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求職意向太理想化?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千萬老實本分再謹慎

四月陽光初盛,廣大職場人的心也在蠢蠢欲動。

我是一個90後,畢業了兩年,工作換了四五份,始終追著金三銀四、金九銀十的規律在跳槽中。然而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金三銀四”的定律是永不消逝的時髦,每年都有千萬的職場大軍在辭職與求職的浪潮裡奔波起伏。

什麼是“金三銀四”呢?想必不需要我多說,大家都用經驗把這個概念琢磨地透透的。

金三銀四指的是每年的三四月份,因為這兩個月份都是人才招聘的高峰期。由於跟春節和春運緊接,到人才市場,人都是滿的,所以稱為金三;伴隨的四月則稱為銀四。

為什麼會有金三銀四的定律呢?或者換句話說,為什麼會在三四月有無數的人跳槽辭職呢?

三四月,正是一年終一年又始,總結做完了,得失看清了,年終獎金拿到了,清算了一年的職場人可謂一身輕鬆,對來年的憧憬和對夢想的衝動也就開始越發的旺盛起來。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一場接一場的招聘會更是把職場人的心撩撥得蠢蠢欲動。

90後求職意向太理想化?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千萬老實本分再謹慎

2019年3月19日,智聯招聘根據收回的36448份有效問卷針對職場人跳槽意願及事業信心進行了調研,併發布了《2019年春季跳槽報告》。

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春季有超過九成的職場人有跳槽意願,其中有七成已經付諸行動,準備堅守崗位的僅佔6.31%。

其中,規律有以下4個。

1、文化傳媒、互聯網、金融行業跳槽行為最活躍。

2、根據已經拿到下家offer的數據來看,有經驗有積澱的資深職場人更有優勢。

3、大企業通常發展平穩,規模效應、品牌效應都能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同時,大企業薪酬福利、企業管理等各方面會更成熟和完善,員工也相對穩定,相比之下小企業就很容易人才流動性比較大。

4、私營/民營企業的職工跳槽頻率在1年內的佔比最高,達到了20.72%。這類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差,在人才市場中競爭也處於弱勢,同時企業的各項規範、制度也不夠完善,因而員工穩定性相對差一些。

透過這份數據回到跳槽本身,我們自己關於職業的選擇也或多或少地和其他人的選擇相似。

90後求職意向太理想化?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千萬老實本分再謹慎

那麼為什麼跳槽呢?薪酬,果斷是跳槽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福利、環境、距離家的遠近、工作時長等也構成了跳槽行為形成不可忽視的要件。

調研數據顯示,職場人決定跳槽的根本原因還是“錢”,64.22%因薪酬不理想而跳槽,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晉升受限和福利待遇也是主要原因。

有85.70%的職場人在被問及跳槽最看重的因素時選擇了“薪酬、福利”我們可以看出來,求職者們也越來越務實,更加看重當下的直接利益,然後才會著眼於未來發展。而越是年輕的人,求職的理想化也越大。

以90後為首的年輕人在跳槽時比熟齡的職場資深人士要求更高,他們看重薪酬、福利之外,還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綜合來看相對理性化。但職場資深人士則更瞭解高薪往往意味著勢必犧牲個人生活,他們相對更看重上下級關係,或者有更好的機會才會跳槽,相對理性一些。

工資低待遇不好比不上朋友圈同學曬的瀟灑人生……

一句話總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然而跳槽之後,同樣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網友“Rome走起”留言說“昨晚做夢自己跳槽了,跳槽後的工資居然比之前相當於沒漲,跳槽後的公司也是比之前要小好多,有些後悔。”

我身邊也有很多同學一畢業就在各個崗位上跳來跳去,身邊的人看來是沒事瞎折騰無定性,險些拍頂90後的大帽子,然而他們卻一邊惶恐一邊又咬牙向前。

“沒準下一份工作,就是自己理想的呢?”

畢竟機會到來之前,誰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去抓住它,只好不斷地跳啊跳,努力著努力,不給自己後悔的機會。

90後求職意向太理想化?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千萬老實本分再謹慎

我們欽佩他們勇敢追夢的勇氣,卻常常忽視了彼此共同相信的一個盲區:彷彿,選擇大於努力。努力開始成為一種狀態,而非行動。

將選擇凌駕於真正意義的努力之上的人,跳到了新的崗位上之後開始發現,這個崗位同樣也是工資也低待遇也不咋好,倒是自己開始學會了在朋友圈曬曬為數不多的瀟灑人生,又成了朋友圈另一些人羨慕的對象。

不過是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

金三銀四規律的出現,也為無數這樣選擇大於努力的人提供了藉口,渾渾噩噩著試圖在無盡的選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然而,怎麼會那麼容易。大家都忙著生活忙著生存忙著生存地更好,千萬人競爭中也只有那一兩個真才實幹的人能上岸。

所以,“金三銀四”的時髦要不要跟著趕一把,千萬考慮好了再謹慎。

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的話,那麼建議你,時刻相信能力才是唯一的標杆,是金子總會發光,是千里馬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伯樂,

千萬不要把選擇的僥倖大過了努力,最後只落得一個自怨自艾的下場。

90後求職意向太理想化?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千萬老實本分再謹慎

80、70後們的經驗已經被時光磨礪了出來,90後卻由於閱歷的未深和說走就走的灑脫衝動更容易在職業生涯中遭受挫敗。

太過理想,也不是不行,只是要千萬用自己的能力匹配得上那個職位才行。

就像考試,最終的那一張薄薄的考卷,考察的其實是你前面付出的無數努力。這個世界不缺人,這個世界缺的是人才。

裸辭的感覺確實很好,但我們沒必要為了那一瞬間的感覺好而承受後面隨之而來的壓力和後悔。

當你的實力真的配得上你的野心的時候,歡迎跳槽,歡迎跳向最美好的未來。

最後在提醒一句,如果你有了換工作的想法,建議採用國外的做法,提前三個月到半年,每月拿出四分之一的薪水作為"跳槽資金",以應對風險。

畢竟晴帶雨傘飽帶乾糧,命運從來不會虧待有準備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