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2019版《新白娘子傳奇》電視劇正在熱播,再次把流傳千年的白蛇傳故事帶到全國觀眾眼前,當年電視劇中耳熟能詳的那些歌曲又在大家耳邊響起,很多人可能都有注意,但也可能容易忽視,“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原來經典的白蛇傳說和四川有很大淵源,究竟白蛇傳說是不是有這樣的發展過程,還是當年電視劇一時興起的改編呢?

揭秘“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2019版新白娘子傳奇海報

一、白蛇傳說的流傳背景

白蛇傳說是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最大的IP故事之一,不僅民間全國各地的人們非常喜愛,各種地方戲曲幾乎都演過白蛇故事。早在1959年就有統計,全國各民族、各地區三百六十多個戲曲劇種和三百多個曲藝曲種,幾乎都有《白蛇傳》改編的劇目和曲目(見《白蛇傳》論文集資料? 浙江古籍出版社)。這個故事早在19世紀就已經揚名海外,被法國人介紹到了歐洲。國內電影也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搬上銀幕了,日本在50年代中,同時拍過真人版和動畫版的白蛇傳,非常風靡,所以,白蛇傳說可以說是僅次於古典名著三國西遊,在國際上影響力最大的中國故事。

用早年胡適研究四大名著流傳的說法,白蛇傳說也算是一個世代積累型的故事。好比水滸傳發源於大宋宣和遺事,西遊記發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白蛇傳說最早也出自宋元年間《清平山堂話本》的小說《西湖三塔記》,只不過這個故事有三個妖怪,白蛇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害人的反派形象。但這一小說開創之功是將故事設定南宋臨安府西湖一帶,白蛇化身人妻,主人公奚宣是公子官人(名字與許宣或許仙也非常接近)基本框架是具備的。故事主線是奚宣在路上救助一個小娘子回家,被其母親蛇妖白娘子強行要留下娶妻安家,主人公和白蛇鬥智鬥勇,最後收了白蛇壓在西湖塔下,白蛇故事的雛形是有了。但當時南宋時期的主人公奚宣是一個修道之人,帶有道士色彩。

到了明代,小說和戲曲傳奇都進一步發展。萬曆時期,據說陳六龍編寫過一部《雷峰記》傳奇劇本,但並沒有流傳下來。差不多同時的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的名篇《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故事只是起初發生在杭州臨安府,藥材鋪商人許宣在西湖結識了白娘子和丫鬟小青,這就是經典的借傘、還傘、成親等重要情節。白娘子幫助許宣開藥鋪但遭發配,而後故事主要集中到鎮江,許宣在鎮江重新開起藥鋪,一家團聚。這時,無意中許宣和金山寺僧人法海相遇,發現他的家人其實是蛇妖和魚精,前來收服被壓在雷峰塔下。

揭秘“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趙雅芝、葉童版新白娘子傳奇劇照

到這裡,馮夢龍的改寫白蛇傳說,已經和之前流傳版本大不相同。馮夢龍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作者,他曾在鎮江丹徒做儒學訓導,對鎮江的地名背景十分熟悉,如針子橋、金山寺、五條巷、渡口碼頭等全都寫進小說,體現了細節的真實。包括那個被現代人調侃“不懂愛”的法海和尚,歷史上據說都有真實人物原型。法海的確是鎮江金山寺的重要人物,只不過他不是宋朝的,而是唐朝晚期的人物。

法海本身是晚唐宣宗時宰相裴休的兒子,原名裴文德。宣宗崇佛(少年時流浪在外有過當和尚的傳說),裴休也捐建密印寺(位於湖南省寧鄉縣境內)。裴文德後來到密印寺出家,拜在當時禪門溈仰宗創始人靈佑禪師足下為弟子,獲賜法名法海。後來到處遊歷,做了許多好事,最後來到鎮江,見到早年的澤心寺破敗荒蕪,法海就發宏願要重新修葺,經過一段時間完成的新寺廟,就改名金山寺。

因為明代後期是一個人性覺醒的時代,故事中白娘子是喪夫守寡的形象,遇到許宣體現男女平等的方式追求真愛,而且勇敢真誠的幫助許宣經營藥材生意(反映明朝時期江南商業的興盛)。馮夢龍是推崇男女自由情感的,在創新白蛇故事層面,多少借鑑歷史上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形象。故事中大部分時候,白娘子根本沒有妖精氣息,完全是當時生活中理想賢妻的模範。直到法海出現,對妖精身份的壓制,代表了社會上保守古板的一面。馮夢龍塑造的白娘子,反而代表古代大批追求自由愛情而遭受迫害的女性形象,所以這一故事開始轟動,非常受書生文士喜愛。

揭秘“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今天鎮江的金山寺

再到清代乾隆年間,安徽戲曲家方成培改編《雷峰塔傳奇》劇本,共三十四出,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行,整個故事主題和情節走向都進一步完善細化,基本成了此後民間傳播非常廣泛的白蛇故事。

其實乾隆年間一共有三個版本的白蛇劇本。最早的黃圖珌版《雷峰塔》在乾隆三年,基本是馮夢龍小說的戲曲化改寫,沒有什麼創新,而且,故事的核心人物還是許宣,並不是白娘子。第二個梨園版,中國藝術研究院僅存八出殘本,阿英收藏的三十八出為抄本,內容無太多差異。這一版創新不少,尤其是在白娘子產子登第情節,為故事的結局增加了內容。生下兒子的白娘子,標誌著白蛇褪去妖精形象,最後獲得救贖得道的表現,在舞臺演繹和觀眾接受方面,比之前小說版和黃圖珌版是有長足進步的。而且已經有端陽,求草,水斗,斷橋等經典片段。

再到方成培的版本,主要工作是將此前的白蛇故事徹底“雅正化”,此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改動基本不大了。方成培本身就是一個喜歡修道的人,據說他自幼體弱多病,但文才卻很出眾,與著名詩人書法家翁方綱有交往。

這一版對白蛇出處和大部分詞曲方面進行了細緻修改。傳說這一白蛇故事本來就是在著名的徽班進北京的背景下,當時《雷峰塔》是給乾隆皇帝和皇太后祝壽進行表演的重點戲,所以對曲詞“雅正”的要求是第一位。方成培基本保留梨園本最精彩的“水漫金山寺”“斷橋重會”等段落,這幾處修改較少,其他大部分內容都做了完善。

揭秘“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今天出版的白蛇全傳小說

方成培開篇為白娘子和許宣增加了前世淵源,他設定白蛇一向在瑤池王母的蟠桃園修煉,因偷吃了仙桃開始領悟修行。而許宣是文殊菩薩坐下弟子,與白蛇有宿命淵源,必須要等到機緣成熟,經法海點化才能得到正果。方成培的改編,為後面為什麼白蛇與許宣會波折重重安排下一種合理的伏筆。也是進一步讓觀眾接受他們的苦難,體現一種經歷的正當性和得道的必然性。最後也包括塑造白娘子兒子許士麟哭祭雷峰塔,感動佛祖等經典片段,使故事時間跨度拉長,也更增加了感染人心的力量。而且故事中青兒也設定為青蛇,不再是過去的魚精了。

方成培的白蛇故事,通過各種戲曲形式演繹,完全深入老百姓的心目中,對白娘子和許仙感天動地的真摯情感充滿同情。例如寫有身孕的白娘子去營救許仙,法海在寺廟困住許仙不與白娘子相見,還指責白娘子會害許仙,白娘子義正辭嚴的說:“我敬夫如天,何曾害他?你明明扇惑人心,使我夫妻離散。”許仙一時意志薄弱,青兒對許仙有不滿,白娘子在斷橋原諒許仙,還反而勸青兒:“我想此事非關許郎之過,都是法海那廝不好,你也不要太執性了。”

因此,這時白娘子就已經基本達到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幾近完美的形象,所有的不滿都針對法海,這是原來故事中反對守舊思想所定調的。最後白娘子、許仙與兒子一家團圓,也是佛祖慈悲的體現,也不是佛門一味和他們有對立,主要是白娘子要修成正果的一種艱苦歷練,對整個故事的矛盾都進行了昇華,體現了一種高明的創造力,這也是白蛇故事能夠至今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白蛇傳說發展演變中和四川的聯繫

今天現代影視劇中,對白娘子的設定來自四川,是青城山、峨眉山中修煉千年的白蛇,這種塑造到底有沒有根據?早期話本小說階段都和四川無關,清代以後,白蛇故事在戲曲劇本改編過程中就修改了白娘子的出身來歷,清代晚期再回到白話小說版本,就基本依照戲曲故事改寫,白娘子就成為來自青城山下的白素貞了。

揭秘“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今天四川青城山風光

早期白蛇傳說故事都設定是在鎮江或臨安,原本白蛇只說是金山上白龍洞的妖精,後來設定白娘子師從黎山老母,不論怎樣和四川是沒有關聯的。到乾隆年間三個版本《雷峰塔》戲曲傳奇中,梨園版和方成培版都已經改寫白蛇的出處是四川峨眉山。

如方成培在第二齣《付缽》和第三齣《出山》,幾次在唱詞點明白蛇從蟠桃園領悟修行,然後到峨眉山中修煉。黑風仙來探望白蛇時就說:“貧道有一義妹,名白雲仙姑,向在西池蟠桃園中潛身修煉,今到峨眉山連環洞中,養成氣候,道術無窮……”

之後嘉慶年間,一本署名玉花堂主人校訂的中篇白話小說《雷峰塔傳奇》,全書只有十三回,更是在開篇稱白娘子來自四川成都府。該書第一回《謀生計嬌容託弟 思塵界白蛇降凡》寫到:“且說四川成都府城西有一座青城山,重岡迭嶺,延袤千里。此山名為第五洞天,中有七十二小洞,應七十二候,八大洞按著八節。自古道:山高必有怪,嶺峻能生妖。這山另有一洞,名為清風洞,洞中有一白母蛇精,在洞修行。洞內奇花競秀,異草爭妍,景緻清幽,人跡不到,真乃修道之所。這蛇在此洞修行一千八百年,並無毒害一人,因他修行年久,法術精高,自稱白氏,名曰珍娘。究是畜類,未能超成正果。”

揭秘“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2019版新白娘子傳奇劇照

即便到清代中期這個時候,那麼多戲曲和小說版本的白蛇故事,白娘子一直都沒有具體名字。今天我們知道的“白素貞”這個名字,據說是劇作家田漢先生修改《白蛇傳》劇本才傳開。但這一說法也可能並不實際,也有說清末光緒年間彈詞《義妖傳》已經定下白娘子叫白素貞,男主角也不再是許宣而是許仙。只不過民國以後重新印行《義妖傳》為藍本的小說64回,白素貞和許仙的名字就更加普及了。

也是因為清代中期以來,戲曲成為傳播《白蛇傳》的主流藝術形式,全國各地都非常風靡,尤其以川劇為演繹《白蛇傳》的一大特色地方戲,這是白蛇故事和四川文化淵源的又一大隱秘聯繫。

川劇《白蛇傳》是清末以來就成為經典的地方劇種。50年代以後,但凡國家對外演出白蛇故事,幾乎都主推川劇版,先後在瑞士、意大利、荷蘭、聯邦德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多國上演,反響非常好。因為川劇《白蛇傳》不光是欣賞那些著名的唱腔曲詞段落,原本就很有“場面”和“動作”元素。與其它地方劇種相比,川劇更注重武打和做工,其中《遊湖借傘》、《水漫金山》、《斷橋》等折戲常單獨演出。

更為搶眼的是川劇中青兒這一角色,根據情節會分別由男女角扮演,在文戲時是嫵媚的丫鬟,武戲時就變身勇武的男將,這是川劇所特有的創意,其中“牽眼線”、“吊打”、“飛耳帳”、“託舉”、“站肩”(也叫“土芭蕾”)、“變臉”、“吐火”、“踢慧眼”、“滾禪杖”等川劇“動作戲”絕活表演,使國內外觀眾連連讚歎。

揭秘“青城山下白素貞”:歷史上白蛇傳說和四川到底有沒有淵源?

黃聖依版白蛇傳說海報

所以,長久以來白蛇傳說和四川元素已經有密不可分的文化淵源,以至於當今影視版本的白蛇故事多數都會吸取四川文化元素。尤其趙雅芝、葉童版本的《新白娘子傳奇》主要編劇之一貢敏先生,據說是定下全劇故事大綱的人,本身就是資深戲曲研究專家,能把戲曲藝術和影視劇形式巧妙銜接,保留白蛇故事來源戲曲的文化底蘊。

也有說貢敏祖上就是安徽的,《新白娘子傳奇》的故事本身就是以方成培版《雷峰塔傳奇》為基礎,加上大量融合川劇白蛇傳元素。只不過貢敏原本希望全劇是以白娘子和許仙的感情線為主,但製作方希望加強神話和打鬥,添加了那些黑白無常啊、道士鬥法啊等古靈精怪內容,最後貢敏只完成前面七八集和全劇大綱就被其他編劇替換了。

就白蛇傳說的其他文化背景方面,眾所周知,青城山、峨眉山是故老相傳的道家文化重鎮,最終白蛇卻是從道入佛完成修行,本身似乎也意味了歷史上佛道在民間競爭的某種關係。白蛇故事的宋代話本、明代小說到清代戲劇的漫長髮展,也可以說多少透著一些佛道競爭的關係。因為早年宋代話本都是反映道家修煉,不論白蛇還是主人公奚宣都是修道形象。到明代開始出現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以佛家力量收服白蛇。到清代戲曲中,白蛇點明是四川青城山峨眉山修道千年,而且充滿善良情感,且凸顯了白蛇與許仙的前世淵源,使人們對白蛇的同情增強,一方面加強修道與法海的對抗,一方面對最後白蛇從修道到進入佛家得到正果也能接受,正如白娘子所修煉的峨眉山本身也在清朝從道入佛,通過這一戲曲在民間各地傳播和經久不衰,事實上也表明清朝時期整體道教文化相對衰弱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