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太上皇?具有代表性的有哪些?他们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青史留文


简单来说,我国历史上有24位太上皇,结局各异,这跟他们当上太上皇的方式有关。

1、死后追尊的太上皇

这种太上皇有两个,一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另一个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父亲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当人质,被商人吕不韦看中,吕不韦倾力相助,帮助子楚回到秦国,并顺利成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自称皇帝,追封子楚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据《新唐书》记载,他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为先祖,追尊老子为帝,上庙号大圣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为先天太上皇。

这二者中,秦庄襄王属于英年早逝,李敬记载很少,算他善终吧。

2、未称帝的太上皇

这种太上皇只有一个,那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没当过皇帝,却生下了一个开国皇帝。而且刘太公命非常硬,战国动乱没影响到他也就罢了,毕竟他只是个小角色,但楚汉争霸时他差点被项羽煮了,最后也安然无恙。

不过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后,有一件事很尴尬,他是刘太公之子,对父亲行礼是很正常的,可刘太公却又是刘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礼就很不正常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活学活用,把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刘太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还是没当过皇帝的。

史书记载,刘太公去世于前197年,此时刘邦都已经60岁了,两年后就去世,可见刘太公的寿命是真的长,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这类太上皇晚年都比较凄凉,偏偏他们集中爆发于一个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诵和唐昭宗李晔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还有晋惠帝司马衷、宋光宗赵惇和西辽耶律直鲁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说唐朝皇帝,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来应该大权在握,结果刚统一两年,次子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长子和四子被杀,李渊也提前下岗,当起了太上皇。

李渊的太上皇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内,他还生了一个儿子李元婴,也就是建造滕王阁的滕王。虽然李世民比较少看望他,但儿媳长孙皇后还是比较常去探望,李渊自由是不怎么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惨。

可李隆基和李诵就没那么幸运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动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乱时,长安被叛军攻占,李隆基带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马嵬驿发生兵变后,杨贵妃被杀,李隆基继续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则奔灵武(今宁夏灵武),并在该地即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隆基默认了儿子的继位,没有发布诏命宣称儿子造反,在安史叛军面前,他不敢再让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军收复长安后,李隆基被接回长安,软禁在宫中,由于担心父亲复辟,李亨对李隆基非常苛刻,宫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还被赶出宫去,李隆基度过凄凉晚年。

李诵当了26年太子,即位后积极改革时弊,引起宦官们的不满,正好李诵不久中风了,宦官趁机逼迫李诵退位,太子李纯登基,尊父亲为太上皇。

次年李诵病逝,一说为宦官所杀。

司马衷和李晔都算奇特,因为他们都曾复位,司马衷是在“八王之乱”中被叔祖司马伦抢了皇位,竟被尊为太上皇,后来又被反对司马伦的齐王司马冏等人操盘下复位。李晔是被宦官刘季述等人政变囚禁,宦官们假传李晔之命自称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后来宰相寻求军阀朱温的援助,才帮李晔复位。

赵惇退位是身体原因,赵惇精神时好时坏,在老婆李皇后的挑拨下,跟父亲宋孝宗的关系很僵,不仅长期不去探望父亲,就连父亲丧礼都不主持。

赵惇的不孝之举惹恼了群臣,在宋孝宗丧礼后不久,群臣以太皇太后的诏命,迎立赵惇之子嘉王赵扩,逼迫光宗退位,尊其为太上皇。

退位之后,赵惇的精神状态更加不稳,很忌讳内禅这些字眼,六年后病逝。

西辽耶律直鲁古是被毒蛇咬的农夫,乃蛮部被成吉思汗消灭后,耶律直鲁古收留了乃蛮太阳汗之子屈出律,并将女儿嫁给他,屈出律却背叛直鲁古,发兵擒之,将其奉为太上皇,幽禁起来。

4、主动退位的太上皇

这类太上皇一般是握有部分或者全部实权的,人数最多,包括后凉太祖吕光、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北齐后主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唐睿宗李旦、宋徽宗赵佶、宋孝宗赵昚、西夏神宗李遵顼和清高宗弘历。

吕光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建立者,临终前担心诸子争位,先传位给吕绍,自为太上皇。数日后吕光去世,后凉仍然发生政变,吕绍庶兄吕纂造反,吕绍自杀。

拓跋弘退位是一种策略,他在世期间,大权落入嫡母冯太后手中,自己没有权力,为了夺权,他以退为进,禅位于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

拓跋宏这时才5岁,政事仍然由冯太后跟拓跋弘处理,直到五年后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杀。

高湛和宇文赟的退位理由是一样的,为了躲开政务,安于享乐,但由于二人传的都是幼子,大权实际上还在他们手中,只是他们享乐过了头,一个传位三年后去世,一个传位次年后驾崩。

高纬和赵佶的退位理由又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躲避亡国之君的骂名。高纬就是高湛的儿子,9岁继承帝位,父亲死后继续胡作非为,终于等来了北周大军的大举进攻,北齐面临亡国之危。高纬聪明地传位给儿子,直到20几天后,北齐灭亡。

赵佶也一样,把北宋折腾废了以后,担心金兵南下灭宋,急急忙忙传位太子赵桓,两年后金军攻破汴京,赵佶被掳,成为金人的阶下囚直到去世。

李旦退位是因为无奈,唐中宗李显死后,唐朝中枢乱作一团,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合力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拥父亲李旦上位。李旦名义上是皇帝,却不能大权独揽,唐朝的朝政基本由他、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三人打理,李旦觉得这皇帝当得太憋屈,干脆让位给李隆基。

李旦当太上皇前期还掌握部分决策权力,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铲除太平公主势力后,李旦完全无权,之后就过着类似李渊一般的生活,直到去世。

赵昚是因为北伐失败、抱负不能施展,这才退位,但儿子赵惇不孝、儿媳李氏搬弄是非,赵昚的晚年生活并不算好。

李遵顼是被内外压力下主动退位的,由于内政外交方针的重大失误,李遵顼在位期间西夏国力持续下降,同时承受蒙古和金国的进攻,内部反对声音很大,李遵顼最终传位给次子李德旺,自称太上皇,成为西夏唯一一位太上皇,在西夏灭亡前一年病死。

清高宗弘历也就是乾隆帝,可能只是想体验一下太上皇的感觉吧,也可能是为了不超过祖父康熙帝在位61年的纪录,传位给儿子颙琰,仍然掌握大权,安享晚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5、被掳遥尊的太上皇

这个“荣誉”,专属于“宁死不屈”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明英宗一番操作葬送了明朝大军,瓦剌不仅俘虏了明朝皇帝,还直接逼近京师。

危难之际,郕王朱祁钰即帝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以免他成为瓦剌扣关的法宝。随后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成功击退瓦剌,保住了明朝江山。

后来朱祁镇被送回明朝,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衣食不足供,他的妻子钱氏还要做女红补贴家用,直到朱祁钰重病之际,朱祁镇发动政变复位,善终。

6、当过两次太上皇的太上皇

这也是专属头衔,非宋高宗赵构莫属,这个被金人赶到海上的皇帝,刚称帝没多久就遭遇了苗刘兵变,宋高宗被迫下台,独子继位。但很快他又在吕颐浩、张浚和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人的“勤王”下“复辟”,直到数十年后传位给养子宋孝宗(独子夭折了)。

二次退位后,宋高宗还是有一定的权力,加以继位的孝宗相当孝顺,高宗在世的期间二人关系和睦。

7、已死却被活尊的太上皇

这种也只有一人获得,那就是燕国皇帝安禄山。

安禄山发动叛变后,进展神速,很快攻下洛阳,他在洛阳称帝,建立燕政权,随后攻占长安。

但安禄山晚年脾气暴躁,经常殴打内侍,同时宠爱幼子,被儿子安庆绪猜忌,最终安庆绪联合内侍李猪儿,杀死安禄山。

随后安庆绪假传安禄山之命,传位给自己,尊安禄山为太上皇,其实安禄山这时候已经死了。

8、不知道自己身份的太上皇

隋末李渊起兵后直入关中,夺取长安后,他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当时已经天下大乱,再加上隋炀帝很快就被宇文化及弑杀,他可能不知道他被尊为太上皇,而是以皇帝的身份号令江都(号令不了天下了)。


平沙趣说历史


太上皇是历史上最稀缺的职业,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一共才有十位,而我大致将他们分为四种,有运气的、有权力的、憋屈的、凄惨的。

有运气的太上皇刘煓

刘煓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而我认为刘煓是最有运气的太上皇,刘煓能够当上太上皇纯属是自己捡来的,刘煓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最不看好的儿子刘邦竟然能够成为皇帝。其实在之前是没有太上皇这个名词的,在刘邦成为皇帝之后,曾经为是父亲对自己行君臣之礼,还是自己对父亲行父子之礼纠结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最后想出了太上皇这个名词,才化解了这个尴尬。而自从刘煓成为太上皇后,刘煓则安享晚年,无忧无虑,过上了幸福的养老生活,直到死去。



有权力的太上皇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比较出名,和其爷爷康熙与父亲雍正共同创造出康乾盛世,乾隆六下江南等行为更留下了无数个故事传说。乾隆皇帝一生的偶像就是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在位61年,而乾隆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在其在位60年的时候提前退位,传位给嘉庆,而自己则成为了太上皇。但是乾隆虽然名为退位,但是实际的权力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直到又当了四年高贵无比的太上皇之后方才去世,享年87岁,绝对是最高寿的皇帝之一了。


憋屈的太上皇唐高祖李渊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应风光无限好,但是不幸的是没当上几年的皇帝便被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发动政变逼迫自己退位,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至此李渊失去了皇权,并且过上了被软禁的生活,可以说是比较悲惨凄凉的,所以我认为唐高祖李渊是最憋屈的太上皇。


凄惨的太上皇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最凄凉的太上皇了,而其成为太上皇的原因不同于任何一人,赵佶是因为国难被迫成为的太上皇的。金兵第一次南下,赵佶为了躲避祸患充充的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无论是自己的儿子宋钦宗还是自己均被金兵俘虏带到了五国城,受尽屈辱而死,史称靖康之难,所以我认为赵佶是最凄惨的皇帝。

太上皇作为比皇帝还稀缺的职业整个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但是就这么几个命运还各不相同,而成为太上皇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捡来的,有自己退位的,也有被逼迫的,总之形态各异,而无论如何,他们毕竟还都是从事最崇高的职业太上皇,作为后人的我们还是应该对他们保留应有的尊敬。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在古代,“太上皇”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是皇帝对自己生父的尊称。从字面上来理解:“太上,极其尊敬的称呼,皇,就是君,天子之父。”

据记载,当秦始皇登基当皇帝后,其父已死,为了彰显自己对父亲的尊敬,于是秦始皇追尊其亡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到了汉高祖刘邦开始,尊其父为太上皇,此时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还活着。“太上皇”成了生者的尊号。



后来,历朝历代皇帝开始遵循这个称呼,新皇帝尊称其父为太上皇,凡传位于太子者,亦自称太上皇。

那么,我们可以把太上皇根据情况,分如下三种情况:

一、死后被儿子追赠为太上皇,在儿子当上皇上之后,其父已死,被儿子追赠太上皇这一称呼,比如秦始皇的父亲。

二、主动禅让的皇位,自己退位当太上皇,因为身体原因,生病或者没有上进心,只想吃喝玩乐的,比如吕光、唐顺宗,北魏献文帝,北齐高湛,乾隆帝。



后凉太祖吕光,399年十二月,太祖吕光病危,传位于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帝;旋病逝;471年八月,献文帝传位于太子拓跋宏,自称太上皇帝。565年四月,武成帝高湛禅位于太子高纬,自称太上皇帝。

三、自己主观意愿上不愿意退位的太上皇,如唐高祖、宋徽宗、唐玄宗等。

这些太上皇,有的真正做到了人退心退,一点也不过问朝政,甘愿清闲,过悠哉乐哉的老年生活。也有的人退心不退,让位子不让权力,继续干预朝政的,如乾隆帝传位于嘉庆帝三年后,才把实权让出,而清高宗也是如此。



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八月,唐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712年八月,唐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而唐玄宗李隆基:755年十一月爆发安史之乱,转年六月唐玄宗领着宫眷西逃。途中,太子李亨脱离唐玄宗北上灵武;七月,太子于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肃宗遥尊避难于蜀的父皇为太上皇;762年四月,七十八岁的太上皇离世。



今天来了解一下唐高祖李渊被动退位的这段历史情况:

唐高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当时起兵夺权时,李世民是高祖的助推器,甚至是提出者,更是践行者。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怎奈李世民上面还有太子李建成。本来皇位与李世民无关,但是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作为父亲李渊的左膀右臂,一个在朝中帮父亲处理政务,一个在边关打仗,守卫国家的安定。



慢慢的,两股势力开始崛起,太子建成忌惮李世民的风头盖过自己,甚至会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所以开始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并请李世民喝毒酒,据说李世民回去后吐了好几升血。后来,李建成太子党开始联合李渊的妃子想在昆明池发动政变,杀李世民而后快。

李世民得到消息后,提前发动政变——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斩草除根,把他们各自的五个儿子都杀死。庆幸的是,李世民没有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进行进一步的杀戮。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一下子痛失两个爱子,老年丧子之痛,简直是切肤之痛。在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地去逼宫时,聪明的李渊通过装糊涂的方式,没有惹怒儿子李世民,而是平和地处理下面的事情。

时隔两个月,李渊禅位于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但此时的李渊相当于被软禁状态,不但从皇宫迁出,而且还基本不出门。只在自己的庭院里了此残生,无非和妃子们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朝中的事情一概不过问,而且儿子李世民对他也比较冷淡。有时候还调侃老爹,并把老爹的亲信调到了不重要的岗位上。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李渊这位太上皇在痛失两个儿子,十个孙子的情况下,怎能过得舒心?他内心对李世民的恨肯定有,而且很深。但是他肯定不敢流露,否则老命休矣。

后来,李世民肯定也在反思自己当年的行为,手足相残,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年也是迫不得已,生在皇家,不由自主吧!但是他肯定不想自己这一代的血腥的杀戮再发生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



于是,在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上,李世民也是很费脑筋。太子李承乾荒唐,甚至要杀自己的老师,喜欢男宠,被李世民所厌恶。而儿子李泰心计太重,他一动心眼,李承乾就团团转。最后李世民费了太子,在李泰一句,以后要杀子传弟的谎言下,李世民才看清了这个儿子的真面目。几经反复考虑,并于大臣商议,决定立生性温和的李治为太子。



做出这个决定,李世民的本意是可以保李承乾和李泰的安全,而如果立李承乾或者李泰,那么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可能会不保。在这种心态下,李治成了获利者。

可能李世民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自己这煞费苦心的安排,立了一个温和的儿子当皇上,而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武后篡权,并乱唐几十年,甚至改了国号为“周”。如果李世民能够想到如此,他是打死也不会把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传给儿子李治的。

古代当皇上不容易,当太上皇也不容易。虽然是皇上的爹,但是并不能做儿子的主心骨,而且还会遭到儿子的提防,可悲可叹啊!



古代的太上皇大多就是如此,在没了权利之后,很多太上皇一下子会不适应,在郁郁寡欢中,不久就会离开人世。而那些主动退位,日日欢歌笑语,不爱惜自己身体的,大多也是短命鬼。而且如果退位做太上皇后,再被儿子软禁,那日子更是凄惨。


历史漫谈君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个高危职业,除了几个长寿皇帝外很多都是壮年就驾鹤西去,太上皇就少之又少,在中国帝王之中还有几个做了太上皇。


太上皇这个词来历很多,大多认同的是刘邦吧。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虽贵为皇帝,也为人子,每5天就去看望刘太公,行父子之礼。刘邦走后,有人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皇帝虽说是你的儿子,但他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仍然是臣民。不能让皇帝跟行跪拜之礼,过了几天,刘邦又来看望父亲,正好见太公手持扫帚在门前行走,刘邦大吃一惊,赶忙过来行礼,刘太公就说皇帝是万民之主,不能因为我,破坏了天下的礼仪。后来就形成了太上皇这一称号。

在中国历史算上刘太公共十位太上皇,最具代表性的有太上皇赵佶与乾隆。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赵佶则成了太上皇。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父子二人先后客死他乡。


乾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可能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长寿。到1796年,乾隆已坐够了60年皇位,再不兑现诺言,实在无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于是他宣布禅位给嘉庆,但他同时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乾隆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乾隆做了差不多四年太上皇才驾崩。



老崔谈历史


第一位就是刘邦的老爹,最后一位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