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令人震惊的奇技淫巧发明?

瀚海说史


在古人的用法当中,“奇技淫巧”并不是一个正面的词汇,这一类发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以悦妇人”“以咨耳目之欲”。当然也不能否认,其中的某些创造、发明对于后世也有一定的正面启发和引领,但这其实并不是发明者的初衷。

举几个奇技的例子:

水傀儡

这种东西在隋唐时代就有,称为“水戏”。宋、明时代在宫中有表演,一般是使用轻质的木材雕刻出各种人形,但只有上半身,高度大约在二尺左右,表面用油漆彩绘,如同生人一般。人形傀儡安装在三尺长短的竹板之上,下面藏有机关。

表演的舞台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木制水池,一丈多长,三四尺宽,二尺深,四周不会透水,池中加入七分水,水傀儡就浮在水面上。水池的四边垂下纱屏,艺人藏身在围屏下面,推动竹板,同时操控傀儡表演各种姿态,另外有人负责奏乐配词。这种东西,整体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花费昂贵,表演时也需要多人一起操作,难度不小。

鸳鸯裤

不太清楚是什么时代的发明。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位王亶望,山西人,做过甘肃布政使,后来改任浙江巡抚。王亶望身边有一个小妾,是个江苏女子,名为吴卿怜,色艺出众,极有才情。

王亶望对吴卿怜极为宠爱,在两个人的卧房中书写一联:色即是空空即色,卿须怜我我怜卿,又特制了这种四足裤,用丝线在上面绣出“鸳鸯裤”几个字。至于裤子具体是什么样子,不太好说。

乾隆四十六年,王亶望因为贪污被抄家斩首,抄家时搜出这条鸳鸯裤。据说,乾隆帝听说之后,大恶之,恨道:“公卿宣淫,一至于此!”

禽虫戏

古代的市井当中,有些艺人会训练一些禽虫进行表演,以此谋生。表演的禽虫包括龟、蛙等,文献中描写得绘声绘色,难辨真假。

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一种蝇虎表演。蝇虎又名蝇狐、蝇虎子,是一种小蜘蛛,颜色灰白,善长捕捉苍蝇,因此得名。唐代时,一个名叫韩志和的倭人给唐穆宗表演过,据说他用丹砂喂养蝇虎子,把它们的身体变成红色。一二百只蝇虎被分成几队,在乐声中盘旋回转。

有一位襄州隐士姓王,也会训练蝇虎表演,他的蝇虎装在一只细竹筒中,放出来几十只,分为两队。隐士击打一只小鼓,蝇虎“如对阵式,每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

据说这些蝇虎可以变换几十种阵法,表演结束,再一只接一只爬回竹筒中去,颇为神奇。


于左


大家看到奇技淫巧几个字后,一定不要想入非非,因为我们这是在说正经事,奇技淫巧也是正经的词。

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有哪些奇技淫巧的发明,这些发明在我们后来看来,是不是令我们汗颜的一件事。

马桶

我们现在用的蹲式马桶,其实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被聪明的古人们发明出来了。说来真是令人惭愧呀,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在老祖宗发明的东西上,进行的创新。

就像下图这个样子的马桶,正是从梁孝王刘武的墓穴中,挖掘出来的。梁孝王刘武,其实就西汉时期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十分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这就是他用的坐便。

想想汉朝的时候,距今已经两千多年的时间了,人家就已经用上这么先进的马桶了,你看古人的这个发明是不是很不一般,是不是很显高大上呀。

春凳

看到了吧,这个东西是不是很像一张床,但是又比床窄小多了吧。现在的人,都已经很少用这种春凳了。估计能见到这个东西的人,也很少了。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这个东西几乎是每家必用的产品。

因为古代的时候,屋里没有空调,天气一热的时候,到晚上人民就可以在户外乘凉了。但是,在外面乘凉的话,不可能长期站着了,毕竟站时间长了是会累的。

这时候若是有一个能躺的东西,不就能解决所有的事情了吗?

于是,比床小一点,容易搬进搬出的春凳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了这个东西也是可以两个人在上面一起休息的,至于能在上面干什么,你应该懂的。

那么它为什么又叫做是春凳呢?

因为春末的时候,天气就开始热了,天一热人民就想起它来,所以,就把它叫做春凳了当然了叫做春凳还有另一种意思,你懂的大家都是聪明人,就不用说的那么明确了吧。

折叠椅

这个椅子是不是很别出心裁呀,比现在的一些椅子看上去都要高大上,都要使用的多了吧。不但可以坐、躺、还可以按摩,当然了还能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这个椅子多功能折叠椅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古人们制作出来了。看看是不是可以秒杀现在的任何一种你见过的椅子呢?

可以说在古代只要有了它,吃喝拉撒,在这个椅子上,就能完成了。

话说关于古人哪些奇技淫巧的东西,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看看水见过的最为新颖,最为时髦。


史学达人


奇技淫巧,有人可能会对这个词存在误解,其实,这个词指的是新奇的技艺或作品,古代确实有很多的奇技淫巧,接下来金兔就给大家介绍几个。

1.木甲艺伶

木甲艺伶,这是个啥?

这个东西出自历史典籍《列子》中,据该书记载,有一天,周穆王跑去昆山打猎,到了巴蜀一带,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匠人,这个神秘的匠人给了周穆王一个有趣的物件,这个物件呈人形状,周穆王要它唱歌它就唱歌,要它跳舞它就跳舞,可谓是神奇无比。


周穆王见其如此配合,很是欣喜,就打算奖励这个木匠,没想到这个物件开始调戏起周穆王的爱妾,周穆王大怒,本来觉得是好东西,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好色之徒装扮的。

木匠就对周穆王说,这是个木头物件,怎么会是人呢,说完,还亲自把物件拆了,里面全是木头机关,这下就轮到周穆王傻眼了。

可惜自周穆王后,该技术就失传了。

2.冰鉴——古代的冰箱

冰鉴是放置冰块的容器。

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就曾出土了青铜制的冰鉴,令当时的考古人员颇为惊叹,因为它有着类似现在冰箱和空调的作用。

冰鉴多为木制或青铜制,使用前,先往冰鉴中放入冰块,再放置食物,起到冰箱的作用。

冰鉴的顶部有盖板,上面开有双钱孔,既是抠手,也是冷气散发口,散发出的冷气可以使室内凉爽,起到类似空调的作用。


冰鉴最早出现在周代,如《周礼·天官·凌人》中就说:“祭祀供冰鉴。”

发展到明朝,冰鉴几乎成了北京城内皇宫贵族夏天的消暑利器。

此时的冰鉴以珍贵的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不仅外形美观,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冰鉴内部挂锡,可以防止冰水侵蚀木质的箱体;箱底留有小孔,用以排水。

冰鉴有两块盖板,一块固定,另一块是活板,夏天的时候,可以把活板取下,箱子内部放置冰块,再把新鲜的瓜果或者饮料放在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使用后惬意无比,不失为消暑利器。

不过,古代夏天的冰块较少,大多是冬天先储存在冰窖中,用的时候再拿出来,数量有限,通常只有王公贵族才用的起。


3.越窑青瓷方格盒

越窑青瓷方格盒,于1984年出土于三国东吴大将朱然的墓中,为什么说它令人震惊呢?主要是因为它太熟悉了,跟现在食堂用的餐具太像了,以至于有人称它为三国白领用的餐具。


金兔历史


奇技淫巧 是新发明

这个词很多人存在着误解,奇技淫巧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

古人不仅会读四书五经,而且也会发明创造,有些发明在现在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诸葛亮北伐保证粮草运输的木牛流马,鲁班制造的木鸟,都太虚幻了,不再提及。

下面这些都是有实物为证的:

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外观非常漂亮,一个坐着的宫女,神态恬静优美,宫女一手执灯,另一只手放下袖管看似是在挡风,其实是虹管。虹管可以用来吸收多余的油烟。这样一个极具实用功能又有审美价值的物件体现了古人超前的环保理念。

鬼工球

鬼工球是一种精美绝伦的中国国粹,是一个制作相当复杂且工匠水平要求极高的工艺品。球体全部是用完整的象牙雕刻而成,每一层都可以随意转动,没有拘束。复杂的纹饰雕琢更是极其考验制作者的水准。这里采用的是高超的镂空技艺,制作过程十分的繁复,可谓是巧夺天工,因此被人们称为“鬼工球”,可见其不凡。

倒流壶

根本无法复制的东方“魔壶”。

你相信水会倒流吗?我相信!因为你没见过这只倒着流的“魔壶”——倒流壶!倒流壶是一只“有内涵”的“魔壶”。当你把水顺着梅花孔倒入壶内时,这时水并不会从壶嘴流出。但是将壶倒过来以后水并没有从梅花孔流出来,反而从壶嘴能正常的倒出。因此被称为“倒流壶”。制作原理让人费解,直到现在专家依然无法复制。

华容道

这是一种益智游戏,故名思议取自“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典故,

“曹操”只有遇到“关羽”才能活下去。

华容道被国外的智力专家评为与魔方和独立钻石棋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

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议啊。


逸谦吧唧吧


奇技淫巧以悦妇孺——正知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作为一个人文方面的爱好者看到这个问题就想来答一下咱中国历史上这方面的发明(虽说奇技淫巧是个贬义词吧……)

被中香炉——熏球



其名既可知所谓熏球就是小微型的香炉,就像手炉之于暖炉。雕刻精细,品相一流,是用来放置香料熏香衣被的小球,看似无大新奇的地方是吧,但它的设计结构却让人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惊叹。在它的球形外壳之中悬放着两层同心圆环,而在正中间是存放香料的托盘,两层圆环之间和球形外壳互相以支点轴连接。三者由支撑轴固定互相垂直,可相对自由转动,而三者的互相固定使得中间的香料圆盘随时保持固定而不会随炉体转动而转动导致香料溢出。原理同现代物理学中的万向支架相同。




汉代环保灯具——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出土自西汉中山靖王陵,因曾放置于窦太后长信宫中而得名。造型为一手举宫灯的侍女形象,形制精巧,雕刻衣皱可见,加之65字铭文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但最令人令人惊奇的还是它那神奇的结构



宫女以衣袖侧托宫灯,其中暗含通道虹管,在燃灯之时产生的烟雾顺之流入。而宫女体内填有水池,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此上都从生活用品之中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点滴之中可见当年中国古代的繁荣与昌盛。正是有着繁荣的社会经济才会有如此用心新奇的手工艺品。文人骚客所言奇技淫巧以悦妇孺排斥贬低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殊不知正是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前的繁盛。

人海茫茫相见即是有缘


河洛村干事




进到这篇文章的人,有人就是因为看到“淫”这个字,才走了进来,想说一声,抱歉,这个“淫”字不是金瓶梅的那个“淫”字。

奇技淫巧,指的就是那些创意奇特,而作用一般的发明,最早见于《书.泰誓下》:“做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历史上的“奇技淫巧”多了去了,今天我们就介绍几种“奇技淫巧”。

古代冰箱



冰箱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古代就有。曾经挖掘的一个战国墓中,赫然出现了一个“怪物”。

此东西四方四正,看起来像个鼎,仔细再看看,发现上面有盖,而且密封挺紧。揭掉上面的盖,可以看到里面的状况。此鼎分两层,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是夹层。

仔细印证、推理,得知这就是古代一个冰箱,那个夹层是放冰块的,而里层是放食物和酒水的。当冷气通过壁孔,大量到了内层后,食物或酒水就被凉气影响了,达到了保鲜或冷冻的作用。

但是,此冰箱不足的是,夏天冰块难弄,冬天又基本无用,特别是南方地带,更是鸡肋。就算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设计、制造者的智慧。

古代足球鞋



足球是古代中国所发明,那时候叫蹴鞠。

我们熟知的《水浒传》中的高俅就是其中的高手。足球踢得好的人都知道,有一双好球鞋,可以增加踢足球的效率,那么宋朝的球鞋如何呢?

曾经,有关专家从出土的南宋墓里得到一双球鞋,这让大家感觉到了震撼。因为那鞋子的材料选用,鞋子制作,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人觉得现代足球鞋就是仿照那鞋做的。

鞋面采取的是头层牛皮,而鞋底制作了凸起,看起来和现代足球鞋的原理一样,不过一个应该是“爷爷”,一个应该是“孙子”。

古代计程车



关于“计程车”这个概念,仿佛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是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记录行驶里程”的车,当然,那时候都是马车,都是木头轮子。

最早的“计程车”利用装在车轮侧面的装置,在行驶到一定里程时,拉动车上的小木人敲鼓一下,下一圈过来再敲一下,总之,人们只要记得一个循环有多少里程,然后再乘以敲的次数,就得出了整个路程的距离,可谓“精细无比。”

那时的“计程车”收不收费就不知道了,但记录里程还是靠谱的。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小车满街跑,每一辆车都能精准记录里程,现代科技的力量太伟大,但如果没有古人的铺垫,现代人又如何能实现各方面的超速发展?

连弩车



这是一个重要的武器,是墨子的重要发明。这种连弩车,最佳使用地点在城墙上,有十人操作,瞬间即可发射六十支大箭,无数小箭。是守城利器,只是需要操作的人数多,装箭速度慢,于是,使用频率一般。

后来,诸葛亮在连弩车的基础上,发明设计了新的连弩车,军事历史上称其为“诸葛弩”。

诸葛弩的使用时间比较长,直到明代还在用,但此时的诸葛弩可以连发十次,威力大得惊人,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历史上的“奇技淫巧”数量很多,这说明我国的劳动人民智慧出众,善于发明和发现。今天篇幅所限,就简单介绍这四种。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交流,我是爱好文史、研究文史的蓝风破晓)


蓝风破晓


奇技淫巧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是惊人的。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很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工具,有的流传到现在,但也有很多由于工艺过于巧妙,没有能留传下来。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三国时期两种著名的器械,它们制作精巧,现代人都无法复制。

一、威力巨大的诸葛连弩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在前人使用的连弩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元戎"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八寸长的铁箭,杀伤力惊人。

连弩:


可惜记载太过简单,没有写清楚制作工艺,也没有配图,所以这种连弩是什么样的,怎么使用我们无法得知。

我们只能根据零星记载,得知这种弩有几个特点:

一是火力很强,一次能发射十支箭。

二是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体积、重量大,单兵无法使用。

后来北魏人马钧对诸葛弩进行了改进,使其能连发五十支箭,而且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威力极大的单兵武器。

连弩:


但是由于生产工艺过于烦杂,诸葛连弩的制作方法逐渐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果它不失传,经历代改进后,也许蒙古骑兵就不能在中原大地肆意驰骋,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有可能会改写。

二、神奇的木牛流马

这两样发明又是诸葛孔明的杰作。蜀汉建兴年间,诸葛亮出祁山北伐,由于蜀道运输粮草艰难,所以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统称木牛流马。

《三国志·诸葛亮传》称: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木牛和流马是有区别的,它们是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运输工具,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伐时开始装备部队。

流马:


每辆能装四百斤粮食,每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可以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保障。

但是很可惜,木牛流马的样式、工作原理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木牛流马有的说是一种独轮车,也有的说是用木制的牛和马腿行走的。

木牛:

北宋的陈师道曾在他的著作中记载:

"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让无数人为之痴迷的迷。现在国内有很多研究机构试图复原它,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它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更为先人们的智慧点赞!


刚日读史


中国是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并且文化一脉相承的国家。中国自三皇五帝时期开始就创造了无数奇迹,特别是在战国到三国时代,创造出的“奇技淫巧”更是令世界惊叹不已。“奇技淫巧”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书·泰誓下》中,原文是这样的“[ 商王 ]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而这个成语的意思便是指过于奇巧,让人着迷的技艺与制品。中国古代的诸多“黑科技”都可以说是“奇技淫巧”,但最逆天的还是这4个,不过几乎全部失传了。

地动仪

张衡,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万能之人,无论是在天文、文学、历史、科技上都有着非常大贡献,不过世人对这个东汉的万能之人的印象只停留在“地动仪”上。不过,地动仪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过地动仪在历史上早已失传,成为了历史遗憾。中外无数专家试图复原这种能知道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但都没有成功。

桔槔

在古代,人们发现农作物靠天吃饭是不行的,要是遇上旱灾,一年的收成就没有了。这时候就需要人工灌溉,不过仅靠人力是无法灌溉这么大的一片土地的。战国时期,古人就发明了一种名为“桔槔”的汲水工具,这种工具在今天看来非常的简单,但在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却是一难题。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云纹铜禁

这是一件文物的名字,而且这件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极为的珍贵。透过文物看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人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能够非常成熟的运用失蜡法技术,因而这件国宝就是古人用失蜡法铸造出来的。时至今日,世人看见这件工艺精湛复杂的文物时依旧非常的不可思议。而除了这件国宝“云纹铜禁”之外,我国考古同样发现了很多战国时代的失蜡法文物,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批国宝青铜器文物就是用这一种方法。

木牛流马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当时天下都处于一片火海中,谁能打胜仗,谁就能够拥有更宽广的土地,更好的资源,进而一统天下。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造最重要的便是粮草,要是没有了后勤的供给,军队就有可能会被饿死或者因为疲劳被敌军歼灭。

当时诸葛亮就发明了一种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的粮草运输工具,也就是“木牛流马”。发明了这一工具后,蜀国军队基本就不怕因为粮草问题而打败仗。不过,这三国时期的伟大发明同样流失在历史长河中,现代无数人也想独复原,但至今为止,未见有真正的复原品。







历史说客堂


要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人们都能随口说来,但说奇技淫巧的发明,可就真有一些稀奇的东西大家未必知道,这些发明代表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工艺,甚至有些发明直到今天也未能仿制和解释。

金飞雁



《三辅故事》中记载的金飞雁是秦始皇陵里最神奇的东西,虽然是一件死物件,却一直在陵墓里飞翔,书言项羽入关后,组织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的活动,在挖掘过程中,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而到了三国时期,一名为张善的太守还目睹过这只金雁。但在史籍中,司马迁和班固都以“黄金为凫雁”来解释这只金雁。

象牙席

“安南邓上舍说,其祖初入朝贡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条逐条抽出之柔软如线,以织为席。”——《格致镜原》



象牙的材质想必大家都知道,硬与脆应该是象牙最为明显的性质,而我国古人将象牙按照纹理削劈成细薄无比的牙丝,进而编织成席,千年不腐,这样的工艺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吧。根据《西京杂记》记载的汉武帝“以象牙簟赐李夫人”一事,说明我国在汉朝都已经具备了制作象牙席的工艺。而如今象牙席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即使是科技手段发达的今天,想完美的复制一张象牙席都不是一件易事。而我国至今保留的象牙席只有三张留存,均出自于清代,这是古代匠人超高技艺的表现,也是古代社会经济繁荣的体现。

木甲艺伶



木甲术是我国古代的又一精湛技艺,根据《列子》的记载,周穆王在狩猎时遇到了名叫偃师的匠人。偃师身边正好有一个制作完成的木甲艺伶,此木人进退自如、抬首提足如同真人一般,还能唱歌跳舞,令周穆王惊叹不已,以为是真人扮演的木人,偃师为了给自己正名,当场拆解了木甲人,再组装起来依旧是栩栩如生。周穆王这才相信,并赞叹偃师是一个活生生的造物者,但偃师的这一脉“木甲术”后来失传。

而到了战国时期,公输般又发明了与偃师木甲人如出一辙的“机关人”,并以机关控制。墨家鼻祖墨子也同样发明了可以飞行的机关“飞鸢”以及可以移动的“机关屋”。墨家的机关在历史上是超神级别的研究,墨家“机关术”在各个朝代都研究出过很多战场上的大杀器。但墨子却自愧不如偃师当年的“木甲术”,因为在当时并不能解释木甲艺伶的能动原理。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才慢慢解开木甲术的能动原理是“磁动力”,以磁榫来控制木甲人的各种动作,这比后世利用磁动力原理要早了几千年。

陌刀

“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新唐书》

陌刀是我国唐朝时期军事配备的一种长柄刀。是唐朝针对突厥骑兵而研制的一种锋利无比的战备用刀,史书上说“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就是这种战刀的威力所在。 根据《唐六典》的记载,唐刀分为四种,“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而陌刀属于长刀,配备给步兵使用,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威力巨大,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核武器”般的存在。



由于唐朝规定陌刀不允许陪葬,所以当今并没有陌刀实物出土,我们现在能在网络见到的陌刀也都属于根据史书记载的复原图,而这种战刀的制作工艺也已经失传,不光是陌刀,整个唐刀体系在我国古代的冶炼工艺中都属于上乘之作,而唐刀的制作要么终于成本昂贵,要么终于工艺失传,时至今日也没有多少人能复制出唐刀的风采。

木流牛马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事物纪原》



木牛流马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静为木牛动则流马。根据史籍所载,此物最早出现在建兴九年诸葛亮的北伐中,是诸葛亮运输粮草的工具,其载重量为“一岁粮”,相当于四百斤左右,每天可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其运行原理和结构构造并没能留存于世,现在看到的图片也都是猜想出来的。宋代和清代也都有古人模仿并研究历史上扬名已久的木流牛马。


棍哥观史


“奇技淫巧”这词一听就是个摆不上桌面的污言秽语,其实它和“文人骚客”一样都是不能简简单单“顾名思义”的词汇。

它本义是指新奇的发明创作,语出《禁用洋货议》:

昔者,圣王之世,服饰有定制,而作奇技淫巧者有诛。

下面就列举几个古人新奇脱俗的“小发明”。

木牛流马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流马是两种不同的运输工具,相传为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并利用它来运送军粮。

木牛流马不仅能适应路况复杂的山道,而且载重量极大(据史书所载,每头“木牛”都能载“一岁粮”,约合四百斤),成功地解决了蜀汉数万大军千里北伐,粮草不济的问题。

看来孔明不仅是个治国之才,还是个发明家。

西汉长信宫灯



该灯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子的墓中意外发掘出来的宝物,乍看之下虽然和古代一般的照明灯没什么差别,实际上暗藏玄机。

这宫灯的上头开了一个口子,对准了执灯宫女的右手虹管,只要灯内蜡烛一燃,油烟就会被源源不断地抽进去储藏在铜制宫女的体内,从而巧妙地避免了室内空气污染。

震天雷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金史》

震天雷由北宋末期的能工巧匠发明,并成功运用于军事。

这玩意儿一看就是个铁制的手榴弹,唯一不同的是它还需要用火来点燃引线罢了。而且它的威力一点也不比二战里的木制手榴弹来的逊色(在百里外都能听见他的爆炸声)。

唯一的不足就是感觉太过笨重,必须与投石机、大炮一类的武器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要是直接用手扔的话感觉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炸到自己人。

古人的智慧真不是吹的,看来他们的脑洞也不小啊!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