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猜忌最深的一個人:就算你是功臣我也不放心

隋煬帝是個予智自雄的皇帝,一生之中並沒有把哪個名臣大將放在眼裡,驕狂自大,令人望之生厭。但有句老話說的好,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縱使剛斷自愎如煬帝,也有一個重臣令他深深恐懼。

此人就是楚國公楊素。

隋煬帝猜忌最深的一個人:就算你是功臣我也不放心

楊素在開皇朝榮膺“四貴”,地位極尊,能力也大,在楊廣奪嫡事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煬帝影響極大。這不僅影響了他的政治生命,也讓煬帝對貴臣分權產生深重的憂慮。楊素的現象在隋朝非常典型,故而深入說道一些。

楊素(544-606年),自稱弘農楊氏。父親楊敷在周齊戰爭中被北齊生俘,在鄴城憂懼而死。楊素習於兵事,在北周時就參與許多場大戰。他與高熲同隸於北周齊王宇文憲帳下,兩次攻齊大戰都在前鋒軍中。周陳呂梁之戰,楊素在王軌軍中,一同見證了陳朝主力軍的覆滅。之後又在韋孝寬麾下參與伐陳之戰,軍事生涯勝多敗少,可以說為其父挽回了尊嚴。

楊堅輔政後,由於郡望同是弘農華陰,楊素在政治上迅速倒向楊堅,並以主將身份參與平定三方之亂的戰爭,消滅了宇文胄所部。

開皇八年隋朝發動滅陳戰爭,楊素再次被委以重任,統率西線大軍從永安(今重慶)順流而下,掃蕩陳朝中流諸軍,與中線秦王楊俊會師於荊州。陳朝被滅後,江南爆發了較長時間的反抗行動,楊素率軍進剿,平定了叛亂。

楊素治軍多年,頗有一套辦法。他的法令極嚴,絕不允許有人違犯,一旦有疏失往往要殺之以徇。每次大軍臨敵,楊素便故意搜求部下的過失,選幾個倒黴者斬首示眾,好讓軍將們心有所畏。殺的人少則十幾個,多則以百數,楊素卻是“流血盈前,言笑自若。”(注:《隋書·列傳第十三· 楊素傳》)是個十足的嗜血嗜殺的人。每每出軍廝殺,他並非全軍出動,而是選派一二百人攻擊敵陣,如果都戰死了還罷,如果沒有戰死敗逃回來,不問原因、不論人數多少,統統斬殺之。故而每批被派出去作戰的士兵都懷有必死之心,與敵作戰往往能打勝。楊素的威名也逐漸傳揚開去。

平陳之後,楊素又參與對突厥的戰爭,曾用騎兵戰術把以騎兵為本的突厥達頭可汗打得心驚膽戰。煬帝即位後漢王楊諒在河東造反,又是楊素以元勳宿將的身份親自出馬,剋日平定叛亂,生擒楊諒。

楊素為人陰險詭詐,雖然位尊望重,卻對政治投機興趣濃厚。文帝命他總領營建仁壽宮的任務,他窺知文帝和獨孤皇后晚年追求逸樂的心思,一反文帝相對儉樸的政治作風,極盡奢華之能事,造出一座前所未有的富麗堂皇的宮殿。這座宮殿營建耗費人力極大,楊素又急於完工,督促非常嚴苛,以至於累死不少丁夫。高熲受命驗收,回來向文帝上報,說楊素建行宮失於綺麗、大耗人力,文帝一度表面上十分憤怒。楊素便找到獨孤皇后,婉詞請求獨孤皇后說情。文帝本就是做做表面文章,皇后一勸,也就不再責怪楊素,反而還賜其錢百萬、錦絹三千。

楊勇被奪儲事件,是楊素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投機。通過此事,他也奠定了在朝臣中的獨尊地位。文帝朝四大貴臣中,在開皇晚年只剩下高熲、楊素兩人有實權(虞慶則已死,楊雄無職閒居)。楊素雖然多才多藝,兼姿文武,但是在治國理政、選賢用能、公平處事等方面,遠不如高熲有宰相氣度。

楊素自認不如高熲,對其非常尊敬,但對其他臣子卻頤指氣使、陵逼打壓,讓他們屈服於自己的權威。名將史萬歲與楊素一同北擊突厥,立下了大功。楊素嫉妒他的功勞,故意在文帝面前瞞報。史萬歲來宮中抗辯申訴,結果又被楊素搬弄是非,挑唆文帝當廷把史萬歲活活打死。對待其他臣子,所作所為大多如是。

隋煬帝猜忌最深的一個人:就算你是功臣我也不放心

高熲

而高熲被罷官後,楊素在朝中一時無兩,權勢日益隆盛。他的宗族子弟都位居尚書、諸寺卿這種高官,故舊部下也都佈列朝中。如此龐大的勢力,一度引起文帝的警覺。

文帝的女婿柳述時任兵部尚書,深受文帝信任,他不滿於楊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屢次上言彈劾楊素。大理寺卿梁毗也多次狀告楊素作威作福。文帝便下令說,楊素身為尚書僕射,是國之宰輔,沒必要躬親庶務,只需要三五天到尚書省問一問大事就可以。表面上是尊崇其位,實際上是變相削弱他的權力。

煬帝即位後,擁有定策擁立之功的楊素,收穫了政治上巨大的回報。煬帝封其為楚國公,任命為尚書令。

尚書省自開設以來,最高長官尚書令從未任命過任何一個臣子,文帝虛其位以尊之,只以尚書左右僕射作為尚書長官,實際上有左右制衡之意。楊素被實授尚書令之職,自然是人臣的最高榮耀。

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楊素在開皇末年實際已集所有貴臣的權力與尊望於一身,他的政治能量已可左右皇位繼承權的去向。當年楊廣身為皇子,靠自己無法實現奪儲目標,竟然要借重楊素的力量,可以說彼時楊素的力量已然在楊廣心中投下巨大陰影。

是以煬帝甫一上位,便對楊素猜忌很深。太史官說觀察天象發現隋朝對應的分野有大喪之兆,煬帝便封楊素為楚國公,楚地與隋地(隋文帝之父隨國公楊忠的封地隨郡,就在傳統的楚地)同指一地,就是想讓楊素背上這個不祥之兆。

楊素也清楚自己的不利形勢,他當了尚書令也沒有真正地履職。後來得了病,煬帝屢屢遣名醫診治,實際上是探查他的病勢如何。楊素也知道煬帝只求他速的心思,得了病也不吃藥,任病情加重。大業二年不治身亡,煬帝如願以償,親自下詔為楊素作一生定論,做足一副名君忠臣的面子活兒。

隋煬帝猜忌最深的一個人:就算你是功臣我也不放心

然而這面子活的誠意有多少,煬帝知道,楊素的後人也知道。特別是楊素的長子楊玄感,既為父親的威名感到驕傲,也為父親不醫而死深懷忌恨。若干年後,當大隋天下亂象初顯,正是這位功臣之子,第一個以隋朝貴官的身份站出來,振臂一呼,壞了楊廣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