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疼痛”,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過經歷無數個“疼痛時刻”,這個有血有肉的身體總是會帶給我們不同的疼痛感受。“牙疼不是病,忍忍吧”、“生孩子疼是正常的,忍忍就過去了”、“男子漢大丈夫,這點疼都忍不了了?”……長久以來,我們身邊充斥著太多關於疼痛的“忍忍”言論,我們輕視疼痛,信仰勇敢,把忍耐疼痛當作理所應當,把害怕疼痛當作膽小懦弱……

“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過去了”

對待疼痛,我們常常將它看作是一種症狀,或者某種疾病的附屬品,我們期待它會隨著疾病的痊癒而消退,也會在面對它時習慣於——“忍忍就過去了”。

以上,正是我們對於疼痛最大的誤解。這種誤解有時會讓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


關於“疼痛”,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


明明身體已經發出了“疼痛”這個預警,卻還有多少人不重視,以為忍過去就能解決問題,一拖再拖,直到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釀成無可挽回的結果……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狀,慢性疼痛是疾病。臨床上把具有以“慢性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稱為“疼痛性疾病”,簡稱“疼痛病”。但是對於長久以來信仰勇敢的中國人來說,承認疼痛是病很難,願意去治療疼痛病就更難了。

慢性疼痛是什麼?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一定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最基本疼痛感受。

疼痛是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內在感覺之一,它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心理性活動。


關於“疼痛”,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


當疼痛超過一個月時稱之為慢性疼痛,其特點為原發疾病治癒後,疼痛仍持續存在,甚至存在加重趨勢,這種疼痛不能依賴於治癒或者緩解病灶,而應該進行專業的疼痛治療。比如神經痛、癌痛等。

如果不重視這種慢性疼痛,長此以往下去不僅會加重疾病還可能誘發各種併發症,會給患者個人及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

現如今,慢性疼痛已經成為了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的重視,一旦發現,就應儘早去醫院的疼痛科診斷治療。

疼痛是如何劃分的?

疼痛有輕重區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感受過的。可是,疼痛不像體溫,用溫度計就能量出來,在臨床上,我們應該怎樣量化疼痛呢?

1.數字分級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數字評估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將疼痛程度用0-10個數字依次表示,0表示無疼痛,10表示能夠想象的最劇烈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選擇一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數字,或由醫護人員協助患者理解後選擇相應的數字描述疼痛。

關於“疼痛”,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


按照疼痛對應的數字,將疼痛程度分為:

輕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輕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未受到干擾。

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到干擾。

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到嚴重干擾,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被動體位。

那些難為人知的“疼痛”

根據分級,我們可以判斷出一些常見的疼痛量級,可是那些難為人知的疼痛呢?它們真的有那麼痛嗎?

比如抑鬱症。

關於“疼痛”,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


抑鬱症被很多人看作是“無病呻吟”的矯情,是“沒事找事”,是不用理睬完全可以自愈的。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抑鬱症會造成大腦的器質性改變,從而影響身體各器官組織,造成極大的疼痛感,這絕不是患者主觀臆想出來的……


關於“疼痛”,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


抑鬱症患者常見的痛性不適感並非都很直觀,如與肌肉緊張相關的頭部緊箍感、項背僵硬、沉重、酸脹等,有些患者還會有軀體不適,如皮膚下蟻(蟲)行樣感覺、皮膚像冷水澆或發燙的感覺、身體裡有股氣上升或者下墜感、消化道異物感、吞嚥困難等,甚至就是完全描述不清的“渾身不舒服感”

也許,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我們對疼痛漠視和誤解了太久。

關於疼痛,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

或許,在未來,我們依然要走很長的路才能補上這一課。

只要我們在前行,在努力,一切就不會太晚。

請好好關愛身邊的人

也許他們正在承受你難以想象的“痛”

急需你的一個關心和擁抱

請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

痛苦的人都有權承認自己的痛苦

不必再硬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