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了,清朝替明守墓;清朝亡了,民國替清守墓。這是為什麼?

話說1644年明朝覆滅,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第一帝順治皇帝,不僅沒有破壞明朝皇帝的陵墓,反而派兵嚴加守護。並且,他們安葬了吊死在煤山的崇禎皇帝,給崇禎皇帝在十三陵的思陵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安息之地,也派兵進行了守護。可見,這清朝皇帝對於明朝皇帝還是不錯的。

明朝亡了,清朝替明守墓;清朝亡了,民國替清守墓。這是為什麼?

風水輪流轉,268年之後,清朝在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衝擊下,奄奄一息,袁世凱趁勢逼宮,溥儀不得不下詔遜位。為了保護祖宗的陵寢,清朝皇室在1912退位前,與當時的南京政府談判,簽定了《清室優待條件》,在《清室優待條件》中要求南京政府做到:

“皇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共和國選設衛兵妥慎保護。”

也就是說,新生的政權必須派士兵保護清朝皇室陵寢,南京政府也答應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新生政權都願意為前朝政權守墓,而不是將舊的一切都摧毀掉?

這裡面有許多複雜的原因。

明朝亡了,清朝替明守墓;清朝亡了,民國替清守墓。這是為什麼?

原因之一:中國人的祖宗觀念非常濃厚

古人對於祖先無比的敬重,祖先死後,作為祖先靈魂的棲息處就有很多,比如陵寑,太廟,以及各種長生牌位的供奉。還有相當多的祭祀的活動與禮儀與之配套。

正因如此,“挖祖墳”成為了敵對雙方的一種鬥爭方式,比如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淮北盱眙後,把朱家的祖陵——明祖陵破壞得亂七八糟,崇禎皇帝十分惱火,也派人去挖了李自成的祖墳;李自成為攻下北京後,又派兵攻打十三陵,企圖“盡掘十三陵”,因遭強烈抵抗而作罷。最後的結果,崇禎在煤山自殺,李自成敗於九宮山,都沒有好結果。

明朝亡了,清朝替明守墓;清朝亡了,民國替清守墓。這是為什麼?

既然“掘祖墳”沒有好結果,那麼清朝也不想掘別人的墳,以免“冤冤相報何時了,最後臨到自已身上了”。

原因之二:穩定人心非常的重要

任何一個新的朝廷或者新的政權,都難免會大量接收前朝舊臣,因為這些前朝舊臣們,熟悉治國之道,在新舊交替之際,少不了他們。既然少不了他們,那麼,你就要安撫他們的心。如果你把前朝皇帝的陵墓給毀了,他們表面上不說,心裡面一定會對你有成見,覺得你心胸狹窄,恐不能容人,自然會有戒備之心。

明朝亡了,清朝替明守墓;清朝亡了,民國替清守墓。這是為什麼?

除了舊臣,百姓也是一個方面,百姓們最喜歡拿前朝與後朝相比較,由於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不喜歡殺戮心重的執政者,也不喜歡掘人祖墳的執政者。最喜歡的,是像劉備一樣的仁慈長者。

原因之三:守護陵墓,就是保護文物、保護財富

歷代王朝的陵墓都會埋有大量的珍寶文物,此珍寶文物屬於國家所有;派兵守衛,實際上就是在保護財富。從這個方面來講,清朝政府和民國政府都有一定的積極性。

明朝亡了,清朝替明守墓;清朝亡了,民國替清守墓。這是為什麼?

儘管清朝政府與民國政府有很大不同,前者是封建性質,後者是資本主義性質,但民國政府自1912年4月之後,已不在孫中山掌控之中,落到了袁世凱手裡,袁世凱推行的是專制獨裁統治。由於局勢動盪,清皇室陵墓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在1928年遭到了孫殿英的瘋狂盜掘,損失慘重,這是後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