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于禁带领四万大军降于关羽,但是关羽为什么不用呢?你怎么看?

MILKLA


刘备集团对自己抓到的、或走投无路来投靠的降将,从来是兴趣不高!

1、严颜,自帮助张飞后,突然消失了。

2、张任,刘备入川,好不容易抓了忠勇之士张任,却令军士去劝降,结果当然不出意外,因“不侍奉二主”而杀掉。



3、马超,215年马超仅带几人投靠刘备,后带兵合围成都逼刘璋投降。217年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助刘备争夺汉中。功劳不算小,按理他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北伐的一把利剑。可仍得不到重用,郁郁而终!

4、黄忠,是带有人马投靠的刘备,稍微好一点(他当时可以投靠东吴),但也只是在定军山一战为统帅,平时都是按诸葛亮的计划行事。

5、夏侯霸,走投无路,到蜀国连个朋友都交不到,最后也消失了。



关羽历来瞧不起人。

《三国志》记载:关羽当初:“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意思是:关羽听说不是自己老朋友的马超前来来投降,就写信问诸葛亮:“马超这个人品德才干本领与谁是一个层次的?”诸葛亮回复关羽说:“马孟起这人虽不是一般人能比,只与张飞差不多,不及你关羽美髯公冠绝古今。”关羽看了诸葛亮的回复的书信,非常高兴,把信展示给各位宾客们传看。)

看关羽这是做的什么事?人家马超走投无路来了,没有非分之举,也不碍你的事,嫉妒什么?把私下的信公开传阅,这一下好了,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一点的满足,闹得一圈人心里不舒服。例如《三国演义》中,张飞就不服气找马超单挑,大战了三百回合还耍赖,要挑灯夜战。搞得刘备为张飞担心。

《三国演义》中,张郃与张飞有三战,

第一次,张飞与郃战到二十余合,因张郃“望见山背后有蜀兵旗幡,.不敢恋战。

第二次: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郃不见救兵至,只得奔瓦口关去了。

第三次:张郃与张飞战到十合,郃又诈败。

三次单挑,张郃都不及张飞,如果张郃能一心一意与张飞打,四五十个回合应该没问题。而马超只要二十个回让张郃败退。由此可见,马超比张飞技高一筹,马超在葭萌关与张飞单打独斗,有所保留。

关羽连马超都瞧不起,哪儿看得起于禁!


碧水青山0


首先要更正题目里一个小问题,于禁投降时是三万大军,而且只是迫不得已才投降,并非真心,所以关羽没法直接使用。

于禁率部向关羽投降是大家熟悉的水淹七军一战,根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于禁并非是因为敬仰刘备或者关羽,带着部队主动来投降,而是被困在大水里,关羽率水军打上门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活命才投降,而且他们的家人也都在魏国,所以无论是于禁还是三万大军肯定都不会对蜀汉效忠。在这种情况下,关羽怎么可能放心直接使用于禁的大军呢。而更糟糕的是关羽自己的部队也不多,所以不能将降军打乱编制分散在各军里使用。

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具体带了多少部队并没有史料记载,但是在刘备打下益州以后,孙权曾经率大军来争夺荆州,这一次关羽率部和鲁肃在益阳对峙时号称有三万大军,一般号称都是要比实际多,所以关羽实际能动用的机动部队应该少于三万。

而且曹操命于禁率七军来救援樊城,关羽是蜀汉名将,曹操一向对他很重视,那么派给于禁的部队不会比关羽更少。根据《华阳国志·卷六》记载,于禁所部七军是三万人,这么推算关羽的大军最多也就三万。

水淹七军一下子抓了三万俘虏,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但是关羽自己的部队也不过三万左右,和俘虏数量差不多。这么多俘虏即使解除了武装留在军中也是一个大隐患,如果分兵看管那么会削弱自己的力量。所以最后关羽决定将所有的俘虏送到荆州关押也是权衡利弊以后的决定。


不沉的经远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荆州军北上,围襄樊甚急。曹操命于禁领七军(三万多人吧)支援襄樊前线。结果全军大败,于禁投降、庞德战死,七军三万余人全部被俘虏。



面对这几万俘虏,关羽可愁坏了!

杀了?一世忠义形象被毁。

放了?俘虏放回去,拿起武器又是战斗力。

收编?那问题来了,关羽为何不用这波人?



首先:于禁率七军前来对战关羽,大家雄心壮志的赶往前线,结果一箭未发就输了。他们不是输在战斗力不足、也不是输在战术失误,而是输给了天气,大家肯定不服气。

其二:就是庞德的宁死不降起了表率作用,庞德作为曹营的新人,都能做到宁死不屈,再看其他人,谁还敢降?

其三:就是军法问题,这些士兵的家属都在魏境,若士兵投降,其家属必然蒙羞,甚至还会被株连。

所以这数万魏军属于被俘,不属于投降,自然不会为关羽效力,关羽自然也不敢用他们上战场。

不能杀!不能放!不能用!那就只能关押了,于是关羽将这几万魏军关押在江陵。关押那就得管饭吧!一下多了几万张嘴吃关羽,这就导致关羽粮食出现紧缺,最后竟然去夺东吴的粮食,孙权大怒......所以啊,关羽战败,也有关羽被俘虏吃垮的原因在里面!


左将军


于禁乃曹操手下大将,公元219年,关羽攻樊城,于禁与庞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时大雨连绵,汉水暴涨,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和众将登高坡望水,没有可以回避的地方,关羽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随即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

孙权破荆州杀关羽后将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曹丕表面上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同年去世,谥曰厉侯。

《三国演义》总结他“三十年来说旧交,可怜临难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识,画虎今从骨里描。”

其实于禁的被俘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关羽将其俘虏后被逼投降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于禁投降是为了保全几万兵士性命而降,不可能因为自己为了保全个人性命而降。关羽也是知道其心事,这些军队即便用于同曹军作战的战场也还会临阵脱逃甚至倒戈,所以既不能用于战场,又不能用于镇守后方。

第二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关公为何不斩杀于禁?笔者认为是关羽的仁义。关羽曾经降曹而于于禁算是故交不忍杀之只是关押于江陵。

第三是关羽根本未将于禁的这支败军放在眼里。当时关羽大败魏军,据说曹操吓得要迁都避其锋芒,心高气傲的关羽更不会利用这些个俘虏了。亦或是关羽直接就瞧不起于禁。





神舟六


不知大家听过解放战争时,对国军俘虏开展大规模的“诉苦运动”没有?中共就是以这个方式,把大批的俘虏变成了自己的战士,解决了兵力的来源。直到三大战役时,共军中“解放战士”的占比几乎达到了70%。但大批的俘虏,都不是一俘虏过来,就能马上使用的。古代没有什么思想工作可做,俘虏转化为自己军队的几率比较小。但也有例外;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几千年来都是根深蒂固的。士兵的战斗力强弱,很大程度是跟家庭、家族的生死荣辱连在一起的(秦兵的强悍,就是这个原因)。曹操收编的青州兵,就是因为妥善的安置了青州兵的家属,才成为曹操手中的一支精锐的。这班人是黄巾出身,曹操征张绣时,就只有于禁震慑住了他们。所以,于禁此次“七军”的战士,估计也是以青州兵为主。

关羽俘虏了他们,其实是一个大麻烦;他们的家人都在曹魏,你的思想工作再厉害,也不可能让他们服服帖帖的为你所用。最小的麻烦是利用在前线之便,集体逃散回到魏国。最大的危害是战斗中反戈一击,帮助曹仁杀败荆州兵。而关羽明知这班人不可用,还是不忍坑杀,只好送回江陵羁押。还要从本来就兵力不够的前线,抽出相当的兵力押解俘虏、看守俘虏。要押送四万俘虏走几百里路,还要带着粮食,至少不可能少于三千人。项羽、曹操之所以大批量杀俘虏,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也可以残酷的从另一面解释什么叫“慈不掌兵”了!所以,关羽这一做法,是真正体现出了他是真正的仁慈和善良,他不成圣谁能成圣?!

于禁可不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么没用,那么的无耻。庞德不是主帅,他的杀身成仁不会对士卒有什么影响。于禁可不同,他是“五子良将”之首,长期的征战,生死早已司空见惯。个人生死荣辱对他来说,应该早已不萦于心。他当然知道,他要顽抗到底,这四万将士将死无葬身之地。作为主帅,他不得不为这些将士的生死着想。他的家人也是在魏国的,难道他不知;道关羽绝不会反过来用他为将?他不知道将受到无穷的污辱?但他是没有选择的,只能牺牲自己的名誉,保存这四万将士的生命!

再看看关羽失荆州时,因为吕蒙控制了荆州兵的家属,所以半路上荆州兵全部散去。魏延与王平对垒时,当魏延手下的将士认为是魏延“造反”时,也是选择了散去,为何?也是因为魏延的兵将家属都在蜀中的缘故,如果魏延是真的造反,家属安危就没有保障了。从这些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关羽不敢使用于禁的降卒了!


傲视苍穹39


公元219年,关羽率军攻打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救援樊城,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关羽将于禁等三万曹军俘虏押往自己的大本营,然后率自家兵马猛攻樊城,在这过程中,关羽并没有借助于禁等降军的力量。

我相信任何人在那个时候,都不会用于禁等三万降军,关羽率军攻打的是樊城,曹操的地盘,带一群曹军俘虏去不是找死?于禁等人战败,并不是败在攻打下,而是败在大水上,这一群俘虏心里肯定不服,等到前线与曹仁等人干架时,于禁这群俘虏肯定会反,那么关羽不就腹背受敌?关羽没有这么傻,自己打仗还带个炸药包。

其次,如果不让他们去打曹魏,而是让他们后来打孙吴,他们肯定也不会出力,首先水淹七军,自己的很多战友都被淹死,心中早就对关羽有怒火,再加上此时的孙吴在帮助曹魏,他们就会把孙吴当成自己人,自己人打自己人,不可能吧?于禁这些俘虏的家人、亲戚都在北方,你如果死心塌地的帮助关羽,那么自己家人的性命不久丢了,所以这群俘虏从哪个方面都不会真心帮助关羽的,关羽肯定看破了,所以不用于禁等俘虏。

这个就跟白起俘虏四十万赵军一样,当时白起只有将他们坑死,如果让他们加入秦军,然后去打赵国,拿着刀砍自己的亲人,他们会愿意吗?


司马长史


于禁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跟随曹操征战多年,讨黄巾,攻袁术,破张绣,擒吕布,抗袁绍战功赫赫,威名远播。曹操讨伐张绣时,曾经称赞于禁有古名将之风。后因功于禁升为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关羽猛攻樊城,曹仁抵挡不住,曹操派于禁和庞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时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决堤放水,淹没曹军,并且乘船攻打于禁庞德,于禁随即投降,庞德被斩首。

于禁在曹军已是左将军,益寿亭侯,假节钺。关羽在蜀汉只是受封前将军,加之关羽一向孤傲,更加看不起降将,而且,关羽包括刘备也给不了于禁更大的荣华富贵,所以,就算于禁本事再大,关羽也无法重用。


秦时明月照我还


才投降的士兵怎么敢大规模用?

士兵都是有家有业的,除非胜利之后才能进行甄别选用,否则战场上倒戈怎么办?


四川達州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于禁名气大,武力值不高,用他没多大益处,二,招收了4万降兵,有于禁在,有可能带人哗变,就是用也是送往益州让刘备安排,三,关羽骄傲成性,三流武值于禁不入他的眼,如于禁有庞德武值,关羽会考虑,四,关羽以忠义闻名,更看不起主动变节之人,五,于禁算是曹操身边走得近之人,用他风险太大,何况关羽在曹营一直养不熟,一个人用自己理念衡量别人是绝大部分人的思维


小竹心


日本举国投降,中国还说不要,偏要说中日友好?!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