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灭亡最值得同情?

传正谈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到了当年窦建德建立的那个短命的夏朝。

晓得有窦建德这个人,其实缘于小时候看的《隋唐演义》,里面有个义勇公主,模糊记得她是窦建德的女儿,和花木兰两人一起聊到女儿家心事,曾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天下可为之事多矣,何必屑屑于枕席之间!

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对与她有关的人物也颇为留意,关于窦建德及其夏朝之灭亡,也很是同情。

大一些后,接触了更多的史料,对于窦建德其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些认识,让我对他事业的殒落更是叹息。

窦建德虽出身田间,然而为人仗义,又肯舍财。

窦建德在乡间种田时,邻居死了父母无钱安葬,他虽自身也是农人,却慨然拿出钱财助邻居下葬父母。因为他的慷慨,自己的父亲去世后,来吊唁的人有一千多个,来宾奉上的财礼,窦建德一概不受。

窦建德不仅轻财,还很重义,同县人孙安祖因不愿服兵役杀死了县令,逃到窦建德这里,窦不顾风险,收留藏匿了他。

窦建德的仗义轻财很得人心,在隋末很快聚拢了起义力量。在征战中,窦建德往往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且经常把身上所有的财物拿出来接济士卒。

窦建德建立夏朝后,依然不贪钱财,每有财物,必分发奖赏给各位,日常用饭,连肉都不吃,只吃蔬菜、粟米饭而已。

窦建德讲原则,尚节操,有仁义。

滑州刺史王轨被其奴仆杀死,奴仆带着他的首级来找窦建德。窦建德向众人说道:“奴仆杀主,大逆不道,这个人我不能留。”杀了奴仆,并将王轨的的首级送回去。滑州百姓感佩不已,自发投降。

窦建德虽起义,初衷是除奸佞,当听说杨广被杀后,对和他一起伤悼隋亡的王琮心生敬服。手下劝他煮死王琮,因为他长时间抵抗夏军。但窦建德拒绝了,他认为王琮是一位有节操的人,不仅不能杀他,还要提拔重用他,以便鼓励忠心于国家的人。对于背弃他逃回李唐的李世勣,他也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杀掉其父,在他看来,李世勣的逃,只是回到了他原来的地方而已,这样一个忠诚人的父亲,没有理由要杀。

也许这从某些方面看来,他似乎有作秀的嫌疑,但不管是不是作秀,他的做法是明智的。

在隋末风起云涌的英雄潮中,窦建德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功绩,不是来自杀戮,而是来自于义勇、仁德,他的征战生涯中,没有屠城,没有纵情于声色,也没有鱼肉百姓。

也许正是这样一位深得军心、民心的夏王,让李世民心生忌惮,他宁愿放着王世充不杀,也要杀了窦建德,断了他的事业。

可惜这样一位有谋略的杰出人物,遇上李世民这个劲敌,夏之灭亡,乃大不幸也,窦之殒身,甚为可惜。好在他的仁义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今人仍在纪念他。


钱多多读文史


明朝!

虽然在不少人眼里,明朝多半时间是黑暗的、腐败的。但是刚明的骨风,还是值得我们后世钦佩。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元,开创大明,恢复我汉家天下。随后,明王师一举驱逐蒙元,收复燕云故地,让汉族得以再次雄立于世界。无论是开国的难度,还是开国的意义,大明朝都是历代当中,最值得敬仰的。随后,永乐定都北京,四征残元,七下西洋,把明的国力推上了顶峰。



即便到后期,大明仍远征朝鲜,击败倭寇于国门之外。明末面对火器明显优于自己的西方人,明军还是顽强的应战。

当然,说大明最值得同情,不仅是因为它重开了我汉家天下这份功绩。更在于明末亡国之际所遭逢的劫难,和那些民族英雄舍身取义、共赴国难的感人事迹。

明亡不仅是因为政权腐败,还在于天灾。灾荒、瘟疫、外患时刻在给明王朝放血。而崇祯皇帝,虽不是旷世明君,但已为自己的国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最后以身殉国,其亡国让人同情。



满清入关后,荼毒天下,华夏之劫难不亚于蒙元灭宋。南明朝廷虽然不争气,但是李定国、郑成功这些民族英雄,在自己国家的危难时刻,前赴后继,抗争到底,其实已经无愧于自己的民族了!

最后,之所以同情明朝,其实也是在伤怀我们汉人。明朝好不容易恢复了汉家天下,最后却还是被满清取代。前明时汉人还是大明的臣民,到满清那就成了奴才。



汉人的表文化被满清消灭殆尽。削发易服、形如猿猴,既可悲也可叹。在满清的统治下,中国更加落后。尽管洋务派的汉族大臣都曾为改变国运努力,无奈满清始终是沐猴而冠,根本没有这个视野和魄力。而慈禧更是“宁赠友邦,莫惠家奴”,丧权辱国至此,实在是让后世子孙蒙羞。


这些历史要读


中国历史浩如烟海,朝代变迁更是家常便饭。一般来说,都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而中国则恰好相反,通常是较落后但骁勇善战的一方战胜较先进但战斗力孱弱的一方。那么,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灭亡得最可惜呢?笔者觉得是唐朝和宋朝,具体缘由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朝代更迭是正常的历史演变,但落后打败先进,导致历史退步,新政权重新建立社会制度,社会恢复发展所花的时间,是本应该用来发展生产力和文化艺术的时间。这样看来,笔者认为,凡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导致先进文明的科学文化成果被毁,引起中华民族总体发展滞后的,那么先进文明所创造的朝代的灭亡就可惜。

首屈一指的就是唐朝。唐朝被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顶峰之一,它不但幅员辽阔,与各邻邦睦邻友好,还创造了许多先进生产力工具,如筒车、曲辕犁等,这些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为唐朝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助力。这段历史时期,唐朝的地位几乎是空前绝后。

这一时期,不但以往常常袭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被唐朝用军事手段分裂,一部分逃亡,一部分内附。唐朝极富魅力而又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文化广泛传播,东至日本,西至中东,各国纷纷遣使结交,一如王维诗中所描述的: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除此之外,外部环境的相对和平也保障了唐的稳定进步,这样繁荣的朝代,倘若一直发展下去,当然是好的,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唐末统治者昏庸,战争不断,民变四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于是唐朝被众多割据势力瓜分,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原本就因唐末动乱而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被切割撕碎。割据政权统治者为了争霸,大多都压榨人民,而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壮大,原本在中原占领领导地位的汉人被压迫剥削,丧失社会地位。而汉人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也就更无从谈发展了。

这一局面结束于宋朝的建立。汉人王朝的恢复,使得先进文明重回领导地位。《清明上河图》众所周知,上面所绘的东京汴梁的市井模样,富有生机,先进而和谐。虽然由于政策和统治者的原因,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问题的日益加剧,对外战争则因为重文轻武的国家方针多有不利,但不可否认的是,按照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官员冗杂造成的巨额俸禄和每年对外缴纳的岁币,都在其承受范围内。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生活的巅峰,这一时期,市井生活、通俗演义代替了阳春白雪,成为人们追捧的主流。这一时期经商较为自由,海运通畅,经济飞速发展。然而经济再怎么发达,也无法用钱财和货物抵挡铁蹄。蒙古铁骑踏碎了锦绣河山,先进文明的创造者沦为下等人。

代替宋的元朝虽然多少吸取了宋的统治方法,然而游牧民族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并不对治理国家感兴趣,最终,横扫世界的蒙古骑兵在中原大地的统治还没有到一百年,就被推翻。

落后文明能一时推翻先进文明,但终究会因为自身落后于时代而被历史抛弃。唐、宋的灭亡都很可惜,不过如果说唐的灭亡和统治者自身有不小的干系,那么宋的灭亡就更多的是因为蒙古的军事实力难以招架。这样看来,外因占比更大的宋的灭亡,似乎更显得可惜。


邓海春


毫无疑问,必须是秦朝!

秦国的创业史,无比艰难!

贾谊在《过秦论》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从秦孝公迁都咸阳、启用商鞅变法,并制定统一中国的目标,到秦王嬴政东出函谷、横扫六合,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中间用了整整140年的时间!如果从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算起,秦国从建立到最终统一全国,用了500多年时间!几十代人的接续奋斗,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时间跨度之大,面临对手之强,翻遍历史书,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秦朝面临的问题,无先例可循!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在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意思是,以往事作为借鉴,对于现今治理国家提供参考。纵观中国历史,各强盛朝代在定国之初,都会参考前朝得失。汉朝成立之初对民众轻徭薄赋,采用无为而治的黄老学,就是汲取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明朝创立者朱元璋,充分总结历朝得失,在内政、军事、外交、民族政策上,都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措施,确保了政权的延续。但是,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中央王朝,它面临的各种问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作参考。上天并未眷顾秦朝,没有给它“摸着石头过河”的机会。

秦朝制度设计超前,影响千秋万代!

毛泽东同志称,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肯定他是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家。秦始皇的业绩:废封国,立郡县,结束了分封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便利国内经济交流;统一文字,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车同轨,便利国内交通。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程。但在当时,这些先进的制度,却成在秦末各地起义中严重削弱了秦朝的实力,并最终使它灭亡。

秦朝留下的遗产,是世界的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秦朝留下的两大遗产,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秦始皇突然死亡,帝国失去主心骨!

嬴政拥有了最强大的帝国,掌控了最强大的军队,建设了最庞大的宫殿,筑造了宏伟的陵墓,还有可以随他在另一个世界征战的兵马俑军队。他在思考,帝国下一步,到底该去向何方?也许,他觉得方士徐福一定能够求得仙丹,为自己延年益寿;也许,他的某些开创新的想法仍在酝酿;也许,他认为公子扶苏还有待考察。可来不及了,他拥有以及打造的一切,都随着沙丘宫而烟消云散。沙丘政变后,帝国落入了赵高胡亥之手,随着大泽乡起义,短短数年间,这个建国数百年的秦国,这个统治中国疆域14年的秦朝,便轰然瓦解了。


韬韬说


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灭亡值得同情,翻看24史,任何一个朝代灭亡前,整个社会风气、整个体制都已经烂透了!末代上层精英花样作死,下层百姓醉生梦死或麻木不仁,不作死就不会死!

即使说的明朝、宋朝,你也会看到那种花样作死的节奏!

以明朝和宋朝为例!明朝在万历十五年从中兴到衰落,张居正一死,所有新法遭到废除,刚刚中兴的明朝又走上了作死的套路!魏忠贤时期,还用一点张居正的新法,到了崇祯年间,东林党把持朝政,杀死逼反明朝最后几个救命稻草——熊廷弼、孙传庭、祖大寿、洪承筹、袁崇焕、毛文龙!后金(清)屡次请和,崇祯和东林党不许,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请求崇祯封为西北王,崇祯不准;对后金打不过、对农民税收无以复加(东林党不允许收工商税,把征战的费用全都加在农民头上),对农民军也打不过,老百姓又吃不饱,对前线将领极不信任,对自己刚愎自用,不灭亡真没天理!明粉估计会喷!

北宋灭的更不值得同情,大家百度一下靖康之变就知道了。北宋灭亡前,整体社会风气奢靡,全民爱鲜肉,女的天天想的是怎么梳妆打扮,到处钓凯子,男的挖空心思讨好女的,整个社会风气女性化!像岳飞这种武将在北宋早期被女的认为不懂风情,傻逼男人!风流皇帝宋徽宗、宋钦宗,很受女性爱,可是北宋灭亡了!靖康之变后,被金国两个将军押解皇帝妃嫔宗室大臣等十万人北上,有个宫女说:你没本事保护我,凭什么要我殉国!北宋除了一个皇后受辱后自杀殉国,其他没有一个人殉国,没有骨气到如此地步,不亡国没天理!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解释了,一个社会女性的腐化是怎么导致一个种群灭亡的!

南宋的时候,出来了岳飞!可惜,赵构不是李世民,所以南宋一直偏安一隅!如果岳飞碰到的是李世民,那么宋朝会再现盛世!可惜碰到了赵构,所以,大家选领导要选能听进去真话的人,李世民不是怕魏征,而是他能克服情绪,知道魏征对她好!所以他开辟盛唐!

到宋理宗的时候,南宋末年!宋理宗喜欢贾妃,贾妃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贾似道!宋理宗任用了贾似道,把一个泼皮当丞相、身无寸功封候!结果襄阳血战,战报送到贾似道丞相府,贾似道置之不理,也不支援襄阳,在家玩蛐蛐!

任何朝代,末代或许死的很惨,但是看他们活着时做的事,只能评价一句:该!当雪崩发生的时候,任何一粒雪花都说自己是无辜的,但是雪崩了!


嘟嘟读读


大秦二世而亡,让人痛心疾首!秦始皇嬴政雄才大略,英雄一生,不曾想众多子女中无一雄主,尽皆平庸之辈,白白断送了大秦江山!

假使扶苏有嬴政十分之一的胆魄,那么他完全可以起兵勤王,只要起兵勤王那么他就能当让皇帝。扶苏当皇帝,尽管才能不及秦始皇十分之一,但是只要他轻徭役,重民生,那么大秦百世不亡矣!蒙恬可以击败六国余孽!



假使胡亥有嬴政百分之一的能力,能在篡位后善待嬴氏宗亲,帝国元勋,再重用李斯,贬去赵高,轻徭役,重民生,则大秦亦可百世方亡!李斯与章邯可以联手击败六国余孽!


假使子婴有嬴政的能力,亦可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救母国于将亡。招安刘邦,大赦天下,重用韩信,则大秦亦可延续四百年!

汉代秦,标志着我国古典精英贵族政治的消亡,标志着黄帝的直系血亲失去了统治权,取而代之的是平民英雄政治!


大秦铁鹰剑士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灭亡最值得同情?

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很多种原因结合后造成的必然结果。用古人们的话来说,这就是天命到了,就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间。从古至今,我国经历过这么多个朝代,要说哪一个朝代的灭亡是最为让人同情的话,我个人会选择大汉朝。因为我觉得大汉朝的末代皇帝很可怜,非常值得让人同情,再者来说,大汉朝的灭亡的确是不能够怪他,他也算是逼不得已。下面我就给出3点我认为大汉朝灭亡最能引人同情的原因。



第1点原因,汉献帝作为天子,却要向大臣讨要食物。自从发生了董卓之乱,汉献帝就真的变成了傀儡。在他15岁的时候,董卓已经死了,但是他的部下们还有很多一直手握大军。汉献帝也是一个心善之人,他看到一些一直拥护他的大臣们被折磨得面黄肌瘦,觉得心有不忍。于是他就开口就向董卓的一些部下们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能多给一点米饭。没想到这些人却直接讽刺他们,说才吃了又要吃,最后还给了一些腐烂的食物给他们。汉献帝觉得相当愤怒,立刻就想要发火,但大臣们阻止了他,让他务必忍气吞声,要以大局为重。



第2点原因,面对危机也临危不乱。说起来,汉献帝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当年他母亲怀了他的时候,因为怕被人暗害,怕生下这个孩子也保不下来。故而还曾经偷偷吃过的打胎的药,但他也是个命大之人,即使如此他也活了下来。他生下来以后,他母亲就被皇后命人杀掉了。而到九岁之时,董卓发生叛乱,他14岁的哥哥汉少帝又被杀。在这危难关头,才9岁的他却临危不乱,镇定不已,在董卓面前争得了一丝生机,最后被董卓立为了傀儡帝王。



第3点原因,重情重义。汉献帝也是够倒霉的,逃过了董卓之后,又来了一个曹操。曾经他在逃脱董卓追杀的时候,面对保护他的人,他相当重情重义,表明会和大家一同共进共退,绝不一人独自偷生。也是因为他这番表态,所以后来收服了一大片人。在他被曹操控制时,他就曾经多次想要刺杀曹操,背地里就有着忠心之人的帮助。但是很遗憾,他几次刺杀都失败了,最后心灰意冷的他,再也没有想要夺回大汉天下的想法了。

所以综上3点来看,大汉会被灭亡,不是因为他这位末代皇帝自己毁了江山,而是时机不对,即使有能力,没有机会能够发挥能力。


漠外孤舟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新朝及金哀宗完颜守绪的金朝灭亡最让人同情。

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文人通过和平手段建立的王朝。王莽是西汉外戚,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王莽的女儿王嬿是汉平帝的皇后。

王莽是通过慷慨大方乐善好施赢得人心而取代西汉王朝的,在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的一致拥戴下登上新朝皇帝的宝座。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为了恢复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儒家理想社会,王莽进行改革,废除了奴隶,将土地收归国有,可惜王莽志大才疏,他的改革愿望很好,但落实很差导致效果也很差,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由支持王莽变成反对王莽,加上王莽急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最终兢兢业业勤政爱民的新朝开国皇帝王莽死于乱民之手,变成身败名裂的亡国之君。

金朝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辜的一位亡国之君,他励精图治,节俭自律,打击贪官,重用贤臣,也没有像明朝崇祯帝朱由检那样杀害忠臣自毁长城。

完颜守绪成为亡国之君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自己失误,而是因为对手蒙古首领窝阔台拖雷等过于强大狡猾,三峰山大战二十多万金军主力被拖雷的四万多蒙古军打得惨败,很多金朝名将战死损失惨重,金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无力回天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最终自杀殉国。


厚德载物49847


最值得同情的是汉朝,早在晋朝时期就有人心思汉想象。

汉朝经历了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走出东亚,拥抱世界的朝代。

(西汉疆域)

自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节和商人就络绎不绝的来到中亚甚至西亚一带。他们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开始了解世界。

(与西方互通有无的汉朝人)

今天常见的很多蔬菜水果都是那个时候传到中国的,比如核桃、葡萄、黄瓜、茄子、石榴等,而中国的丝绸也随之传入了西方。可以说,汉朝对西域的开拓让世界第一次进入全球化时代!

到了东汉末年天灾人祸频繁,群雄并起,这个时候汉朝迎来了再一次浴火重生,上一次发生在王莽篡汉时期,刘秀建立的东汉让汉朝又兴盛了100多年。

这一次,扛起复兴大旗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如果不是因为北方的曹操瞎搅和,刘备夺得汉中后,北上占领关中,出函谷关平定山东各地,再南下一举吞并东吴。汉朝将会迎来再一次中兴。

(刘备)

如果这样,中国可以避免惨绝人寰的三国时期,避免进入混乱的西晋时期等。这对中原的各族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

可惜,曹操家族过于强悍,将刘备中兴汉室的计划扼杀,这直接导致三国时期人口大减。到三国结束时,全国在编人口仅剩700多万了。不仅如此,司马家族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后,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导致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等事件发生。给本来就衰弱不堪的中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连续几百年的战争让中原地区受害严重)

直到南北朝末期这一切才改变过来,不过那已经是几百年以后了。


历史风暴


我觉得汉朝最值得同情,当然还有明朝?但是,明朝末期贪污腐败尤其严重,从明末大量的农民起义来看,老百姓并不太同情他。但是,历史上的汉朝却不一样,很多老百姓同情他。以至于西汉灭亡,东汉还能复国,且后来还有一个蜀汉,统治者都是刘邦的后人。汉朝能一次又一次的复苏,肯定是百姓拥戴才能这样。我们被称为“汉人”说明很多人怀念汉朝,所以最值得同情的是汉朝。

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不是衰亡,也不是亡于昏君之手。他们一个亡于外戚,一个亡于权臣,国家是被权臣搞乱的非皇帝本人。先说西汉,西汉的皇帝大多还是有些作为的,只是汉宣帝以后的皇帝有些奇葩,但是并不是多么昏庸。汉元帝以后,由于他的老婆王政君寿命太长,这个人改变了整个西汉王朝的走向。王莽就是汉元帝老婆王政君的侄子,就是因为她的关系,导致王莽篡位。

汉元帝驾崩以后,儿子汉成帝刘骜继位。这个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色,最后死于赵合德的温柔乡。汉成帝驾崩以后,他的侄子刘欣继位,即汉哀帝。汉哀帝继位以后,曾剥夺了王莽的权力。但是汉哀帝也很奇葩,他不好女色,好男色。他做了7年的皇帝,就驾崩了,可以说英年早逝。他驾崩以后,把玉玺和符节都给了自己的男宠董贤。董贤虽然掌握大权,但是不懂利用权力,王莽借助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名义除掉了。所以,王莽掌握西汉权力,并另立汉平帝为帝。汉平帝继位的时候才9岁太小,估计是王莽看见他渐渐长大懂事了,没做几年皇帝就被王莽毒死。汉平帝一死,王莽完全掌控西汉政权,立了一个傀儡,自己做代理皇帝。在位置上太久,按耐不住激动的心,后来干脆自己做皇帝。王莽建立新朝不到几年,各地叛乱不断。最后被刘邦后裔刘秀取代,相当于复国,只是都城在洛阳。

刘秀能够复国,说明西汉的国运没有燃尽。所以,东汉又延续了195年。但是,东汉最大的缺点是皇帝继位年龄太小。尤其是汉章帝刘炟之后,皇帝年龄不仅仅小,且寿命很短,所以皇权把握并不牢固。在汉和帝时,外戚窦宪已经出现专权的情况,汉和帝最后靠宦官之手才将其除掉。外戚被除掉以后,宦官的地位开始提升。所以,东汉大权不是落在外戚手里就是宦官手里。尤其是汉灵帝去世以后,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进行火并,最后两败俱伤,都被对方铲除。东汉大权最后落入藩镇军阀权臣之手,所以军阀专权,又成为东汉的一大特色。董卓、袁绍、曹操就是典型的军阀权臣,东汉的大权完全被这些人掌控。东汉最后的一个皇帝——汉献帝都是权臣董卓立的,后来献帝逃出长安,但是又落入曹操之手。汉献帝不想沦为傀儡,本想干一番大事。曾计划诛杀曹操,结果计划被暴露,两个儿子被杀,宗族百余人被处死。因为权臣曹操,汉献帝却始终无法翻身。曹操死后,曹丕篡位,汉献帝迫于压力,将帝位禅位给曹丕,东汉灭亡。

所以,东汉不是被老百姓推翻的,不像明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而是被权臣篡位。西汉如此,东汉易如此。东汉灭亡的根源在于皇帝继位年龄小,加上皇帝的寿命也短,导致大权旁落,皇权被架空。所以,不像一些朝代,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皇帝还能掌控政局。但是东汉不一样,不是被外戚专权,就是被宦官把持。汉章帝以后,皇帝的继位都是靠外戚和宦官,没有一个是顺利继位的。所以,东汉被权臣玩于股掌之上,真的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