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时至今日,谁还愿意成为“挪用”艺术的代表……

梵高收藏的660件日本版画,最近在梵高美术馆官网上已经可以阅览。博物馆的《展览指南》中说:“梵高在巴黎被日本版画作品迷住了,他迅速从一名巴黎经销商那里购买了600多幅日本版画。很久以来,人们都以为梵高是出于喜爱才买下这些作品的,但新的研究显示,他是为了交易目的而购买这些版画的。”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梵高模仿 《江户名胜百景》之《雨中大桥》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歌川广重《江户名胜百景》之《雨中大桥》


收藏版画是以赚钱为目的,这在《日本版画:文森特·梵高的收藏品》一书中同样得到了证实:他(梵高)购买了数百幅日本版画,目的是为了日后卖掉它们,但这一冒险以惨败告终。梵高虽然在商业上蒙受了损失,却在艺术上得到了意外收获。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凡高 花魁 1887年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左/凡高 摹写 1887年 中/《巴黎画报》日本特辑 1886年5月 右/溪斋英泉 花魁 18



以100法郎(1法郎约合人民币6.5元人民币)的总价购买了660幅版画后,梵高打算把这些版画卖掉,但是没什么人愿意购买色彩明艳的日本版画,最终他只能是将它们全部钉在了房间四周的墙面上。此后,这些日本浮世绘渐渐成了他“灵感的天堂”。他尝试复制歌川广重的风景画和溪斋英泉的歌舞伎。在这个基础上,他不仅将他所画的人物肖像设置在这些日本风情中,也借鉴浮世绘的日常取材和局部构图,最终创作出了远超仿品的伟大作品。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比利时艺术家Christian Sivain


事实上,挪用与原创在艺术史中,一直拥有着微妙的关系。今年2月份,圈内人称“叶帅”的叶永青,被指抄袭比利时艺术家Christian Sivain。相当于是在前后30年的时间里,叶永青盯准了Sivain这只比利时羊,而且一薅就是几十年。

两人作品的相似度,请看下图: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那么,究竟如今区分艺术圈里的“挪用”与原创呢?

“挪用”艺术的起源,要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开始说起。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先驱,这幅作品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暂且不表。单说画中人物的动作和位置安排,就不是爱德华·马奈的原创,而是来源于1515年由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设计、莱蒙特创作的版画《帕里斯的评判》。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


现代“挪用”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被定义为直接使用现成物品、现成图像和现有作品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基本上全是抄的,只是在抄袭的基础上改了一点点。

杜尚在1913年把车轮安装在一个凳子上,首创现成品艺术。1917年,杜尚又从商店买来一个男用小便池,签上“R.MOTT,1917”字样,完成颠覆艺术创作思路的作品《泉》(FOUNTAIN)。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在中国,类似的“挪用”艺术也始终存在,且源远流长,其中就包括与中国艺术传统相关的临摹、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相关的挪用、与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山寨。

临摹就是一笔不落地全抄下来,落款还把原作者的名字也写上去。陈浚豪临摹宋代郭熙的《早春图》。他在临摹过程中并不是从画到画的临摹,而是用纹钉与传统书画的水墨进行了置换,以临摹、呈现原作精华为目标进行了再创作。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宋代郭熙的《早春图》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陈浚豪


蔡国强的作品《威尼斯收租院》,为他捧回威尼斯双年展最高奖项“金狮奖”。当时,蔡国强请来龙绪理等11人现场复制《收租院》,试图将“做雕塑”变成“看做雕塑”。蔡国强的这一艺术引发各方争议,也引起了四川美院的起诉,认为蔡国强严重侵犯原《收租院》作者的著作权。对此,蔡国强给出的解释是,这是“挪用”艺术,“我创作《威尼斯收租院》时,国内对后现代主义才刚开始接触。但是复制一件原有的作品作为一个观众作品在西方的后现代里已经有不少。”如今,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已经被奉为中国“挪用”艺术的一个典型。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蔡国强1999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收租院》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四川美术学院版《收租院》


周铁海早在1995年,就开始创作《假封面》系列,他在大家最熟悉的周刊封面上贴上艺术家本人的形象,并以煽动性语言制造出中国当代艺术不断轰动国际的假象。后来,周铁海又创作了以骆驼头对西方古典名画进行解构的《安慰药》系列。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假封面》系列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安慰药》系列


所谓的“致敬”,其具体的区分标准就是并未全部抄袭,而且抄袭的人名气也比自己大,署不署名都能看得出来。布鲁斯·瑙曼在2007年完成的作品《威尼斯喷泉》,由两个普通的工业水池组成,以此来致敬杜尚的作品《泉》以及“现成品”的概念。在瑙曼作品中,一根透明水管穿过面具,水管中有水循环流动。面具以艺术家本人的脸部为模型,用蜡和石膏铸成。在瑙曼看来,喷泉一直与艺术为灵感之源的神话联系在一起,它指向了大众给艺术家设定的标准,将艺术家视为创造力无穷无尽的源泉。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布鲁斯·瑙曼 《威尼斯喷泉》


不难看出的是,“挪用”与“抄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的重点在“改”,这个动作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挪用”中原作的概念必须在新作品创作出来时,就被人所知,而不是等到30年后才意外现身。

挪用已经很难判断,再加上抄袭的无处不在,看来“原创”的这条维权之路,注定会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难事。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艺术工场 · 从梵高到叶永青,究竟是挪用还是抄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