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唐朝第一軍事家,李淵的仇敵

他是唐代第一軍事理論家,又是戰場上的名將,他曾經差點將唐朝掐死在搖籃裡,但他又是唐朝的大功臣,為唐朝創造了最輝煌的軍事成就。他低調內斂,但身後又成了民間傳說中的托塔天王,這就是李靖,一個神一般存在的男人。

咱們前面講過那麼多戰將,但李靖與尉遲敬德、秦瓊等不一樣,他是帥才,所以我們說李靖是唐朝第一將,不是指李靖的武功有多強,我相信他的武功遠不及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而是指他的指揮能力、軍事思想,唐朝能打仗的人很多,但是能將軍事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堪稱軍事家的,大概非李靖莫屬。

此人的經歷很有意思,他又是一個憑藉個人能力獨立存在的人,也就是說他有足夠的資本讓任何人都買他的賬,從而不倚靠任何人。是他的能力把他推向了凌煙閣。

李靖——唐朝第一軍事家,李淵的仇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經歷。

李靖是關中三原縣人,本名叫李藥師。他的祖父和父親分別在北魏和隋朝為官。他的舅舅很了不起,是隋朝名將韓擒虎,韓擒虎在平定南朝實現國家統一方面是第一功,隋朝的大名人。他對自己這個天資聰穎、且喜愛兵法的外甥極其欣賞,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舊唐書·李靖傳》)能和我一起討論孫子、吳起兵法的,只有此人了。剛為官時候他出任長安縣功曹,京官,後來又任駕部員外郎。雖然官職不是很高,但很多大臣欣賞他。宰相楊素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他曾經撫著自己的床跟李靖說:“卿終當坐此。” (《舊唐書·李靖傳》)你總有一天要坐到我這個位子上來,那就是當宰相的意思嘛。隋唐人說的床是用來坐的。就是位子的意思,

李靖這個人文武全才,你從他後來寫的文章就能看出來,條理清楚,語言流暢優美,這就讓他和其他武將有了區別,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草莽英雄的感覺,而李靖則透著一股子才氣,有點儒將的感覺。

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思維敏銳度和觀察力非同尋常,但是這個特點差點害死唐王朝,也差點送了他自己的命。

隋末戰亂的時候他正在馬邑當官,當個郡丞,馬邑當時在李淵的執掌範圍內,李淵正在擔任太原留守,掌管山西一帶對突厥和農民起義軍的戰爭。李淵在得到這個任命時候曾欣喜若狂,為什麼呢?他覺得自己機會來了,他對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我是唐國公,唐指的就是山西這地方,讓我來這裡這是天意啊,我不能違背天意,否則上天降災。言下之意就是要反啊。所以他藉著與突厥和起義軍作戰的機會鍛鍊人馬,暗地裡擴充實力。隋煬帝派在他身邊監視的人都沒看出來什麼,李靖看出來了。“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舊唐書·李靖傳》),他觀察李靖,覺得此人有野心,四方之志就是要當皇帝嘛,李淵竭力掩飾還是被他看出來了。要不怎麼說他觀察力很強呢。

此時的李靖還是滿腦門子忠君思想,他想揭發李淵。於是他做了一個很特別的舉動,《舊唐書·李靖傳》記載說他“因自鎖上變,將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他自己把自己當作囚徒捆起來然後前往江都告狀,當時隋煬帝在江都。這裡兩個疑問:

李靖——唐朝第一軍事家,李淵的仇敵

第一,為何自鎖?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就很納悶,他說:“上變當乘驛取疾,何為自鎖也?”(《資治通鑑考異》)你去揭發密謀應該走官方驛站快點走,自鎖幹什麼?我估計是因為此時山西掌握在李淵手裡,他要是明目張膽地跑,難免被發現,李淵一定會派人追他。追上了小命難保,因此玩個花招,偽裝成自己犯罪了被解往內地受審,可以瞞天過海。

第二,為何取道長安?

你從山西去江都告狀,江都也就是揚州,你一直向南走不就得了,幹嘛繞道西邊走長安?我估計是因為此時隋朝已經到處是戰亂,河南方向已經是戰場,他只有取道相對比較平靜的關中繞大圈才能到揚州去。

可是到了長安他才知道,長安通往南方的路也斷絕了,當時全國到處是戰火,關中成了孤島了。於是他就滯留在長安。假如他早點走,早點見了隋煬帝,隋煬帝再下個密令,您要知道此時李淵副將是隋煬帝的人,李淵說不定就小命難保了,大唐王朝也就胎死腹中了,所以說李靖差點害死了唐王朝。

他在長安的時候據說也沒閒著,“李靖與衛文昇為隋守長安,乃收皇族害之。”(《大唐新語》卷六)他在城內戕害李淵的親屬。不過坦白地說,此時長安城內即便有李淵的親戚,也不會是什麼至親,最多是遠親,你像平陽公主之類的早都得到李淵的指令躲出城外了。但是他這樣幹那就是公開與李淵為敵。當李淵佔領長安的時候,他就被抓住了。李淵恨得牙癢癢,將他們推上刑場,衛文昇等都被殺了,就在刀斧手舉起屠刀要殺李靖的時候,李靖大喊:“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舊唐書·李靖傳》)您要平定天下,怎麼能為了一己私怨而殺壯士呢?李淵一聽呀嗬有種,此時一關鍵人物登場了,誰呢?李世民。李世民早就聽說李靖是個軍事奇才,此時正是用人之時,殺了他太可惜,於是向李淵求情。李淵只好賣給李世民一個面子,釋放了李靖。李靖隨即進入了李世民的幕府。

這件事埋下了兩條線索,一是李淵總記恨李靖,氣過了很久才消了;二是李世民信賴李靖,李靖也忠於李世民。我們分別來看一看這兩條線。

李靖——唐朝第一軍事家,李淵的仇敵

首先看李淵對李靖的態度演變:

李淵雖然饒了李靖一命,但是很明顯對他還是存有懷疑。有這麼兩件事,第一件事發生在李靖擔任岐州刺史的時候。當地有一個人知道李淵恨李靖,因此就搞點花樣,“人或希旨,告其謀反。高祖命一御史按之,謂之曰:‘李靖反且實,便可處分。’”(《大唐新語》卷六)什麼叫“希旨”?就是揣摩皇帝的意思,投其所好,你不是恨李靖嗎?我就告他謀反。唐高祖一聽就相信,我早就知道這小子不是好東西,他告訴一御史,你去給我審這個案子,要是所告屬實,你就自己處分吧,意思就是殺了李靖。

這位御史來到岐州,接著了這位告狀者,帶著他一起回長安。這位御史心裡明白,李靖不可能反,李靖是個忠誠耿直的人,他當年要告發李淵,那也是忠於職守啊,他那時是隋朝的官,看見謀反能不告發嗎?現在他是唐朝的官,照樣忠於職守,不會謀反的。可是怎麼證明這是一場誣告呢?御史邊走邊想辦法,終於想起一招。晚上到驛站住宿的時候,他忽然驚呼狀紙不見了,丟了,還裝模作樣把手下人抽了一頓,然後對告密者說:“李靖反狀分明,親奉進旨,今失告狀,幸救其命,更請狀。” (《大唐新語》卷六)您寫的狀紙搞丟了,咋辦,要不然您再寫一份吧。

告狀者一聽行啊,這有什麼,於是他重新寫了一份狀紙,等他寫完,御史冷笑一聲,拿出了原先那張狀紙,兩張狀紙放在一起一對比,時間地點事情都有很多出入,前後不一,足以證明這是告狀者在撒謊,他將這個結果告訴了唐高祖,“高祖大驚。御史具奏,靖不坐。” (《大唐新語》卷六)李靖就此免於一難。這位御史太聰明瞭,要知道,一個撒謊者需要一個好記性,不信你做個實驗,您要懷疑誰撒謊,你先別吭聲,你過幾天等他把自己的那個謊言忘得差不多了,你再冷不丁讓他說一遍,往往前後不一,這就證明他撒謊,他原本就是編的,不是事實,時間長了可不就忘記細節了嗎,這一招很管用的。御史就這樣憑藉自己的智慧救了李靖一命。

即便如此還沒有消除唐高祖的戒心。在派李靖討伐南方軍閥蕭銑的時候,有一度進展不順利,李淵竟然又產生殺心了,“陰敕硤州都督許紹斬之。紹惜其才,為之請命,於是獲免。”(《舊唐書·李靖傳》)密令都督許紹殺了他,許紹覺得這太過分了,李靖是人才,不應該這樣對他,於是向李淵請命,李淵這才饒了李靖。後來李靖在戰場上屢建戰功,唐高祖這才逐漸信任李靖,他對臣下們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舊唐書·李靖傳》)與其獎勵他,不如刺激他,這一批評果然讓李靖發揮出能量了。他給李靖寫了一封書信,大大表揚了李靖,然後說;“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 (《舊唐書·李靖傳》)你放心吧,以往的事情我早忘了,忘了你還提?這就是個姿態。

後來在平定南方和抵禦突厥的過程中,李淵對李靖是全方位信任,軍權全權委託,李靖也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使命。

李靖——唐朝第一軍事家,李淵的仇敵

我們再來看看李世民對李靖的態度。

當年要殺李靖的時候,就是李世民說情救了他一命,然後又把他收入幕府。但是耐人尋味的是,李靖還真稱不上是秦王府舊臣,在玄武門事變前他和李世民的關係只能說是一般的下屬與上級的關係,看不出其立場有什麼特別的傾向。李世民曾向他透露過口風,想試探他,“世民猶豫未決,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於行軍總管李世勣,世勣辭;世民由是重二人。”(《資治通鑑》)也就是說李世民放出口風后李靖沒答應參與。但是您注意,他也沒向皇帝或者太子告發,否則也就沒玄武門事變了。換句話說他是中立立場。李靖在這一點上和李勣一樣,這兩人都是能力超強,所以有恃無恐,當年他的才華讓他從刑場上逃得一命,現在他照樣可以在政變關鍵時刻不參與,無論誰勝利都不可能不重用他。

果然李世民一直非常倚重他,並沒有因為他的不參與而怪罪。而且終其一生信任他,而李靖之所以讓李世民一生信任,就是因為他的三大功,這是李世民親口給他總結的,太宗這樣說:“公南平吳,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渾。”(《新唐書·李靖傳》)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他的三大功。

第一功,平定南方

當時南方有一個大軍閥叫蕭銑,是南朝梁朝宗室,原本是隋朝地方官,隋末舉兵反隋,佔據了長江中游地區,自立為帝,國號梁,首都在江陵,也就是今天湖北荊州一帶。勢力最大的時候,東至今天江西,西到重慶三峽,北到漢水,南到嶺南都是他地盤。唐朝要完成統一戰爭,那這個釘子一定要拔除。武德四年李靖向皇帝建議攻打蕭銑,他獻上了一個“平蕭銑十策”,高祖看了之後大為欣賞。他讓宗室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大總管,讓李靖當他副手,李孝恭是李淵的侄子,後來也是名列凌煙閣的功臣。但是李淵對此時的李孝恭並不放心,“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軍之任,一以委靖。”(《舊唐書·李靖傳》)李孝恭缺乏軍事經驗,所以唐高祖將實際指揮權交給了李靖。唐軍自上游進發,將穿過三峽的時候正好遇到汛期,蕭銑認為唐軍這個季節不敢來,“銑以時屬秋潦,江水泛漲,三峽路險,必謂靖不能進,遂休兵不設備。”(《舊唐書·李靖傳》)果然唐軍來到三峽的時候將士們都不願意繼續前進,擔心安全。李靖對李孝恭說:“兵貴神速。今吾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江漲,倐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備,此必成擒;不可失也!”(《資治通鑑》卷189)他們認為咱們不敢來,咱們就偏偏來,打他個措手不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於是全軍在他的鼓舞下冒著危險闖過三峽。剛過三峽,就遇到了敵人一股多達數萬人的大部隊,敵人壓根沒料到唐軍此時出現,大吃一驚,唐軍猛撲過去,“獲戰艦三百餘艘,殺溺死者萬計” (《資治通鑑》卷189),李靖出其不意的計策果然成功。

緊跟著兵鋒直指江陵,江陵兵少,只有數千人,蕭銑緊急召喚各地援兵,但是路途遙遠,一時趕不來。蕭銑鼓舞僅有的這幾千人與唐軍死戰。李孝恭看到敵人人少,很輕敵,就想一舉擊潰之,李靖阻攔——這是困獸啊,困獸猶鬥,正是他們為了保命要拼命的時候,你不要馬上打,等上一兩天,他們心中惶惑,士氣也會低落,那時再打可以確保勝利,但是李孝恭不聽,李淵早就告訴他軍事上要聽李靖的,他不聽,當時他把李靖留在營中,自己率領精銳出戰,結果果然如李靖所料,被打敗了,敵人追擊過來,看見唐軍遺棄的物資錢糧,這些傢伙停下來搶東西,每個人都搶了很多,路都快走不動了,李靖在後方瞭望,看到這個場景意識到機會來了,立即率領營中留下來的部隊奮力出擊,敵人正亂哄哄的,根本扛不住李靖的衝擊,大敗,李靖乘勝直撲江陵城,在城下俘虜了大量的敵人舟船,李靖命令把這些船都放開,任它們飄到長江裡。部下不明白了:“破敵所獲,當藉其用,奈何棄以資敵?” (《資治通鑑》卷189)好不容易繳獲的,應該留給自己用,為啥丟到江裡去?此時的李靖就體現出他的智慧了,他說敵人的援兵正在從下游趕來,我們有腹背受敵的危險:“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援兵見之,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資治通鑑》卷189)現在咱們把這些無人駕駛的船放到江裡去,順流而下,敵人援兵看到了肯定以為江陵已經被攻破,船都沒人管了,肯定就不敢來,等他們回過勁來,怎麼也得十天半月的,那時我們早就拿下江陵了。

結果果然,敵人援軍看到這些船,真的以為大勢已去,很多人就此還投降了唐軍。所以你看李靖打仗,就是這樣充滿智慧,換句話說李靖是個特別有技術含量的將領,跟尉遲敬德、秦瓊這樣靠勇猛打仗的人相比就高了一個層次。援軍不來,江陵城裡的敵人就喪失了希望,不得不投降。很多將士建議嚴懲敵人,沒收其財產分給將士們,李靖堅決反對,他說:“今新定荊、郢,宜弘寬大,以慰遠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義。但恐自此已南城鎮,各堅守不下,非計之善。”(《舊唐書·李靖傳》)咱們是官軍,應該寬宏大度,而且南邊還有很多地盤沒打下來,你這樣一搞,他們一定會堅守,得不償失。李孝恭聽從了其建議,果然不久蕭銑的地方官們紛紛投降。

武德六年李靖又平定了長江中下游的軍閥輔公祏,此時嶺南也已經在他的壓力下歸降了唐朝,南方几乎被李靖憑藉一己之力平定了,高祖很高興,他說:“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舊唐書·李靖傳》)意思就是說李靖那是蕭銑和輔公祏的心腹大患,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也比不過李靖。

李靖第二功:大破突厥

突厥是唐朝初期最大的威脅,當年在太原舉兵的時候,李淵就曾不得不稱臣於突厥,那時的突厥春風得意,沒有誰不巴結它的,凡是各路人馬都要巴結他,它廣泛插手中原事務。你要是不巴結它,它給你在後面搗亂。自古以來,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就頻繁入侵內地,這個倒不是說這些民族生性侵略成性,實際上這是經濟結構的問題。草原遊牧民族經濟結構太單一,他們就一種經濟模式——遊牧經濟,這犯了經濟學上的一個大忌——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一旦有點天災馬上就會陷入困境,那麼此時為了彌補損失,為了有口飯吃就會採取入侵行動,一般來講他們對領土沒興趣,主要是想要糧食和財貨。唐代有一種神鳥叫做“突厥雀”,這種鳥平時生活在草原上,一旦它飛過長城來到內地,內地人就知道突厥人要來入侵了,內地人認為這鳥是天賜的神鳥,專門負責報警的。實際上這哪裡是什麼神鳥,就是一種叫做草原沙雞的鳥,這種鳥遇到旱災等災害沒有草籽吃了,就會飛到長城以南尋找食物,它來了說明草原遭災了,那突厥人不久也沒吃的了,可不就來了嗎。

唐朝建國之後突厥沒少入侵內地,一度讓高祖有了遷都的念頭,你看把人逼的。就在太宗剛即位沒幾天,突厥就打到了渭水北岸,太宗單槍匹馬去會見突厥可汗,雙方展開了一場談判,可能是答應了人家一些要求,突厥才撤兵了。而且在唐朝統一戰爭過程中,好幾個對手背後都有突厥的支持,因此無論是高祖還是太宗都對突厥恨得牙癢癢。

貞觀三年機會來了,突厥遭遇了雙重打擊,一方面一些附屬部落叛亂,突厥可汗去鎮壓,被這些部落擊敗。另外天災來了,前面說了,遊牧經濟特別容易受天災打擊,當時發生雪災了,牛羊大量死亡,突厥人陷入了絕境,甚至於餓到什麼地步呢,將雪層下面死去的牛羊的骨頭挖出來磨成粉喝掉,突厥牌壯骨沖劑,就困窘到這個地步。

唐太宗意識到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於是他拜李靖和李世勣為將,傾全力攻打突厥。

李靖打仗歷來是智謀與勇猛並重,這次他仍然是這樣的戰法,他親自率領前鋒部隊三千騎兵,出其不意直撲突厥腹地,突厥突利可汗聽說李靖率領區區三千人打來了,你覺得他該怎麼辦?是不是覺得唐軍人少,可以一舉擊敗?恰恰相反,他開始疑惑了,以往沒有唐軍敢如此深入的,現在這個李靖吃了豹子膽了,這麼點人就直撲我的大營而來,說明啥?說明他背後有大部隊啊,有恃無恐啊:“唐兵若不傾國而來,靖豈敢孤軍而至。”(《舊唐書·李靖傳》)所以他決定逃跑。我早就發現這個特點了,凡是跟李靖打仗的人,總是被他折磨得魔怔了,這小子太會玩心理戰了,誰跟他玩誰發瘋。

於是突利可汗跑了,李靖一方面四處略地,一方面又派人在草原上大行離間計,四處造謠,不斷有突厥所部來投降,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俘虜了隋煬帝的皇后蕭後和一些宗室。這事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蕭皇后在隋煬帝被殺後先是被宇文化及帶著向關中走,宇文化及被李密和竇建德擊敗後又被竇建德俘虜了,竇建德失敗了又逃到了突厥這裡,這回被唐軍俘虜了。後來她在長安定居,死後和隋煬帝合葬了。

取得了如此大勝,李靖仍然不肯輕易罷休,他意識到突厥此時是最虛弱的時候,假如放過他們,來年水草豐美之後他們就死灰復燃了。此時突厥大可汗頡利可汗懼怕唐軍,逃得遠遠的不說,而且派使者向唐朝乞和,唐太宗答應了,派重臣唐儉作為使者去和他談判,李靖對自己的部將說機會來了,唐儉去了敵營,敵人以為和談開始,我軍不會有所行動,警惕性降低,我們應該去偷襲他們。部將說不行啊,唐儉在那裡呢,咱們一行動,突厥必殺唐儉啊。李靖一張嘴回了這麼一句:“此兵機也,時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等輩,何足可惜。” (《舊唐書·李靖傳》)當年韓信就是這樣破齊國的,一個唐儉有啥可惜的。唐儉好歹那也是名列凌煙閣的重臣啊,差點就被李靖給犧牲了。

李靖精選了一萬騎兵,帶上二十天的乾糧,星夜兼程,深入草原大漠,直撲突厥大營,路上凡是遇到突厥零星人馬一律俘虜,帶著走,免得他們去報信。頡利可汗看到唐朝使者來到,很高興,放鬆了警惕,李靖騎兵到了距離他大帳十幾裡的地方他才發現,此時已經來不及組織人馬了,於是他隻身逃跑,李靖衝進營地大肆砍殺,最後俘虜多達十餘萬人。唐儉呢,還好,頡利可汗跑得慌張,忘記殺他了,唐儉倖免了。不多久,頡利可汗也被俘虜,被押解往長安。

消息傳到長安,舉國歡慶,唐太宗和太上皇一起喝得大醉,太宗還接著高興勁跳了一場舞,應該這麼說,平定東突厥是唐朝前期最輝煌的勝利,一個心腹大患被剷除,而且威震整個東亞和中亞,奠定了唐朝東亞領袖地位基礎,最終唐太宗被各國酋長擁立為“天可汗”與此事直接相關,正是李靖一手將唐朝的偉業推上了頂峰。

李靖第三功:西定吐谷渾

吐谷渾是青海地區的一個民族,原本是鮮卑的一部,後來遷居來到了青海,此時開始與唐朝為敵。屢為邊患,還曾經扣留唐朝使者。威脅到了西北地區的安全。唐太宗想解決這個問題,算來算去,他覺得李靖最合適,他說“得李靖為帥,豈非善也!”(《舊唐書·李靖傳》)李靖去打這一仗就好了,可是他不好意思張口,怎麼回事呢?原來在前一年,李靖已經半退休了,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且腳還有病。於是太宗派遣房玄齡去探探口風。

房玄齡去了剛一張口,李靖多聰明的人,立即明白了,他徐徐說到:“靖雖年老,固堪一行。” (《舊唐書·李靖傳》)我還行,可以走一遭。唐太宗大喜,拜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大軍討伐吐谷渾。這一仗主要是在青海湖以南一直到黃河源頭這一帶打的,唐軍首先需要克服高原反應,而且吐谷渾的可汗在逃跑的時候將沿途的草原放火燒了,就是為了讓唐軍的馬沒草吃,也就沒法追他。眾將都認為這仗沒法打了,但是部將侯君集認為我們困難,敵人更困難,他們已經窮途末路,應該深入高原,繼續追擊。李靖贊同其主張,於是兵分兩路大舉追擊。這一仗無比的艱難,高原上有的地方沒有水,於是“人齕冰,馬啖雪”(《資治通鑑》卷194),吃冰飲雪,最後連冰雪都沒了,戰士們用刀刺馬,喝馬的血。李靖一個垂垂老者,也跟年輕人一樣奮力追擊,最終吐谷渾可汗自縊身亡,他的兒子投降了唐軍,唐軍立他為新的可汗,然後大軍凱旋。

這三大功就是李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三場勝利,唐朝的南、北、西三個方向都是他平定的。所以說李靖是唐朝第一將,首要的原因就在這裡。

不過就在此時,李靖又遇到了一場麻煩,這件事又喚醒了他內心裡的不愉快的記憶。在平定吐谷渾的戰爭中,有一個叫高甑生的部將,此人是秦王府舊臣,所以很驕傲,因為行軍延誤時間,遭到了李靖的處罰,這小子內心不服,戰後向皇帝誣告說李靖謀反。唐太宗壓根不信,命令將高甑生流放到邊疆。雖然太宗展現了自己對李靖的信任,李靖內心的隱痛卻發作了,當年他得罪了唐高祖,兩次差點被高祖所殺,現在老了老了,卻又遭到小人誣陷,能不讓他感到不寒而慄嗎?於是他開始閉門謝客,連親戚都不見,安心養老。

李靖這個人雖然善戰,但卻是個性格很內向的人,在擔任宰相的時候,總是顯得笨嘴拙舌,“性沉退,每與時宰參議,恂恂然似不能言。”(《冊府元龜》卷310)但是誰都知道人家是內秀,不僅戰功赫赫,而且著作頗豐,兩唐書記載了多部他的著作,主要是軍事著作。他的兵法被後人稱為“衛公兵法”,因為他的封號是衛國公。《衛公兵法》這本書是很偉大的兵書,裡面對戰略、戰術、軍隊訓練、武器裝備甚至軍隊醫療、陣亡士卒的撫慰等都有論述,是研究唐朝軍事史寶貴的史料。裡面也有些很有意思的戰法,看了之後感覺李靖還真是老奸巨猾啊,比如“火杏法”,將艾草點燃置於磨過的杏核內,艾草可以慢慢隱燃啊,杏核系在鳥足上,傍晚時放飛到敵人城中,鳥依天性尋屋簷下居住,不久敵人城中屋子全被點燃了,多缺德啊。李靖打仗就是這樣充滿智慧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去世,享年七十九歲,死後陪葬昭陵。一代英雄謝幕。但是有關他的傳奇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唐代有很多民間文學把他當作主角,比如著名的《虯髯客傳》,紅拂女夜奔嘛。而且還有好多神話故事也把他當主角,把他給神化了。尤其是後世的《封神榜》和《西遊記》,把他變成了所謂托塔天王,哪吒的父親,雖然那裡說這個李靖是商朝的總兵,但考證歷史,名叫李靖,同時又身為名將的也就只有唐朝這個李靖了,托塔天王實際上就是在民間神話故事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來的形象,李靖的名字也就藉著托塔天王的名號傳之永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