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灭亡是按1279年而明朝灭亡却要按1644年?

卫薇儿


明朝灭亡时间是段历史延续下来的误解而已,目的无非是宣扬清朝的正统,被后续者有意为之而已!

可是在清朝自己的史料上都有自相矛盾之处,清朝编撰的《明史》改动之大也是旷古未见,特别是后金崛起后那段历史,几乎面目全非,就算还我漂漂拳来解救,估计都还原不了,只能找自相矛盾的地方破译!

说明朝之前先说说宋朝的问题!

宋朝公认的灭亡时间是1279年崖山海战后,陆秀夫怀抱幼帝赵昺自杀为止,那一战的惊心动魄还有悲切和无奈,我们后人不再现场无法理解!于征服而论,同样是灭国,元朝可谓堂堂正正,没什么小心思!

他们在灭掉大宋后,为昭告天下,还在崖山边立碑,上面写到!

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而清朝在入主中原方面,却在不断的动小心思!

清朝的入关,源自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可说是捡的天大的便宜!

当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正义性,清朝攻击北京李自成还打出为崇祯复仇,为明朝复仇的旗号而来!

虚伪不虚伪!

不仅如此,他还在面对后续南明政权的时候,还以这个理由指责南明弘光政权,我帮助你们打李自成,你们居然不出兵帮忙!

《永昌遗恨录》: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手毒君亲;中国臣民,不闻加遗一矢

之后又不断一高姿态对南明政府各种指责,说他们攻击李自成作战不利!

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传檄江南,联兵河朔,陈师鞠旅,戮力同心,报乃君国之仇,彰我朝廷之德。岂意南州诸君子,苟安旦夕,弗审事机,聊慕虚名,顿忘实害,予甚惑之!

这一下子就将自己放在了道德制高点上了,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学的这一招!

既然一直和南明有这样的联系,还经常谈这些虚伪的话题,那么为何他们还是不承认南明,反而说明朝灭亡于1644年!

原因很简单,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必需品,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过是个夜壶!清朝需要给明朝报仇这个理由去显示自己的正义性,给他入主中原减少阻力,可是在入主中原形势一片大好之后,这样的遮羞布这样的夜壶就可以丢弃了!

于是在顺治元年,那个时候清朝连南京都没占领,就迫不及待的宣布自己拥有了所谓的天命,是天命所归!

原因是为什么,不过是他们消灭了李自成大部分李自成的义军而已,李自成也死了,然后他们认为自己帮明朝报仇雪恨了,于是就宣布自己天命所归了!

要知道当时明朝还占有江南大部分地区,弘光朝廷还在南京有根据地!

虽然清朝在编撰《明史》中将很多事迹修改的面目全非,但还是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出现!

按照《清史稿·吴三桂传》记载

康熙元年(1662年),捷闻,诏进三桂亲王,并命兼辖贵州。召爱星阿率师还。四月,三桂执由榔及其子,以弓弦绞杀之,送其母、妻诣京师,道自杀。定国尚往来边上伺由榔消息,三桂令提督张勇将万馀人戍普洱、元江为备。未几,定国走死猛腊。三桂招其子嗣兴,以千馀人降,明亡。

这段话说的是,康熙元年,就是1622年,吴三桂终于搞定了南明最后的大将李定国,杀了永历皇帝,并招降了李定国的儿子,小康熙高兴的说,明朝终于灭亡了,小孩子没啥小心思!

这才是当时清朝皇帝的真实想法!

因为历史上,王朝的存续其实都是跟最后末代皇帝死相关的,唯一有区别的不过元朝和明朝!

我们看宋朝:灭亡于崖山海战!

《宋史·本纪第四十七·瀛国公二王附》: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

我们在看金朝:灭亡于蔡州城破:

“城破,末帝为乱兵所害,金亡。”

辽国也是如此:灭亡于西辽灭亡

《辽史·本纪第三十》“仁宗次子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时秋出猎,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遂袭辽衣冠,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以侍终焉。直鲁古死,辽绝。”

元朝有点特殊,因为本身他就不算正经的汉人正统王朝

《元史·本纪第四十七·顺帝十》:至夜半,开健德门北奔。八月庚午,大明兵入京城,国亡。

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北京教委编写的,哪里原来的皇族子弟很多,他们就延续了这种错误的说法,然后南明就这样在历史上不存在了!

这尼玛扯淡!


阿斗不傻


我们的教科书上明确的写道“明朝(1368—1644年)”,大家这么多年也一直以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的标准时间,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明朝版图

1644年明朝虽然首都北京失守,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但是明朝还掌握着中国大部分的领土,只是北方被大顺军和入关的清军占领,天下究竟鹿死谁手,1644年绝对没有分出胜负,不管是李自成、多尔衮还是南明都有机会。

1644年形势

历史上多次有过国都沦陷、政府南移的先例,比如西晋、北宋,政府南移后又有了新的政府,虽然从后人的角度将其认为的划分为了西晋东晋、北宋南宋,但是从东晋和南宋皇室的角度来看,他们从来不承认自己的晋朝和宋朝在迁都之后就灭亡了。

而明朝也是类似的情况,北京城破,崇祯上吊自杀,确实是国破,但是山河依然在,至少大部分在,明朝自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依然作为陪都存在,有着一套完整的备份政府系统,所以在崇祯的死讯经过一个多月传递到南京之后,当时南都的大臣们又拥立了福王朱由崧作为新的皇帝,所以从当时的角度来说,明朝只是皇帝死了,换了一个新皇帝,北京被攻破了,但是南京还在,而且大部分领土还在,不管能不能收复北方领土,只要筹划得当,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再为大明延续百年国祚,成为与东晋、南宋比肩的南明也未可知。

最终,虽然明朝未能重复东晋、南宋故事,但是忠于明朝的军民在1644年之后也坚持抗清十几年,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所以,明朝绝对不是亡于1644年,而我们历史课本上的观点基本取自清朝所修的《明史》,出于一些政治因素的考虑,清朝的统治者不希望让百姓们看到1644年之后南明将士们的奋斗,所以将1644年定做明朝灭亡的日期,这样也有利于加强清朝自身政权的正当性(根据清朝的宣传,清朝是为了给崇祯复仇才应邀入关的,入关将之后镇压南明的史实写入史书,势必会影响清朝的统治正当性)。

而我们的教科书在描述明朝历史时多则以《明史》为基准,所以将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的时间。

明史

那么明朝不是灭亡与1644年,那么明朝灭亡于哪一年呢?关于这一点,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南明史专家、著有《南明史》的顾诚先生则认为明朝灭亡的时间点是1664年夔东十三家的覆亡,因为这标志着以永历皇帝为旗帜的大陆抗争结束,顾诚先生未将在台湾坚持抗清的郑经政权纳入南明史中,原因是之后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郑经也有参与,而将三藩之乱纳入明史不甚妥当,故对郑氏部分仅取到郑成功去世之时。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将郑氏在台湾的坚持也纳入南明史中,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爽投降为止,这种观点的理由是郑氏在台湾的斗争名义上也是奉明朝正朔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比如明朝亡于1645年6月7日,这一天明朝南京政府正式向全境臣民下达投降书,这一天标志着满清正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但是这种说法也颇失偏颇。

笔者则认为明朝应该亡于1659年,这一年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迫于清军的压力,逃亡缅甸,自永历逃出中国那一刻起,明朝的小朝廷正式成为了流亡政府,对国内政局彻底丧失掌控,而且也基本恢复无望了。

1659年形势图

永历皇帝

但是不管是哪种观点,明亡于1644年肯定是错误的。


天涯看点历史号


看了前面答友的回答,感觉很有道理,不过还想补充两个理由。



第一,文化因素。

元朝统治者,打仗都是高手,打完了对手就自己相互斗争,几乎每一任皇帝上台,都会踩着几具尸体。他们不够重视文化,不太懂得文化治国的道理,至于哪年完结宋朝,真不太关注。

清朝皇帝们就不一样,非常注意文化上进行洗脑,包括辫子这样的事,都上升到战略高度看待。因此,清朝会认定南明是伪政权。

第二,客观因素。

宋史是元朝末年才修的,那个时候元朝危在旦夕,哪里顾及得上皇家脸面问题,中间有几年交叉期,也是正常的。更何况,金史和辽史,是一起编修的。

相反,明史是清朝初期开始修,自然不会不顾及皇帝感受。

喜欢历史,就来历史扯吧扯扯吧。

历史扯吧


这就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个界定问题。

北宋在“靖康之变”后灭亡,随后赵构在南京称帝史称国号依旧是宋,并且延续了宋的皇统,为了区别史称“南宋”,南宋作为割据政权依旧存在了150多年,直到1279年灭亡。

那么再看南明,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上吊,随后百官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弘光政权,此时大明有半壁江山,并不断斗争,直到康熙收复台湾时,台湾郑氏依旧奉明朝为正统。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将1683康熙收复台湾,或者南明最后一个“永历政权”灭亡时作为明朝的灭亡时间呢?

其实关于明朝的灭亡时间是不是界定在1644年也一直存在争议。我们来看看南宋和南明的区别。

存续时间相差很多

“靖康之变”后,赵构继承了宋的法统,其政权存在了153年,“绍兴和议”之后,南宋的皇帝由金朝册封,确立了双方的地位。

而南明政权,到1662年永历皇帝被处死时,仅存在了18年,如果算上台湾郑氏,也只有不到四十年时间。

政权稳定性相差很多

南宋虽然也是割据政权,但是经济文化繁荣,政局比较稳定。

而1644年之后的明朝政权混乱,各自为政,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四帝一监国”。期间为了争夺正统,甚至互相攻伐,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抵抗力量和稳定的局面。

领土面积

南宋虽然偏安,但是依旧占据南方大部分领土。

再看南明,虽然1644年明朝灭亡时,南明名义上占据的领土更大,但是随着清军南下,地盘很快被蚕食,大部分时间只有西南一隅。

清朝成为正统

清军入关后很快占领了全国,成为新的大一统王朝,而当年灭亡北宋的金朝却始终没有完成国内的统一。

综合以上观点,明朝的灭亡时间被锁定在了1644年,“南明”和“北元”的情况有些类似,而“南宋”则和“东晋”更为相似。


一点点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同样是汉人政权灭亡,为什么南宋灭亡不是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为什么明朝灭亡不是1661年永历帝被杀害?

说到这个问题,“静Yes”不禁要讨论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一个古代政权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活的皇族血脉,还是死的宗庙皇城?

这句话用白话文应该这么解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皇帝重要还是都城重要?

答案肯定莫衷一是,但是我们能意识到的就是,皇帝远远要比都城重要,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所以,封建王朝,只要皇帝还在,到哪都能组建政府,都城被攻占,回头抢回来就是了。所以,都城的沦陷不能算作王朝的结束!

所以唐朝都城两次被吐蕃攻占,还有两次分别被安史叛军和黄巢起义军攻占,唐朝依然没有灭亡;所以元顺帝逃离大都,回到蒙古高原,能够继续作为元朝势力和明朝对峙。

所以南宋以崖山海战,陆秀夫背负宋少帝投海,南宋的皇室血脉正式中断,成为南宋灭亡的标志。

有的人说,永历帝难道不是皇室血脉吗?不好意思,还真的不是,崇祯帝作为皇帝,在最后关头没有让太子到南京监国,导致朱明皇室在北京城破后死的死,逃的逃,血脉已经完全断绝。到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后,实际上都是明朝的地方藩王,和皇室是两码事。

明朝的灭亡,是皇帝殉国加宗庙都城丢失,但是仍然是以崇祯的死作为明朝的终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宋朝和明朝的断代基本是由后人完成的,因此对于王朝何时灭亡,后人的主观判断决定了后来人的认知。

比如南明和明朝的关系,就因为清朝统治者的取向而进行了粗暴的割裂。在清朝看来,明朝是正义的,为了给明朝报仇,清朝要拼命地打李自成等流贼。但是对于南明,则是清朝必须消灭的刀下之鬼,所以必须邪恶。因此南明不能作为明朝的延续,这样让清朝自我矛盾,难以取得民心。

所以,明朝必须止步于崇祯自缢,别无他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这个问题很简单,用哪一年来断代,主要看史书由谁修,什么时候修,在什么情况下修。

1.宋史。

宋史是元朝修的,但没有用元朝开国的1271年。为什么呢?因为宋史是元朝末年才修的,而且是与辽史和金史一起修的。

如果宋史用1271年来断代,那么,在南宋之前灭亡的辽史和金史用哪一年呢?

因此,宋史辽史和金史,只能用它们政权实际消亡的时间来记录,而不能用元朝的立国时间。

2.明史。

明史从康熙年间开始编修,直到乾隆年间才定稿,历时九十多年。由于清朝入关是在1644年,在修史的时候,自然要用1644年断代,否则,按照南明政权完全消亡来算,顺治都不能称为皇帝了。

既然是康熙开启修明史,自然不会接受这个结果,史官们就算有想法,最终也没办法。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

军缘鑫播客


王朝灭亡的时间如何确定,事关道统。

如果后继王朝需要继承前朝的道统,那么前朝灭亡就是道统转移的标志,就很重要,不能含糊。

1644年崇祯自缢,清军入关,这以后天下的正统就转移到了清朝。南明政权立的是福王,不是崇祯帝的儿子,它争夺道统的能力就比较低。所以南明只能算割据政权,它和明有关系,但不是明的继续。

因为南明只是割据政权,它究竟是什么时候灭亡这一点都不重要了。算在1661年永历帝殉国,还是算在1683年康熙平台湾这都可以。这就是把南明和台湾郑氏算一个还是算两个的区别。这都是小问题。

我们假设一下,历史不是这样的,是崇祯帝没死,而是跑去南方主持抵抗。那清廷争道统绝对争不过他,1644年就不能算明亡,只能算崇祯(或者其继承人)那年死的哪年明亡。要是1645年南京城破他死的,那就是1645年明亡。要是1661年他死的就得算1661年明亡。

但是他要去跑台湾去了,那他就争不过清朝了,因为他把大陆的老百姓都抛弃了。

再看南宋,南宋和金国没有争夺过道统。因为金国没看上北宋的道统,没跟他争。而且赵构是徽宗的儿子,也不一定争的过。这样,金国的正统地位是后来元朝替他争来的。

也就是说,元朝的道统继承自金而不是南宋。而金的道统继承自辽,这形成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的道统。而前一个从北魏创建延续到北宋的道统,是由南宋继承的。双方是竞争关系,而非继承关系。

所以在后代看来,在1271年元帝国建立以后,他已经是正统王朝,南宋被降低到割据政权的地位了。南宋曾向金国称臣,他这一系道统在竞争中已经输了。

作为一个割据政权,元朝不需要从他那里继承道统。所以他是1276年灭亡还是1279年灭亡也就无所谓了。

实际上,临安城破以后,闽粤那地方出现的小朝廷能不能继承南宋是很有疑问的。元朝如果需要南宋的道统,完全可以把它和南宋区隔开。元朝承认南宋1279年灭亡,既是提升了那个小朝廷,也是贬低了南宋。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首先 你要有人当皇帝 一个政权起码要有领导者才行吧 而南宋 赵构当皇帝这事儿基本是大家都认同的 再看看南明 随便逮着个姓朱的 都觉得自己应该是皇帝!连个领导核心都没有的怎么算政权!


ttolds


因为南宋没有首都,临安也只是一个行在,哪怕行都被攻破只要拥立新帝继续南逃就不算是灭亡,而南明呢也是没有首都,行在倒是挺多的关键是不齐心经常内斗所以很难像南宋那样形成割据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