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宝阿宝呀


一、毛主席

沁园春·雪 毛主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首沁园春·雪读之让人精神抖擞、热血沸腾,这份与古往今来英雄豪杰相比的气魄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杰出领袖高远的志向、庞大的格局和无敌的自信,毛主席也用切实地行动证明了自己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展望古今,这样的话对别人而言是自大,但对于毛主席却再贴切不过。

除了诗词,毛主席在哲学、军事、书法也足以令人钦佩。他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证明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等哲学思想和军事理论的正确性。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实至名归!

二、邓小平

邓公文一套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从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渐开始向全面小康发展。下图以国家数据网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来看看邓公对国家、人民的贡献:

武方面邓公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便一直为革命奋斗,先后建立过革命根据地、参与过长征、指挥过百团大战、参与指挥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邓公也是当之无愧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三、周总理

文方面周总理领导的经济文化建设、外交建设让中国在美苏针对的环境下,走出了一条独属于中国的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起着积极作用。

一本《周恩来选集》为我们展示了周总理是如何鞠躬尽瘁,一心为民,那句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周总理一生最好的写照。

武方面周总理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脑洞趣味历史


1955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军委提出的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名单。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彭德怀让罗荣桓、宋任穷提交了评定军衔的名单,在罗、宋递交的报告中,有这样的字眼:

“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问题,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一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这11人,后来有十个人成为了十大元帅,原本拟定为第七名元帅的邓小平通知,坚决推辞,最终没有授衔。但是,邓小平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容忽视。

邓小平曾说“我的专业是带兵打仗!”半身戎马,邓小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夏了无数汗马功劳。

邓小平的少年时,曾在广安县立中学学习,后来在法国勤工俭学,辗转苏联,在中山大学和蒋经国、冯福能等人都是同班同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邓小平应该是学过军事课的,因此他回国参加革命建军活动,长期担任了军事主官。

回国后,邓小平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政委和前委书记。在中央红军中,邓小平曾任总政秘书长,曾参加遵义会议。抗日战争中,他担任第一二九师政委,和刘伯承元帅一起成为晋东南、晋冀鲁豫等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解放战争中,邓小平和刘伯承元帅一起带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形成了中原野战军。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合作战,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是淮海战役我军指挥部的最高领导。

正是因为在莫斯科的军事教育经历和20多年的戎马生涯,让邓小平对解放军建设、军事现代化等问题有深刻见解,因此改革开放后他担任军委主席,在邓主席的领导下,解放军走了现代化、信息化、精兵化路线,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钢铁洪流。

邓小平说“我的专业是打仗!”这是对他“武能上马定乾坤”最直接的概括。

事实上,很多人眼中,邓小平是一个英明睿智的读书人。长期担任秘书长、政委、总书记等工作的邓小平,也的确很有儒雅气质。说起“文能提笔安天下”,他的几个经典论断就不得不提。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群众呼声下邓小平回到中央,一场思想解放大争论就开始了。到底什么是真理,邓小平认为谁说的不重要,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这样的思想基础下,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自此中国人民迈向了富强民主的新路

2,不争论,留足精力共同发展。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多人总是争论新生事物的性质和影响。对此,邓小平通知说了三个字“不争论”,避免过度内耗,把更多时间精力和财力物力用在发展上,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上的问题。事实上,争论不出真知,实践才出真知,当发展成绩拿出来时,对新事物的质疑和否定就少了。

3,“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改革的第二次革命,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前怕狼后怕虎是做不成改革的,水有多深,要趟过去才知道。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有利于,两手都要抓,邓小平这些话通俗易懂,流传很快,当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奔向新生活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走上了快车道。


历史知事


题目为。“文能提笔定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题目为谁能“文能提笔定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看了很多答案,竟然没有一人讲到我们熟悉的刘少奇同志,笔者以为刘少奇同志,可算一人。

提到刘少奇同志,我们应当是非常熟悉的,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军,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最近央视热播的《刘少奇同志》。可以说是比较全面正面的描述了刘少奇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可以纵观的,全面的了解少奇同志的革命一生。喜欢刘少奇同志的,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

文的一面~

少奇同志最先是组织搞工人运动。组织工人罢工,对抗阶级斗争。先后担任过,工人运动组织,以全国工人团体等非常重要的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斗争,以及军事斗争在后方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后期阶段。发表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全面深刻。解读毛泽东一系列重要论述,解放后主持全国各项工作。功绩非常突出,所以说文能提笔定天下,对于刘少奇来说绰绰有余。曾经毛主席有这样一段对刘少奇同志的评价“一日不学习难以赶上刘少奇”。我想这点就不用多说了。

武的一面~

对于刘少奇很少有人对他的军事领导才能有所关注,小编有心给大家整理出来少奇同志在军中的历任职务。在革命时期担任过中央红军第八军团党中央代表、第五军团党中央代表、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皖南事变后,改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后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等职。

从军事业绩来说,刘少奇在数十年革命生涯中,军事活动占有重要地位,贡献很大。不管是在发挥工人武装,参加组建红军工人师,领导苏区的军事工业生产。还是在抗日时期华北大力发展抗日武装,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山西新军,领导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和反磨擦斗争,皖南事变后主持重建新四军军部,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根据地。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43年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后,更是参与了一系列全国性战略决策,并曾直接领导跨战区的军事部署。还有近些年有一部分解密的档案显示。在当年的越南战争当中,刘少奇是直接参与指挥支持了。越南政府胡志明对美反抗斗争,比抗美援朝打的还精彩,战术还要巧妙。从这方面来讲武能上马定乾坤对于评价刘少奇的同志来说应该不为过分。

但是说了那么多。肯定会有人问刘少奇同志既然在军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为什么在评价十大元帅当中没有刘少奇的位置?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为什么呢?其实如果了解当年评定十大元帅期间这段历史的话,我想应该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当时评定十大元帅授衔过程当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离开军队在地方工作的。不在评定评衔的范围内,这也就是为什么向除刘少奇以外,邓小平,周恩来,乃至毛泽东。都没有评为元帅级。尤其是邓小平和周恩来,还有刘少奇可以说是无冕之帅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所以说本人以为,在现代革命史当中除了毛泽东,邓小平比较重要的军事家以外。最被低估的。当属刘少奇同志。感谢关注,感谢大家品读。






贺鹏勃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认为,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应该说非常少。

毫无疑问,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是那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

毛主席,是个文武全才,他既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还是位了不起的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同时还是新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我想,像毛主席这样,在那么多领域都卓有建树的人,历史上恐怕不多吧?

毛主席,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抱负,立志要为中华民族奋斗终身。

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组建了很多社会团体,活跃在中国政坛,是那时的佼佼者。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实力还比较弱,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才让工农红军保持了有生力量。再一个,当时很多中国共产党人,认为要挽救中国革命,要像俄国那样,实行“武装夺取城市”的军事战略,攻打中心城市,最终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然而毛主席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中国最广大的社会阶层都是农民,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斗争道路。事实证明,毛主席说的是对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信人间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这样的诗词,气势恢宏,霸气十足,让人不禁拍手称赞!据说,当蒋介石看到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后,那个羡慕嫉妒呀。蒋介石很快就找到了很多才子,让他们每人写一首诗词,想把毛主席写的那首词给比下去。可是结果呢?那些人写的诗词,无论是在格局上,还是在气势上,都无法和毛主席写的相媲美。

一代伟人毛主席,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元哥说历史


历史上说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首先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了!!!!!

对于周恩来总理,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理,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所有的中国人民。

周恩来有着儒雅的气质,偏偏的风度,也有着对敌人的狠,对老百姓的慈祥和善。也是早就了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为什么一说到文武双全的人就是周恩来呢?

首先来说周恩来在文方面的话,那自然是不必多说的,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听过周恩来很多的外交小故事的,周恩来的聪明才智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而且周恩来精通六国语言。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不光是处理国内事务,而且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前几年都是周恩来一人撑起了新中国的外交事务,没有周恩来新中国不可能取得如此的外交成绩的。真正的安邦定国的伟人!!!!!

再来看看周恩来的武,周恩来在带兵打仗方面,周恩来从一开始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了绝大的贡献,到后来的起义,反围剿,长征,抗日,解放等等都是一直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曙光。周恩来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上海起义就是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周恩来也是领导人之一。而且周恩来的师傅就是和霍元甲齐名的韩幕侠,周恩来的武功据说是所有开国元勋中最高的。

所以说到文武双全的人肯定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人民心中永远的总理!!!!


中国历史研究所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才子佳人和旷世名将,可以说在自己领域有所作为的能人数不胜数,但是能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所作为,的确是屈指可数,笔者今天便来盘点一下我心目中“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绝世能人。

“还看今朝”毛泽东

毛泽东,想必不用我过多介绍他了,四个字“一代伟人”。

文治方面:诗词方面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沁园春 雪》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沁园春 长沙》放在任何时代都能独领风骚。思想方面,发表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确立了著名的“毛泽东思想”,成为了党的指导思想和精神财富。

“武功”方面:他在井冈山时期打退了蒋介石的三次围剿,四渡赤水出奇兵,跳出蒋介石的包围圈。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论持久战》,战略眼光独到超前,同时提出了“游击战”“运动战”等作战方式。国共四年内战时期,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先后发动和指导了三大战役,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四年内统一全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畏美帝国的欺迫,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彭德怀为司令,最终获得胜利,杨威于海外。




“半圣”奇人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别号阳明子,精通儒学、佛学和道学。 在文治方面: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理论,龙场悟道时提出:“圣人之道,悟性自足”,开创了著名的“王阳明心学”,使传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对日本、东亚各国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

“武功”方面:王阳明在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时,目睹了江西各地盗贼四起,他作为一位文人,亲自摔书生和老弱病残荡平了为数多年的盗贼。在宁王朱宸濠于南昌起兵叛乱时,王守仁又在短时期内集结“军队”,凭借自己的智谋,一举荡平叛乱。在嘉靖七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


旧时楼台月


在世界历史上,全才之人,唯有毛泽东一人!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有三个字形容他老人家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中华民族的“大救星”。任何华丽的文章,在他老人家五个字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为人民服务。任何敌人在他老人家的战法面前都胆战心惊:游击战。任何外交家在他老人家面前都甘做小学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狂放不羁的书法体现了他老人家豪迈的性格,《沁园春.雪》把一个政治家的抱负体现得淋漓尽致_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诚信赢天下173385042


历史上,能够真的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古代历朝历代开天辟地的大人物中,大多数都是以武功取胜,多数人物都是属于打得一手好仗。比如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都是靠军事实力获取无上荣耀,但他们“文”的上面就略显逊色了。

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历史上军事最厉害的两个皇帝,打仗最杰出的两个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但是这两个人在文学和文化方面稍显水平差了一点,尤其是作为大老粗出身的朱元璋,连字都是后来当了皇帝才识的。

而在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的人,比如说被称为词中之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和宋朝的徽宗赵佶,虽然文化水平和文学才能绝出一代,但是他们却在军事和治国上面都是白痴,历史上那些很多文章写的特别好的人,或者在文学方面有着不朽才能的人,多数都很难再军事方面取得杰出的建树,这大概是是上天妒忌全才吧。

当然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或许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一个杰出代表,但是曹操却没有以一己之力完成三国一统的伟业,因此这是他的缺憾。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一大变局,无数英雄人物在这个时期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历史到了这个阶段,到了正如沁园春中所说的情况: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我们从文的方面来看,毛主席以自己的卓越见识以及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视野,不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连续以文章的形式写下对中国革命道路具有却导向作用的大量思想文章诸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说是以笔杆子的方式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个思想上的旗帜,此外毛主席的多首诗歌,也在文学史上很有价值和地位,这是他文的显赫功绩。

而在武的方面,也是毫不马虎的。27年他便领导过秋收起义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更是提出了赶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三湾改编,文家市决策,都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模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展,多次指挥针对敌人的反围剿胜利,明智的在遵义会议上挽救了党,胜利的指挥了伟大的红军长征,更是带领其一路走向胜利,后来更是不知赢得了多少战争,可以说在武功方面,纵观整个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也是罕有其匹的。

可以说,真正能够当得上这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评价的只有毛主席了!


历史好奇怪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这段文字出自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是对蜀汉将领姜维的评价。昔者蜀汉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又敏于军事,有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故而得此赞誉。今日煮酒一壶,历数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谁能与之比肩?辛弃疾算得上一位。

公元1140年,此时的宋王朝已退居南方,半壁江山为金王朝所占。在山东东路济南府(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了。辛弃疾幼年便在祖父辛赞身边读书,深受祖父不忘故国思想的影响,加之目睹金兵对山河百姓的践踏,承受泪尽胡尘南望王师却不见踪迹的悲哀,都为他日后从军抗金埋下了种子。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兵入侵南宋,北方人民奋起反抗压迫,一时间出现了众多抗金起义军,辛弃疾也不例外,拉起了小几千人的队伍,参与到耿京的起义军中,抗击金兵。辛弃疾被耿京派往建康与南宋朝廷联系,还未等他回到山东复命,就接到了噩耗——耿京部下张安国为向金兵邀功,暗杀耿京,起义军溃散。辛弃疾冲冠一怒,即刻从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带五十精锐人马奔赴济州(今山东巨野),闯进有五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正在帐中饮酒的叛徒张安国。经此一役,辛弃疾以英勇成名,南北军民皆敬佩其胆识与武义,更深感他的爱国之情。回到南方后,主和派当道,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又使他不得重用,被派往江阴做官,而后辗转数十年,皆无有沙场效力杀敌报国之机,自此只得"梦回吹角连营"了。

军旅生涯在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词中大量出现了军事意象,除却"醉里挑灯看剑"一首,还有《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忆当年戎马倥偬,叹今朝马放南山。宋词抒情主人公多失意文人、闺怨女子,辛弃疾横刀立马,跃然而起,在宋词史上树立起英雄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了却君王天下事"为己任,但求"赢得生前身后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英雄主义精神在他的词作中不可抑制。除了以英雄自况,辛弃疾也在词中赞赏英雄,"英雄事,曹刘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在豪放词风之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谓脍炙人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被王国维引为人生三境界之首。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辛弃疾刚柔并济,以柔弱之辞达刚正之意,代表着他词艺的又一新高度。那首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清平乐》(茅檐低小)语言清新自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寥寥几笔,一幅安然和谐的乡村图画宛在眼前。

辛弃疾一生全力作词,专攻一家而精,他的文武成就都能在词作中得到体现。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在稼轩处实现了,可叹天不遂人愿,孤臣孽子终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但成败不足以论英雄,"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的人生经历,将辛弃疾锻造成英雄,使他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赞誉受之无愧!(作者:卿云)


一往文学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刀光剑影中给我们留下了个一个传奇故事,一曲曲铁马金戈......众多英雄人物中,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丁乾坤的,我最钦佩的有以下几位:

1、自负多疑,求贤若渴的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种豪放慷慨的人生气度,这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真不是一般枭雄所具有的。

2、忧国忧民,一生不得志的辛弃疾

提起辛弃疾,最让人惋惜的是没有真正的纵横千里,挥马长鞭的铁血生涯,一身才华不得施展。辛弃疾的一生中,太多的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

1162年,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老上司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敌营之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南宋首都建康城斩首,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勇猛!这绝非一般将领敢为之的。

辛弃疾不仅勇猛过人,他的词更是流传古今,无人匹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真不愧是一位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孤胆英雄。可惜的是,一生不得重用,最终在悲愤中溘然长逝了,终年68岁。

3、伟大领袖毛主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气势豪迈,慷慨激昂,堪称难以逾越的经典之作。毛泽东主席以其特有的豪放遒劲的笔力留下的这部墨宝,可以说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给人以绝佳的美的享受,这种势不可挡,风卷残云,气吞山河的气势,是对士兵的写照,更是毛主席本人的风度。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人名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了蒋家王朝的统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