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是胎教的延续:胎教意义非凡!

​​​​腹中的胎儿,在五感方面已经有所发展。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感觉都一样发达。胎儿的每一种感觉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且发展得也不完整。这些感觉自出生以后迅速发育,在腹中时只是做好准备。胎教就是在胎儿发育成长的各个时期,科学地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如光照、音乐、对话、拍打、抚摩等,使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发育,神经系统和各感官的功能得到合理地开发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心理潜能,达到提高人类素质的目的

敲开胎教可行之门

一般人通常都认为育儿工作是在婴儿出生后才开始的。事实上,就在母体受孕的瞬间,胎儿已经由于受到母体的生命之气——意识的波动,而开始成长了。胎儿在母亲子宫里,与母亲血脉相通,母亲通过一些正确的胎教方法,完全可以促进胎儿各种潜力的发展。

胎教是有科学依据的

即使在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胎教是唯心主义的东西,认为胎儿在深“宫”内什么感觉也没有,就连产科医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见,甚至对胎教还抱有怀疑的态度。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特殊检查记录仪器设备的发展,如B型超声扫描仪、胎心监护仪、胎儿镜的应用,使原先人们一无所知的有关胎儿的感知觉问题,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心跳和呼吸与胎动的变化,乃至胎儿在子宫内喝羊水、排尿与吃手等动作,都可以观察得一清二楚并记录下来了。

尤其有趣的是,近几年来北京医科大学所属的北京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合作,用各种仪器设备实验与观察记录到胎儿可以听到外面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且在吵闹声音刺激下胎儿会心跳加快、胎动增强甚至生气地踢腿,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刺激下又能由烦躁转为安静,胎心由原先的增快而渐渐减缓到原先安静状态下的胎心率,胎动也由受吵闹时的增强而减弱下来,直至安详地入睡。

国内外的实验报告,均说明了胎龄在4或5个月以上的正常胎儿,已经具备了人的一些感知能力,特别是听觉、视觉与触觉已经初步建立。这样,从前人们一无所知的胎儿能力范畴内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被人们发现和得到正确的认识。

这说明,4~5个月的胎儿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条件,胎教是科学的、可行的。

大脑已经慢慢地形成

人类的脑神经细胞非常细密复杂,因此只有神经网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仿如管网中的水管或电线,神经细胞如果裸露,传达信息时不仅会遗漏,而且传达信息的速度也会变慢。如果将神经细胞的周围包起来,信息便可以迅速准确地传达出去,这在大脑生理学上称之为髓鞘化。神经细胞一旦髓鞘化,信息传达的速度会比以前提升近100倍。可见,脑部发达的程度,完全在于髓鞘化完成的多与少。而髓鞘化时不可缺少的就是神经胶质细胞。胎儿出生之后,由于神经胶质细胞增加,并逐渐进行髓鞘化,它的重量也迅速增大。

虽然大脑在胎儿时期即已开始髓鞘化,却只是少部分而已,神经胶质细胞也不多。应引起重视的是,在脑部发育的重要时期,所摄入的任何不良物质,都会经脐带到达胎儿的脑部,阻碍脑部的发育。

一个人的智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脑,而智力发展则包含许多复杂的因素。智力以脑组织正常发育为物质基础,首先得保证孩子的大脑是完好的,功能是正常的;后天的教育,才是孩子获得较高智力的源泉。因此,实施胎教,从孕妇开始,就必须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营养,使胎儿生长发育有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同时,胎教是有意识地对胎儿进行教育,适宜的开发,大脑越发育大脑皮质的沟回相应地也就会越多,宝宝也就越聪明。相反,如果胎教不利,宝宝出生后就会表现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胎教可行但不是万能的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我们当初积极胎教,又是唱歌又是听音乐,忙活了半天也没有生出个神童来。”言语之间对胎教颇感失望。

父母们一定要知道,胎教是在优孕和养胎的基础上,通过母亲对胎儿身心发展提供的良好影响,而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起促进作用,是集优生、优育、优教于一体的一门实用科学,但不是创造神话的手段。尽管现代医学为胎教提供了可行的依据,也有诸多实验、实例证明了胎教的可能,我们还是要对胎教抱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肯定胎教的结果,但绝不夸大胎教的作用;可以保留对胎教的传统认识,但不拒绝对胎教的尝试。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胎教,科学地实施胎教,从而收获胎教的效果,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的胎教观。

不要小视胎儿的“五感”能力,这是人类脑的认知活动、创造、思维、理解力以及语言等发展的基础,因此特别重要。

胎教的现实意义

胎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胎儿在宫内的“学习”与出生后孩子的学前学后教育都不一样,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概念和学习功利性。

胎教并不是要向胎儿灌输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而是为了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提高胎儿的个体功能,对胎儿的心灵起到塑造、健全和完善的作用。也就是说,是为了促使胎儿素质优良化。如果带着功利的目的进行胎教,结果或许会令人大失所望,因为胎儿毕竟还没来到人间,其各方面的能力尚处于雏形阶段,谁都不能保证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胎教究竟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

能促进胎儿大脑健康发育

胎教给胎儿的心理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不仅有利于胎儿感知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胎儿情感接受能力的培养,使胎儿未出世就容易在感知、情感等方面和父母相互沟通和交流。触碰胎儿时,胎儿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为胎儿播放音乐或唱歌时,胎儿会变得很安宁,这都是感知能力和情感接受能力的体现。这两种能力是人的基本心理功能,有了这两种能力,胎儿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具有想象、直觉、顿悟和灵感能力,并具有情感体验、调节和传达能力,使孩子心理得到健全发展。

有利于完善胎儿的人格

胎教对胎儿的影响是整体性的,胎儿学习的结果也是整体性的,因此胎教有助于胎儿以及胎儿出生后精神素质各个方面的塑造,即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人格又称

个性,即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人生的开始就受到整体性的审美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就会对一个人的心灵产生长久地、深刻地、潜移默化地影响,最终使这个人的人格趋向完善,并使这个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丽的人,成为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人。

儿童智能的发育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评价胎教在其中的单纯作用。但胎教为婴幼儿智能发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开发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胎教就是人生最早的审美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开创性的作用,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澳大利亚和我国的专家对实施胎教儿童的追访表明,经过胎教的儿童大都性格活泼、爱跳,而且身体健康、聪明好学,有的成为早慧儿童,有的具有艺术等方面的特殊能力。

唤醒胎儿的大脑潜能

医学的进步相当惊人。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为人类带来了幸福,但也令人类的感觉变得迟钝。就怀孕、胎教、生产、婴幼儿教育等各个阶段来看,情况又如何呢?

胎教方面,由于超声波诊断仪器的发达,在怀孕初期就可以了解腹中胎儿的情况。而且,不断发展的技术,甚至可以观察从排卵到着床的情况。这些技术的进步,推翻了腹中胎儿受到羊水的保护,不会承受外界压力的说法。而且,胎儿的脑部发育、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器官的形成,所需的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天而已,所以,怀孕中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更加受到重视。脑的神经细胞一旦发育完成,就会使用一辈子,而且不会再生,因此形成的过程很重要。人类生存最基本而重要的感觉系统是在胎儿时期奠定基础的。

胎教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在脑部的发育阶段。在脑部发育阶段,如果受到任何伤害,就很难恢复。从这一观点出发,说怀孕时期的生活方式可以决定胎儿是否成为聪明的孩子,似乎也不为过。

胎教并非教导胎儿学习算术或者语文,而是指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要保持稳定的身心状态、降低胎儿的压力,这是胎教的精髓所在。

母子一体化胎教

一位著名的妇产科医师在一本书中曾经写道:“人类在胎儿时期与母亲连成一气,母亲的心情会影响胎儿的心情。”

这意味着母亲与胎儿不仅肉体连成一体,而且思维也是一体的,正因为母子的思维也是一体的,从而为胎教的进行提供了可能。鉴于母子思维一体化的原理,无数例证证实了母亲应该调整自己的情绪、思维,因为这些本身就是胎教。

有人认为,胎儿既然孕育于母腹中,母子肉体连成一体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应该还不用考虑到心灵联系那个阶段吧?其实不然。

当获知怀孕的时候,准妈妈有什么感受呢?随着胎儿的成长,准妈妈的心情又是如何?

没有怀孕经验的人或许无法体会。

然而,当准妈妈获知怀孕的时候,如果本身出现拒绝的心态,还不想生或不想要,或者只是因为公公婆婆的压力而不得不生,在这种心情下怀孕的结果又会怎么样?

如果母亲的心灵和胎儿的“想法”完全相反的话,在这种状态下出生的婴儿,未来必然无法心存丰富的感情。有时候,因为婴儿洞悉母亲心理的这种想法,就会变得不想吸食母亲的奶水。因为,既然妈妈不希望我的到来,我也不要吸奶了。母奶是婴儿的命脉,这实在是相当严重的抗议。

流产好像已经成了现在年轻人的时尚,但母亲不想要孩子的想法,却确实可以给孩子带来各种压力。烟和酒也是一样,

尽管胎儿不喜欢,母亲还是持续不断地饮酒、吸烟的话,即表示母亲的心并不在胎儿的身上。这种情况亦可称为母子分离。

正因为母亲承受的压力会直接传达给胎儿,努力去除压力就是胎教的基本精神。现代人的生活充满各种压力,如何减轻压力是母亲努力的方向,也是着实令人困扰的问题。

小贴士

母亲即使无法感受胎儿的要求,也要不断地学习怀孕知识,让腹内的宝宝一天天健康快乐地长大。以前的母亲虽然不知道胎儿脑部的发育与构造,也不知道所谓压力的影响,但是胎儿在树叶的摇曳声与鸟儿的呢喃声中成长,也没有化学肥料的污染,却在无形中自然地对胎儿进行了胎教。在现代社会这种大环境里生活,人际关系复杂,在都市中,从早到晚与人、噪声、污染相处,导致母亲与胎儿独处的机会变得极少,所以只好人为地、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相对好的环境,这种努力胎教是极其必要的。

胎教走过了去伪存真的过程

胎教的重要性,早在胎儿医学发达以前便极受重视。长期以来,人类的智慧一代代积累,并流传下来。

几年前,在日本曾举办“生产的历史,国际象征”活动。当时,来自我国的医师提出一个报告,在云南省所挖掘的墓碑上记载有怀孕时的注意事项。虽然是在数千年前,却已提到根据怀孕月数所应进行的胎教。其中怀孕几个月时该注意哪些事情,其月份的重点事项与现代的胎儿医学互相对照,吻合之处还不在少数。例如,四肢(手脚)分化的时期与性别分化的时期,当时的分析与现代医学发现竟完全相同,这一点着实令人吃惊。虽然,其中也有一些迷信的地方,却仍然令人感叹当时人类智慧的博大精深。

那么,日本在这方面的发现又如何呢?自古以来日本就有这种口耳相传的胎教,正式出现在文献上的则是江户时代。书中关于胎教就有如下的叙述:

“人不教,则无法成才,教育从幼小时代就要实施。然而,除了幼小时代之外,在胎内时就要教导。怀胎开始,一切都要注意,上至孕妇心灵的想法,下至言语、手足的动作等,平时就要谨慎,等待平安的生产,此谓胎教。”

此外,在民间传承的孕妇禁忌,也有很多被视为胎教的禁忌,其中有些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畸形也被视为是胎教所影响,于是迷信的胎教禁忌应运而生。例如:吃兔肉会生出兔唇的孩子,吃章鱼会使孩子长疣,吃水鸟会生出长蹼的孩子;孕妇不可吃奇怪的食物,否则生出来的孩子也会长得很奇怪;孕妇不可跨过草绳,怀孕期间不可在室内钉钉子等等。

事实上这些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先天性畸形的原因至今仍无法解释,而在与现代医学无缘的当时,难怪人们会有以上的揣测了。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传说颇令人深思。

看到火灾会生出有胎记的孩子,劝谏女性在怀孕期间不可赶赴看热闹、不可受到异常的刺激;每天打扫厕所,会生出美丽的孩子,意谓孕妇若能常常运动,可以帮助孕妇顺产;从事一些人们一般都嫌恶的工作,可以生出性格优良、贤淑的孩子,因为孕妇此时肯定富有同情心;有些地方甚至流传怀孕期间食用过多油炸物,会生出长疮的孩子,其实疮就是湿疹。

从1850年至现代,在东方如日本,原本以中医为主的医疗传统,因西学东渐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以西洋医学——西医为主。当时由于胎儿医学尚未发达,这些传说都只被视为迷信而受到摒弃。医学界普遍认为腹中的胎儿被羊水包围,受到母亲厚实腹壁的保护,与外界的变化毫无关系,会传达孕妇的喜怒哀乐只是无稽之谈,胎儿与母体更不可能有所联系……在那个时代,此学说很盛行。

提到胎教,有过一段不被重视、认为不合科学的时代。但是,大约是从1940年开始,欧洲开始兴起对怀孕中母体身心与胎儿发育密切相关的研究风气。到1960年后,胎儿医学疾速发展,胎教又开始受到重视了。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否定胎教了。

如何科学地实施胎教

胎教实施要诀:胎教主要通过母亲对胎儿进行听觉、感觉、视觉、触觉、运动、记忆等方面的训练,激发胎儿的大脑神经细胞,使胎儿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合理地训练和发展。胎教的理论再美好,如果不去实施,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掌握了胎教实施的要诀,不怕胎教不成功。

寄希望于未来:把一切美好寄托于胎儿,把所见所想之美景都凝思于胎儿,以期内感外应、心旷神怡。就是要让孕母的耳濡、目染、心思、所为集中到一点,都凝思到胎儿身上,这样才能达到很好地实施效果。

要积极地进行胎儿训练

研究发现,事实也证明,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佳时期,因此胎儿期所受的胎教是有着深远影响的。胎教则是在胎儿神经系统形成过程中,所采取的培育手段,也是婴儿早期教育的开端。

孕妇应该及时对胎儿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感觉功能和动作的训练,以促进各种感官与大脑信息渠道形成稳定的联系,这样有助于初生婴儿智力与行为发展。有积极的胎教方法让自己的希望变成为现实,这就是胎教实施的要诀所在。

成功胎教的秘诀:胎教成功的秘诀是,相信胎儿的能力和对胎儿倾心的“爱与耐心”。要想胎教成功,以下3项一定要做好。

积极参加胎教:准备要孩子前,就应该有良好的胎教意识,学习如何进行孕期保健,如何进行胎教,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事项。胎教的各种内容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即输入良性信息,确保胎儿生存的内外环境良好,使胎儿健康成长。一切胎教内容都应当在胎儿清醒时进行,拔苗助长式施教,将适得其反。

安全分娩:分娩时,要积极争取自然产,尽量不采用剖宫产。因为不少孕妇错误地认为剖宫产好,常常由于不配合而造成难产。

参加早教:早教是胎教的延续,婴儿出生后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全方位地感觉教育,使他从间接感知及时过渡到“感触”现实中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