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2018年年报点评

乐普的2018年年报虽然有很多亮点,但是仔细看下来还是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需要公正的点评一下。

一、重医疗器械,轻药品创新

公司认定了4+7带量采购将带来仿制药药价持续下降的大趋势,所以加大了研发投入。相比之下,乐普对医疗器械的研发投入较多,对药品的研发有些不足。

公司医疗器械研发管线比较多,包括了心脑血管、IVD、外科、人工智能四大领域的60条种研发管线,为未来增长带来了动力。

药品研发方面就比较少了。不考虑乐普生物,目前看到只有三个高端仿制药,比较少。按研发进度来看,甘精胰岛素预计2020年能够生产,而且不算特别爆款,毕竟甘李联邦早就有这款产品,并且通化东宝也在路上了。

乐普医疗2018年年报点评

乐普生物这边,PD-1已经临床二期,PD-L1进去临床一期,进度一般般,并非特别靠前。

但是仔细来看,生产胰岛素的博鳌生物,目前乐普仅拥有其40%股权,虽然公司说2020年增持到75%股权,但是收购又要产生一大笔商誉。乐普生物目前也只有20%的股权,日后肯定也要收购大部分股权的,这都是商誉。

阿卡波糖、阿格列汀、卡格列净是收购华世通获得的,目前这几款产品的一致性评价还在审评中,而且也只有20%股权,审评完成应该还会收购其股权,从而产生商誉。

总的来说,公司加大了研发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这隐性的商誉在这个商誉减值新规的大背景下,让人犯愁。

二、OTC端效率低下,尚未放量

不得不说,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处方药将逐步外流,慢性病药物和常见病药物的主要销售渠道确实将会下沉至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或者药店。4月2日卫健委又发布了全科医生的备考指南,又是在推慢性病常见病的基层化。所以乐普积极布局OTC端方向肯定是没错的。

我在《“互联网+护理健康”到底有没有机会》中提过:国家带量采购等一些列降药价的行为,是为了把基础医疗的面积铺开;去年频繁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互联网+护理健康”则是在降药价的大背景下维护医生和护士的权益,摆脱以药养医的收入结构,最后形成面积更大的低水平基础医疗和自主付费的高水平医疗的格局。(乐普在这方面做的也挺好,不断开发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产品,也开发了互联网医疗平台,也算是顺应趋势)。

但是毕竟“互联网+医疗”的新规刚实施,分级诊疗目前也处于初级阶段,OTC端还没完全放量,所以看年报我们会发现,乐普目前OTC端人员效率很低。

根据乐普12月初的一份调研纪要来看,乐普OTC端近1000人的销售团队,医院端200人(应该指的的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因为总销售人数是2397人)。再看年报,25mg规格氯吡格雷营收8.00亿元,OTC端仅1.38亿元,占比17.25%;阿托伐他汀营收8.85亿元,OTC端3.80亿元,占比42.93%。有统计口径的两款药物的OTC端收入占比30.74%,和人数对比一下发现,效率很低。

虽然应收账款从医院端转向了非医院端,表明了公司在调整销售业机构,但是非医院端应收账款增加40.97%(有部分两票制的影响),也部分说明公司收账能力有一点问题的。

乐普医疗2018年年报点评

三、两票制影响未披露

我们在看药企2018年年报的时候,需要关注两票制对公司的影响。虽然两票制不影响公司净利率,但是会误导大家做出一些错误的推断,比如:

1)公司毛利率提升,给出公司议价能力提升的结论。

2)销售费用的提升,给出公司提高宣传力度,增加销售渠道的结论。

我们最终判断时,需要避免这些误区,重点关注运输费和学术宣传费是否有大幅增加,如果上述两项出现大幅增加,才意味着公司的销售力度的增加。

乐普医疗2018年年报点评

但是翻看明细,增长的8个亿的销售费用中,7个亿是市场费增加的,参展费仅增加两千多万,运输费也没有大幅增加。那么这里面一定包含两票制的影响。

乐普医疗2018年年报点评

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提到,两票制前后都需要高开,但是两票制之前高开的责任在过票公司,两票制之后在药企。

如果上市公司体系中有销售子公司,两票制前后由于并表的原因,不影响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只是原先由于过票公司开的,给医生的现金回扣,现在需要销售子公司用差旅费来抵扣。我们看恒瑞的销售费用变化情况就能看出来。

如果上市公司体系内无销售子公司,尤其是需要依赖经销商的药企,差旅费就不会大幅增长,但是会导致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双双提高的现象,乐普符合此特征。

所以乐普的药品毛利率上涨,很大程度是受到两票制的影响造成的,而不是提价造成的。而且乐普的销售部分还是需要靠代理(75m氯吡格雷),有一点渠道不稳定的风险。

四、总结

乐普作为为数不多的,布局OTC端的慢性病处方药公司,我还是很看好的。但是毕竟目前处方药外流还处于初级阶段,短期内放量不太可能。但是长期来看可以期待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