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记录了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老照片?

只是个笨蛋


有哪些记录了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老照片?有句话说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一些充满历史感的老照片,很多时候能带给人的直观感触确实要胜过无数无比细致的语言描述。今天桃花石杂谈给大家分享一组充满历史感的老照片,和大家一起重温这些照片背后或是美丽,或是沉重与悲痛,或是喜悦的故事。


1909年9月22日,法国人用断头台处决三名亡命之徒的现场。这三人分别叫做乌赫班·洛阿塔、路易·伯胥耶和奥塔维夫·戴维,从1905年到1908年,他们三人和另外一个名叫让·拉马克的人一道,在短短三年之内总共犯下了18起谋杀罪。而这几人最有标志性的犯罪方法是闯入被害者家中,把被害者绑起来,然后用火烧他们的脚,逼他们说出把财物藏在哪了,在把财物洗劫走之后再将被害者杀害。这四人的罪行当时在法国曾经轰动一时,在被抓获之后,三人在这一天被绳之以法,另外一人则被流放到了法属圭亚那,最终死于当地。

1907年几个人在澳门玩番摊。番摊是清朝末年在两广地区流行的一种赌博形式,主要是用瓷碗或者瓷盘扣住蚕豆或者围棋子,玩家猜其数字进行赌博。这种方式后来在澳门大行其道。而这张照片就是当时玩番摊的人们的典型写照了。

二战期间几名德国纳粹党卫队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士兵和几名乌克兰女孩一起度假。希特勒警卫旗队隶属于武装党卫队第一师,由希特勒的贴身卫队发展而来。这支部队完全由“纯血”日耳曼人所组成,对纳粹忠诚度极高,在二战期间曾先后参与了入侵波兰、法国、希腊和苏联的战争,但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遭受重创,而这张照片就拍摄于苏德战争期间。最后这支部队分别在维也纳和柏林战役中被美苏军队歼灭。

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位即将被日军杀害的中国平民。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永远的痛。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时开始,日军对城内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数周的屠杀,最终遇难者达到30万人。而图片里的这位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当时刊载这张图片的资料《日寇暴行实录》记载,这名年轻人被杀害的原因是他拒绝带日军在周边寻找妇女,他以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其他同胞。

肯尼迪家族在1931年拍的全家福。肯尼迪家族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政治家族之一,但这个家族更有名的是其家族成员反复遭遇厄运,离奇丧命。除了最有名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后排左一)被刺杀之外,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前排左一)在他被刺5年之后也遇刺身亡。而他家的厄运还远不止于此,他的另外两个弟妹约瑟夫(后排右一)和凯瑟琳(前排右二)后来先后遭遇空难去世。而他的另外一个妹妹罗斯玛丽(前排右一)则因为1950年代流行一时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失败而使智力降至婴儿水平。后来约翰·肯尼迪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也因为飞机失事丧生,而他另外一个弟弟爱德华也曾遭遇飞机失事,好在他最终死里逃生。

1917年,英国军队进入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几个同源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因为在历史上也曾经成为中东地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公元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西方人为了从阿拉伯人和突厥人手里夺取耶路撒冷发动了至少9次十字军东征,但自公元1244年十字军被花剌子模军队逐出耶路撒冷之后,西方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没能再次占领耶路撒冷。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领耶路撒冷的奥斯曼帝国陷入崩溃,最终使英国军队在1917年12月9日进入耶路撒冷,使这座城市在时隔600多年后再次被西方占领,这张照片拍摄于英军入城当天。

1948年1月30日,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甘地青年时就开始从事印度独立运动,一直在印度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取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期间曾多次被英国逮捕。而在二战之后,英帝国在全球的统治陷入危机,最终被迫在1947年允许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但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在离任之前制定了印巴分治的方案,而这个方案也成为了后来印巴之间多次爆发战争的导火索。正是因为甘地曾参与印巴分治方案的制定,所以他成了许多印巴分治反对者的眼中钉,最终他在1947年1月30日被刺杀身亡,而在开枪之前,杀手甚至还向他先鞠了一躬,这张照片拍摄于枪击发生之后几秒。

1936年8月4日,纳粹德国柏林奥运会。这张照片是有着多重历史意义的照片,这是美国传奇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柏林奥运会跳远项目夺冠之后领奖时的场面。当时纳粹德国正在奉行种族主义政策,杰西·欧文斯身为一个身受种族主义歧视最深的黑人运动员,却在这届奥运会上连夺四枚田径金牌,其中包括奥运会份量最重的100米跑冠军。而在这场跳远比赛里,他还击败了来自纳粹德国的运动员,所以在最后的领奖仪式上出现了这种非常有戏剧性的场面,获得第三名的德国运动员和颁奖的纳粹官员高举手臂行纳粹礼,而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却是一名“低等”种族的黑人。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恐怖场景。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8月前后,是纳粹德国在波兰设立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一个场景。这天刚刚有一大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被处决,因为数量过于巨大,所以集中营配备的焚尸炉不够用了,集中营的工作人员只好在室外点了个火坑,把一些遇难者遗体在露天焚化。这张照片也充分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纳粹的邪恶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8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公认的电影明星佛罗伦萨·劳伦斯。佛罗伦萨·劳伦斯在三岁时就登台演出,1907年开始在电影中出镜,成为了第一批具有比较高社会知名度的专职电影演员,曾拍摄了《驯悍记》等知名的早期电影。但在1915年,她在拍摄《走卒的命运》一片的过程中,在拍一个燃烧特效场景时被严重烧伤,被迫息影。1920年她做了整容手术,后来还重新出演了一些影片,但都只是跑龙套的配角。1938年,她服用了用止咳糖浆勾兑的致命药物去世。事后她的死被认为很可能是自杀,因为她的被烧伤之后身体状况就一直不佳,还有抑郁倾向。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催人泪下的善行,也有令人发指的罪恶,更有日常生活的闲适和各种不测风云。而这些老照片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现实世界的一角,希望大家看完这组有故事的老照片之后,都能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桃花石杂谈


【1】从这几张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南京城进城后,整个南京城就此陷入了魔鬼控制的黑暗之下,南京城的天空从此布满了乌云,处处传来噩耗声,日本人在这里开始了他们惨绝人寰,接连六周的大屠杀,30万同胞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2万余妇女惨遭强奸、轮奸,其中大部分被日本军人蹂躏后杀害,这里面包括老妇人、女童和孕妇。日本军人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

【2】根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这短短的六周里就枪杀和活埋我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达到30多万人之众。

【3】以上历史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国之耻辱,民之耻辱,所以作为现代的青年一辈,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团结一心,我们必须知道一个简单道理,有国才有家,国亡则民亡,必须要时时刻刻把国家的耻辱装在心里,永远铭记国强则民强,强民必先强国之道理。








情感公益之声欧阳浩杰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开通,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铁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但是在晚清时期中国的命脉 (铁路权)大多是由外国人掌控的。

光绪12年(1876年)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段(长约8公里)正式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这条先由美国策划,后由英国兴建的铁路是未经中国方面许可擅自建造的,其诞生在开启了中国铁路史的同时拉开了西方列强肆意掠夺中国铁路运营权的序幕。

在光绪29年“新易西陵铁路”建成之前,中国境内的铁路修建的总工程师均由外籍专家担任,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祭祖而建的“新易铁路”, 在清政府无法调节英、法两国争揽工程的情况下交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负责,工程历时半年,最终顺利竣工,且以工期短、费用省而著称,总工程师詹天佑也因此展露头角。



(上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像,约摄于1909年)

1905年5月,在英、俄两国对京张铁路修筑权争执多年不果的情况下,清政府声明将不用一名外国工程师,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修筑这条铁路,并指派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京张铁路局会办。听说这条西北要道将由中国人自己建造,一些外国人嘲笑总工程师詹天佑 “不自量力 ,胆大妄为”…

在经费紧张,施工设备简陋, 原定工期被压缩,外界舆论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詹天佑带领全体工作人员顶住压力,攻克了施工过程中的种种难关,终于在1909年9月将全长201.2公里的京张铁路修成 ,并于10月2日在南口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 ,整个工程历时4年,用银1046万元,不仅比原定工期提前了一年多,更节省了大约4%的工银,而张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一事,更是极大的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近代历史上国人自强不息,科技兴国的典范。



(上图为京张铁路的起始站——广安门车站)

京张铁路主干线沿途共设14个主要车站,依次为:广安门 西直门 清河 沙河 南口 青龙桥 康庄 怀来 沙城 新保安 下花园 宣化府 沙岭子和张家口

(上图为张家口车站)

张家口站为京张铁路终点站,车站主体建筑规模为全线各站之最,达九开间



(上图为鸡鸣山煤矿友路与京张铁路主干线相接处)

为供应铁路用每所附设的另一条支线,是从上花园到鸡鸣山煤矿的支线,全长2.5公里

(上图为青龙桥车站路段著名的“人”字形线路)

关沟段路线路基逐渐升高,为缩短路线,降低费用 总工程师詹天佑采用了33‰的大坡度,为使列车沿陡坡顺利上山,他采用了人字形线路,从青龙桥车站依山筑成折返式轨道,在此路段列车由有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牵引上山,抵达青龙桥车站后,后推机车改为牵引,前拉机车改为推送,向西北方向直接开入八达岭隧道,向岔道城而去。




(上图为火车驶过五桂头隧道北洞口的情景)

京张铁路关沟段穿过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其间需要 开凿4条隧道,即 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处 总长1645米,开凿隧道是一项危险性高,要求精密技术的工程。特别是在当年的那种技术、设备条件下开凿的难度可想而知。

(上图为居庸关长城一带用山伯型钢轨铺就的轨道)

由于地处全年多风沙的北方山岭地区,京张铁路全线的正线和站线均采用85磅钢轨,即每米约重42公斤的重型钢轨。

(上图为由东首向北侧望着怀来河桥)

怀来河桥位于康庄至张家口间,是京张铁路全线最长的桥梁。全桥有7孔 每孔100英尺。

(上图为满载路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验道专车,车前站立者 右三为总工程师詹天佑)

(上图为观成礼上邮传部官员、铁路工程人员等合影 前排中坐者为沈云沛(左三)汪大燮 (左四)徐世昌(左六)



官方验收后的第2日,清政府在新建成的张家口车站举行了观成礼,招待该地工商各界,共同庆祝京张铁路顺利开通。



申报七十七载


说到太平洋战争,不得不提到珊瑚海海战。它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超视距的航母对战,自此奠定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新的海上作战模式,沿袭至今。这场战役也成为日后军事迷们热议的话题。

尼米兹的情报站功不可没,提供了日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们将从联合舰队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配合陆军继续南下,攻占莫尔兹比港和图拉吉。而获悉日军行动的尼米兹也火速调派弗莱彻的第17特混编队前去迎敌,就此拉开了珊瑚海战役的序幕。

日本陆军为什么非要在航母掩护下,攻占莫尔兹比港呢?

原来,根据日本的“南进”政策,日军横扫东南亚,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相继丢失。为了遏制日本的进攻势头,尼米兹派“约克城”号一直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域游弋,日军苦于兵力不足,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火速赶到的美第17特混编队,连续对图拉吉进行两次空袭。战果不大,但让分兵配合陆军工作的高木武雄顿时警觉起来,他毫不犹豫的判断出在珊瑚海海域,至少有两艘美军航空母舰在游弋。

这让高木兴奋不已,一是可以大显身手的和美海军主力大干一场,为自己的军人生涯增光添彩;二是让陆军那帮人看看,海军的实力和作风永远比他们强。更重要的是,迅速歼灭当面之敌后,火速驰援中途岛,诱歼美太平洋舰队主力。

然而,人类第一次航母大战,却是从“稀里糊涂”开始的。

得知美军大致位置后,高木命令所属的包括“瑞鹤”号和“祥鹤”号在内的特混舰队绕过所罗门群岛,悄悄进入珊瑚海,企图从背后出其不意地给美国人当头一棒。

浑然不知情的的弗莱切此时正沉浸在轰炸图拉吉的胜利中,还在不紧不慢的补充燃料。殊不知,高木的编队已距离他不到70海里,正准备把毫无戒备的美国舰队打个落花流水。眼看一场“悲剧”就要上演。

就在此时,“老天爷”帮助了弗莱切,一阵阴雨密布,海面上狂风巨浪,打乱了高木的进攻计划。能见度极低,不敢再贸然前进,为了稳妥起见,他下令全队返航,弗莱彻就此逃过一劫。

看来,高木和南云一样,都是谨慎过了头。此时,如果冒险出击,第17舰队一定是万劫不复。一场本可以全歼美海军的战斗,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没有开始。

蒙在鼓里的弗莱彻大摇大摆的继续寻找着日本海军。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居然下达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将本就实力偏弱的舰队分成三路,目的是扩大搜索范围。

分兵迎敌,这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如果对手先于美军发现目标,就会“各个击破”,那个时候,弗莱切也就只剩下哭的份了。既然目的为了搜索,完全可以派出飞机进行大范围的搜索,发现目标后,再凭舰队主力“群起而攻之”。由此看来,弗莱切有些好大喜功,指挥水平和战术意识很一般。

可是,分兵却给他“稀里糊涂”的带来了好消息。很快,美军侦察机便发现了高木的“特混编队”, 弗莱彻闻讯大喜,命令飞机火速出击。谁知在途中就发现了日军航母,美机也不管那么多,一通乱炸,只用了15分钟将其击沉,创造了二战期间击沉战舰的最快纪录。

然而,这首航母根本不是高木的,是支援日本陆军准备登陆莫尔兹比港的“祥凤”号轻型航母。现在好了,船都没了,没有飞机支援的陆军再也不敢贸然进攻莫尔兹比,只得停止前进,最终放弃。

这场“稀里糊涂”的胜利,让弗莱彻歪打正着,一举两得。

同样“稀里糊涂”的还有高木。

几乎就在美机攻击“祥凤”号的同时,高木的特混编队也发现了美军,于是全力攻击。可到达指定海域时,哪里有航母编队,只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加油船。来都来了,不能白来,日机飞行员在咒骂侦察机“笨蛋”的同时,恼羞成怒的将怒火全部发泄在它们身上。

初战失利的高木,不甘心、不服气,不顾天色已黑,狂风大作,派出27名有着夜战经验的飞行员,向预想的美国特混舰队方向飞去。结果,非但没有找着目标,却遇到美军护航的战斗机,被打的屁滚尿流,落荒而逃。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还在后面。打了胜仗的美军护航战斗机已经陆续返航,但细心的观察员发现天上还有许多飞机,正在请求降落。原来这是被打蒙了的日机在海上兜了近一个小时后,误把“列克星敦”号当成了自己家的了。送上门的菜,岂有不吃的道理,瞬间高射炮轰鸣,一架架日机被打了下来。

第一天的战斗,双方就这样“稀里糊涂”打成了一锅粥。美军略胜,但没有伤及筋骨的两军开始彼此寻找对方,誓要决一高下。双方在海上转悠了两天后,终于碰到了一起。这可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战,主角就是舰载机。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几乎同时派出了飞机。日方的“祥鹤”号被炸成重伤,撤出了战斗;美方的“约克城”号受轻伤,“列克星敦”号受重伤,四天后,在返回途中,由于受伤过重,加油时发生爆炸并沉没。

这样的结果,让双方都有损伤,彼此都不敢再冒进,纷纷撤走,珊瑚海海战就此结束,双方几乎打成平手。

从战术效果上看,虽然日方飞机和人员损失多于美方,但他们以损失1.2万吨轻型航母“祥凤”号为代价,换取了对方3.3万吨重型航母 “列克星敦”号。此战,可以说是日军略胜一筹。

然而从战略上看,则是美国赢得了胜利。

首先,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的武力扩张第一次遭到了遏制。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第一次真刀真枪地跟美军在海上交锋,就受到了重挫,使得联合舰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不攻自破。

同时,进攻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计划被无限期向后推迟,也使得日本迅速占领澳大利亚的计划破产,有利的牵制了日军,支援了其他战场上的抗战。

其次,尼米兹和山本五十六同时推崇的“航空制胜论”,开启了人类战争史一个全新的篇章。过去巨舰大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正式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沿袭至今。

尤其是在美国,超视距的航母战得到更大重视,开始加大对航母的建造和研发。二战结束时,居然生产了100多艘航母,可见其重视程度之高。

当然,更为重要是,此战彻底影响中途岛海战的双方实力。按照山本的计划,高木的特混编队在完成配合任务后,是要支援中途岛诱捕美海军主力的南云。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中途岛美日航母数的比例将是4:6,硬碰硬的话,美军必败。

现在的结果是,美军以一艘航母的沉没换取了日方翔鹤号受损、瑞鹤号严重减员,均不能参加中途岛战役,航母数的比例成为3:4,让美军取得胜利成为可能。难怪尼米兹战后宣布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深远意义的胜利”。

如果高木不过于谨慎,继续追击,击沉“约克城”号,尼米兹还有底气发动中途岛战役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1950年7月,美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从8月下旬开始,美远东空军多次侵入我国东北领空轰炸扫射我国边境城镇、乡村。

安东(今丹东)居民刘桂英(左一)的母亲被炸死。

安东市三经路居民李永山的妻子、儿女被美机炸死。

一位在美军轰炸中丧失七位亲人的奶奶

我们的警告,对方充耳不闻。轰炸你,与你何干?这个世界不需要中国的声音已经太久了。你再大的体量摆在那儿,别人也会看不见的,因为你从来都什么也改变不了,何必需要顾忌你?

所以,没有其他办法了。

入朝前的志愿军战士宣誓




志愿军第39军116师战士在云山向美骑一师阵地发起进攻

1950年12月6日,志愿军光复平壤

志愿军突破三八线

志愿军向汉城独立门搜索前进

1951年1月4日,志愿军第39军、50军攻克汉城


志愿军缴获的敌军步枪和卡宾枪

志愿军缴获的敌军机枪

志愿军缴获的敌军步话机

志愿军缴获的履带运输车

志愿军缴获的大炮

百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东方有中国。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1945年9月2日9时,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正式的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正式开始。

一、中国战区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仪式老照片。

1.这时国民政府接受日军投降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发的邀请函,中英文对照。

2.满脸忧郁的日军代表岗村宁次大将带领日方代表进入会场

3.受降仪式鸟瞰图。这张照片充满了故事,据岗村宁次回忆,举行受降仪式的桌子原来国民政府的代表打算用圆桌进行!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会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投降的日本将领和受降的国民党将领地位是同等的了。美国代表坚决不同意(他们肯定知道圆桌的意味),一定要和日本投降代表区别开来,国民党受降将领身前的长条形桌子宽度是日军投降将领的三倍,美军代表这样可以避免突发事件。注意看一下,日军将领的头发都剃光了,这也是受降仪式的要求;在桌面上,国民党受降将领的帽子都放在了桌子上,而日军将领的帽子都拿在自己手上,除了签字的岗村宁次例外,签完字后,岗村宁次也把帽子拿在手中了,这也是投降仪式的规定。


4.参加受降仪式的国民党将领为五人:何应钦上将、何绍宽海军上将、顾祝同二级陆军上将、萧毅肃陆军中将、张廷孟空军上校。

5.日本参加受降仪式的将领为7人:日军驻华最高司令岗村宁次大将、驻华日军总参谋长陆军中将小林浅三郎、日本驻中国海面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中将福田良三、台湾军参谋长陆军中将青山春树、日军第三十九军参谋长陆军大佐三禽吕雄、驻华日军参谋陆军中佐小笠源松

6.日军陆军中将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上将提交签完字的投降书。

7.1945年9月10日,中国陆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向蒋介石提交签完字的日军中国战区投降书。

二、华北北平受降。

1945年10月10日10时,在北京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日军华北战区受降仪式,这次仪式远远超过的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1.这是孙连仲陆军上将准备开始受降仪式。

2.准备受降仪式的日本驻华北的军官代表,要把军刀献出来。左一是日军驻蒙司令官

根本博中将。

3..孙连仲上将在受降文件上签字。

4.这是观看受降仪式的十余万北平的群众。

三、1945年10月25日台湾受降照片。

中国战区除了南京受降仪式以外,还有十六个受降区:

1.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第一区),负责将领卢汉将军。

2.广州受降区(第二区),负责将领张发奎上将。

3.汕头(广东)受降区(第三区),负责将领余汉谋上将。

4.长沙受降区(第四区),负责将领王耀武中将。

5.南昌受降区(第五区),负责将领薛岳,他委派了鲁道源中将。

6.第六受降区,负责杭州、厦门地区,负责将领顾祝同将军。

7.第七受降区,南京、上海地区,负责将领汤恩伯中将。

8.武汉受降区(第八区),湖北武汉、宜昌地区,负责将领孙尉如上将。

9.蚌埠受降区(第九区),负责将领李品仙上将。

10.北平受降区(第十区),负责将领孙连仲上将。

11.郑州受降区(第十一区),负责将领胡宗南中将。

12.河南郾城漯河受降区(第十二区),负责将领刘峙上将。

13.太原受降区(第十三区),由阎锡山指派。

14.归绥受降区(第十四区,呼和浩特),负责将领傅作义将军。

15.台湾台北受降区,(第十五区),负责将领陈仪将军。

16.济南受降区(第十六区),负责将领李延年将军。

中国的东北地区由苏联红军受降,美军在青岛、秦皇岛等地接受日军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没有受降区域分配。


穿越再现彼岸


照片复刻了那段历史。

无论是慈禧的奢侈雍容

还是贫民的孤苦无依

1942,河南灾民!

还是侵略者的残酷无情

我们都能从中窥探一二。

日本,难以掩盖的罪恶事实,证据竟然来自曾经“炫耀”的照片!罪恶!无耻之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