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南少林是怎么被毁的呢?

密探零零发


南少林寺在极盛的时候,被康熙一把火给烧了。至于康熙为什么要火烧南少林呢?这里面涉及到反清复明的力量。


清军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击败了李自成,顺利入关。一时间,清朝军队势如破竹,一些奋战在抗清一线的明朝旧臣遗民们纷纷不敌,于是就改头换面遁入空门,其中大部分都是按就近原则涌入了南方福建省的各个寺庙里面躲藏。还有一部分则追随明朝的一些皇室宗亲,建立了南明政权,正面抵抗清朝。


虽然身披袈裟吃斋念佛,但是他们一点都没有放下刀剑立地成佛的意思,做修行人是假,以佛门为掩护,保存实力以图他日才是真的。他们这些人平时喝酒吃肉玩女人一样不少,而为了能够东山再起,就组成了类似于天地会的团体会社,说白点那就是当时的和尚庙里都是住着一帮亡命之徒罢了。


而既然已经掌控了少林寺,多少都得装个样子,吃斋念经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学武对于这些杀手还是可以的。刚好当时的少林寺以武学闻名于世,即使不受戒,作为俗客也可以进入少林寺学习武术,于是反清义士借着这种优待纷纷涌入少林寺努力学武,学习之余他们拉拢少林俗家弟子和各种帮派人士。

而他们这种行为能不能助他们反清复明不知道,但却间接催生了南方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团伙的雏形。而当时的龙头老大道场,就是以福建的南少林作为黑社会总坛。但到底是哪个寺院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南少林由于过于招摇,在搞抗清斗争的时候还祸害了当地的百姓,所以就被当地民众给了举报了。清政府查有所实之后就派出兵勇对福建来了一场突然袭击加上大清洗。而清军的依据也很直截了当,你们都是反清复明的的反政府武装,这里是你们的根据地,自然留不得,所以才遵循康熙的旨意一把火烧了南少林。

而福建少林寺被清军击破烧毁后,反清组织随即流落广东各地,在郑成功的帮助下创建天地会。所以按当时的情况来说,康熙火烧南少林还是挺有先见之明的。不过,南少林虽然被政府军队的烈火所吞噬,但并没有扑灭反抗清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之火。众所周知,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名为盛世,其实是徒有其表,它的盛世景象并不是因为国家经济实力有所发展,而是得益于明朝末年引进了来自美洲的玉米和番薯。


封建上层结构与政策不变,老百姓的日子依然过得非常痛苦,就像在坐牢一样,怒火已经在他们的心中被压抑了很久。后来,太平天国兴起,天地会加入了太平天国,成为了一支正义之师,共同反抗清朝的黑暗统治,这也算是曲线实现自己的坚持了。


海佑讲史


少林寺的名头向来不小,随着小说和电影的宣传,“南拳北腿”、“天下功夫出

少林”等说法更是深入人心。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一经上映,风靡全国,更是塑造了少林武僧扶危解难、匡扶正义的形象。

然而从历史文献中看,嵩山北少林从建寺开始一直到元末,和武术并没有多大关系,直到明正德时期,少林寺的习武活动才蔚然成风,得以闻名于世。宋代的福清少林院从它建寺伊始,也并不与武相伴。

关于少林寺,普遍的说法有南北两处,也即中州北少林和闽中南少林,北少林位于河南登封境内的嵩山北少林寺,有关它的存在,史料丰富,无可非议。

而闽中少林寺作为嵩山北少林寺僧南下所建的分寺,由于史料的缺失和历史的毁弃,它的遗址也一直未有定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泉州少林说”后,又有“莆田少林说”、“福清少林说”、“东山古来寺说”等诸多说法,各地又纷纷建寺筑院,力图证明其昔日的存在。

“泉州少林说”的主要依据是明抄本的《清源金氏族谱·丽史》、清抄本《西山杂志》以及近几年中发现于永春地区的《临济正传三十四世寿圣兴国禅寺铁山卓天二和尚合藏塔自铭》三种材料。然而《丽史》属于小说题材,文中提到的“之林寺”是否就是“少林寺”还有待考证,而《西山杂志·少林寺》中所记的也颇多舛误,因此“泉州少林说”是否确切,也还需进一步考证。

“莆田少林说”主要依据《近代秘密社会史》、《洪门历史》等材料,还有在林山村林泉院遗址发掘的两口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共造石槽一口”和“诸罗汉煎浴茶散”字样的石槽,由此认定莆田即为南少林寺的遗址,然而此说也难以定为信史。

“福清少林说”则主要依据南宋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集》和宋代的《三山志》,明季的《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等地方志书,史料相较于其它说法更为详实,然而这座明清时期的福清少林院是否就是后世所说的“闽中南少林”也还有待考证。

有关南少林遗址所在地的说法众所纷纭,难有定论,正如时人争论诸葛亮、孟姜女、施耐庵等人的出生地一样。这样的争论固然有求真求实的学术成分,更多的是文化资源的话语争夺。

清朝时,湖北人顾嘉蘅,上任河南南阳知府,当时人为了诸葛亮是湖北襄阳人还是河南南阳人而争论不休,顾嘉蘅为了缓解这种争论,写下了一副流传千古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如今的南少林遗址争论也是一样,考证出其真实的遗址地固然重要,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对今后的发展和影响,而不是斤斤于遗址地之争。


煮酒君


福建泉州南少林寺号称三毁三兴。

据记载,泉州少林寺是曾救援唐王李世民的智空所建。智空,曾是嵩山少林寺13棍棒武僧之一。后辗转来到福建,传了12位门徒。后建起泉州南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兴因帮助上升的政治势力而兴,毁也因反对强势政治势力而被毁。第一次被毁是在南唐的天祐四年,据记载,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捣毁。

之后,在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奉诏修复。

泉州少林寺第二次被毁是因为宋末反元。寺里上千寺僧与三万元兵对抗,元将唆都派出骑兵冲击少林寺,寺僧被屠杀了大半。

明朝嘉靖年间。月空法师带领武僧参与平倭寇之乱立了大功,获准重建南少林寺。

清朝乾隆时期,乾隆帝认为福建反清复明意识较强,觉得泉州少林寺寺僧活动太活跃,对清朝统治不利,担心南少林武僧与郑成功的余流互相勾结,决定彻底毁了该寺。

现在的泉州少林寺,是1992年在泉州当地政府及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重新复建,规模很大,很有气势。香火很旺。

我知了哥去看过,觉得非常震撼。还保存着重视习武的渊源。

(以上图片均为本人自拍。欢迎关注“未卜先知了”)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传说南少林毁于清初统治者之手,80年代末遗址才重见天日,与此同时开始了浩大的重建工程,走到1998年末才告疫工,正式向海内外开放。

一、南少林被大火烧毁

我们所说的南少林,即福建莆田少林寺。它自南朝初年(420年-450年左右)建成后,历来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双峰并峙,即令在世俗世界也影响颇大,比如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及《笑傲江湖》都曾提到,李连杰的电影《南北少林》也名噪一时。那么这样一座千年古刹,又何以会最终毁掉呢?

相传,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少林寺。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也化用了此次事件,不过却将其延后到了乾隆年间,徐天宏说:

他(方有德)勾结成璜、瑞大林,调兵夜袭少林寺。天虹老禅师不肯出寺,在寺中给烧死了。

红花会众人杀出重围时,陈家洛曾要求乾隆拨库银重建少林寺,且“佛像金身,比前更加宏大”,显然乾隆也并没照办。

二、为什么被烧毁?

按《书剑》,方有德为什么要火烧南少林寺呢?

原来他想讨好皇帝。

南少林的戒持院中,藏有当年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被革出少林和乾隆身世之谜的重要案卷。里面写道,乾隆的真实身份乃是海宁陈世倌的大公子,陈家洛的亲大哥,陈母生下乾隆四日,便被雍亲王府上抱去,以狸猫而换太子。然后又派出杀手,要杀陈家满门。适逢于万亭武功大成,格毙刺客后又暗中保护了数年方才离去。

于万亭将这一切经过及证据都保存在师门南少林中。文泰来逐成璜和瑞大林,随之陈家洛也寻来,本待要杀二人,却被那帮迂腐的僧人放了性命。两人下山,便勾结上了方有德,纵火焚掉了这座千年古刹。


小说之外,这个故事要涉及到少林五祖、天地会等名词。

少林五祖有五人: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他们本出身北少林,朝廷火烧北少林后,五人逃到福建南少林,组建天地会,秘密开展反清复明活动。

南少林之毁的故事又是这样的:

西鲁国入侵边疆,官兵作战不力,无奈之下朝廷放榜招募壮士,以封官进爵许之。南少林寺僧自愿揭榜杀敌。可是得胜回朝后,康熙帝却翻脸不认人,火烧南少林,屠杀寺众。有五个僧人侥幸逃脱,从此矢志反清,成立天地会。

两个故事综合来看,可以推测出其实讲的是一个故事:朝廷火烧少林寺,五个僧人逃脱后组建天地会反清复明。

其实认真推敲,这个故事有很多疑点。

首先西鲁国当然是子虚乌有。西鲁有两说,一说以为是俄罗斯,但俄罗斯从前的译名是“斡鲁思”和“罗刹”,在元代时就有了,清初正式定名为“俄罗斯”;二说西鲁即西藏之虏,但清初称西藏为卫藏,卫即卫藏,藏即后藏,西藏是后来正式确定的词语,凡国家省略称呼西藏之处,皆用“藏”字省称而非“卫”“西”。

其次,两国相争讲究的是刀枪剑戟和算无遗策,康熙也算一代帝皇,怎会把希望寄托在一群不闻世事的和尚身上——就算他们是武林高手,去了又能济得什么事!

而且,康熙也算英明之君,就算那些和尚要谋反,诛其首罪就行了,一国皇帝怎会小家子气到要以烧掉寺庙来对抗天下汹汹之论?

最后,天地会基本可以考证出为郑成功所创建。


结论:西鲁传说透露出浓浓的演义风,少林五祖及火烧少林寺之事太过荒诞不经,以上应该都是天地会的伪托,目的是为了凝聚会众志气,增强国仇家恨之感。

如此说来,南少林之毁,或许真因火烧,但真正的放火人,清军和郑成功军队都有可能,而最大的可能是,毁于两军交战之时。


——————完——————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历史、武侠中的历史及神话历史,认真的扯淡,认真的考证。欢迎关注~~~~

王事情


“天下武功出少林”,而少林功夫尤以“南拳北腿”闻名。

南与北其实是历史上少林的两大分支。

嵩山少林寺

而如今只有北派的河南嵩山少林寺依然香火繁盛,而南派少林却沉寂于历史长河中。

历史上与北少林齐名的南少林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会消失呢?

南少林形成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南朝。

据记载南少林的重要典籍——《香花僧秘典》记载:

古来寺源自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

这也是南少林第一次出现在文献记载中。而文献中所记载的“兴化清源九座寺”,经文献与考古结合的探究,应该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的九莲山。

福建莆田南少林寺

唐初有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因此南北少林在唐代经历了一个难得的繁荣发展的时期。

之后的南少林,经历了几次起起落落的过程。

据乾隆朝《泉州府志》记载:“镇国东禅寺,广明年赐今名。宋德祐和元至正两次遭火,后复建。明宣德十年重修,后废。”经考证,东禅寺的创始年代和废弃的年代,均与传说中的南少林大体相符。由此可知南少林在宋元明漫长历史时期的兴废。

清初的迁海令,实际上已经影响到离海不远的南少林。

而与南少林一派直接消亡相关的,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康熙十三年,清庭突然下令焚毁位于福建的南少林寺。

这是在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前的时段,郑成功凭借强大的水师,经常联系福建等地的反清势力,联合抗清。就在这背景之下,熟悉武艺的僧人难免卷入这个时期特有的分裂与统一,以及华夷之变的纷争中。

郑成功抗清

因此南少林会遭到清廷的沉重打击。

需要注意的是,南少林经此劫难,并没有就此消亡,僧人多流落于东南地区,在之后的天地会、太平天国运动中,都可以见到众多习武授徒的团体,其实这些都是与南派少林有渊源关系的。

近代南方的诸多武馆,应当也与南少林有一定的关系。

更多历史类原创资讯,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历史宝藏


说到少林寺,悦史君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感到陌生,得益于影视剧的传神演绎,少林寺已经成为武术的代名词。

南少林顾名思义就是南方的少林寺,它跟嵩山少林寺有渊源,但命运要坎坷得多,悦史君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南朝陈太建九年,北周建德六年,北齐承光元年(557年),南少林的前身林泉院在莆田九莲山下林山村落成。

由于创寺的和尚中,有不少来自嵩山少林寺,所以这里的武术氛围很浓,不久改名为林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

北宋时期,南少林的香火更旺,形成南少林拳,与北少林的腿功合称“南拳北腿”。

南宋时期,南少林仍然很旺盛,南宋词人刘克庄称为“邑之嵩山少林”。

到了明末清初,南少林僧人因参与反清复明斗争,被清兵焚毁。

从此,南少林的地理符合消失,成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1986年,考古学家在莆田九莲山下林山村挖掘,发现了南少林寺遗址。

1989年,南少林在政府支持下开始重建。

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德禅大师写下手书:“南少林寺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南少林寺”匾额,支持南少林寺的开发建设。

1992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莆田市和莆田县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南少林遗址论征暨重建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

1998年,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内外开放。

南少林在清朝初年就被彻底焚毁,而且消息经过200多年的封锁,幸运的是考古发掘最终还原了真相,南少林也得以浴火重生。

悦史君觉得,有机会还是可以去南少林看看,也是一种体验和教育。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不管是泉州南少林寺 或是莆田 福州的少林寺。而反正都是南少林寺。但确切的说 当今福建南少林拳 是否有继承弘扬下来的弟子和拳术?福州没有,莆田也没有吧!目前我们知道的看到的有泉州 南少林寺的宏伟!南少林拳(包括一指禅)的发扬与传承人。继续努力为中华南少林寺 发扬光大!!


亚洲润龙人


南少林是因为反清复明给清兵烧毁的,有几个逃出来的和尚跑去了广东继续反清复明其弟子鼎鼎大名的洪熙官就是根据南少林功夫创立的洪拳到现在广东学洪拳的都还很广!所以再后来洪秀全,再后来到孙中山才推返清朝,现在国外的洪门会,就是以前广东反清复明创立的反清失败后逃到国外继续传承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