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導讀:今天要來談一談“邊界”這個詞,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管好,這個世界就平靜了。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01沒有邊界的關係導致雙方都痛苦

前段時間我么媽對我抱怨說,整天快被你弟一家給氣死了。

我弟弟婚後和父母住在一起。

弟媳生了孩子之後呢,么媽和么爸對小孫女愛不釋手,於是就承擔起了照顧小孫女的重擔,不僅生活上照顧,經濟上也照顧。

再加上每個月還要給弟弟和弟媳錢,么媽帶著無所謂又抱怨的口氣:我又要出錢還要出力,他們一點都不聽話,還要氣我,自己一點都不努力,想要過有錢人的生活又不願意付出,你弟一家就只有過窮日子的命。

關於我么媽在我弟弟身上邊界模糊的問題,可以說是寫80萬字都寫不完,這裡省略80萬字。其實父母越界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只是我么媽更典型一些。

我知道她不是覺得花錢花的心疼,而是

她持續過量的付出得不到一點回報,讓她心生怨言,特別是弟弟結婚之後。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說真的,這麼多年看來,我么媽就是家裡的“牛”,整天為兒子操碎了心,有兒媳婦了為兒媳婦身體操碎了心,有了孫女為孫女操碎了心。

我弟的工作是在家裡做的,基本上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他早餐是要遞到床頭的。要不然就不吃早餐。

我弟長得很胖,為了讓他身體健康,么媽想盡一切辦法逼他去鍛鍊身體,還為了減肥去報了深圳的減肥班,因為他生活習慣的問題么媽么爸是使出了威逼利誘的各種辦法。然而取得了“杯水車薪”的效果。

有了弟媳婦之後,弟媳婦腸胃不好,生了孩子之後身體又很虛弱,為了養胃么媽每天早上起來煲湯,做小米粥給兒媳婦喝。每天早上么媽要喊弟媳婦起床上班,臨近上班時間了,桌上的粥就來不及喝了。為了讓她恢復身體,給她買了很多個療程的理療,但是么媽不打電話催促從來就不去。

家裡衛生從來都是么媽一個人搞,他們家不算小,目測有200來平米。

以前弟弟沒結婚的時候,我么媽可以大早上的把雞蛋煮好剝好遞到我弟床前喂他吃,我弟可是20好幾的人了。用我么媽的話說:你不給他弄好了,他就不吃早飯,不吃早飯,以後身體不好了怎麼辦?

她說的倒是在理的,但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在我弟弟從小到大的教育環境中么媽到底做了多少她本不應該做的事兒,才會養出這麼一個不做任何家務,生活習慣糟糕到每天睡到自然醒,沒飯吃就不吃,餓了就叫外賣;只要父母說幾句重話就開始要死要活的人。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現在么媽又說弟弟生活習慣不好,弟媳懶不做家務,上班還要她叫才起床去上班。

有了小孫女後,家裡就成了3代人,在照顧孩子的方式上,每代人肯定思路不一樣,就難免會產生分歧,么媽認為她的方式最好,弟媳婦認為她的方式最好。

我么媽呢,又是一個什麼事情她都要管的人,很多事情你要照她說的去做,她看不慣的她一定要說,不管你的方法和她的方法結果是否相同。所以她就誤認為,她給兒子、兒媳婦、孫女兒花錢還出力了 ,他們就應該全聽她的。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其實很矛盾,么媽一邊抱怨弟弟弟媳不長進,不懂事,一邊要每天事無鉅細像照顧巨嬰一樣的照顧他們。

對於弟弟和弟媳來說就是沒錢就要,不知道怎麼辦就找媽,家務一樣不做,么媽活脫脫的把他們培養成了巨嬰的同時又嫌巨嬰不夠自立。

對於么媽來說她認為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這種毫無邊界的關係,最後造成的結果是雙方都很痛苦。孩子永遠長不大,媽媽永遠在恨鐵不成鋼。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在社會角色、家庭角色上都各司其職,那麼所有的關係都會有良好的次序。就像剛開始學開車的時候,教練會說其他的你不管,各行其道就可以了。

么媽越過了自己應該有的邊界,我弟弟更是毫無邊界可言,一邊享受著“母愛”一邊期嫌媽管太多。

邊界關係處理不好,感覺每天都生活在車禍現場。

02邊界的建立

么媽邊界的體現應該是:

她不要“太心疼”兒子,已經成年了,起床上班這種事,讓他自己安排,吃早餐的事情也由著他,身體不好有一個過程,不會馬上說不好就不好,有些坑讓他自己去踩,生活上有些家務適當讓他做,他才會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

關於自己的孫女,能幫上忙帶的時候就幫,不能的時候就讓年輕人自己想辦法,對孫女的教育方面還是以兒子兒媳的思想為主。不能搞反了。

作為弟弟和弟媳:

就應該在么媽給他們錢的時候,他們堅決不要(這個太難了),自己的家務自己料理,遇到問題自己解決。

這樣就慢慢會形成明確的界限。也不至於么媽付出太多,弟弟弟媳長不大還不懂感恩。這樣之後么媽會輕鬆很多,弟弟一家也會慢慢成長。

這是父母超越邊界的情況。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人會因為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或者是怕對方的負面評價,把自我認知建立在對方的評價上,而放棄自己的真實感受,委屈自己按照對方的方式行事。把自己的界限擠壓到極限,最後連自己的行為準則都丟掉了。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就比如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有個朋友要去看成都博物館的莫奈真跡展出,問我怎麼坐車:她把路線全部找好了,問我用哪個路線。說了一通,最後她說我乾脆坐你的車。

我想:我每天上班7:20就出門了,你這麼早去博物館是不是太早了,她說不早,然後我說那行,她也沒有說在什麼時間到我家裡來等我。

照以往,(我會認為我開車總是要比人家用雙腿快)我肯定會說那我來接你,去接她和去上班並不順路,因為這次是早上,所以我就說你幾點在哪個位置等我(在我順路,她也不會走太遠的地方),確定了時間。

結果她遲到了10分鐘(可能我就會遲到)但是她全程完全不知道她會影響我遲到,我又不好責備她你遲到10分鐘,我會遲到的,畢竟已經晚到了,說了也沒有意義。

於是在車上,她就問:'有沒有戴耳塞,你用不用',其實她並沒有一定要借我的耳塞用,我就說我偶爾要用,我還是把耳塞給了她,我當時想的,我偶爾一天也可以不用,她的事情要重要一些。

但是我給她之後,我心裡還是不舒服,因為就意味著我今天一天想聽讀書會書籍的時候聽不到了,已經順手給出去了。

我總是這樣,把對方的需求和感受考慮在先,自己感受不好,轉過頭就只能後悔自己心直口快,有時候還怨念對方提需求不考慮別人感受。

事實是人家可能不知道你的感受。

而這樣總是把對方的需求考慮在先的人會被稱讚為好人,善良的人。並且人們希望你一直善良下去。因為你善良的越多,你的感受就越不比被在意。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好人和善良的人不應該是這樣定義的,這樣最多可以稱為

承擔責任過多方。

這一次別人對你提過分要求,你滿足之後。下一次你不滿足對方的過分要求,一般情況下對方會認為你以前都會答應的,為什麼這次就不答應了,還可能把所有事情的結果責任推到你身上。

就像《可愛的詛咒》所說:人們可能會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試圖讓你變回那種“可愛的人”,即別人提各種越界要求你都答應的人。

如果你想擺脫這種越界,這個時候你需要堅定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自己當前的感受上。

搞清楚辜負別人和讓人失望的區別,前者是你應允了別人合理的要求但是沒有做到,後者是不管是不是合理的要求,你沒有做到。事實情況是你不需要對任何人的情緒負責。

有人說在合適的場合,適當的遷就對方,是考慮大局,這是中庸之道。但考慮大局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中庸不是要你委屈自己的感受去成全對方的感受,而是把恰到好處做到極致。孔子說他遊學行走那麼多年,沒有遇到過哪怕一個人做到了中庸。

國學裡面的中庸,其實就相當於心理學範疇的“邊界”,相處做事每個人都做到恰到好處,那相處起來會無比輕鬆。

所以對那些有過分的請求,別不好意思拒絕,因為那些好意思為難你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很多人會有內心衝突:意識到要建立邊界,也不想刻意控制他人,但是由於沒法忍受內疚、“不認同”,忍不下心、而不得不去照顧他人的更多,特別是親子關係,建議是邊界建立的困難地沒有之一。

從心理學的多個角度去分析,或者審視我們的原生家庭、文化的影響,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在

“做自己”這件事上,並沒有建立自己可以信服的理論支持。

潛意識裡面可能會覺得,“為自己而活”是非常自私;同時一些原生家庭創傷比較嚴重,比如被嚴重無視而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人,則很容易被他人的負面評價淹沒,所以始終都把“讓別人滿意”放在首要位置。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所以,我們要找到我們的痛點和最軟弱的部分,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培養“我感”,

以我的感受為先,搞清楚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而不是一味的讓別人爽。

剛開始,你會產生內疚情緒,或者獲得負面評價;你要做的是嘗試去承受內疚,處理內疚的情緒,而不是一直逃避。對於負面評價,你首先要有一個全面的自我認知,因為你做一件事,對方要怎麼評價是對方的事情,你無法左右,你能左右的是你應對這個評價的方式,再說大多外人的評價不管好壞都是無足輕重的。

就像臺灣的“火星爺爺”提的一個關於公開演講的問題。

“如果有學員在課堂上打瞌睡,那是他的選擇,如果我上課不會打擾他睡覺,那麼他睡覺也打擾不了我上課,我只是惋惜,他連自己錯過了什麼都不知道。

我不需要掌聲,我就不會被掌聲綁架,我不需要你同意,你的拒絕就影響不了我。那些都是你的選擇,而你選了什麼,跟我無關。”

沒有邊界的關係,早晚會毒發身亡

任何時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自我認知,哪怕是上面提的我么媽說的例子,既然你要付出,你就要承受過渡付出帶來的後果,你自願付出如果沒有得到回報,那不是別人的問題,是你的問題,因為別人沒有要求你付出。

我認為沒有邊界就是2個極端,要麼就是超過邊界太多,要麼就是離邊界太遠。

所以不管超過邊界還是離邊界太遠,最要緊的是找到你應該有的邊界並且在處理關係的時候做適當的鬆弛。就像亞瑟.叔本華所說: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