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銀行人,我讓客戶投資理財虧損30%,我該怎麼辦?

前天,我收到一個銀行朋友發來的一張基金定投收益的截圖。她說,這是客戶發過來的,去年讓他定投到現在的收益情況,嚴格來說是虧損情況,虧損率達30%。她很慌張,原本只是根據行裡的指引,很看好這兩隻基金,也是為了想給客戶謀取更高的收益。

沒想一年時間虧損這麼多,繼續定投下去不知會如何?我去問過總行的相關渠道經理,她也無法給我明確的答覆,只說還是繼續堅持,風險會越來越低的。然後又說現在XX基金比較好。她說這個答覆讓她感到很迷茫。現在賬面上還虧損著這麼多,她又不可能讓客戶去改投。

我盯著這張圖,也陷入了沉思!我問她,你又不是你們行的理財經理,你為什麼會想到推薦客戶買基金定投?

她很無奈地跟我說,我們行鼓勵全員營銷,而且我也有任務。我看到行裡指引說這兩隻基金很好,3年,5年收益都是翻倍的,我就出於好意推薦給客戶了。

寫這篇文章之初,我在心裡也思考了好一段時間。

01 銀行人為什麼會感到如此迷茫?

愛妮跟她一樣也同是銀行人,大大小小的任務指標是免不了的。也因為這些指標,現今,在網上關於銀行人的吐槽也挺多的,銀行人被形象地比喻成非常苦逼的“金融民工“,任務年年加,指標年年增,完成情況直接掛鉤績效考核。

業績考核代表一切。

所以,我非常理解她的無奈!好在入行以來,我心態一直很好,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盡我所能,我相信各路神仙都會來助我一臂之力。

想想去年下半年,臨危受命,行長給我下了全分行除信貸之外的所有零售指標,我每天腦子裡都在不停的思考怎麼去完成那些指標,甚至晚上躺在床上都在想這個問題。

然後第二天打了雞血一樣的去上班,也每天給團隊裡的小夥伴們洗腦,打雞血。在銀行業,任務指標是每個銀行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首先還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為了穩定這個銀行朋友恐慌的心,我想起我有一個師兄是摩根資深基金經理,問他肯定有一定權威性。好在師兄說目前全A指數估值接近歷史最低值,定投風險比3000點要低很多,還是要持續,越跌越堅定。

作為銀行人,我讓客戶投資理財虧損30%,我該怎麼辦?

在這裡,還特意幫她找到了那隻虧損比較多的基金以往的業績回報情況,過去六年持續穩健地穿越牛熊,近5年累計收益達91.7%。 因此,給她的建議是,對於去年開始定投的這隻基金,還是要繼續堅持定投下去。

那個銀行的朋友告訴我,她們行新出臺一個競賽方案,要求每個支行完成多少戶定投,並且說定投一隻算一戶,她們手機APP裡有10只,那麼定投這10只就算完成10戶任務。

而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大多數人是怎麼做的呢?當時,任務分配下去,每個人大概是20戶基金定投的任務。業務部門領導還鼓勵大家按照這個方法,也就是隻要去找兩個人就可以集中完成任務。

作為銀行人,我讓客戶投資理財虧損30%,我該怎麼辦?

首先,員工每個人一次性定投10只基金,每隻100元,扣款2期則贖回,便完成了10戶任務。其次,再找一個客戶或者朋友幫忙,一次性定投10只。這是快速衝刺完成任務的最佳方式。

在心裡,她是非常牴觸這種做法的。原本是有著高學歷高學識懷揣著一腔夢想入了銀行,最後卻要為了任務做這樣覺得毫無意義的事情。

她說去年也下了這個任務,但當時根據行裡的指引主推了兩隻基金,一方面是為了想完成任務,但另一方面也真的是覺得為了客戶著想,滿懷信心希望雙方互利共贏。

這次,看到之前投的客戶賬面上還是虧損的,心裡承受的壓力很大。而為了配合行裡完成這個任務,只好找親戚朋友一次性定投10只扣款2期贖回,這樣虧損可能只要100多塊錢,就再打個紅包給人家感謝幫忙完成了任務。

基金定投本是一種非常好的投資理財方式,這也是銀行為了順應客戶多元化需求的趨勢所需。為什麼這麼好的產品引入銀行代銷以後,完全變了個味兒!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難道這就是銀行要去推行基金定投的初衷嗎?

針對高端的客戶群體,我做過一個調查問卷,我發現絕大多數客戶根本不知道自己定投的基金是啥,股票基金還是債券基金?對基金的風險須知大多不清楚!

搞不清!那你投啥?銀行的工作人員建議我投的!我想關鍵點就在這裡了!

絕大多數客戶對於投資理財是不專業的,而銀行的工作人員並不是每項業務都非常專業,絕大多數沒有從事過客戶理財崗位的銀行人,雖然通過學習,可以快速掌握基金定投的營銷方法,站在客戶的角度上,看似以一種專業的態度,非常真誠地去給客戶推薦。

但實際上我們為什麼要做基金定投?當目前的基金定投出現大的虧損時,應該如何應對?什麼時候該止盈?連她們自己根本都沒有明白到底這些基金是怎麼回事。

所以,當遇上像今年股市行情這麼慘淡的情況,很多去年開始定投基金的客戶,虧損可能達到30%。客戶開始各種發難,由於缺乏專業性,銀行的工作人員不知如何安撫,甚至看到有的客戶虧損太多,自己倒先慌了!

銀行工作人員面對任務,壓力中透露出更多的是迷茫。一來是突然認識到自己專業性不夠,把握不準,根本無法指導客戶進行投資。二來大家深知客戶對我們的重要性,為了這幾隻基金定投要承受這麼大的風險成本和精力,不值得。

可是今年任務又繼續下,還加倍加量,鼓舞全員營銷!那怎麼辦?任務總得完成呀!因此,員工想想,那不如就自己定投10只,再喊家人定投10只,扣款2期,虧損一兩百塊就贖回得了,總算也完成一項指標任務!省心省事!我想,這絕不是銀行代銷基金的初衷!

02 專業,才是贏得客戶信賴的基礎

有大數據顯示,近兩年,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勢頭迅猛,銀行的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也是為了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銀行代銷基金,保險,貴金屬等多種多樣的理財產品,這是大趨勢所為!

銀行的各項指標要做出業績肯定離不開營銷。但我們要做一個出售金融知識產權的金融人,客戶是花錢從你身上買你的專業。所謂術業有專攻。銀行是一個需要專業服務的地方,沒有紮實的專業基礎,憑什麼贏得客戶信賴?

一個優秀的銀行人應該首先是專、精、尖的人才。

作為銀行人,我讓客戶投資理財虧損30%,我該怎麼辦?

零售金融業務憑藉其波動性小、資產質量高、利潤穩定的優勢,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重點。銀行鼓勵全員營銷這個方向也是沒錯,但不能一棍子打下去,什麼指標都全員分配。什麼指標都全員分配,那賦予一些崗位專業性,甚至需要持證上崗還有什麼意義呢?

銀行戰略不明確,下面的員工只會感到更迷茫!很容易出現這種為了完成任務,但對全行的戰略發展毫無意義的事。對於基金定投這種在好一段時間內很有可能會出現虧損,有風險性的指標,特別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如果貿然推行全員營銷,而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瞭解基金,哪怕是一個入門級的標準都沒有達到!那麼,很有可能因為一個銀行人的不專業,而失去一個優質客戶,並且在這個客戶的口口言傳下,緊接著失去了他身邊一大批的優質客戶。

想要在全行廣泛推廣像基金定投這樣比較專業的產品,最初開始應該是直接下任務給由從業資格資質的財富經理、理財經理,她們才應該是主要幹這事的。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她們名下管理的客戶是數量最多的優質客戶,至少等這批人專業了,她們名下的所有客戶基金定投推廣的差不多了,再滲入過度到全員營銷,效果要好得多。

因為營銷客戶做基金定投不是簡單給客戶營銷投了幾隻基金就完事,還得把投資的方法與經驗也一併教給客戶,讓客戶去選擇和判斷!

這樣,幾年以後,哪怕理財經理不在原來的崗位,客戶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做好投資

03 什麼也不懂的理財小白如何進階?

作為銀行人,我讓客戶投資理財虧損30%,我該怎麼辦?

銀行在引入代銷基金、保險等這樣有一定風險性的產品時,應該考慮的是一個長遠持續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對於普通基金而言,基金經理的個人風格對基金業績是會有一定影響的。我們也常說,定投就是越在熊市越是好時機,熬過這個痛苦的階段,等到牛市來了,很快就可以盈利。

也就是說,牛市來了,客戶定投的普通基金是要止盈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原來的客戶經理不夠專業,或者專業的客戶經理已換崗,那麼客戶很有可能在熊市的時候虧損退出,有可能在牛市來的時候把握不好,錯過盈利的機會。

那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小白到底有沒有可能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務自由?

有非常多的人曾經向股神巴菲特請教投資秘訣,但巴菲特在公開場合只推薦過一個品種:指數基金。

甚至2014年,巴菲特還立下遺囑:如果過世,其名下90%的現金將讓託管人購買指數基金。

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東的一封信》裡指出: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巴菲特為何如何推崇指數基金,到底它是什麼,又有什麼過人之處!今年以來A股持續下行,當下上證指數仍在2700點下方徘徊,不失為定投基金的絕佳時機!

本文作者:愛妮小姐,金融工作者,財經智酷特約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