保证每一代都可以找到老婆,生下男孩,延续血脉。他们不可以犯一点错误,只要在中间有一点的差错,可能现在写这篇议论的人就是别人了!一想起来,我就不寒而栗啊!


胖腚眼


秦始皇为什么不去昆仑山找“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可能是正史记载的最热衷于长生不老药的君王了,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看,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就开始了“寻药之旅”。

《史记》当中所记载,当时秦始皇巡视到琅琊,齐国人徐市(即徐福)称东海有三座仙山,自己可以去找仙人。于是,找秦始皇要了钱粮大船,以及童男童女数千人,寻药去了。

我们现在知道徐福极有可能是个大忽悠,极有可能带着一帮人跑日本过日子去了。其实仔细想想,当年秦始皇为了这么轻信徐福?要啥给啥?


还有就是,秦始皇的目标似乎始终盯着东海。

除了徐福之外,《秦始皇本纪》当中还记载:“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来到了碣石,依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又专门派遣方士卢生起求访仙人。

卢生去哪找仙人了呢?后面的记载说的很详细: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

对,就是那个著名的“亡秦者胡也”的预言。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卢生是从海上回来的。说明,他也去了徐福的目标,海上仙岛。

更为关键的是,就在卢生回来之前,在碣石这个地方,秦始皇同时还派出去另一批寻药人员,“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帮助秦始皇找仙药的,还不止上面这几个人。后面卢生和侯生想逃跑的时候,就提到了“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也就是说专门占星的术士就有300人。

后来两人逃跑,秦始皇大怒追查牵连着,坑杀了四百六十多人。这四百多人,应该大多数都是方士。


好,回到题目,这么多的方士围绕在秦始皇的身边,为什么把寻药的目标都定在了东方的大海?西边的昆仑山为什么没人提到?

昆仑山自古就是传说中仙人所居住的地方,比如著名的《山海经》,就提到了昆仑是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百分之百的仙山。《山海经》的成书年代目前争议很大,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早于秦始皇时代。

另外,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天问》中也有“昆仑悬圃,其尻安在”的内容。战国《尔雅·释丘》中也有“三成为昆仑丘”的说法。

也就是说,至少在战国时期,昆仑山就非常有名气了。

战国时期的秦国,在什么地方?就在西北地区,应该是诸国当中离昆仑最近的。那么关于昆仑的传说,秦国人应该早就听说过。

秦始皇既然要寻求仙药,为什么不去从小就听说的昆仑山呢?难道那时候人们觉得昆仑山没有仙药吗?

当然不是,西周典籍《穆天子传》,明确记载了周穆王远赴千里到达昆仑山,求见西王母的故事。里面的西王母还专门问道:“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也就是问周穆王你要是不死的话,愿意再回来吗?

这种明显和“不死”有关系的记载,秦始皇刻意忽略了吗?


所以,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秦始皇要么是自己不想去,要么是有人劝他不要去。自己不想去的话,可能性不大,毕竟有机会就要试一试。

极有可能是身边的那群方士,想办法劝说秦始皇:仙药在东方的大海上,昆仑山啥都没有。

怎么劝的,咱们就不知道了,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他们成功了,秦始皇源源不断的派遣方士前往大海,对昆仑山丝毫没有兴趣。

那这群方士们,为什么要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劝说秦始皇放弃昆仑山呢?

这就是细思极恐的地方了,数百方士冒着生命危险,共同守护一个“秘密”。只能说,昆仑山的仙药,可能会给天下方士,甚至是天下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解释一切。

那昆仑山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按照史料记载,去过的人那就是周穆王了。但是,即便是和西王母有了“三年之约”,周穆王毅然决然的没有回去。

周穆王不想要仙药吗?不想长命百岁吗?周穆王不回去,应该是他发现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至于到底是什么灾难,就只能猜测了。

脑洞太大,大家权当娱乐!


七追风


大家好 我想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啦 具体真假也不知道 不过推测一下也是觉得细思极恐的~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桃花源记原文

讲的是东晋时期有一个武陵渔夫 误入了桃花源 他发现这里的居民生活的非常的幸福和快乐 于是他想把桃花源以外的人都带进来 但是后来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上学的时候 老师说这是在战乱中作者幻想的美好生活 但是经过仔细揣摩后发现 这更像是一部恐怖片呀 或许桃花源幻想的并不是美好生活而是死后的生活

首先 初极狭才通人 这个山有一个小洞 一开始非常狭窄 只能一人通过 这样的路径 就是秦汉魏晋时期的墓道 根据记载 秦汉魏晋时期的墓道就是这样的 前窄后宽是为了防止别人盗墓 人们为了避讳死人是不会把家里弄成前窄后宽的 不然活人在的地方不就和墓地一样了吗 ?在古代 墓地都是要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一般都是依山傍水 种桃树辟邪的 文中说的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就论证了这一点 桃树在古代是凶树 百姓不可能家门口种桃树和桑树的 毕竟古代很迷信的 这时候大家想象一下 这个场景 进入墓道之后 全是桃树和桑树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真让人细思极恐 还有 文中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男男女女穿着打扮和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这怎么可能呢 没有出去过 不知什么朝代 没有见过外面的人 怎么会穿的和桃花源外的人一样呢 估摸着是家人烧给他们的吧。

到最后课文结尾的时候 朝廷官吏想要去考察桃花源 但是怎么也找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渔夫死了之后 就没人再问这个问题了 可能大家知道这里其实是阴间 不能去找,也许作者的意图是只有死亡才能彻底解脱 才能逃避痛苦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大家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和我讨论哦 好像有点跑题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上的细思极恐…





0今天也要加油呀0


自秦始皇以后,以千年为单位的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408位皇帝,其中,继承了司马家族强大血脉的晋惠帝司马衷,差不多是这400里最傻的一位了。他的故事包括“何不食肉糜”、“青蛙为谁叫”,娶了又丑又坏的老婆贾南风,最后八王之乱被族人折磨致死。

言归正传,说说让人密思极恐的事。那就是“何不食肉糜”,根据我对晋惠帝前后的分析判断,此人并不是真的傻子,至少知道忠臣之血不能洗。那大臣启奏,天下大旱,老百姓没粮食吃饿肚子,这货为啥要说“没粮食吃,为啥不吃肉呢?”

历史的真相是残酷的,司马衷说的肉是人肉!不同于明清时期,灾荒年间百姓易子而食是为人间惨剧。在更早的古代,中国其实是有吃人传统的:厨神易牙把自己儿子煮熟献给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吃;楚汉相争,人吃人是常态,天下大定时,刘邦还把彭越剁成了肉酱发给诸侯品尝;穿越达人王莽死在乱军中后,尸体被百姓分而食之了;三国正史,河内人相食,河南人相食,江淮人相食,辽东人相食……看得我直怀疑刘备被曹操追杀还要带着百姓,真的是爱民如子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食人习惯达到了顶峰,史书随便就能找出几十个例子;至隋唐年间,这种情况依然没有缓解,比如军阀朱粲就是著名食人狂魔,还发明了人肉的各种吃法;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军队把百姓称作两脚羊,作为行军口粮;而正义的一方,也在吃人,比如张巡守睢阳,就把城里的老百姓吃了个精光;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唐黄巢起义,义军也把老百姓当做主要行军粮食来吃的,为此专门设置了人肉加工厂-活人撵进去,肉馅自动出来……

所以,我们其实都误会司马衷了,他说的肉糜,是人肉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