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战役中有哪些结局特别让人意想不到的战役?

笑逍遥Don


现在马拉松赛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就说一个关于马拉松运动起源的战役——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又开始打起来希腊城邦的主意。为了一举打败希腊,波斯帝国出动了近十万人的军队,其中五万人为作战部队。我们都知道,希腊是城邦制,为了对抗波斯军队,各城邦组成了联军,总数约为一万一千人。所以双方兵力对比为5:1,兵力的优势加上波斯当时的对外战役的胜利,使的波斯军队从上到下,全部都信心满满。



当时希腊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实力最强,但当时斯巴达正巧是斯巴达人一年一度的卡尔纳尼亚月祭典,斯巴达人必须等到15日月圆,祭祀活动结束之后才能发兵。再加上国内政权不稳定,使得斯巴达分身乏术。所以马拉松战役主要是雅典在打。

双方在马拉松平原展开决战,马拉松平原地势广阔,两边高,中间缓,雅典军队虽然人少,但是利用马拉松独特的地形和著名的希腊密集战术来攻击波斯步兵方阵。而这种密集阵战术,对波斯步兵的杀伤力极大,最终波斯军队六千多人伤亡,雅典却阵亡不到两百人,波斯军队输了。



波斯人逃跑后,一名名为费里皮德斯的战士被派回雅典报告这个好消息,为了尽快传达,他一口气跑了四十多公里,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 ,就力竭而死。于是后人就设立了一项长跑运动,称为马拉松,依次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费里皮德斯的壮举。


历史伶俜者


在战争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或许除了粟裕之外,很少人会把这一想法当作战机,这正是粟裕大将的过人之处,敢打他人不敢打之仗,从不放过敌人露出的一丝破绽,哪怕这个破绽持续时间很短,粟裕都会谋而后动、创造战机、抓住战机,所取得的战果往往出乎与他人之预料。

1947年5月初,国民党第1兵团20万大军在“中原王”汤恩伯的指挥下,发起了对我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当粟裕、陈毅等率领的华野以逸待劳向东移后,汤恩伯继续乘机前进,相继侵占了莱芜、蒙阴等地,而第1兵团辖下的桂系钟纪的第7军和张光玮的第48师为抢头功,便贸然北进沂水城,而且推进速度极快,已经形成孤立深入之势,为此粟裕原计划首歼桂系这两支部队。

这时,粟裕从情报得知汤恩伯兵团的大致部署,即以张灵甫整编74师为主要中心突击力量,以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天霞83师掩护张灵甫左右翼;以65师掩护黄百韬25师侧翼;以桂系第7军和48师掩护李天霞83师侧翼,一举攻占坦埠华野指挥中心。与此同时,王敬之兵团整编第5军和欧震兵团的整编第11师等部已经由莱芜、新泰向坦埠方向东进,蒋介石投入山东战场的总兵力达到了45万。汤恩伯的作战计划是采取“中心开花”突破,在两翼和后续兵团的掩护下、以黄百道第25师协助张灵甫整编74师担任中路突进,对山东华野采取中央突破战术,企图将华野压缩至胶东一带或赶过黄河。

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汤恩伯已经开始的全线进攻已经露出了破绽,第1兵团最中间位置的张灵甫74师经过孟良崮脱离了25师和83师的左右掩护,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而自从经过莱芜战役损失李仙洲兵团六万大军之后,国民党行动极为谨慎,一打就缩,围歼战机难以捕捉。为此,粟裕决定放弃原先首歼桂系第7军和48师计划,针锋相对以“反突破应对汤恩伯的中心突破”战术,迅速集结五个纵队来个“猛虎掏心”,切断中路突进的国民党王牌张灵甫整编74师与第1兵团间的联系,再给与围歼。

粟裕大胆提出的“以中央突破对付国民党的中央突破”战术,曾在1946年底指挥的宿北战役中面对国民党四路大军的压境,集中优势兵力围歼突出部的戴之奇的69师取得巨大的成功,开创了我军的先例战术。此次围歼张灵甫74师粟裕敢于再次使用此战术,主要是因为汤恩伯掩护大部队与74师之势相距一至两日的行程,除了左右两翼的25师和83师距离比较近,而华野有9个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在局部对孤军深入的74师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而且张灵甫自从进入中原后一路势如破竹而异常骄横,与友军矛盾较深支援不会很积极。因此,粟裕果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来个“虎口拔牙”,以五个纵队担任主攻一举围歼张灵甫74师。

1947年5月16日,历时三天的孟良崮战役圆满结束,张灵甫74师3.2万人在国民党40万大军的掩护下遭致全歼,张灵甫本人也被击毙,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夹缝”敢打他人不敢打之仗,开创了我军在敌人重兵集中下割歼强敌的战例,也是战争指挥艺术上的重大突破。孟良崮战役后,毛主席任命粟裕任中原野战军司令,以便让其放手统一指挥刘邓及华东两大主力部队,粟裕果然不负众望,豫东战役再次“虎口拔牙”轻取开封、再歼援敌,再次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的歼敌记录。


赛门军略


海南岛战役:解放军认为会打的很艰苦,国军认为防守绰绰有余。结果,韩先楚将军三天就把薛岳的立体防御体系击碎。颇有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效果。

刚经历金门新败,毛主席等众多领导对海南战役很慎重。

1949年10月发动的金门战役,解放军第一梯队经过三天三夜奋战,9000多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余下的被俘。解放军后续登陆部队因为无船可用,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在对岸被优势敌人击溃。这场战役也成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同年11月份,我军又在登步岛战斗中,遭受了失败。连续两次登岛作战失败,让我军高层对登岛作战非常慎重。真要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陆失败”,士兵那还敢再打这样的仗呢?

所以,对海南岛战役,毛主席要求四野向三野调查渡海作战经验,避免重蹈金门覆辙。同时,毛主席在战前还做出指示:

"渡海作战,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3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

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蒋介石很注重海南岛防御,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是国民党悍将,曾使用“天炉战法”在长沙会战中歼灭日军十万之众,被日军称为"长沙之虎"。蒋介石让薛岳守海南岛,也是有“志在必得”的意思。

而且,当时薛岳手下兵力不俗:陆军5个军;海军1个舰队、1个陆战团,舰艇50余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45架;总兵力共计有10万余人。薛岳以这些兵力,在海南岛建立了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伯陵防线"。蒋介石也认为有薛岳在,海南岛固若金汤,企图凭险固守海南,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基地。

而解放军方面,虽然海南岛上有琼崖纵队(16000游击队员)配合。但是,解放军没有登陆舰,主力船只都是木帆船。木帆船没有风,就走不动的,遇到国军舰艇,只能被动挨打。而且,登陆点均在解放军炮兵射程之外。所以,解放军为了“护航”,往少数木帆船上装上了发动机和火炮,对抗国军军舰。同时,这些火炮还能支援登陆点。

在战斗开始前,上级领导却决定延期攻击。

为了解放海南,解放军调集了四野下属的第四十(军长韩先楚)、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以及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高射炮兵第一、九团及工兵一部,共计10万余人。这支"渡海兵团",由叶剑英领导,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祖制指挥。部队在1949年12月,就开始登陆作战训练,预计春节前发动进攻。

解放军的作战计划是:利用海南岛本地的琼崖纵队配合,先分批次偷渡过去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团。然后,军级领导(必须有军长)亲自上前线指挥4万人组成的主力登陆部队,带着3天物资,强行在预定登陆点登陆。这样,就算遇到敌人顽强阻击,我们还有3天时间组织后援。

可是,等到1950年1月10日,情况有了变化。当时,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对解放海南做出新的批示:将进攻时间由“春节”推迟到“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问题”。

1950年2月1日,在15兵团司令部作战室举行的海南岛作战会议上,叶剑英传达毛主席指示,进攻时间推迟至6月份。

2月9日,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司令开会时,传达的意思为“6月份不一定行,年底之前解决就不错。”

当时,因为解放军使用的木帆船必须要用季风。而只有4月和9月的季风能用。也就是说,4月不打的话,解放海南岛要被推迟到9月了!而我军知道金日成要动手,是在当年5月份金日成访华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是在6月25日,第二天,美国舰队就隔断台湾海峡。真要是拖过4月,海南岛也就别想解放了。海南岛是“南中国海门户”,南中国海也就没有了。。。

上面“延期”的消息一出,43军就开始懈怠了。而韩先楚的40军一直没有松懈,韩先楚将军没有将“进攻延期”的消息传达下去,照样让军队训练。

幸好,在韩先楚将军的力争下,我军果断出击,顺利解放海南。

在韩先楚将军力争早日发动登陆作战时,很多战友不理解他,不支持他。

3月20日,韩先楚将军主动请战,可是,电报上去后,没有任何回复。

3月26日,分批偷渡的任务完成,海南岛已经有解放军两团两营,将近一个师。

3月31日,韩先楚再次以40军党委名义致电15兵团领导,还是没有回复。

4月7日,韩先楚再次以个人名义致电15兵团、四野领导,并转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要求立即发起海南岛战役。此时,40军内部领导也不支持韩先楚将军,所以,韩先楚以个人名义请战。

韩先楚的电报是这么写的:“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

新中国已经建立,很多指战员不想在这个时候牺牲。况且,前两次登陆作战都遭受了失败。这次登陆海南,真是九死一生。甚至,就连40军参谋长宁贤文这样的高级领导,为了不上海南岛前线,竟然把自己弄伤了。

按照宁贤文的说法,他是被特务打伤的。可是警卫员说“我可以保证首长不被特务打伤,可我不敢保证首长自己打伤自己──我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4月10日,在韩先楚将军多次请战下,林总和毛主席终于被说动了。军委决定,4月16日,开始海南岛战役。

当时,由于43军训练松懈,第一批次只凑出一个半团。而40军一次拿出6个团!不过,在组建前线军级指挥部时,韩先楚遇到了难题。很多高级领导不想上前线,不报名,他们觉得这次可能“重蹈(金门)覆辙”。甚至,等到出发时,部分团级干部找理由开小差走了。不过,正是这些人的贪生怕死,更衬托出韩先楚将军的伟大。

4月17日凌晨3时,登陆部队的木帆船冲破敌人封锁线,顺利到达登陆点。韩先楚将军一马当先,就要带头冲锋。幸好,被部下及时发现,一连的战士将他拦下,不准他冲锋。然后,将他死死的摁在一块岩石后面,保护他。

三天后,薛岳“固若金汤”的立体防御被韩先楚打碎。4月22日,薛岳坐飞机离开海南。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最终,解放军以伤亡450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3.3万余人,收容国民党溃兵1.8万人。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下面这一仗名帅对名将,名帅麾下兵力是名将手下人马的2倍,却输了,尤其令人意外。

1947年6月,对东北民主联军来说是好日子。部队经过大练兵运动以后,士气高涨,装备精良。同时,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中,不仅保住了南满根据地,而且多次打击了敌人,取得了丰硕战果,敌我力量的对比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我军开始逐渐占据上风。这个时候,作为东北我军最高指挥官的林彪,希望借助旺盛的斗志和充足的兵力,发起一场规模更大的攻击战,夺取四平,从而一举改善东北战场的局面。

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林彪集中了东北民主联军主力24个师,可谓兵强马壮。反观四平城内的国军,虽然有陈明仁的第71军作为主力守备,但这时候该军非常虚弱——第91师不在,第88师刚刚被歼灭了一次,现在基本都是新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第87师之前也被重创过,而且还缺一个团。四平城里的守军除了第71军,就是一些杂牌部队:第54师四个半营、保安第12区第17团,以及辽北省保安第1、第2团,辽宁省保安第1团等部。这些部队加在一起,号称有3万多,其实最多不过2万多,而且一部分还是保安部队。

换句话说,我军占有绝对优势。

林彪集中了24个师,目的不可能只是四平这些残兵败将。林彪判断,依照当时的态势,国军能抽出来增援四平的部队,不会超过10个师(这个判断很准,后来证明国军出动了9个师)。所以,打四平对林彪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来增援的国军,毕竟围城打援一直是林彪最擅长的招数之一。再者,林彪压根看不上四平守军的战斗力。所以,他的兵力配置明显重在打援:用7个师攻城,用17个师设伏,想吃掉国军的援兵。

1947年6月,进攻四平的外围战打响。西满纵队率先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全歼国民党第71军运输营和保安团1个营共600余人,取得开门红。随后,一纵攻克新立屯据点。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决定从铁路西市区重点突破进攻。十天内,民主联军解决了城外的国军。1947年6月14日20时,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对四平发起总攻。

可是,由于攻击外围用了整整十天,而这十天里,陈明仁完善了四平的防御体系,同时武装了一万多闲杂人员,防御兵力超过了三万人。所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总攻后,战斗非常激烈,进展不是很顺利。林彪尽管占据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但因为我军极度缺乏大城市的攻坚经验,而国军守将陈明仁又是一位战场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多次利用我军不熟悉巷战,不熟悉城市攻坚战的弱点,打击我军。比如,他会在路上撒上黄豆,我军士兵冲锋的时候,一个不注意就会滑倒,然后国军的机枪就进行扫射,导致我军伤亡惨重。

这个时候,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郑洞国坐不住了。他东拼西凑,调集了9个师的援军,以绝对主力新6军为核心,号称十万援军北上,救援四平。此时,林彪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他认为四平攻坚战似乎没那么重要,如果能够趁这个机会重创国军的援兵,或者说哪怕仅仅打掉新6军,意义也比四平攻坚战大得多。于是,林彪对我军的部署做了重大改变,一切以打掉新6军为第一目的。

郑洞国也好,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也好,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他们从林彪的部署中闻到了危险的味道。郑洞国当即命令已经突出的新六军迅速后撤,修好工事,等待林彪的攻击。林彪果然对新6军穷追猛打,可由于新6军战斗力强,又有了防御工事,我军一时半会儿无法拿下新6军。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做出了一个选择,命令从攻城部队中抽出两个师,增援到打援部队里,力求歼灭新6军。

攻城部队刚刚取得一点优势,因为两个师被调走,无法对国军形成更大优势,造成攻城再次受阻。而去增援打援的我军两个师,又因为瓢泼大雨造成行军速度减慢,没法在指定时间赶到。这样一来,我军兵力就白白浪费在路上,没有用在刀刃上。反倒是国军其他增援部队第195师,利用我军主力被新6军牵制的有利态势,竟然偷鸡成功,突击到四平城下,和国军四平守军会合,令国军士气大振。 此时,在民主联军司令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林彪认为:国军援兵已到,而我军在攻城和打援两个战场都和敌军打成相持局面,如果再打下去会对我军不利,所以应全线撤退。但参谋长刘亚楼看法不同:四平守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而到达城下的国军援军不过就是第195师,只要再打一天,一定可以拿下四平,消灭四平守军和援军第195师。林彪考虑再三,对刘亚楼说:十几天都打不下来,难道一天就可以?要是明天打不下来怎么办?那时再撤就被动了。

在林彪的坚持下,我军于1947年6月30日拂晓全面撤离四平,四平攻坚战以我军撤退告终。

据后来四平攻城总指挥、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总结说:攻城前,全军上下一片盲目乐观,对陈明仁估计不足,对四平城内守军的人数也判断错误,对守军的顽强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再加上攻城部队在关键时候被调走两个师。这一切,都是四平攻坚战失败的原因。

四平攻坚战是我军在东北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我军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24个师对国军13个师,几乎2:1),没能打下四平,确实出乎林彪和东北局的意料。但通过这次战役,我军也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吸取了教训,为后来攻城打好了基础。反观国军,陈明仁守住四平立下了头等大功,却因为其本人桀骜不驯,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被明升暗降,调离了战场。此消彼长之下,四平之战我军虽然战败,却在之后越战越勇,最终拿下东北,消灭了东北几十万国军。而国军有能人而不能用,赏罚不明,最终军心涣散,丢了东北,丢了大陆。

1. 张正隆:《雪白血红》

2. 唐洪森:《国共征战大东北》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1944年5月,侵华日军第11军在司令官横山勇率领下发动了旨在打通粤汉铁路的湘桂作战,目标是拿下湖南省会长沙和湘南重镇衡阳。

由于防守湖南的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失策,日军很快攻下长沙,直扑衡阳。

日军投入攻击衡阳的兵力约有7个师团10余万人,而驻守衡阳的中国军队是刚刚经历了长沙之战损失过半还没来得及补充的第10军,约1.7万余人。中国方面的意图是,阻敌深入,确保衡阳为目的,将日军主力吸引在衡阳,然后部署大军从东西两翼夹击日军。担负夹击任务的中国军队共有11个军,数十余万人。

为了达成作战任务,那就要求第10军必须死守衡阳,等待援军!于是,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亲自给第10军军长方先觉打电话,首先讲明衡阳的重要性,要求方先觉能够固守半个月,“尽量消耗敌人”。但是令方先觉没想到的是,衡阳之战还没打响,外围11个军的兄弟部队已经被日军或击溃或阻击,根本难以向衡阳逼近。别说夹击日军,就是接应他第10军突围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最高统帅打来的电话只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杀身成仁,为即将彻底失利的长衡会战保存最后一丝颜面。

而职业军人出身、骁勇善战的方先觉军长居然天真的向蒋委员长表示“不惜任何牺牲,一直战斗到死而后已,誓与攻城日军决一死战!”

于是,方先觉和第10军显示在外围战与日军拼杀了十天,又在城防保卫战中血战五天五夜后顶住了日军的第一次全面进攻,力保衡阳城不失。但是,最高统帅部除了发来一封嘉奖电和一封“务必再奋神勇,固守两星期,配合外围友军夹击歼灭敌人,造成空前湘中大胜利”的两封电报后,期盼的外围援军,一个影子也没有。

而第10军部队则在粮食、弹药、药品十分缺乏的情况下还要再与城外的从容调整部署、补充兵员物资的10万日军继续血战两周!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浑身上下鲜血淋漓的第10军居然又奇迹般的战斗了两周!

最高统帅的电报也按时拍到了,和上次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语气比上次多了一抹悲怆!反正援军就是难以赶到!与此同时,日军也向第10军空投了劝降信!

但是对援军还有一丝希望的方先觉拒绝投降!

日军劝降不成,随即发动了第三次攻击。由司令官横山勇亲自指挥,从四面八方向衡阳城发起攻击。激战四日,第10军阵地被日军全面突破,衡阳城已经难以固守。就在日军逼近第10军军部的时候,方先觉给最高统帅发去了诀别电,表示“誓以一死报党国”。电报一发出,方先觉做了两件事,一是拒绝28团团长曾京护卫他突围的请求,二是他想举枪自杀,被卫士阻止。

匪夷所思的是,方先觉刚和师长们联名向最高统帅发出诀别电,紧接着就向3位师长分别下达了停止抵抗、放下武器、与日军取得联系的命令。并于次日上午在日军指定的地点与日军进行停战谈判,以保全幸存官兵的生命为条件停止抵抗!随后,幸存的中国官兵约1.3万人放下武器开出城外日军指定的地方。这样,历时47天、抗日战争史上空前血腥惨烈的衡阳保卫战落下帷幕。

历史的真相往往模糊不清,对于方先觉为何在刚发了诀别电就马上下令放下武器的做法历来众说纷纭。不少人说他是贪生怕死而投降,这种说法不足取,他如果贪生怕死那么47天的血战和牺牲如何解释?只能从一般认知上去揣摩方先觉当年这一令人惊愕的做法,那就是面对最高统帅部的一再出尔反尔使方先觉绝望,面对满城伤病员的呼号,再战下去等于是彻底剥夺了他们最后生存的希望。绝望之下的他已经不再顾及个人名誉得失,而是以尽最大限度的去保全这1.3余名官兵的生命为己任。所以,方先觉在与日军谈判时明确表示自己和第10军都没有投降的意思!


大将军威武K


毛泽东的四渡赤水之战

当时毛泽东和朱德的军队已经会师在井冈山,他们向西南一代转移,蒋介石对工农红军发动了围剿运动,因为前三次战争,国民党都吃了败仗。

所以蒋介石很气愤。到了第四次围剿红军的时候,蒋介石亲自出马了。

蒋介石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向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进发了,那时候的工农红军。仅仅只有三万人。

这一战蒋介石可谓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可惜的是,他被毛泽东打了一个大败。

在这期间发生的四渡赤水之战,蒋介石被打的狼狈而归。

四渡赤水之战也被毛泽东视为是他一生之中,指挥得最为得意的一次战役。

韩信的背水之战

当时韩信带领的是三万老弱病残,他要攻打的敌人是赵国,而赵国有二十万大军。这个战役,对于韩信来说。好像无论如何都不好打,但是,韩信也并没有害怕。

他还是带领着这些人,向强大的赵国发动了进攻。

在战争中韩信命令手下,丢旗帜,丢战鼓。故意让赵国士兵哄抢,这样好造成混乱的局面。因为古代战争缴获了敌人的旗帜和战鼓是可以得到奖赏的。

所以韩信就用这种办法,造成敌军混乱,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韩信又用背水列阵的办法,让每一个士兵都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结果这一战,韩信竟然胜利了。

赵国将领陈馀被杀,赵国士兵投降,韩信大胜。韩信因为这一战成名,成了当时风头无二的风云人物。

周瑜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曹操的耻辱之战,这一战曹操带领八十万大军来打东吴。并且来攻打东吴之前,他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信。

当然那时候刘备也逃向了东吴,寻求孙权的庇护,两个人合伙抗曹。

孙权就把抗曹的重任交给了都督周瑜,周瑜想给孙权要十万大军。可是,孙权没有。

孙权告诉周瑜,大军只有五万,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先去探探曹军的虚实,不行的话,我亲自带大军去和曹贼一战。

结果在周瑜和曹操对垒的时候,黄盖发现了曹军的一个破绽,就是他们把船只给连在一起了。这样的话最好用火攻。

周瑜同意,黄盖就假装去投降曹操,船只里装满草,结果到了曹操那里,放了一把火。把曹操烧了一个打败,烧死的烧死,淹死的淹死,曹操更是灰溜溜地狼狈逃窜了。

刘秀的昆阳之战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本来是皇室后裔。可是,西汉末年的时候,他们刘家的江山被外戚派王莽给篡夺了,刘秀也从皇室近支,变为了农民一个。

为了恢复汉室,刘秀和哥哥一起加入到了绿林军。王莽派了六十万大军来镇压绿林军,当时刘秀的哥哥带领着主力军在攻打南阳。

刘秀在昆阳,也就是南阳的前线。此刻,刘秀总共只有两万人马。若是刘秀,抵挡不住王莽的六十万大军,刘秀大哥在南阳的主力军队,就会全军覆没。

刘秀当时也就是一个偏将军,并不是这两万人马的主要领导人。

但是,刘秀还是靠着自己的聪明,经过两次和王莽军队的小规模战争,把对手打败。然后趁着黑夜,偷袭了王莽大军的军营。

一时之间,王莽大军死的死逃得逃。王莽的军团失败之后,也被商人给杀害了。

这一战被毛泽东列为以少胜多战役中,最为经典的战役。


汉史趣闻


侵华日军第116师团原本是个1938年才组建的特设师团,代号“岚”兵团,1943年初被调整和加强为甲级师团。抗日战争后期成为华中日军的绝对主力,在横山勇第11军(从13军转隶)编成内曾先后攻陷常德和衡阳,欠下中国军民累累血债。在抗日最后一战的“湘西会战”中,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本来有机会全歼这支来自日本京都的罪恶部队。

然而由于国民党军界的派系顽疾和好大喜功,最终功亏一匮,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战役结局确实出人意料。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1945年3月,在衡阳西北的宝庆地区担负警备任务的第116师团,由日寇第11军划归坂西一良中将的第20军指挥,作为该军主力参加日方称为的“芷江攻略战”,目标直指湘西的中美芷江空军基地。4月13日夜,第116师团以一个加强大队奔袭雪峰山隘口,掩护师团主力分三路扑向湘西纵深,师团长菱田园四郎中将准备以第109、第120和第133三个主力联队齐头并进,一举突破中国军队的山地防御线。

可惜,这个新任师团长完全高估了所辖部队的战斗力(原师团长岩永汪刚刚奉调回国担任西部军军附),第116师团在之前的衡阳战役中伤亡极其惨重,三个联队几乎被方先觉剔成了骨架,虽然在战前经过玩命补充恢复到了20000人左右,但80%都是新兵;更要命的是这个老鬼子又低估了当面中国军队的战力,故意放开当面诱敌深入的是第四方面军精锐第100军军长李天霞,以及临时拨归他指挥的第74军周志道51师。



(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

李天霞且战且退整整忍了三天之后,于4月17日命令周志道开始全线反击第116师团右路第109联队,第51师换装的美式冲锋枪第一次让鬼子见识了什么叫炽热火力,接火不到24小时,泷寺保三郎大佐的第109联队就吃不消了,先头大队伤亡惨重。在其他方向全部打响之后,李天霞调动所部第19师、第63师开始合围109联队,战至4月30日,泷寺联队只剩不足500残兵,在中美混合航空团的轰炸和美式山炮的轰击下已近崩溃,拼命向山门逃跑。

另外两路日军的关根支队和重广支队也遭到第73军、第74军等部的迎头痛击,鬼子全线处于劣势,而就在雪峰山打成一团的时候,驻守常德的胡琏第18军也奉命南下参战,先头部队第11师以每日急行军80里的速度奔赴战场。5月12日杨伯涛第11师击破日军警戒部队占领雪峰山隘口,已经堵死了第116师团的出山退路,军主力也正兼程赶来。

如果第18军就此彻底封住山口,一俟追击部队全部到位,第116师团插翅难逃的末日即将来临。



(何应钦在前线督战)

此时,蒋介石亲自下令空运而来的廖耀湘新六军也抵达芷江基地,全副美械的新六军成为战役总预备队,国军未来“五大主力”三个到场,中国军队形成了从地面到空中的绝对优势,王耀武及麾下将领一致认为,封闭歼灭第116师团至有可能。然而5月5日起,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所谓“六中全会”,坐镇芷江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了应景,在战役尚未结束时就抢先报捷,重庆方面大喜过望,要求何应钦从速到会并做军事报告,这下何总司令尴尬了。

何应钦亲自找到王耀武,让他想办法尽快结束会战,一向精明的老王也懵圈了,鬼子又不是泥捏的,只能一口口吃掉,哪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何应钦只好直说:“佐民啊,我已向重庆报捷,可是大会让我做报告时,如果战况仍然激烈,那不就自相矛盾了吗”?王耀武听懂了,顶头上司是让他下令放开一个口子,把歼灭战打成击溃战,出于军人的专业和本能,王耀武实在不愿就这么放跑鬼子,仅以沉默作答。



(第18军军长胡琏)

何应钦继续开导:“抗战八年,你战功卓著,抗战胜利,你也需向政治家转,此番会战我军已经取得大胜,杀敌一万跟八千没有区别,如果我在做报告时会战还在继续,我没办法跟委员长交代,代表们也无法了解这次大捷,况且我回重庆以后,你还可以布置追击作战嘛”。

王耀武最终还是让步了,电令胡琏在第11师正面放开了一个缺口,同时给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打了招呼,理由是:“穷寇难以聚歼”。



恐怕何应钦内心还有另外一层想法,在所有的参战部队中只有第18军是陈诚“土木系”精锐,作为黄埔系内部长期的政敌,何应钦确实不希望土木系的部队在此役中太过出彩。军史学家们后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第18军还要应付前来接应的日军第34师团,实乃兵力不足,并非有意纵敌。

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胡琏的第18军大部已换装美械,以40000余众同时完成卡点和打援两个任务,根本不是问题。诚然,第18军亦将付出相当代价。

(湘西会战俘虏之日兵)

嗟呼,就这样,日军第116师团、关根旅团和重广旅团的残部逃出生天,上述三部大约40000余人的主攻部队(全部参战兵力8万余)伤亡27000有余,被俘300多人,是抗战以来我方伤亡首次低于日军的大型会战,其中关根久太郎少将重伤毙命,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竞全功。

至1945年6月7日,日军全部逃回出发阵地,从此再无进攻作战,直到两个月后在芷江签字投降。就在这次大会上,41岁的王耀武当选中执委。


度度狼gg


这样的战役很多,我介绍一个抗战期间的战役。在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中,发生过一场二战期间最大的白刃战,那就是八斗方战役。谁也没有想到此战会让冷兵器时代的残酷厮杀重现战场,而且还是如此大的规模,结局是战场上留下了近4000具被冷兵器所杀的尸体,日军因此而全线撤退。

1943年5月底,日军逼近石牌要塞,威胁着陪都重庆。蒋介石指出,石牌是入川的咽喉要道,事关系陪都重庆之安危。严令胡琏等将领,奋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胡琏率领的第11师将士均立下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

八斗方是石牌保卫战前线最激烈的战场,1943年中日双方在此爆发了近万人规模的激烈的白刃战。守卫八斗方的是第32团的两个营与随后增援的第33团一营和第34师的一个团的部分兵力。进攻八斗方的是日军第39师团长所属步兵第232联队,野炮兵第39联队和辎重兵第39联队。

胡琏在日军攻占偏岩后,已经断定日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是朱家坪。而八斗方是通往朱家坪的要道,胡琏早已将第32团的主力布防在八斗方。第32团团长张涤瑕率2营、3营,依托八斗方两侧岩石,修筑隐蔽工事,等待日军来犯。

张涤瑕清醒的认识到,凭借自己手中的两个营的兵力想吃掉六七倍于己的日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无法歼灭日军,但可将日军阻滞在八斗方这狭长的地带,等待援军前来一起歼灭。日军很快到达八斗方阵地,张涤瑕随即下达了攻击命令,八斗方两侧顿时枪炮震天,杀声四起。

日军的三个联队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的阵型散乱,但日军很快稳住阵脚,依托地形组织反击。日军第39师团长澄田来四郎立即下令野炮联队进行火力压制,并呼叫军部派飞机前来支援。在日军的有序反击与炮火压制下,第32团的主阵地火力明显减弱。

而此时的石牌附近战火遍燃,所有的地方都在激战,根本抽不出部队来支援八斗方。在日军的炮火、飞机的轰炸下,第32团的将士伤亡严重,不得不向胡琏请求支援。胡琏打仗善于算计,走一步想十步,他对八斗方的战情早有预案,已命第33团团长刘声鹤带领1营机动兵力与方天的第34师中的一个团的人马,一小时以内赶往八斗方阵地。

驰援的两支部队基本上同时到达八斗方两侧的山梁。与此同时,日军已经冲上八斗方阵地的两侧,端着上了枪刺的三八大盖,嗷嗷大叫着冲向第32团。张涤瑕握着一挺轻机枪战在指挥所门前,他周围的官兵已经上好刺刀严阵以待,随时装备和冲上来的日军作最后的搏杀。

刘声鹤和第34师那位不知姓名的团长都没来得及和张涤瑕打一声招呼,便迅速不约而同的命令部队安好枪刺,呼啦啦的齐声呐喊,如山崩地裂般的冲入日军阵地,与日军噼里啪啦地格杀起来。八斗方两面山坡上,悬崖下,近万柄刺刀在上下翻舞;数千双人影在捉对厮杀。有的互掼胸膛,挺立不倒;有的扭抱一团,掐脖咬耳。

喊杀声、叫骂声、刺刀碰击声、哭爹骂娘声,以及不时发出的枪声,在空中飘荡,四下喷溅的血珠与光芒把这一片山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屠宰场。几个小时过后,当胡琏带人气喘吁吁的赶到八斗方时,只见夕阳残照之中,满山坡遍躺着血肉模糊的尸体,到处都是血,像下了红雨。那些倒下的战术身上也全是血,有的血已风干,成了黑红色,有的尸体还汩汩地向外冒着殷红的鲜血。

三小时的八斗方白刃战落下帐幕,此战日军被斩杀2000多人,阵地前沿日军尸体呈金字塔形。其中1500名中国士兵永远的躺在了这里。他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他们用这短暂的生命守卫了中国阵地,打退了穷凶极恶的日军,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勇气。八斗方战役,谁都没有想到是以这样一种结局收场,这种结局让人不寒而栗。

八斗方战役后第二天,第六战区发现日军有撤退的迹象,随下令追击。第六战区部队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地方,双方恢复到会战开始前的态势。日军想占领石牌,窥视巴东,进而谋取重庆的企图彻底破灭。

以下是守卫石牌的第11师师长胡琏写给妻子的诀别信: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胡琏

野史也是史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组织了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志愿军第十五军两个连防守的面积为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火力准备,随即由美军第7师第31团向高地发起冲锋。

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们出发前,他们的团长摩西上校告诉他们:对面的共军只有两个连,两个连!孩子们,在美军世界第一,无坚不摧的炮火支援下,你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平A,懂吗?

三天后……

31团伤亡率近50%,鹰酱的孩子们尸横遍野,不得不换成32团继续上。

又过了四天……

32团也被打爆,不得不换成炮灰――大韩民国第二师,然后……“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而陆续投入兵力,与志愿军反复争夺两个高地,志愿军同步增加兵力,两军展开拉锯战,“联合国军”的炮弹壳在后方堆成了山。


原本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宣称以200人的代价一天时间就可以占领该高地,结果在围绕这两个高地的43天的作战中,“联合国军”共投入兵力逾6万人,消耗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所投射的火力强度远远超过二战任何一场战役。


“联合国军”不计代价的火力投射(范弗里特弹药量),导致两个高地所有凸出部分完全被炸平,所有植被炸光,土石炸松两米。然而,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充分发挥了坑道作战的战术战法,白天进坑道,晚上夺回阵地,歼灭敌人,并利用坑道不断冷枪冷炮消灭阵地表面的敌军,“联合国军”损失惨重,仅在两个高地的伤亡就达8000人,合计先后伤亡达2.5万人,参战部队伤亡率达到惊人的40%,并损失了40辆坦克,61门大炮,上百架飞机。

在暗无天日的坑道里,志愿军将士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更缺少药品和弹药,但啃着咸萝卜,喝着石头缝里渗下来的雨水,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打退了敌人900多次冲锋,让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及其帮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战役中,“联合国军”59次攻入志愿军阵地,却59次被击退,到11月25日,只占领了几百平方米的志愿军阵地,最终因伤亡损失过大,不得不停止进攻,并全面暂停了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

这两个高地所在山峰的名字叫做上甘岭。

下面这段《我的祖国》歌词,您肯定不是念出来的,而是哼出来的: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和平宝贵,来之不易,祖国今天的繁荣稳定,建立在千千万万人流血牺牲的基础上。谨向为了祖国人民幸福英勇奋战,无畏捐躯的英雄们致敬!


每日一段历史


结局特别一意想不到的战役——淮海战役。

中学时学历史课,一直搞不懂,以徐州和蚌埠一带的津蒲铁路为主战场的一场战役,为什么会叫做“淮海战役”,反而觉得国军方面的“徐蚌会战”更加客观。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场战争本来就是一场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过程和结局的战争。


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意味深长地对我军总指挥粟裕说“这场大战的结果,有两个人很意外,一个是我,一个是蒋介石。”

的确如此!

淮海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这场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下,以14万兵力,围攻10.5万兵力的王耀武所部,仅仅8个昼夜就凯旋了。同时蒋介石命令徐州方面的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17万人北上救援,但因为之前的豫东战役围点打援太成功,这三个兵团闻风丧胆,直到济南战役结束,都没有完成集结。


在此之前,西柏坡的政治局会议给出的任务是“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从济南战役开始,我军的扩大和国军的失败,早已进入了加速度轨道。西柏坡的5年计划,其实1年就足够了!

济南战役后仅三天时间,粟裕向中央请示,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下文称为小淮海战役)。这些都是苏北皖北的中小城市,我军意图其实很明显,把敌军压缩在铁路线周边和大城市,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


谁成想,小淮海战役一开打,就跑偏了,敌我局势忽然逆转,双方都是措手不及!按照计划,华野负责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而中野则是在郑州开封一带牵制河南方面增援。没想到,郑州和开封的国军太不抗打,中野的四个纵队打完郑州和开封,一路东进,就到了安徽。这样,小淮海战役,就变身成立大淮海战役。

原本,毛主席要求粟裕来指挥华野和中野协同作战,因为他对这些地方更熟悉,战略眼光更精准。可是粟裕却回电:”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粟裕的高风亮节得到了华野和中野的一致爱戴,这也让粟裕有机会以华野副司令职务指挥整场战争。


在国军的计划中,以徐州为核心,以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为骨干,部署4个兵团(第2、第13、第7、第16兵团)和4个绥靖区(第3、第4、第1、第9绥靖区)部队25个军共约60万人进行重点防御,可保徐州周边不失。蒋介石也有意让小诸葛白崇禧来指挥,可是看出国军虚弱本质,不敢接帅令,常败将军刘峙赶鸭子上架成为徐州剿总司令。

战斗终于在1948年11月6日夜间打响,黄百韬第7兵团在大运河被我军追击,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迅速歼灭。黄百韬向李弥求救,李弥以刘峙命令拒绝援助。11月8日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率59军、77军所辖38师、180师、132师及37师一个团共2.3万名官兵战场起义,加入我军。就这样,黄百韬兵团稀里糊涂就被我军分割包围,17天后,黄百韬10万大军全军覆没。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被我军3个纵队阻援,居然不能前进半步。


黄百韬覆灭,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丧胆,与他们协同推进的黄维第12兵团被围在了双堆集。我军合围的关键时刻,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率部阵前倒戈,黄维兵团成为囊中之物。蒋介石飞机不停运送给养,可是黄维兵团官兵却说,有胡司令就行!结果胡琏空降进入包围圈,没几天就开车跑了。黄维兵团12万精锐,在1948年12月12日全军覆没。

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逃进蚌埠不敢出城,蒋介石就让刘峙到蚌埠指挥他们去救黄维,可是他们太胆小,不敢去。于是,杜聿明的30万军队(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也放弃徐州,南下营救黄维兵团。结果,杜聿明30万大军被围在了陈官庄。我军在包围圈外围修正了整整20天才发动总攻,结果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被俘虏,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被打死,第13兵团李弥逃跑,30万人全军覆没!


那么有人想问了,孙元良第16兵团总兵力10万,即使一开始损失了2万,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了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几乎没有人知道这8万大军到底哪里去了!一夜之间消失了!可是当你了解到孙元良这个人,你就知道这8万军队的消失,并不是偶然了。

孙元良,黄埔一期毕业生,孙文主义协会骨干,北伐战争中,担任第一师第一团长,南昌城下不战而逃!

升官!

孙元良,淞沪战场上国军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中的88师师长,淞沪会战主动撤出闸北,派谢晋元等部做象征性抵抗。见到前来犒劳军队的女学生,直接推到强奸。

升官!72军军长!

孙元良,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前期在南京城夫子庙听戏嫖妓,毫无战备。战斗一打响,孙元良发挥“飞将军”本色,抛弃部队独自逃跑。72军包含88师,群龙无首,无法阻止北渡长江行动,在长江被日军全歼。白瞎了那些好装备啊!

这次没升官,不过抗战中孙元良依旧担任29军军长。

抗战后期,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孙元良光复独山县,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然而,独山县在贵州,日军是怎么攻克独山县的?怎么烧杀抢掠后撤走的?为什么不聊聊?

就这样一个将军中的长跑冠军,孙元良居然能够指挥16兵团十万大军。蒋介石不败,真是没天理了!

返回来说,孙元良的16兵团到底是怎么凭空消失的?历史知事大胆猜测,有可能是杜聿明让李弥、邱清泉、孙元良分三路突围,李弥邱清泉被打回来了,而孙元良突围成功,自己一个人跑了。而16兵团,损失过半后,各自解散回家了!

淮海战役的结局,真的是太意外了。当这场战役打下来,基本就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亡了。因为1948年年底,蒋介石就下野了,专注于给新总统李宗仁拆台使绊子,捎带着运送黄金白银逃亡台湾。

国军将领们在兵败被俘被杀的那一刻,会不会怀疑蒋总统其实就是最大的地下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