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為何選擇朱高熾繼承皇位?

liwei2004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從侄兒朱允炆手中奪得皇位,登基稱帝,史稱永樂大帝。奪得皇位之後,朱棣大力推行吏治改革,並且編修《永樂大典》,之後北征蒙古,南征安南使得大明的外患得以消除。此時大明國力蒸蒸日上,然而大明內部的一場皇位爭奪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朱棣在登基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沒有立太子,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劇烈反彈,大臣們紛紛上奏請立太子,此時朱棣在大明王朝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了難。因為當時有資格爭奪太子之位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長子朱高熾,另一個是朱棣非常器重的次子朱高熙。

次子朱高煦長得是高大威猛,在“靖難”過程中立下了非常大的戰功,深受朱棣的器重。

建文二年,朱棣率領的燕軍與名將之後李景隆的政府軍,在今天的河北雄縣和定興一帶爆發了白溝河之戰。當時雙方几十萬大軍擺開陣勢準備決一死戰,鏖戰開始後,為激勵士氣朱棣也率領一批部隊向政府軍發起了進攻。經過一番激戰之後,朱棣大敗,只得向後回撤。政府軍則在後面緊追不捨,期間朱棣換了三匹戰馬,都被射殺了。最後沒辦法朱棣只得跳下馬跑到河堤上,然後揮舞馬鞭佯裝河堤後面有援兵。政府軍擔心有埋伏就沒有追,但是大隊人馬是堵在堤壩下面,隨時準備衝上去的。就在這緊急時刻,朱高煦率領一隊騎兵趕來,把朱棣給救了。

當時燕軍的騎兵在軍中的地位非常高,朱高煦能在戰場上率領騎兵,可見朱高煦在軍隊中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且在雙方鏖戰之中,他能及時發現三軍主帥陷入困境,說明朱高煦很有大局觀。在之後的多次戰役中,朱高煦都有這種臨陣救父的的舉動,這也讓朱棣對他加分不少,甚至後來朱棣還多次跟朱高煦說:你好好幹,你大哥身體不好。這也說明了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朱棣還是偏向於朱高煦的。

長子朱高熾在北京保衛戰中也立下大功,還擁有正統繼承人的資格

在“靖難”過程中,朱棣率領精銳燕軍南下,留在北京的只有一萬多的老弱殘兵。建文帝發現朱棣老巢空虛,便派了50萬大軍圍攻北京,此時一旦北京被攻陷,那麼朱棣的靖難之役必敗,然而就是這一萬多老弱殘兵,竟然守住了北京。朱高煦張的比較肥胖,自己也沒有打仗的經驗,更不善於戰場廝殺,但是他善於使用人才,像姚廣孝,顧成等人的建議,都為他防守北京提供了不少幫助。

朱高煦還是朱元璋親封的燕王世子,是合法的燕王繼承人。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有一次讓朱高熾等皇孫們前往軍營視察,之後別的皇孫們都回來向朱元璋報告視察情況,而朱高熾是最後一個彙報的。之後朱高熾解釋說,天氣太冷了,讓將士們晚點起來集合,朱元璋聽了很高興覺得朱高熾很有仁愛之心。還有一次讓這些皇孫們挑選奏摺給朱元璋看,朱高熾就挑選了些緊急的遞給了朱元璋。結果這些奏摺裡面有很多錯字,朱高熾解釋說這些錯字肯定不會給皇爺爺造成困擾的,朱元璋覺得朱高熾很不錯,能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當時支持朱高熙的是一部分武將,支持朱高熾的是大多數的文臣

朱元璋死後,文臣在朝政中的地位遠遠高於武將,因為戰爭結束了,國家的治理是離不開文臣的。朱棣奪得皇位後,為鞏固自己的皇權,對建文的忠臣大肆屠殺,尤其是將方孝孺“滅十族”,使得一大批文臣對朱棣是離心離德。而治理國政又離不開這些文臣,這使得朱棣在立太子這件事兒上不得不考慮文臣的意見。

支持朱高熙的是跟隨他靖難的一部分武將,而像成國公朱能這些武將是不支持朱高熙的,而朱高熾的支持者則是像解縉這樣有名的大才子。當時的兵部尚書金忠就非常反對立朱高煦,金忠是跟隨朱棣起兵的潛邸舊臣,在朱棣心中很有分量。他曾多次勸說朱棣立朱高熾,說如果不立長的話,就說明以後任何皇子都有爭奪皇位的機會,到時候諸皇子互相爭奪帝位,必然會給大明帶來動亂。

在朱棣為此思慮再三的時候,解縉打破了這個僵局

後來朱棣徵求解縉的意見,解縉非常明確的表態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意思是支持朱高熾,而朱棣本身不是很樂意立朱高熾,所以沒有表態,緊接著解縉有說“好聖孫”朱棣一聽這話,就點頭了。朱棣非常喜歡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解縉的這三個字相當於挑明瞭一個事實:要讓這個皇長孫繼承帝位的話,那必須傳位給他的父親朱高熾。

在這個節骨眼上又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天解縉帶領一批文人畫師給朱棣展示了一幅畫,這幅畫叫《虎彪圖》,畫的是一隻猛虎領著三個虎崽,其實這就是影射朱棣和他三個兒子。然後解縉在這幅畫上題了一首詩“虎為百獸尊嗎,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這就是在吹捧朱棣,說他既有猛虎的威嚴,又有慈父的情懷。

朱棣聽了之後很受感動,當即下令將在北京的朱高熾召還回來,此時朱高熾的太子地位就確立下來了,永樂二年朱棣正式冊封朱高熾為太子。立太子這場風波,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最後在解縉的表態下才算正式解決。可見在處理難題的時候不能只在外圍兜圈子,要抓住問題的關鍵點。


貳馬叄石説歷史


向敬之

明成祖朱棣選擇長子朱高熾繼承皇位,情非所願,但情勢所迫:

一、朱棣發動靖難一役,次子朱高煦英俊孔武,奮力拼殺,幾次於混戰危難中救了朱棣的性命,並扭轉了戰局。故而,朱棣曾對朱高煦說,你大哥身體不好,將來立你為儲君。這既是父子之情,亦有戰友之義,朱高煦也贏得了丘福等武將的支持。

二、太祖立國,欽定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朱標被立為皇太子,而作為朱棣長子的朱高熾也被冊封為燕王世子。也就是,朱高熾是燕王朱棣的合法繼承人。此宗法制繼承辦法,贏得了文官集團的歡迎和支持。朱棣登基後,以大學士解縉、黃淮為首的文官集團力挺朱高熾為儲君,多次做成祖的工作。

三、朱高熾雖然身體肥胖,也有疾病,卻仁愛智慧,深得太祖、徐皇后的喜愛和文官集團的擁戴。不僅如此,建文元年十一月,李景隆利用朱棣大軍南征,率五十萬將士襲擊北平,結果,朱高熾在姚廣孝的協助組成好城防,以萬人兵力擊潰李景隆,保住了朱棣造反的大本營。

四、朱高熾生了一個好兒子,即朱瞻基,深得朱棣喜愛。解縉以“好聖孫”進諫,促成朱棣最後決意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朱高熾被立為儲君後,進一步倚重楊士奇、楊溥等大學士,受到了內閣和文官集團的集體翊護。其子朱瞻基也在永樂九年被冊立為皇太孫,長期被朱棣帶在身邊,為之登基再次加碼。

五、皇太子未必能成功繼承皇位。然而,朱高煦在儲位失落後,誹謗皇太子,還私養死士圖謀不軌,被徐皇后和大學士楊士奇及時報告成祖,削其護衛,力促就藩。而朱棣第三子朱高燧,竟然利用成祖在永樂二十一年患病期間陰謀篡弒,矯詔即位,被成祖察覺重罰。成祖后妃成群,但至生四子,一子幼殤,二子不軌,這也使朱高熾成功即位不再有懸念。


以禮觀書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外公是鼎鼎大名的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

朱高熾自幼身體肥胖虛弱,走路都要內侍攙扶,因此不為洗好勇武的朱棣所喜。


次子朱高熙勇武過人,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更是救過朱棣的性命,朱棣曾扶其背說“世子多病”的話。

朱高熙與燕王舊部邱福、朱能較好,邱福、朱能屢次勸朱棣改立朱高熙為太子。

對朱棣而言,他更喜歡次子朱高熙,朱高熾體弱多病,朱棣更擔心步建文後塵,數次動心廢長立幼。

為什麼最後繼位的是朱高熾?

朱高熾生性沉穩,識得大體,喜好讀書。幼年時就被朱元璋所喜歡,被朱元璋親自立為燕王世子。

朱棣靖難起兵,朱高熾留守北京。以萬人抵擋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為靖難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朱棣數次北征,都有朱高熾監國。朱高熾處理政務熟練得體,重視儒術研究,得到文官勢力的支持。

朱棣數次想立朱高熙為太子,都因朱高熾是太祖所裡,平日監國又無過錯而作罷。

相比起子孫,朱棣最喜歡的是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相傳,朱棣還是燕王時,夢到他的父親朱元璋送給他一個象徵權利的大圭,並對他說:“傳世子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就有人來告訴他朱瞻基出生了。朱棣覺得夢應在這個孫子身上,由此堅定了朱棣靖難的決心。


朱棣不止請大儒教導朱瞻基,還親自帶在身邊教導。朱棣後期的幾次北征,都把朱瞻基帶在身邊。

永樂九年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孫,朱棣一直把朱瞻基作為一個合格的皇帝繼承人培養,這是朱棣的幾個兒子都沒有待遇。

朱高熾能當上皇帝,也有父憑子貴的意思。


魔智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繼位,年號永樂!

永樂初年,除頒佈政令恢復生產外,明成祖還做了另兩件大事:其一,修書——《永樂大典》;其二,立儲——長子朱高熾被立為太子。這兩件事的完成,背後都有一個人的身影——解縉。


解縉,字縉紳,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年間進士,後官至內閣首輔。解縉自幼聰穎,極具文才,與後世的楊慎、徐渭並稱為“明朝三大才子”。


永樂元年,解縉奉命主編《永樂大典》,姚廣孝為助手。永樂五年,《永樂大典》編撰完成。這部包羅萬象的大典,是明朝以前所有能蒐羅到的文化典籍的集大成之作,歷史意義自然不用多說!



對於永樂帝來說,立皇儲是件難事!因為從“靖難之役”伊始,嫡長子朱高熾就因從小身體孱弱,只能留守大本營北平。江山是嫡次子朱高煦協助自己打下來的,且朱高煦曾救明成祖於危難之中:

一、白溝河之戰:朱高煦親率精騎直衝敵陣,斬殺南軍大將瞿能父子,朱棣方全勝;

二、東昌之戰:朱棣軍慘敗,麾下首席名將張玉戰死,燕王朱棣走投無路,最後是朱高煦率軍趕到,將朱棣救出;

三、浦子口之戰:朱高煦再次率軍將敗局逆轉!

永樂二年,在立皇儲之前,明成祖曾多次找過朝中重臣商議,也曾專門找過解縉談話,但解縉態度很堅定,認為立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才是明智之舉。理由是:

一、嫡長子朱高熾聰敏仁厚,深得太祖朱元璋喜愛;且立儲遵循宗法制,更利於政權穩定。

二、好聖孫——朱高熾長子朱瞻基聰慧,深得朱棣喜愛。明仁宗朱高熾病逝後,朱瞻基繼位為明宣宗,父子倆共同開創了國強民豐的“仁宣盛世”!


明宣宗年間,驕橫跋扈的朱高煦起兵造反,被朝廷發兵擊敗,朱高煦本人被囚禁。但其頑劣本性不改,屢屢犯上,最後被忍無可忍的明宣宗下令燒死在銅缸中,幾個兒子均遭夷戮!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關注!


才子八怪


如果沒有“燕世子”這一身份,也許朱高熾真的不會成為後來的明仁宗。

朱高熾因為體胖且體弱,不得尚武的朱棣喜歡,相比之下,朱棣更喜歡勇武的朱高煦。

但朱高熾是朱元璋欽定的“燕世子”,深得朱元璋喜歡。雖然朱高熾文弱,但軍事才能不弱,“靖難之役”中成功保衛北平,抵禦李景隆的大軍。

朱高熾在文臣當中具有威信,外加是朱棣的嫡長子,作為世子期間沒有大過錯,廢之無名。

另外,朱棣極為喜愛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解縉曾以“好聖孫”說服朱棣,最終立朱高熾為太子。

雖然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一年,但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休養生息,停止征戰,平反冤案,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五味社


明成祖在位時間有二十二年,可以算是比較長的一個時間。他英勇善戰,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曾經五次親自率領軍隊攻打少數民族蒙古族,收復失地,並在東西南北等不同區域都設置了內閣制度。他劃分了不同行政區,為鞏固邊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以說是實現了國家統一完整。

長子朱高熾是一個謙恭有禮,性情穩重的文人,算是一個有謀略的讀書人。當時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一直行軍在外,朝中的一些行政事務都交由皇子朱高熾管理。當時朱高熾管理朝中事務也是很有成效,朝中大臣個個對他讚賞有加。這為後來朱高熾繼承皇位也埋下了伏筆。

朱高熾的貢獻不僅僅是幫助明成祖管理朝中行政事務,他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貢獻,就是在靖難當中為明成祖保下了北京城。靖難之役明成祖命令朱高熾留於京城,朱高熾當時以自己的才智僅以萬人擊敗建文帝五十萬大軍,這在靖難之役當中朱高熾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朱棣深知朱高熾治國有方,深得民心,以後完全可以做一個好皇帝。但是為什麼那時候他要故意打壓朱高熾呢,其實這只是一種制衡太子在朝中的勢力而以。他一邊打壓太子朱高熾一邊又在又在培養太子,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其實一直是很堅固的。


Sylar弈


首先是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因,朱高熾是嫡長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次是朱高熾本身深受文官集團的擁戴,而且朱高熾本人德行上也沒有過失,最後就是朱高熾生了一個好兒子朱瞻基,朱棣很喜歡這個孫子,有點隔代指定繼承人的意思,三者合一朱棣在怎麼喜歡二兒子對朱高熾的地位並沒有很大影響。


范進不中舉


首先,朱棣子嗣不多,選擇也不多;

其次,朱高枳雖說人胖,但是治國能力還是比較強的,而且也有監國的經驗,其他皇子比不了;

再次,廢長立幼,常常問題比較多;

最後,解縉一番"好聖孫"的話徹底打消了朱棣易儲的念頭。


閒時看點歷史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在前方打仗,朱高熾守衛北京,有穩定的後方,有大功。


勤能補拙在於多學習


第一,宗法制,嫡長子繼承製!

第二,看好隔代宣德帝朱瞻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