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AT等大公司升職的人,都明白這幾點

01努力不是升職的關鍵

燒刀子的職業生涯很特殊,是少數跨界、跨行做得都還不錯的人。

從2C的互聯網行業,到2B的IT行業,從2C的營銷,到2B的銷售,從頂級團隊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後又到一線的互聯網大公司,每一份經歷的戰績都還算突出,也獲了不錯的晉升機會。但我是心靈出過海的人,還是適合自己創業,呆不住,最終的歸宿還是創業了。

這裡要說明一下,互聯網行業與IT行業還是有區別的,像國內的BAT、頭條、網易、新浪等企業,國外的google、facebook、亞馬遜、snapchat等這些企業都可以說是互聯網行業,而像國外的IBM、微軟、甲骨文、SAP、salesforce,國內的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神舟數碼這樣的集成商等其實是IT行業,前者大多是直接2C的,後者多是2B的。

不同的經歷其實有利有弊,但總體上是利大於弊,30歲之前儘量要做加法,因為得給自己的職業規劃積累更多的數據,再判斷自己真正的職業定位


在BAT等大公司升職的人,都明白這幾點



這些經歷,讓我看到了不同的企業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老闆、不同的崗位上對人的不同要求,也磨礪了我足夠的寬度和一些領域的深度,我經常哲學也扯一些,商業也會扯一些,2C會扯一些,2B也會扯一些。

「比2C更懂2B,比2B更懂2C」,這倒成了我一個重要的標籤,加上也在不斷地加深這2個方向的深度,我獲得了很多好的機會。

很少人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做2B的人,2C的企業很難接受,同樣,對2C的人也是,因為形成的思維模式太不一樣,而每一份經歷我都有辦法進入,而且能以很快的速度幹好,不是因為我比別人聰明,而是能找到這個行業的規律,也就是子桓講的順其(規律)自然,所以一切自然而然。

很多人說1萬小時定律是成為專家的法則,這句話其實是很片面的。

就像我們從小銘記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他們沒講,“沒有那1%的靈感,99%將絲毫不值錢”。

1萬小時定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模式上的努力,如果有前人指路或者悟性很好,根本也不用1萬小時,我見過最快的,只要1000小時,就是因為找到了規律。

02理解規則是最重要的

「規律」一詞開始被大家用爛,但真正理解的不多。

這就像每年的熱門創業項目,這幾年一直在講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會有很多人撲上去覺得自己能分一杯羹,創業的創業,炒幣的炒幣,最後真的是一地雞毛,我很佩服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人,但可做的市場,不一定是你能做的,我們還是得正確的認識自己。

比如,人工智能就不是2000年時的門戶互聯網時代了,李想靠著做了個人網站,後來也發家致富了,確實是個屌絲逆裘的時代,而人工智能的不一樣,它有三個關鍵詞——算法、算力、數據。核心是算法,但最關鍵的卻是數據,核心原因是靠人腦演繹出算法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現在的算法都得用數據訓練出來的。

數據都掌握在那幾個大的互聯網公司手裡,真不是一般人有錢就能玩得動的。這是這個行業一個基本的規律,如果你不明白,吃相會很難看。

在職場上混,也是一樣的,你不明白職場的規則,特別是你所在企業的規則,你的努力很可能是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只會越來越艱難。

今天,我主要聊聊大公司的一些升職規則。

03KPI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在職場裡,KPI是最顯性的數據考量指標,你完成了多少任務決定你拿錢多少,卻不一定能決定你能否升職晉級。

一個百度的朋友前些日子找我聊天,說反思自己這幾年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原因,還是幾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晉級考核中被刷下來了,而他的業績完成的很漂亮,後來跳槽了,業績完成得一般,卻平步青雲了,他和我說:他也成為了當年他討厭的人。我問怎麼回事,他說,跪舔領導唄。

這是現實的,我其實很理解。一個企業,CEO要的是業績,這沒錯,你做好業績也沒錯,錯就錯在你在職場中的老闆並不是CEO,而是你的直接領導,外企喜歡叫 line manager^_^。他能決定你考核結果,從而影響你的晉級、升職、加薪,他也有他的老闆,你太強太耀眼,說不定反而上不去,他也需要安全感,反倒不如提拔一個弱一些的,所以和他處理好關係、理解他的心思,真的很微妙。


在BAT等大公司升職的人,都明白這幾點



有人會說,那企業里人人都to老闆,效率豈不是很低,有這可能,但一個大企業的基因是改不了的,這不是你能左右的東西,這得靠組織的文化、制度建設、管理模式的優化來改善,但總體一定形成了,船大難掉頭,聯想當年靠綁著運營商手機都賣到了國內第一,後來一旦運營商說不要你的低端機了,聯想的手機業務就開始潰敗,所以我們看到了後來的小米們的群雄爭霸就從那時候開始的。

關於這一點,我們先不多講,後面我們談商業時再和大家分享。

所以,在職場站隊,你是誰的人,比你活幹得好,有時候更重要,但我不是說KPI完全不重要,這塊你不能有絕對的短板是必要的,不然,就算想提拔你,和同事、HR、上層領導都說不過去。

當然,還有一種極端情況,你的業績完成情況和別人不是一個量級時,這種力量會讓你的直接領導不能忽視,上層的領導也會關注你,這就是另一回事了。我曾經就以遠遠超額完成任務,獲得過這項殊榮^_^。

04跟對公司發展形勢很重要

長江商學院的slogan是:取勢、明道、優術。這第一項,就是取勢,在職場也是一樣,跟不對形勢,怎麼努力都白費,在職場指的形勢是指你最好進入公司的核心業務發展部門,如果你在聯想進入的手機業務,那會死得很慘,聯想的核心業務到現在依然是政府、高校、大客戶的PC電腦銷售業務,現在也在搞存儲、智慧校園啥的,還是源於他的核心銷售資源在這一塊。

如果你是擅長的是營銷,最好不要去2B行業,2B行業因為業務複雜性,靠的是KA大客戶銷售,而不是市場那一點點宣傳就夠的 ,而2C就不一樣,因為產品價值易理解、價格相對低、買錯的風險係數也不高等因素,可以靠廣告、公關、品牌推廣、SEO等,甚至微商的方式就可以完成購買,所以,你的文案能力,你的品牌意識,你的網感都會幫助你有不錯的發展。

同樣是銷售,企業銷售與2C的銷售也差別很大,超市的促銷員根本就不是銷售,教育行業的課程顧問也分在線的和線下的,線上的,像邢帥教育的社會化銷售模式根本就是標準的話術複製,而線下的客單價的英語課程,像華爾街、英孚的成人英語,因為有時候客戶是非剛需,價格又高,競爭也大,所以要求銷售有不錯的銷售能力。

企業銷售中的大客戶銷售與直銷、渠道銷售也很不一樣,這塊,我們未來講銷售的時候再重點講。

大公司是有轉崗機制的,你對本部門不滿意,你是有選擇的,但你選擇什麼樣的部門,就很考驗你的眼光了。

05跟對人特別重要

有時候你升職加薪,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當你的領導順風順水,你又是他的心腹時,你就很可能被提拔。


在BAT等大公司升職的人,都明白這幾點



職場裡一定是分親疏遠近的,領導也有自己的愛好,當你判斷一個領導很有前途時,和他保持一種這樣的關係很重要,他覺得你很靠譜,你又會來事,然後將自己工作學會可視化,就變得很重要。

“與領導幹10件好事,不如干一件壞事”,這句話說透了搞定人的核心,我還在大公司打工時,有一個其他部門的負責人,業務真的乾得很爛,但他就掌握了這一點,大部門的老大很不滿意,但他的領導每次都會保他,屢屢能過關。

只有這樣,領導升職了,才會想到你,帶你一起飛,不然,升職這事真的和你很遙遠。

當然,職場遠遠不只有這5項,還有和同事的關係處理、如何在重要場合進行內部營銷、如何將自己的工作成果可視化……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我們慢慢來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