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野蛮人”入侵

瑞幸咖啡:“野蛮人”入侵

瑞幸咖啡开设第一家店至今仅一年半,多项记录已经被打破。

首先是开店速度。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门店总量为2370家,其中包括2163家提取门店、109家休息门店、以及98家送餐厨房。去年年底,瑞幸咖啡还对外宣称,2019年要再开2500家店。而入华20年的星巴克截至2018年底的开店的数量约为3400家,每年以500家的速度扩张。

其次是IPO速度。4月23日,瑞幸咖啡提交赴美上市招股书,将登陆纳斯达克,刷新了拼多多、趣头条创造的IPO速度。

快速扩张、烧钱补贴、“杠”星巴克以及大额融资,瑞幸咖啡像野蛮人一样闯入传统咖啡行业,打破持续数年的宁静。

招股书显示,瑞幸咖啡在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8.41亿元,净亏损为16.19亿元;2019年Q1,瑞幸营收为4.79亿元,净亏损5.52亿元。这意味着瑞幸咖啡目前的亏损近22亿元,日均亏损400万。

疯狂烧钱以及不按套路出牌,也让瑞幸咖啡招致很多争议。但与此同时,瑞幸咖啡还在不停地扩张,2019年要在门店和杯量上超过星巴克。瑞幸咖啡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我们试图通过三个关键词来理解它。

一、新物种

如果以传统咖啡店的模式来看瑞幸咖啡,它根本不是一门生意。

以星巴克为例,其在中国采用的是稳妥、低风险的发展路线。1999年,星巴克以和中国企业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将中国门店经营权分别交由香港美心集团、台湾统一集团和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代理。

2006年,星巴克逐步在中国站稳脚跟,并开始收复经营权,并花了11年的时间完成这一工作。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扩张门店,覆盖的城市数量比上一年增加25个,开设门店遍布130个城市,在非省会城市扩张。每年新开店的规模在500家左右。

与之相比,瑞幸咖啡的发展速度简直太快了,目前已经有2370家店,计划在2019年达到4500家。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瑞幸咖啡开店的城市仅36个。其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实现了500米范围内100%覆盖,顾客步行5分钟就能触达。

瑞幸咖啡CMO杨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门店以写字楼店居多,依然是主攻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咖啡门店数量还远未达到密集的程度。

在门店种类上,瑞幸咖啡分为快取店、悠享店、歪卖厨房店三种模式。其中,快取店占门店总数的91.3%(截至3月31日)。快取店特点为座位数量较少且通常位于对咖啡需求量大的地区,比如办公楼、商业区和大学校园。而且,快取店的成本更低,这也是瑞幸咖啡店面规模能够快速增长的原因。

目前,瑞幸咖啡61%的订单都为快取订单,这与传统意义上去咖啡厅休闲、社交有着本质的不同。

同时,瑞幸咖啡还在不断增加商品品类,比如健康轻食、BOSS午餐、鲜榨果蔬汁、小食等,这一系列遵守着“低糖,低卡路里”这一条例来制作。

无论从产品还是服务形式来看,瑞幸咖啡和以星巴克代表的传统咖啡有本质的不同,也不能再以原来的经营思路来理解它。瑞幸咖啡更像是白领人群规模壮大之后催生出来的新物种,以灵活方便的模式服务这些消费者的早午餐需求和零食需求,它也在培养白领用户新的消费习惯。

二、驱动中国咖啡消费

卖咖啡需要烧钱补贴吗?这是瑞幸咖啡被质疑最多的问题。

瑞幸咖啡成立初期,几乎重现了几年前互联网领域烧钱大战的玩法。“新会员即可免费获得一杯咖啡”、“邀请好友注册成功,即与好友均获得一杯免费咖啡”、“买2赠1,买5赠5”等营销手段成为拉动瑞幸咖啡订单增长的猛药,相比起星巴克、咖世家动辄35—40元的单价,瑞幸咖啡的咖啡单品分为21元、24元、27元三档。在“买5赠5”的优惠下,平均十几块钱就能购买到一杯现磨咖啡。

这样激烈的补贴让瑞幸咖啡遭遇了巨额的亏损。招股书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为人民币5.271亿元(约合785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人民币1.252亿元。

是不是大规模烧钱就意味着走不远?这个问题在网约车、O2O烧钱大战的过程中已经被讨论过很多次了:烧钱能够帮助一个新的消费模式快速得到用户的认可,培养使用习惯,但很多O2O创业公司并没有走太远,是因为并没有通过烧钱培养出新的消费习惯,甚至平台之间陷入烧钱的恶性竞争中。

其实,咖啡也是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数据统计,中国目前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5杯,而美国日本咖啡消费量为350杯,差额即是中国咖啡市场未来的规模。

对未来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的测算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咖啡的有效消费人口数量(20-45岁、城镇范围);二是单次消费价格;三是消费频次。这三部分目前都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杨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咖啡文化的普及是星巴克完成的,他希望咖啡消费的普及是瑞幸咖啡来完成的。至少三到五年之内,补贴依然会是瑞幸咖啡的发展战略之一,停止补贴的事情可以在五年之后再讨论。

瑞幸咖啡的补贴确实带来了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招股书显示,瑞幸咖啡2018年第四季度的平均月交易客户为433万人,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客户仅为17.95万。在今年1月的发布会上,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透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出杯量达8968万杯,消费客户数为1254万,三个月内的复购率超过50%。

最主要的是,瑞幸咖啡在用户高速增长的同时,获客成本在不断下降。招股书显示,瑞幸咖啡的当期新客获取成本,从2018年一季度的103.5元不断下降到了2019年一季度的16.9元。

咖啡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

三、星巴克也被改变了

如果要总结瑞幸咖啡这一年多的贡献,最大的是其改变了咖啡行业的经营思路。

瑞幸咖啡在品牌推广上,常用的策略是diss星巴克,要做星巴克的颠覆者。从公司体量来看,星巴克是巨头,瑞幸咖啡只是一个还没有盈利的创业公司。瑞幸咖啡颠覆星巴克颇有蚍蜉撼大树的味道,但实际上,星巴克也并不是坚不可摧,在这个野蛮的新物种面前,也不得不做出改变。

首先让星巴克焦虑的是业绩下滑。在二十年里星巴克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头羊”的位置,远超其他同行。但2018年第三季度,星巴克遭遇了二十年来的首次业绩下滑:中国/亚太区市场营运收入上升46%到12亿美元,但营运利润率下降7.6个百分点到19%,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

对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业绩下滑,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星巴克的业绩下滑一方面是由于类似的竞争者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是星巴克原有的定位和模式也面临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的问题。

星巴克做出的调整是联合饿了么改变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从线下向线上发展。在瑞幸咖啡之后,星巴克也走向了互联网化。而且,今年星巴克在上海开了主打轻食和酒饮的新店,星巴克的咖啡店也上了轻食。星巴克的这些调整,很难说没有瑞幸咖啡的因素。

除了星巴克的改变,还有连咖啡等更多互联网咖啡的品牌出现,咖啡行业的“岁月静好”被彻底改变了。

根据品途智库数据统计,2015年-2017年中国咖啡创投市场热度持续增加,而2018年更是呈现高增长态势,2018年5月,中国咖啡市场创投金额已达到3.22亿元,是2017年全年融资总额的两倍——投资人也意识到了互联网咖啡的成长空间。

一个事实已经很清晰,咖啡行业已经被瑞幸咖啡改变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