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不联金对抗蒙古,而是联手蒙古灭了金呢?

历史八卦求证者



宋朝之所以不联金抗蒙,是因为当时宋蒙根本就没有什么仇,相反宋金确是世仇,所以无论如何宋朝也不会联合金国对抗蒙古,他也怕得罪蒙古,多了一个敌人,担心蒙金如果走在一块势必会对宋朝构成了强大压力。


所以说吗,宋朝在当时和蒙古是友好的,不存在边界问题,因为蒙宋中间隔了一个金朝,金朝在成吉思汗末年,仍拥有关中和河南河北山西大部,南面最西边大散关到淮河漫长边界线仍有金军把守。直到窝阔台继位后,形势变了,改变了成吉思汗原有政策 ,大昌原之战,完颜陈和尚反转局势,可并没有彻底让蒙古的退却。1232年,窝阔台亲自伐金,蒙古另一方由拖雷率领偏师捣毁了金军关中据点,让其退到潼关。拖雷于是陪合大汗直取河南,借道宋境攻金,这也让蒙古看到宋军如此不堪一击,这就有蒙古灭金后,直接对准宋朝的原因,蒙宋冲突最初还不是蒙古挑起的,是宋朝意图收复洛阳,汴京之地,因为蒙古没有妥现承诺。




所以宋蒙当时关系还是比较铁的,主要目标还不是对付金国,因为金国给两者之间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其实成吉思汗上一代老前辈们一直和金国做斗争,从辽朝退却草原后,蒙古高原出现真空,金国兴起准备派兵征讨,可除了其他部落臣服外,就蒙古不承认,而且敢和金国叫板。于是金国利用分而治之,草原减丁手段将蒙古部给肢解,导致俺巴孩和斡勤巴儿汗的殒命,从此金国为了压制蒙古草原嚣张气焰时不时派兵剿杀,导致蒙古与金仇恨欲深。金国步入大定盛世末期时,金章宗意识到漠北局势无法控制,急于修边防强,可最终纸包不了火,导致成吉思汗的崛起。



因为最初一系列战争 ,金朝得罪了蒙古后又得罪了辽朝,宋朝,尤其是大宋,宋朝的靖康之耻就是金朝发动的,金太宗完颜晟继位后,翻脸不认人,把本来联合灭辽的盟友北宋弃之于不顾,反而大规模对北宋用兵,欲想直取中原。当攻陷东京后,俘虏宋徽,钦二帝 及其后宫和赵氏皇族成员,押解到今黑龙江阿城进行囚禁,侮辱。金国对待宋帝的野蛮方式也让南宋建立者赵构深深痛觉,不得不隐忍赔款称臣,这也让宋朝一直铭记在心,金国后来由于受蒙古压力,相反不敢对蒙古用兵,却对南宋用兵,扩充地盘,这让宋帝无论如何也不会联合金国对付蒙古。

成吉思汗为了牵制金朝,派阿拉浅出使南宋,欲想联合攻金,这对于宋朝是有利的,即可以洗刷耻辱还可以得到好处,毕竟宋朝无法左右金朝局势,只有选择联合,宋朝却不知蒙宋联合灭金,却走得是联金灭辽的后续,忘记了唇亡齿寒的教训。金哀帝曾经的话没有敲打醒宋帝:“蒙古灭金以及西夏,夏及亡我,亡及必宋,唇亡齿寒不得不虑。”就连南宋的辛弃疾也看到这一点,金朝不灭罢了,一灭,势必会遇到比金朝更大的,北方的威胁,明显指明蒙古。


龙文说史


南宋选择联蒙灭金,而不是联金抗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整个南宋朝代都被金人压着、欺负着,更别提与金国的国仇家恨了。当然,在南宋内部,反对联蒙灭金的人也是有的,因为北宋时代联金灭辽就吃了大亏,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第一,蒙古选择联宋的历史背景

蒙古为什么要联合南宋呢?这是因为蒙军在进攻汴京时,遇到大麻烦。

汴京城池坚固,为了破城,蒙古人从太湖及灵壁运来大量的假山石,大小约一斤重,以投石砲轰城。蒙古人的投石砲可击穿铁甲,他们在每一个城角外都置砲轰击。短短几天的时间,蒙古砲所轰出的石块,几乎堆得与城墙一样高了。

可是金国的武器更厉害。在汴京之战中,蒙古人最惧怕金人的震天雷与飞火枪,震天雷是一种火炮,以铁罐盛药,用火点燃,炮声震天,故名为震天雷。蒙古人攻城十六天,死亡上万人,仍无法攻破。此时已近夏季,天气渐热,负责攻城的蒙古大将速不台心知汴京不易攻下,遂同意与金国媾和,撤围退兵。

为了灭掉金国,窝阔台决定联合南宋,共同出兵。蒙古派王楫为特使前往南宋襄阳城,谒见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商议联合出兵事宜。

第二,宋理宗同意联蒙的计划

对于蒙古人之要求,史嵩之不敢作主,赶紧向朝廷奏报。朝臣们一商议,纷纷表示机不可失,应该答应蒙古人,灭了金国,一雪靖康之耻。

也有人表示异议,淮东安抚使赵范警告说:“宣和时,海上之盟,初约甚坚,后卒取祸,不可不鉴。”当年宋朝不也跟金国结盟灭了辽国吗?后来怎么样呢,自取其辱罢了。可是宋理宗不理会,仍然令史嵩之遣使报蒙古,并要求灭掉金国后,宋朝收回河南之地。

金哀宗感到大事不妙,汴京城怕是守不住了,他决定东逃,逃往归德(河南商丘)。速不台得知金哀宗东逃后,遂进兵再度包围汴京。经过四个月的围困,蒙古人终于攻下汴京。

第三,金哀宗提出联宋抗蒙,遭到南宋朝廷的拒绝

金国绝大部分土地已落入蒙古之手,连首都也被攻陷了,金哀帝成了落魄皇帝,他最后的希望是:联合南宋抵抗蒙古。

金哀宗派人前往南宋,两个目的:其一是借点粮食;其二是说明宋金联手的必要性。金哀宗是这样说的:“今蒙国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乃为我及彼也。”这是警告宋朝,蒙古乃是狼子野心,已灭掉四十个国家,倘若金国灭亡,接下来必是南宋。只有宋、金联手,才能自保。

对于金哀宗的话,宋理宗懒得理会。宋朝一直受金国欺负,就算议和,要么称臣,要么称侄,何其辱也。现在你金国已是落水狗,你别居高临下训导我。其实金哀宗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宋与蒙古并无世仇,与金则有不共戴天之仇,本来就非唇齿相依,何来唇亡齿寒呢?

因此,南宋政府最终出兵,与蒙古联手把金国灭了。不过,以后的故事,不幸被金哀宗言中,金国一灭,蒙古与南宋就从盟友变为敌人了。


君山话史


这个还真不能怪宋朝,其实南宋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蒙古将成为下一个强有力的敌人,于是便试图将金国作为一个缓冲地带,愿意放下仇恨和金国联合抗击蒙古。

当时南宋大臣乔行简认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持有这种观点的官员还有很多,他们一直认为,金国已经大势将去,蒙古将成为一个新的强劲对手,如果能暂时放下仇恨,给金国继续输出岁币,然后以金国为缓冲来阻挡蒙古人的入侵。



当然除了联金派,还有抗金派。比如真德秀等人就主张"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应该乘金朝遭遇蒙古进攻之机,停止向金人输纳岁币,并出兵北上收复失地,以报君父之仇。" 认为想以金人为屏蔽是靠不住的,应该乘“虏之将亡而亟图自立之策,用忠贤,修政事,屈群策,收众心”。


虽然南宋朝廷意见不一,但也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为凶恶的敌人。所以南宋还是有放下世仇和金国联合抗击蒙古的打算的。

但是南宋有这个意思,不代表金国也有这个意思。被蒙古挫败之后,金国抛弃了河北和山东,仅留下了没有粮食的河南。而因为缺粮,金宣宗完颜珣便想伐宋取粮,于是1217年4月,金国以南宋不给岁币为由,企图夺取南宋的淮南之地,但是因为实力今非昔比,所以很快就被宋军击败,收复了部分失地。



金国的这一举动,彻底把南宋逼到了蒙古那一边,于是南宋开始和蒙古频繁接触表示友好,但也是仅此而已,因为在他们眼里,金国仍然是屏障。


一直到三峰山大捷后,金国大势已失,对于南宋的屏障价值也不复存在。于是南宋使孟珙出兵伐金,一举攻克邓州、申州,后又大败武仙于马镫山,“降其众七万”,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彻底切断了金哀宗西逃之路。

其实南宋联蒙灭金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个国家不敢与强国联合去争取领土,而且还是去消灭一个和自己有世仇的国家,那么就是在向那个强国示弱,而最后也一定会迎来灭顶之灾。


火器工坊


历史上金国一直对蒙古人实行减丁政策,过一段时间就去草原斩首身高超过车轮的蒙古男人。后来出了位铁木真,联合草原各部落取名为蒙古开始了复仇之路。蒙古和金可是世仇。再说宋,宋也和金世仇,每年送岁币还有女人,金还是不满足吞并领土。抓走宋朝皇帝之后,隔壁帐篷欺辱皇室公主,史称靖康耻。反倒蒙古和和宋中间隔了个金,所以宋蒙没有什么直接冲突。之后的野狐岭蒙古大胜金主力,此时金大势已去。灭亡已经定了只是时间问题。期间金也提起过联宋抗蒙,但是条件把蜀地送给金算是对蒙古占领的金地的补充,可以说金打心眼里没把宋人当人。蒙古答应灭亡金以后把河南开封还给宋,联蒙抗金报仇完全合理。后来杀光金国人拿着金国皇帝尸体去庙祭祀算是报了仇吧。

只是结盟的时候蒙古人发现了宋之弱小,所以后来索性顺手灭了南宋。

所以不管宋联金抗蒙还是联蒙抗金都只是在稍微拖延自己灭亡的时间。不管联合谁,那都是弱者的无奈之举。金当时随便找个理由灭北宋,蒙古找个理由灭南宋都可以看出来,弱者被统治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可惜了前面发展的汉文化,元朝时所有的法理文化,礼仪之道文学作品全部断层。宋朝的璀璨文化有多璀璨可以百度。


灰色轨迹11466



南宋不是不想联合金国,可是金国欺人太甚不识时务,所以最后只能选择联手蒙古灭金了。

北宋的靖康之耻其实就是北宋养虎为患的下场,宋徽宗只想着恢复北方燕云十六州故土,因此并没有考虑金国一家独大的下场,而是积极的与金国结盟,想以此灭辽恢复故土,结果暴露出宋军战斗力弱成渣的情况,金国趁机南下一口气灭了北宋,将徽钦二帝抓回北方放羊。

一百多年后,南宋又遇上了北宋当年的情况,金国衰落,草原上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打的金国丢盔弃甲,吃过靖康之耻的亏了,南宋自然不想再重蹈覆辙,但是没想到金国不识相,妄图北失南补,就是北方疆域被蒙古骑兵侵占,那么就南下欺负南宋,想把丢失的土地借机补回来。

但是没想到金军打蒙古不行,打小弟南宋更不行,南宋内部本来打算继续通过岁币等方法来隐性给金国输血,借此拖延蒙古崛起的时间,自己坐山观虎斗,但金国这么不识相,南宋当然也不会支持金国了,同时还积极与蒙古结交,提前示个好。

到了金哀宗时代,金国已经明显不行了。灭亡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了,金国当年在灭亡北宋以后,大挖宋帝陵,将宋哲宗的尸骨都抛弃于野外,南宋对金国可是恨之入骨,此时金国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所以南宋不再观望了,干脆直接与蒙古联合起来,与蒙古共同灭了金国,并且将金哀宗等金国皇族的尸体运回国家,祭祀了宗庙,以血靖康之耻。

所以说不是同一个错误宋朝犯了两次,而是南宋时期曾想联金抗蒙,最起码也不希望北方大地上蒙古一家独大。但是没想到金国如此不识相,南宋自然不会帮金国,最后看金国灭亡在眼前,干脆与蒙古结盟,一起灭金成为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但是历史还是惊人的相似了,与蒙古联合作战过程中,宋军再次暴露战斗力太弱的赤裸裸现实,唤起了蒙古的野心,最后蒙古南下灭宋。

这个问题宋安之从前具体回答过,这次就简单回答一下哈。


宋安之


有前车之鉴啊,宋徽宗年间北方的女真族崛起,他们反抗压迫他们辽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金国,之后金军先后攻占了辽的辽阳府、上京等地,威震天下。

北宋闻之,皆欢喜,认为辽必亡无疑,于是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

1118年宋徽宗派马政从登州乘船北上,以向金买马为名,前往金国结好,商讨联合灭辽之事。双方就此展开了多次商谈。1120年双方达成协议,决定联兵攻辽,双方协定:“北兵不得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宋取辽之南京,金取辽之中京,幽燕原为中国汉地,应归南朝......”

协议签订后宋徽宗等人心里很高,心想丢失了上百年的中原故地居然在我在位时期收复,真舒服。然后朝中有些大臣却忧心忡忡,例如韩昉,他直言:“女直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南朝忧,唇亡齿寒,不可不虑。”但是韩昉被童贯等人赶了出去。辽国闻宋要联合金朝打他,遣使到宋朝,请求宋徽宗收回成命,辽国表示愿意向宋称臣,但是被拒绝。

宋徽宗做着美梦,一心向一雪前耻,但是金灭掉辽后,挥师南下,徽钦二宗都被金人虏到北方,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是宋朝的奇耻大辱,蒙古打金,南宋看到了一雪前耻的好机会,肯定要抓住,而且金人不讲信用,已经坑过他们一次了,南宋君臣都有防备了。

再说金哀宗求救时,金朝都快灭亡了,明眼人都能看出金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南宋不联合蒙古,金朝也会被蒙古灭,南宋还不如联合蒙古灭金,灭之后还可能捞到一笔油水。

还有金国自己之前装,金宣宗这个昏君,能力没有多大,但是非常自大、自傲。他登基之时金国北方的大片国土都被蒙古占领了,金宣宗觉得南迁,南迁就南迁,他却要再一次伤害宋人的心,他南迁北上旧都汴京,南宋君臣非常气愤。

蒙古大军南下,南宋也时刻关注着,当时的大臣为此分为了两派,一派是认为金国已经没能实力阻挡蒙古大军了,现在首要做的便是巩固自己的国防,不再给金国纳币。以宰相乔行简为首的认为唇寒齿亡,蒙古大军十分强悍,我们虽然金国来阻挡他们,因此还要继续给金国纳币。但是这两派都没有提出联蒙抗金。

正当南宋犹豫不决时,金宣宗看不下去了,决定让他们赶快下定决心,他拒绝了南宋削减岁币的要求,而且南下侵宋,打算用宋地换北地,以南宋的土地来补偿北方丢失的土地。

这使得南宋断绝了联金抗蒙的想法,金哀宗继位初期改善了与南宋的关系,但是他也是zz,他让部队进攻南宋的四川,南宋名将孟珙大破金军,在被蒙古捶的时候,金哀宗想起了南宋,请求南宋帮忙,南宋只会给他一个字:“滚”。

最后南宋联蒙抗金,金国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有了。


司马长史


其实金国的灭亡和南宋真的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南宋和蒙古联盟灭金其实这个时候,有没有南宋都是一样的结局了。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金国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南宋怎么可能联手金人呢?这不是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嘛。

先来看看金国灭亡的大致过程就知道了。

一开始蒙古人在北方的草原崛起的时候,南宋就已经意识到了此时的金国和蒙古人就是当时契丹人和金人是一样的,金人的崛起灭亡了契丹,现在蒙古人的崛起迟早也是要灭了金国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南宋其实一直都是没有插手蒙古人和金人之间的战争的。因为这个时候无论帮谁都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所以南宋朝廷也不都是傻子,当然不会做这些蠢事了。

1211年,成吉思汗终于统一了整个蒙古部落,此时也就开始了蒙金之间的战争了,两国之间也是经常打仗,在这个时候蒙古人其实就已经开始要联合南宋灭了金国,当时南宋也是一样,支持金国的也有,支持蒙古人的也有,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谁也不帮,坐山观虎斗。其实这个也算事最好的结论,蒙古人和金人哪个不是一样呢?谁赢了对于南宋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只能是让这个两个国家自己打,两败俱伤对于南宋朝廷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

在这之后南宋也不给金人送岁币了,当时金人的控制范围是非常大的,整个北方,包括今天的东北,华中,到长江以北全部都是金人的地盘,金人一开始就是从草原发展起来的,后来进入中原,也还是一样不会耕种,而且战斗力也是大大减弱了,在蒙古人的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后来金人就把都城从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迁到了开封。

之后蒙古人也是一路南下,占领了北京,说来也奇怪,这个时候蒙古人不打了,转而去西征了,和金国修好。在这一段时间呢南宋还是没有给金人送岁币,金人自然在中原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于是就开始了和南宋之间的战争,金人一直都是南下抢东西,但是抢了七八年的时间金人不但没有得到便宜,还损兵折将。后来金人也就不打了。

但是这个时候,蒙古人又开始和金人打起来了。不过这个时候双方先去了僵持的阶段,蒙古人就想和南宋联盟,但是南宋到这个时候还是不答应,蒙古人想从南宋借道,南宋也是没有打赢,后来蒙古人强行借道。蒙古四万人就把金人15万大军给灭了。这一场战役之后,金国也就宣布离灭亡不远了。金国气数已尽。

这个时候南宋也是开始意识到,金人要完了,所以才答应和蒙古人联合灭金,这个时候南宋出手其实已经是无关紧要的事了,但是也是让蒙古人看看,宋人也是有血性的,给蒙古人看看南宋不是好欺负的,不然到时候蒙古一灭金,那么就和一百多年前的金人灭北宋一样的结局,所以这个时候南宋必须出手给蒙古人一点威慑,然后就是给蒙古人卖个好,再就是自己也能瓜分一点金国的领土。

但是金国灭亡几十年后,南宋也就完了,不过南宋能够独自坚持几十年还是很不错了,毕竟看看当时的蒙古人兼职就是天下无敌,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宋人能够坚持这么久已经是很厉害了。不过最终还是免不了被灭亡的结局。


中国历史研究所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联蒙灭金”是南宋时期时期统治者经过多方权衡最终制定的对外军事策略,最终金被灭,而南宋则迎来了另一个更为强劲的敌人蒙古。


自从五代石敬瑭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之后,中原政权经历了四百余年北方无险可守的窘境,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可以长驱直入南下掠夺,后来的两宋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在自身处于不利情况的时候外交政策就变得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宋朝在几次关键抉择上都出现了问题。

“联金灭辽”虽然达到了灭亡契丹的目的,但是金兵南下俘徽宗钦宗北上,制造了中原政权的一大耻辱“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联蒙灭金同样在达到灭金的目的后南宋最终亡于蒙古。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蒙古在北,金在中,宋在南,自从金崛起灭辽之后就不断南下侵扰宋朝,以至于“靖康之变”灭亡北宋,宋金之间可以说有不共戴天之仇,虽然此后双方达成过各种和议,维持过相对的和平,但是合约也不断被撕毁,金兵南下,南宋北伐。

金国的骚扰早已令南宋忍无可忍,不但向金国皇帝称臣同时支付着高额的岁币,还不得安宁,蒙古的崛起实际上对于南宋来说非常有利,南宋重臣洪皓曾被扣押在金国,当时他就注意到了漠北蒙古的崛起,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利用蒙古的崛起来牵制金国,但是由于有金国和西夏的阻隔始终没有取得很好的联动效应。

12世纪末蒙古开始真正崛起已经可以和金正面对抗,对于南宋来说到了真正抉择的时候了,必须指出一点,南宋联蒙抗金的战略决策并不是拍脑袋的决定,因为之前北宋联金灭辽最终导致亡国,所以朝廷中对于联合蒙古也有颇多顾忌,唇亡齿寒的道理南宋也不是没有考虑。

但是时局是不断变化的,随着金国和蒙古战略地位的不断变化,金国作为“唇”的价值越来越低,南宋方面看到这个变化先是停缴了岁币,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金国态度的试探,但是金国并没有示好南宋,反而派兵南下以期用武力再度降伏南宋。

这种行为等于将潜在的盟友推到了敌人一方,随着攻宋的金兵陷入苦战,而蒙古的实力又不断提升金国作为南宋屏障的意义越来越低,加上“靖康之难”双方有世仇,所以联蒙灭金成为了对南宋最为有利的选择。

总结起来大概有三条原因促使了南宋“联蒙灭金”:

首先、蒙古的强大让南宋颇有些身不由己。

其次,金国在战略上的错误做法将潜在的盟友变成了敌人。

最后,宋金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宋灭金的意愿极其强烈。

灭金之后南宋确实收复了一些失地得到了一些利益,可以说这项对外战略并无不妥。


一点点历史


宋金之间根本不具备战略互信,双方对战略形式判断的失误,让宋朝严重低估了蒙古的真实实力。故而导致,蒙古灭金之后,南宋也未能幸免。

一、靖康之耻和宋金恩怨

辽国本是北宋的对立国,因为占据了中原王朝的传统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导致宋朝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宋朝历代皇帝都希望能有机会收复该地,于是,在女真人建立的政权金崛起时实行了联金抗辽的战略。其实,这个时候,双方谈的都很清楚,宋就是为了燕云地区。但辽国灭亡后,金国背信弃义,南下攻宋。1127年,金军攻下开封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连同后宫和朝臣数千人被押往北方。这一战,皇帝被俘,后宫尽遭蹂躏,大宋脸面尽失。幸免遇难的皇子赵构继位,并迁往江南。双方兵戎相见,涂炭生灵。


二、宋金双方根本没有战略互信

宋朝联合金国抗辽,只想收复失地,并没有对金国有什么企图。但金军背信弃义,攻打宋朝。在此期间,宋朝也曾出现岳飞、韩世忠等一代名将,但战争始终处于各有攻防阶段,早已国力不支,民不聊生。终于,双方坐下来进行了和谈,随后签订了合约,即历史上的绍兴议和。但金国控制了淮北的中原地区,也是汉族中原王朝的传统政治中心和宗源之地,宋朝更无法忘记靖康之耻。当宋孝宗皇帝登基后,撕毁合约,组织了大规模的“兴隆北伐”。宋金围绕着历史上的恩怨,一直冲突不断,双方互为敌对国的角色没有改变过。这种情况下,宋金形成联盟的可能性很低。试想一下,今日的阿根廷受到第三国攻击的时候,说什么都不会产生让英国帮他御敌的想法出来。


三、宋朝低估了蒙古的真实实力

蒙古曾是金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谁曾想这个当时只有几十万人的部落日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BUG。蒙古骑兵的所向披靡和残暴程度,宋朝更不没有足够的了解。宋朝一心想收复失地,一雪靖康之耻。当然金国灭亡的时候,当年金人在开封城犯下的罪行,宋军都如数奉还。随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开始了征服世界的历程。北宋末年的历史重现,蒙古大军南下,宋军一败涂地,才知道联和蒙古抗金不过也是个引虎驱狼的错误战略。


有历史的局限性,宋朝更本无法对刚刚崛起的蒙古人有足够的认识,也不可能具备和世仇敌国金成为盟友。

您有不同看法吗?


牧渔子


首先,南宋并非不知道“联蒙灭金”对自己的危害:早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左丞相余端礼就已经上书提到蒙古对大宋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后来出使金国的使臣也提出如果金国被蒙古所灭,则“一弱虏灭,一强敌生”,所以宋宁宗时期就已经加强了北方的边防。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蒙古开始大规模向金金军,此时的大宋朝廷也就联蒙灭金还是联金抗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真德秀认为主动灭金一方面可以一雪靖康之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灭金来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但“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所以大宋不应该和蒙古联合。

此时的金国正在蒙古的压迫下一路南退,但他们内心仍然觉得宋朝的军事实力不值一提,于是荒唐地选择了“北失南补”的策略,即要把北方丢失的领土,在南方找补回来,这样就彻底激怒了南宋。而又在此后不久(公元1214年),金国的十五万主力被蒙古大军歼灭。

南宋大将孟珙此时上书,认为联蒙灭金有对宋朝有利,理由有三:第一、金国必亡是有目共睹的,此时联金抗蒙只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灾难。第二、灭金之后可以增强宋朝的实力,拉长防御纵深。第三、不要像当年联金灭辽时一样,要派出南宋最精锐的部队,在蒙古面前秀肌肉。

公元1233年10月,南宋正式出兵灭金,次年正月,金国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