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文|陳蘭

“我覺得他們無法撐太久,因為他們也是在掙扎。”

上個月底,澳洲百視達終於宣佈徹底關閉,結束了長達10年的經營——它是地球上僅存的最後兩家百視達之一,另外一家在美國。

誰也不知道在美國的這家店還能撐多久,但許多人都還記得,成立於1985年的百視達鼎盛時期時,一度是在海內外擁有超過9000家分店的影視租賃巨頭。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時代競爭激烈又殘酷,百視達絕不是個例,幾年前巨頭們賣樓求生的故事到現在都還不禁讓人感嘆沒落者的面孔總那麼相似。

比如HTC以大約12億元人名幣的價格將其位於桃園TY5大樓出售給英業達,比如索尼曾以1.57億美元出售位於日本東京的總部辦公大樓,又比如諾基亞更早以2.2億美元左右的價格將位於芬蘭埃斯波的總部大樓出售給芬蘭的Exilion公司。

可當我們回頭再回望三者時,它們誰不曾是手機產業的巨頭?諾基亞霸佔手機市場龍頭地位十四年,HTC一度被看作高端的代名詞,在智能手機的發展上擁有很多第一,即使是在蘋果的大本營也曾一度是北美市場領頭羊,索尼則在工業設計上獨領風騷,黑科技底蘊深厚,它是唯一被喬布斯所青睞的廠商。

只是它們最終沒能經受住時代與時間的考驗,而前不久在美國資本市場上,成功進入市值前十的公司卻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上一下,正是商業現實。

最讓人意外卻也不那麼意外的,是阿里巴巴成為前十當中唯一一家非美國本土公司。

這五年來美國市值前十名入圍門檻一直水漲船高,已經從2300億美元,提高到3400億美元,沃爾瑪、富國銀行、通用電氣等都跌了出來。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多年前上海官員問,上海為什麼沒有出現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今年1月份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浙商上海論壇演講中表示:為什麼會有阿里巴巴這麼大的企業?這一次,更多人提出疑問:時代競爭下,為什麼會是阿里巴巴?

01“我們在新零售門口等了十年”

對於這個問題,零售玩家們或許更有體感。阿里巴巴從2015、2016年開始入局零售,提出“新零售”,這給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零售業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2013年被人形容為中國零售最壞的時期,2014年時傳統零售更讓人焦灼失落,有人形容這一年傳統零售業機遇與危機並存,收穫與損失並存,發展與消失並存,歡喜與憂慮並存。彼時沃爾瑪關閉門店11家,計劃2014年關閉25家,永輝關店6家並預計關店潮將繼續上演。

中國零售行業到了十字路口,擁抱互聯網成為一種機遇,一種收穫,一種發展和一種歡喜。2015年,盒馬鮮生從阿里巴巴內部孵化成功,“阿里旗下新零售品牌盒馬鮮生一度讓傳統零售企業懷疑自己的生存能力”。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次年10月份,“新零售”終於在當年阿里巴巴的雲棲大會上被首次提出。“我們一直堅持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已經在新零售門口等了十年。”後來1919創始人楊陵江說道,他是酒類供應平臺1919的創始人。

新零售提出來之前,楊陵江不怎麼敢公開說線上線下的感念,“那個時候我參加論壇都有人笑我們,他們認為我們有線下就不能叫電商了,好像電商的標誌就是沒有線下。”楊陵江喜歡穿西裝,可人家說做電商的人是不穿西裝的,一定要穿夾克,一定要穿休閒服,好像他穿了西裝就不能做電商了。新零售提出來後,楊陵江說,“在新零售領域除了盒馬鮮生以外,找不到誰做的比我們好。”

除了“新零售”三個字,阿里還為1919帶來了很多東西。2017年阿里巴巴與1919簽署了戰略協議,去年又戰略投資1919,這為1919帶來了強大的資金支持,楊陵江說:現在資本寒冬能拿到資本就不錯了,更不要說22億。金錢之外,是金錢無法衡量的價值, 比如阿里投資讓行業改變了對1919的看法與認知,比如銀行給到楊陵江的授信額度,短短一個月從7個億增加到10個億不止,甚至在未來還有可能再翻6倍。價值之外,是明明白白的數據,經過測算1919與天貓用戶重合度不超過5%,楊陵江說,這對彼此都是增量。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圖為楊陵江

把阿里的生態資源融合注入1919身體裡,再通過其自身來反哺整個酒水行業的數字化升級,才是楊陵江眼中行業的變革,但他也總是提醒同事們: “不要因為阿里有這麼多的資源就完全啃老了。”

王寧跟楊陵江是思想上的“道友”,他是居然之家的總裁,他見證了這家連鎖企業的長成:從一家門店,到10家,再到291家。雖然楊陵江帶著1919是往線下走,而他是想居然之家往線上走,但他同樣被新零售驚豔

酒飲是萬億市場,家居市場也不例外,有4萬億,但家居卻是最難線上化的品類。不是沒嘗試過,2013年之前家居賣場生意曾過了十多年還不錯的日子,但2013年前後一大批互聯網家裝公司批量出現並嘗試顛覆線下。那時候,王寧和居然之家高層陷入一種集體焦慮狀態,他們稱這些公司為門口的野蠻人。彼時一些互聯網企業在跟王寧聊天時還會直言:你們穿著兩隻很沉重的鞋子,一個是房租,一個是人工,所以跑不起來。

“那我們就趕緊做自己的電商,那時候想的很簡單,把居然之家搬到線上,結果發現不行。”

一是線上線下左右手胡博,利益衝突,二是品牌商和經銷商的關係難以平衡,經銷商難免會淪為線上品牌的鏈家搬運工,當它無法獲得相匹配的利潤時,再指望經銷商去完成至關重要的安裝等環節就困難了,此外,由於傢俱的特殊性,線下往往可以根據情況不同可以打折和還價,這在線上是不可能的,線上線下沒法一盤貨。再造一個居然之家的想法顯然行不通,王寧頗有感慨。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也曾變通過,比如搬到網上不行就設計成一個入口,於是2016年居然之家花1億美金收購了設計行業有名的公司homestyler,然後搭成一個平臺,把設計師、施工工人、建材傢俱、送貨、安裝、消費者這六個利益體放進來,形成一個閉環。但B端準備好了,C端卻還是沒流量,也正是在這時候,才接觸到了阿里巴巴。

王寧曾目睹過阿里員工通宵後公司睡帳篷的情景,於他而言,互聯網企業都有種陌生的狼性,而他眼中的家居賣場之變,是一個紅利過去、陷入焦慮的行業如何借力互聯網,重塑零售業。王寧認為,做零售是阿里在推著走。

他不知道最終的效果會是怎樣,從居然之家天貓旗艦店上線,到居然之家北京金源店的新零售改造,再到41家門店的新零售工具升級,這些合作的長期效果都還有待檢驗。但天貓雙11期間,居然之家參與促銷的266家門店,交出了超出雙方預期的成績單——“120億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一的流量是從線上下來的。”

這個銷售額,已經接近居然之家全年銷售的20%。

這個成績不禁讓王寧想起雙十一前的那一幕,阿里巴巴CEO張勇說:“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煙花散盡最後沒有增量。”王寧輕聲回應:“如果只是把線下的銷售算進線上了,那就是耍流氓。”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亞馬遜效應”:只要亞馬遜宣佈進入一個行業,該行業的上市公司股價無一例外都會跌到不忍直視。

2017年6月,亞馬遜說要收購線下的健康超市品牌全食超市,然後美國商業超市三巨頭克羅塔、沃爾瑪和塔吉特分別跌了16.7%、7.1%、12.4%,而整個食品零售行業當日蒸發了409億美元市值。更誇張的是去年亞馬遜說要跟摩根大通、伯克希爾·哈撒韋做非營利醫療健康公司,在投入資金、詳細計劃以及責任團隊等重要信息都還沒公佈的情況下,至少30家醫療保險公司怪齊跌,總計蒸發市值超過300億美元。

所以以1919與居然之家為典型行業代表的變革與創新,更能讓人明白與亞馬遜截然相反的“阿里巴巴效應”:所進入的行業總是能讓一個行業煥發生機,帶動行業的升級換代。

02 重新定義的物流業格局

除了零售,快遞行業也體驗到了脫胎換骨的快感。

中國的快遞行業不像零售行業一樣古老,從改革開放初期產生到今天,僅30年的歷史,但物流行業卻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新增就業的高發展領域。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快遞離不開電商,2006年至2015年移動互聯網發展,智能手機普及,電商在這期間迅猛發展。快遞服務收入佔全行業總收入的比重也從2006年的四成,上升到2013年的六成,而2013年第一季度的時候,快件量第一次超過了郵政函件量。

民營快遞業自然也搭上了順風車,那是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行業快遞增速一度達到50%以上。從淘寶2003年掀起中國數字經濟浪潮,中國各大快遞企業到2006年也首次跨過了年包裹量10億件的關卡。那時候我國的快遞還是以桐廬幫為首: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匯通,天天快遞。

隨著電商發展他們都變成了為人熟知的公司,阿里的進入重寫了行業格局。

2010年阿里收購了匯通快遞並更名百世匯通,2015年阿里投資圓通持股11%。但其實阿里與百世結緣始於2008年的那筆1500萬元天使輪投資,與圓通的故事則源於2005年其掌門人喻渭蛟的妻子張小娟的一次淘寶網購。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彼時淘寶成立才兩年,張小娟在上面買了一件皮大衣,結果到大年三十還未收到貨。“淘寶什麼物流,太不靠譜了”張小娟說,“什麼是淘寶?”喻渭蛟問。普及淘寶知識以後沒幾天,喻渭蛟就風風火火地跑到杭州去找馬雲,最終以低價簽單成功。

那時候淘寶沒讓喻渭蛟失望。簽約後,圓通訂單量快速上漲,也是因為淘寶,圓通的發展比同期的桐廬幫領先一步,成為排頭兵,不僅2011年開起了國內航空空運業務,次年還開通了航空全貨機。

但快遞行業公司同質化嚴重,發展模式極其相似,比如每年高速發展但淘寶件佔到公司業務的六成左右,公司旗下的網點以及不少分公司都是加盟商所有。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價格戰時不時便出現。2014年馬雲和喻渭蛟在香港見了一面,喻渭蛟很直接:“馬主席,不好意思我這次要錢了。”馬雲很爽快:“此一時彼一時,都理解。”第二年,圓通獲得阿里巴巴和雲峰基金聯合注資的25億元。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有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過,如果將時間拉長到五年甚至十年,同質化的快遞公司不可能長期共存,前車之鑑是到發達國家的快遞市場,比如美國以前也有20家快遞,後來變成三四家,其它國家都是三四家,中國也一樣。

那時還有創投基金的人認為不能獨立看通達系,而是要把它放到整個物流行業、放到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中來看,快遞企業的估值跟電商公司的估值沒法比,資本選擇電商,聰明的人、運營能力強的人都留在電商。“未來可能就是由電商出身的人、熟悉資本市場的人,跳出快遞行業的圈子,用資本來重新界定行業的邊界。”

後來人們發現阿里巴巴和它旗下的菜鳥重新開闢了物流業的新賽道。從菜鳥誕生的那一年開始,快遞年包裹量每年都會刷新一個百億級的規模體量。到去年中國快遞量已經超過500億件,佔全世界規模的40%以上,超過了美國、日本、歐盟等經濟體的總和。去年天貓雙十一當天創紀錄產生的10.42億個物流訂單,也讓中國快遞進入了10億新時代。

在“中國物流成本高”這個被熱議的話題上,數據顯示,從菜鳥成立的2013年開始,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例持續下降,已經從18%,降低到14.6%。但這僅僅是個開始,雖然最近五年中國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例逐年下降,2014年16.6%、2015年15.7%,2016年14.9%,2017年14.6%,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明顯。目前發達國家這一比率在8%-9%,其中2016年,美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8%;日本物流成本約為GDP的11%。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快遞向下一個500億件邁進,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單獨完成這項沉甸甸的任務。“必須要像建高鐵路網一樣建設智能物流骨幹網,把所有物流要素連接起來,發揮協同效應。”

而聚焦到企業本身,中國各大快遞公司在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成本也在快速優化,行業成本的年複合遞減率接近了17%。以“四通一達”為代表的中國主要快遞公司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去年5月阿里投資中通,到了去年第三季度時中通淨利潤為10.6億元,同比增長47.7%。

當然隨著包裹量的增加,快遞末端配送也一直是很多快遞公司面對的難題,尤其是快遞員僱傭難。馬雲在與中國主要快遞公司負責人座談時曾表示,“要關心快遞員每個月帶回家的錢,是不是能讓家人覺得有人養家很安心;要關心他們每天起早貪黑,一年下來帶回家的獎金能不能給家人驚喜。”

後來有個叫萬光輝的百世快遞小哥說,他五年前是負債50萬從四川到北京做快遞員,接觸到菜鳥裹裹後,攬收的包裹量快速增長,現在自己的年收入超過了200萬元。

“快遞公司的下一波紅利才剛剛開始” 。

03“軟”實力怎麼成為“硬”實力?

從零售業到快遞業,有人說,在阿里身上,既可以看到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互聯網時代後爆發出來的能力,也可以看到這種能量支持著阿里走向更高更遠。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幾個月前華爾街專業投資者和金融專家投票選舉“最值得投資的企業”,投票標準簡單直觀:值得投資並長線持有十年。在這場對決中,六十多家全球著名企業上榜候選名單,比如德國大眾、高盛、IBM等傳統巨頭,比如蘋果、谷歌、Facebook、特斯拉等科技企業,再比如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等七家公司。

最終阿里巴巴摘取了桂冠,投資者也越來越青睞阿里,“阿里巴巴的股票,買就完事兒了。”

2017年彭博的統計顯示,在華爾街215個大型基金中,有三分之一的基金買入阿里巴巴的股票,年化回報率達到33%,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上個月知名主持人、前對沖基金經理、暢銷書作者JimCram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阿里巴巴(NYSE:BABA)是他唯一推薦邁入的中國股票。Cramer還說“我和很多時尚人士、零售商、供應商聊過,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說,Jim,看好阿里巴巴”。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青睞背後有阿里的社會責任、社會價值的印象作用,公司的軟實力開始影響公司的硬實力。早在三年前阿里組織部開年終大會時,馬雲就說過去一年他有三件最高興的事:第一件是2015年12月底,在三亞給100位鄉村教師舉辦了盛大的頒獎典禮;第二件是成立了湖畔大學,為企業家群體尤其是民營企業家提供了培訓體系,讓他們學習別人的錯誤,學會堅持學會創新;第三件事就是成立了桃花源基金會,做了不少環境保護方面的嘗試。

而今年花旗銀行3月28日的最新研報裡,專門分析了阿里巴巴CEO張勇在盒馬月會上關於組織和文化的分享,詳盡提到了分享的六條價值觀,研報結論是“體現了從上到下對價值觀的看重,而這也會令公司高管更重視‘做正確的事’和‘找對的人’,不斷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員工管理和運營流程。”

比較有意思的是,沒有人想到研報會專門分析一個公司的領導力和文化,同時這也說明投資者們開始重視公司“軟實力”對“硬實力”的影響。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當然,也有要做空阿里巴巴的。

整個2017年,因為做空阿里巴巴股票,包括查諾斯在內的空頭們總共損失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反觀阿里巴巴股價上漲超過100%,這不禁讓人想起尼采說的那句: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甚至2017年的商業內幕雜誌還曾報道:對阿里巴巴的未來的判斷已經讓華爾街分裂了。大空頭查諾斯在遭受沉重損失後退出了對阿里巴巴的做空,去年8月他說:我們已經向前看了。蔡崇信回應時說:我尊敬查諾斯先生,因為他需要承受阿里巴巴股票上漲帶來的極大痛苦。

五年滄海桑田,阿里為什麼能“久經考驗”?

做空還在繼續,紐約金融數據公司S3顯示,新年剛過僅僅一個月,看空阿里巴巴股票的資金量增加了近40億美元。雅虎財經分析,空頭們再次盯上阿里,更多是因為華爾街始終有著一群不相信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奇蹟的人,希望通過做空阿里巴巴這個最能反映中國經濟晴雨表的公司來做空中國。就像S3公司的董事總經理的人說的那樣:阿里巴巴是大空頭們用來做空中國經濟的首選。

2015年的時候阿里巴巴公佈當年第四季度財報,當時市場普遍解讀說數字背後展現了中國消費經濟和科技服務產業的強大活力,但受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信心不足影響,阿里股價當天還是跌了3.77%。

不過阿里巴巴沒受影響,它像一個少年一樣樂觀,“業績好是幹不死的”,好公司,能給別人、別的企業乃至社會帶來持續穩定價值的公司,它的潛力或許會超過大家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