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國號的由來

一個國家建立之後,一般都會選一個既好聽大氣,又很有代表性的名字,也就是經常說的國號。這個國號的選擇非常的重要,一般都是很慎重的。像秦、漢、隋、唐、宋、元、明等,每個都是如此。而每個國號選擇的原因、歷史背景等又都不盡相同,今天就來給大家聊一聊明朝國號的由來。

朱元璋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之後,又設計弄死了小明王以後,終於可以稱帝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他即將建立的這個國家,應該叫什麼呢?要想建國,首先就要解決這個問題才行。

《明太祖實錄》記載: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繼位稱帝,定國號為大明。

明朝國號的由來

一般影響歷代王朝確立國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由部落、部族的名稱而來,如商朝就是因為其始祖治水有功被封於商,後來用商稱他們的部族,湯滅夏以後,就用“商”當作國名;或者用創始人原來的封號或爵位,如唐朝;或者用他們最初統治區域的名稱,如遼國統治者最初叫契丹,後來居住在遼河上游,就成為“遼”;或者用當地的物產,如金國;或者就是取一個寓意吉祥的名字,大明就屬於這一種。

明朝國號的由來

大唐風韻——洛陽明堂

儒家意識

“大明”兩個字,很符合傳統儒家意識,很容易得到民眾和社會輿論的支持。“明”這個字,拆開就是日和月兩個字。寓意非常吉祥,代表了光明,也象徵著朱家統治下的天下像太陽一樣普照四方,像日月一樣前途光明,萬代永昌。而且更重要的事,古代一直有祭祀“大明”,朝日夕月之禮,朝廷對“大明”和日月的祭祀歷來都非常重視。所以選這個名字,也是遵循古禮,代表著神聖。

在另一方面,朱元璋選擇大明為國號,與他出身明教也有很大的關係。

明朝國號的由來

明教總壇

明教淵源

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明教的歷史。明教原稱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創,於公元694年傳入中國。要說在外來教派要想在當地發展下去,就要吸收變通。明教就吸收了佛教、襖教、基督教的教義,把“二宗三際”當成他們的主要教義,他們認為是明暗兩種力量統治著世界,即明暗二宗,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惡和欲。明和暗兩種力量互相鬥爭,經過初際、中際、後際三個階段,也就是三際。後來呢為了保護自己,又滲透了道教和一些民間信仰,又和佛教中的彌勒教和白蓮宗扯上了關係。發展到最後,就形成了我們廣為熟知的白蓮教。

到了元末明初的時候,農民起義軍的首領韓山童和劉福通就利用白蓮教發展人馬,利用“天下將亂,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口號蠱惑別人加入他們的隊伍。請記住這個口號,到後面我們還會談到。這麼一來還真的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很快他們就聚集了大批人馬,成為了一支實力強勁的隊伍。這個韓山童就自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就成為小明王。朱元璋也是他們旗下一支軍隊的首領,稱為小明王左副元帥。

明朝國號的由來

韓山童及其部下

之後韓山童死去,他的兒子韓林兒繼位。後來韓林兒又被朱元璋幹掉,朱元璋就作為這個明教的繼承人,把自己的國號定為“大明”。“國號大明,承林兒小明號也”。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這其實是劉伯溫給他出的主意。當時朱元璋的手下基本上都是明教教徒,大家都是響應了明教的口號,也就是之前那個“天下將亂,彌勒降生,明王出世”,才聚眾起義的。所以說與其說他們跟隨的是朱元璋,不如說他們是為了宗教信仰一樣的信奉明教。這麼一來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就顯得理所當然了。這就等於宣稱他是真正出世的明王,他才是具有合法性的,是明教新的代言人。這麼做自然能夠穩定人心,得到別人的信服。

明朝國號的由來

影視劇朱元璋形象

有一個佐證也能夠間接地證明,明教之說並非空巢來穴。朱元璋在後期政權穩定之後,禁止明教、彌勒教等進行傳教,並大肆批捕教眾。因為朱元璋知道自己政權建立之初依託於此,那麼他也擔心什麼時候再出來一個明王,為了防患於未然,不如儘早剷除。

明朝國號的由來

火神祝融像

民間傳說

還有一種民間說法,是用陰陽五行說來解釋的。因為朱元璋從南方發跡,元朝統治者來自北方,而南方為火,是光明之意;北方是水,屬陰。中國古代的光明神、火神祝融,顏色是赤,所以又稱為朱,祝融又叫做朱明,朱姓來源於祝融朱明。火克水,光明克服黑暗,所以說南方發跡的朱元璋打敗北方的元朝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恰巧朱元璋又定都南京,南京又是祝融的故墟,這預示著朱元璋不忘先祖。這種說法來源於民間,是以訛傳訛的典範,也是強行附會,所以不足為信。

較為可信的說法還是前面分析的來源於明教教義,以及寓意吉祥。這二者結合起來,既有理想因素,又有現實考量。符合儒家理念使得非明教的普通民眾和知識分子能夠接受它作為正統王朝,傳承明教又使得它能夠被大批的明教徒們接受,有利於穩定人心,使局面趨於安穩。

沉暮與新生 張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