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清明臨至,總是看朋友圈刷桑鎮大酒店的羊肉泡饃,有相約回家一起解饞的,更有捷足先登曬幸福的。一碗泡饃讓大家內心產生了共鳴,讓大家的思緒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回到了難忘的童年時代。討論激烈不休,徹夜不眠,思緒萬千……

我們桑鎮老街的羊肉泡饃必須要用桑鎮鍋盔。這種鍋盔是長方形的,每個饃三斤重,是壯漢坐在碗口粗的槓子上來回跳,從而一下一下壓出來的。鍋盔面很硬,鍋盔還未成型,早已大汗淋漓。一天下來,搭在脖子上的白毛巾得擰幾次水。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童年時候,跳槓子師傅還是我的偶像。他們邊有節奏的跳動,邊喊著調子,麵糰在槓子底下越來越光,慢慢成型。我欣然他們的力量感和對工作的認真和熱愛。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鍋盔成型後是在一種火可以移動的吊鍋裡烙制而成的,火上面和火下面各有一個鍋盔。上火色的時候在火上面,後期把鍋盔轉移在火下面慢慢烙制,從而使鍋盔外脆內韌,面香味十足。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相傳這種鍋盔和當年渭河邊上的魏蜀戰爭有關,鍋盔是魏軍的行軍乾糧,設計為長方形就是為了好打包攜帶。如今渭河上的屈家橋遺址和胡家橋遺址便是佐證。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桑鎮老街的泡饃,湯是滾熱鮮亮的清湯,肉是白嫩鮮紅的羊肉,濃郁的肉香從煮肉大鍋裡飄出,滿街的人聞著味道就會紛至沓來。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切好的肉和配菜擺在掰好的饃上頭,老闆一隻手抄著碗邊端起來,長把子的鐵勺從老翁裡舀兩勺老湯倒在炒鍋裡,然後把掰好的饃和配菜倒到鍋裡,大火翻炒幾次再舀兩勺湯到碗裡,一碗泡饃就大功告成了,這才是真正的“泡”饃!海海漫漫的端到桌子上,手已經燙的受不了。方圓十幾裡的百姓,能到桑鎮老街上吃一碗泡饃,那都是露臉的事情。

吃泡饃的人是相對固定的,一般都是鎮上的幹部、老師、居民,或者是一些殷實農家當家管事的老漢。貧困的關中農民,對於這種小鎮上最高檔次的飲食,還是敬而遠之的。如果一個青年農民每一次“過會”都去吃碗泡饃,村子裡頭的人一定會認為這傢伙是個糟蹋家業的“二流子”,會落個“張的很”“不會過日子”的名聲。

黑又亮的八仙桌,到處都是坐著的人。也有些手上皮厚不怕燙的老漢,端著碗蹲在門口就開咥了,呼嚕呼嚕的聲音雖然不雅,但卻香得讓一街兩溜的人不得不側目。經常是一碗泡饃吃完,碗邊的羊油已經結成了白色的霜,肚子也鼓的有些受不了,一打嗝,那股香氣卻仍然讓人滿口生津。

父親是鎮上的中學老師,按說,也能夠經常去吃一碗泡饃。但由於父母愛子殷切,重視教育,一家三個學生,加上母親常年身體不好,日子就過得很困窘。父親學校偶有同事家裡過事請客,父親都會隨完禮而儘量不去吃酒席,這樣同事為給父親一張桑鎮老街飯店的泡饃牌子作為補請。每當父親拿回一張硬紙片做的泡饃牌子,我都會興奮不已,父親就用自行車馱上我去鎮上。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父親掰饃,我總喜歡看煮泡饃的爐子伴隨著鼓風機嗚嗚的聲音竄出來的火苗。一碗泡饃上來了,父親先給我分半碗,還把自己碗裡的肉都夾給我。父親看著我吃泡饃開心的樣子,總是喜咪咪的,彷彿那一刻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記得有一次有兩張泡饃牌子,父親帶我和母親一起去吃泡饃,母親生平第一次下館子吃泡饃,驚訝的告訴我們泡饃原來這麼好吃……

忘不了,興平桑鎮老街的泡饃~


歲月流逝,和父母離開故鄉多年,再也沒和父母一起吃過桑鎮的泡饃。桑鎮的泡饃承載了我對家鄉味道的思念,承載了我對童年的懷念,卻萬萬承載不了父親對我的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父母的愛我們是回報不完的,就讓我們從帶父母一起吃碗泡饃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