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历史上的大名都不废除天皇,而是选择供奉傀儡?

用户92366370785


因为没什么必要,再加上日本人比较保守,就好像国外的贵族革命一样,虽然会逼迫国王签署一些法案但是不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会废掉国王。

日本的天皇,一直以来都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惨的几个皇室之一。从古时候开始,就有一个特点,即日本的朝廷大多数时候都不是由天皇一人掌权,而是一种二元政治体系,天皇的权力十分有限。另外,当权臣掌权之后,往往会加强自己与皇族的联系,要么联姻,要么收养子,到最后天皇大多数都变成了傀儡一样的存在,自然就没必要废黜天皇。

这种观念其实不仅仅在日本的贵族们与天皇之间存在,在贵族们自身之间其实也是存在的。比如日本战国时代,随意废立幕府将军的大名们也不会产生让自己取代足利家出任将军的想法,即便是织田信长灭亡室町幕府以后,也依旧不敢让朝廷解任足利义昭的征夷大将军的官职。

在大名家族内部,这种行为也非常常见,比如室町幕府时期“三管领”家族之一的斯波家,其实在进入战国时代以前,就因为连续几代家督都绝嗣,让庶流继承宗家,从而导致外来的家督威势不如本地的家臣的情况,最后在战国时代,斯波家的实权几乎被自己的家臣朝仓、甲斐、织田三家窃取。但是这三家在掌权的时间里,即便与斯波家的家督发生矛盾,最多也就是废掉这个家族,立另一个斯波而已,没有人会想去取代斯波家。

而日本战国时代之所以被称为是“下克上”的时代,就是因为战国时代很多家族都敢公然违抗主家甚至取代主家的地位了。比如美浓国的斋藤(一色)家,原本是美浓守护土岐家的家臣。但是在窃国以后,土岐家反过来被斋藤家给家臣化了,二者的地位对调。

不过,这些大名们敢动的也就只有一些领主了,甚至不敢赶尽杀绝,更别说作为“神的子孙”的天皇,大家自然就没有那样的心思了。


指尖看日本


在丰臣秀吉的时代,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相互割据;而天皇也只是名义的统治者,并不具有实权,实际权力都是由权力最大的大名来控制,这些大名已经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

天皇与实权大名相互存在的原因,第一点,天皇地位的正统性,仍然是日本天下统一的根本保障。这是根本原因。

在平安时代中后期,也就是后白河法皇(被之后建立镰仓幕府的源赖朝称为“日本第一大天狗”)当政时期,天皇虽然不具备统治天下的实权,但是具有对各国大名的赏封权力。不被天皇敕封的大名,就不具备统治日本社会的正统性,在日本的社会地位都是很低下的,即使拥有强大兵力,仍然被认为低人一等。整个社会对天皇,乃至对一些贵族的正统性,都是无比崇敬的。

如京城的贵族源义经,来到偏远之地的奥州就很受欢迎,甚至备受奥州之王藤原秀衡的关爱。这一切只因为他是源义朝的儿子,拥有源氏高贵的血统;

在源平之战中,源赖朝的堂弟木曾义仲成功收复京师,后白河法皇直接给予木曾义仲高等级的官名,因为受到法皇的敕封,木曾义仲的权势顿时强势,几乎要盖过源赖朝了。而这也就是实权大名对天皇看着的原因,有了天皇的封赐,大名的地位、统治属性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统治正统性不言而喻。

有了天皇这一层统治,实权大名的统治就具有正统性,即代天皇管理,自然天下大名也就没有过多反对的理由,而大名也就没有杀掉天皇的必要。如果取代天皇自立,天下大名必然群起攻之,打起护卫天皇的反抗,实权大名也是难以应对这种情况的

第二点,就如同中国的汉献帝和曹操的情况,一些实权大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我还是以开启幕府统治的镰仓幕府来说。

源赖朝相继打败了对手之后,便广泛推广御家人制度,即源赖朝自己派遣人到全国各个地方管理土地、武士等事宜,皇室只需要走过场同意就行了。

这项制度是镰仓幕府统治的基石,但也剥夺了皇室对全国的实际统治权。对此,后白河法皇是极其不满的,但碍于源赖朝强大的武力军队,不得不同意,从此皇室大权旁落。随后源赖朝就在镰仓,通过勾结朝中重臣,姻亲关系等手段间接控制皇室,从而借用皇室的名义,控制天下。

如此一来,天下大名也就没有反对镰仓幕府的理由了,许多政治风险都化解了,所有的统治安排都是天皇同意的,实质上就是源赖朝假借皇室名义来统治。这就开启了后世实权大名建立幕府制度的先河。


岁七夸父


因为没有必要,诸侯比天皇的威胁更大,在独立诸侯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没必要动毫无实权的天皇。


为什么日本天皇会毫无实权呢?


如果大家找来日本的高清卫星地图就能发现,日本没有类似中国河南、河北地区这种非常大的平原地区,日本平原被山脉河流分割特别细。


而且联系日本西部和东部的中部地区看似很大,实际大都是高山峡谷,真正的通道除了海路就只有一条东海道,也就是今川义元上洛的那条路。


这种地理环境天然就很难形成强势的中央政府,反而是有利于半独立的分封制。因为小平原都被大山和水脉分割,特别有利于造反,即使朝廷派军队讨伐,只要守住关键关隘,讨伐军队很难进攻,日本到处都是易攻难守的小平原地区。


所以自古以来,日本天皇就习惯与不同政治势力分享权力,从来没有想过“大一统”,技术条件也无法实现。


从京都到东京,现在日本高铁也是走东海道,而非从长野、山梨这些高山环绕的地区穿行。


再直白一点说,天皇根据地京都一带产出养不起足够支持天皇实行“大一统”的军队,而日本特殊地形地貌又使得天皇派去东国或者西国的大臣很容易产生“自立”心态和行为。


不仅仅是天皇,比如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为了控制被群山阻隔的东国(今天关东平原,东京一带),都把自己的血亲派过去坐镇,但是由于地理原因这些直系血亲很快就蜕变成半独立势力,又因为他们具有大义名分(副将军、管领等)比一般诸侯对幕府威胁更大。


所以我们看日本历史,就是日本天皇不断和某一个势力合作,然后自身权力不断缩小的过程的历史。早期天皇是和亲族共天下,中期天皇就是外戚、贵族的傀儡,到了日本战国以及德川幕府时代,天皇完全蜕变成了宗教领袖,几乎不对幕府构成任何威胁。


因此,织田信长最主要的敌人是西国的毛利和东国的北条,丰臣秀吉的主要敌人是德川家康和东国武士,到了德川家康时代,幕府主要敌人是外样大名。


在德川幕府时期,幕府直接掌握的领地石高400万,加上谱代、亲藩大名总数约为670万的领地,一共占日本总石高的五分之二。


虽然这已经是日本最强大的势力,但是毕竟还有五分之三的土地和行政掌握在其他诸侯手里,这个时候如果德川家康废黜天皇自己称帝,完全是给反对他的诸侯以借口,再者,日本特殊地理条件决定了就算德川家康千辛万苦+狗屎运逆天消灭了所有外样诸侯,那么过了两三代人又会自然形成新的半割据势力。


事实上到了幕府时代天皇连傀儡都算不上,普通日本人和日本诸侯都认为天皇就是管神仙的事情,凡间的事情由将军管。


每次过彗星,天皇都不用斋戒沐浴,反而是将军需要斋戒沐浴。


兰台


日本历史有过记载的大名准备取代天皇而自立的有一次。即统一日本南北朝的足利义满,他在统一后不仅开始在各种礼仪方面参照僭越天皇的礼仪,在日本与外国的交往中也开始以日本国王自居。但正当他取代天皇的进程稳步进行的时候却离奇死亡,也就没有成功。

日本后世没有取代天皇的原因

一、正统原因

日本从镰仓幕府到德川幕府,日本地方一直处于割据状态,但其掌权者都是天皇任命到地方的官员没有一个农民起义或者造反者建立的政权,其结果是没有统一天下前,任何自立,都是对自己权力的否定。

二、实用原因

日本在进入幕府统治之前就因为,不仅天皇是世袭的官职也是世袭的原因,其权力被公卿士大夫说掌握,没什么实际的权力。 在建立幕府制度后,日本最高统治权已经转移到将军手中,天皇这个名头麻烦比收益多。

三、思想原因

日本天皇是日本神道教最高领袖,如果要取代天皇还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但是武将建立起的政权本身对思想建设都很少并且提倡对上级的忠诚,何来建


历史小知


首先,廢黜天皇這個事情不是沒發生過,正相反,發生過很多次,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現任5個廢帝(大友皇子、淡路廢帝、九條廢帝、陽成天皇、還有後醍醐天皇,其中後醍醐天皇還被廢了兩回),10個被廢的上皇(平城上皇、崇德上皇、後白河法皇、後鳥羽上皇、土御門上皇、順德上皇、崇光上皇、光明上皇和光嚴上皇)所以題目本身就是一偽命題。

其次,我知道我這麼說可能有點嘩眾取寵的意思,但是我還是要告訴大家一個顛覆三觀的事實——對於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世系這個崗位來說,當傀儡被架空,其實是其最初使命也是其最終歸宿。實際在明治前只有大化改新時期的天智天武朝親政過10年,天武天皇親政過14年,以及建武新政時醍醐天皇親政過1不到年,總共在這1500年間,天皇親政的時間只有短短的25年而已。而且前兩位能親政的都是實權皇族政變上台,最後一位則以被政變推翻告終,實在不是可援引借鑒的一般通例。

所以在日本的政治傳統執行的都是虛君制度,套個時髦點的說法,天皇當傀儡那才叫一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兩國之間在該問題上的根本區別。天皇曆來是不親政的。歷史上也只有一個自我膨脹到發神經的平將門干過這等傻事,而生前已是准三后和太政大臣極官之位的足利義滿死後本來朝廷打算追封其為鹿苑寺太上天皇的,但是幕府都不敢接受,趕緊上表辭退了。

因此日本古代歷史上各位追求實權的同學們,奮鬥目標從來都不是天皇。甚至大多數天皇本身,萌發了想要實權的想法時,都是首先退位成為上皇,而不是直接在天皇位置上亂來。這是和一直以來實行實君制度的中國最大的區別所在,也是不了解日本歷史文化的同志們一直愛鑽牛角尖的地方。

要抬杠的先別著急,讓我從最初開始一一道來。

先說日本天皇這個世系,到目前總共有127位天皇,但是從初代神武天皇到第9代開化天皇,這前9代天皇那都是傳說中的人物,據說是聖德太子當年為了推古改制而整出來的,而且編都沒編好,整出了BUG,1000年的時間裡面只給排了9個天皇,合著個個都是一百多歲的元嬰老怪。這些神話人物我這裡就暫不討論。

從第10代崇神天皇開始,不容易啊,咱總算是見到活的天皇了。中間實際上是一個世系還是多個世系日本史學界爭議蠻大,這個咱先不管,單說一直傳到了第25代武烈天皇。此君據說是個不下於商紂王的大變態啊同志們,喜歡各種人獸啊,凌虐啊之類的重口味,然後18歲就掛掉了,也沒留下後裔,於是就引發了皇族之間的內亂,相互殘殺之下天皇直系親屬都死了個精光,於是朝中以大伴金村為首的重臣們只好從各地有皇族血統的遠親中選擇合適的來繼位,但是殘暴的政治傾軋把外地的王族遠親們都嚇壞了啊,聽說要選自己當天皇這個高危職業,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還快!比如一個候選人仲哀天皇的五世孫,聽說自己要當天皇了,還沒等迎接的儀仗到門口,就先跑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逮都逮不到。好在大伴金村表示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皇孫還是不缺的,到最後總算抓到了在越前的應神天皇的五世孫男大跡王,由大伴金村親自扛著三神器帶著兵馬曉以大義,把他給扶上了皇位,這就是第26代天皇繼體天皇了。而這個基於繼體天皇的世系,這也就是在日本憲法中所述的的君臨日本萬世一系之天皇世系之濫觴。

萬世一系,也就是實際上的傀儡一系的開基之祖繼體天皇

那麼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了,從本世系開端的第26代繼體天皇開始,這天皇就是架空的狀態。這主本來只是在越前的一個皇族遠親,不是前代武烈天皇的血脈,也沒有從屬於其本身的政治基盤,全靠權臣大伴金村的支持,然後娶了武烈天皇的姐姐手白香皇女,才獲得了當天皇的名分。因此後族的發言權在朝廷裡面非常的強勢,同時朝政基本上是歸於大伴金村一族。

扶持了繼體、安閑、宣化三代天皇的大伴金村

在26代繼體天皇之後,在大伴金村的操作下,繼體天皇把皇位傳給了長子66歲的勾大兄皇子即安閑天皇。安閑天皇4年後駕崩,大伴金村又扶植了繼體天皇的次子,69歲的檜隈高田皇子即宣化天皇繼位。這兩位都不是皇后手白香皇女的親生兒子,因此大伴金村讓他們都娶了手白香皇女的妹妹,靠這種政治聯姻的方式獲取皇位繼承的合法性,結果卻被另一個有力重臣蘇我稻目抓住這個小辮子作起了文章,擁立了繼體天皇和手白香皇女的嫡子欽明天皇繼位。

欽明天皇是第一個同時具備本世系繼體天皇和上一世系武烈天皇血脈的天皇

蘇我稻目鬥倒了大伴金村和另一個政敵物部尾輿,又送了兩個女兒堅鹽媛和小姊君入宮當皇妃,前者生下了大兄皇子(用明天皇)和炊屋姬皇女(推古天皇,第一位女天皇),後者生下了泊瀬部皇子(崇峻天皇),就此開啟了從蘇我稻目把持朝政30年,到蘇我馬子把持朝政55年,到蘇我蝦夷把持朝政35年,三代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的120年歷程,而從欽明天皇、敏達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舒明天皇到皇極天皇(第二位女天皇)這7位皇帝也就從此開啟了內事不決問皇妃(女天皇除外),外事不決問國舅的醬油生涯。

歷經敏達、用明、崇峻、推古四代天皇的權臣蘇我馬子,有人說他是坑害聖德太子的奸臣,也有人和聖德太子是一個人

然後蘇我氏專權一直到了乙巳之変,中大兄皇子(後之天智天皇)和中臣鐮足合謀發動政變把蘇我蝦夷父子給做了,於是中大兄皇子成了攝政,熬死了孝德和齊明(原皇極天皇在孝德天皇死後重祚)兩任天皇之後自己繼位當了天皇,天智天皇也就是難得的自己能對朝政說得上話的天皇。而支持天智天皇的皇太弟大海人皇子擔任了太政大臣,中臣鐮足則成為了天智天皇的重臣中樞。

剷除蘇我氏的中大兄皇子,也就是天智天皇

原本天智天皇好不容易搞定了蘇我氏,是想依託大海人皇子這個好弟弟扶植起朝廷自己的力量的。結果大海人皇子野心也不小,在天智天皇駕崩之後發動了壬申之亂,把繼位的大友皇子(弘文天皇)給做了自己稱帝,是為天武天皇。來來來,大家劃重點,這位弘文天皇就是日本歷史

第一位被政變做掉的天皇大友皇子弘文天皇

而由權臣爬上來的天武天皇也是天皇世系中為數不多的能自己有能力把握朝政的天皇。自己親政了好幾年。這也是自繼體天皇世系以來第2個親政的天皇。

靠政變上台的大海人皇子,即天武天皇

然鵝,天武天皇繼位後幾年就病倒了,天武天皇娶了天智天皇的女兒鸕野讚良皇女為皇后,於是皇后臨朝,草壁皇子作為太子執政。天武天皇駕崩之後,皇太子草壁皇子也病入膏肓了,而草壁皇子的兒子軽皇子又沒成年,於是皇后就乾脆自己當了女天皇,是為持統天皇。等到輕皇子15歲之後持統天皇讓位給輕皇子,是為文武天皇。而持統天皇則成為了上皇繼續把持朝政,成為了日本最早的院政開端。

但是文武天皇也是個短命的,25歲就死了,同樣是兒子沒成年,於是文武天皇的老媽和姐姐分別撐了幾年的天皇,是為元明和元正兩位女天皇,直到文武天皇的兒子出生,也就是聖武天皇。而在此期間,中臣鐮足的兒子藤原不比等照走蘇我氏的老路,持續把女兒送入宮華麗轉身為外戚,藤原不比等的女兒藤原宮子成為了文武天皇的妃子並成聖武天皇的生母。而聖武天皇納了藤原不比等的女兒藤原光明子為皇后(光明皇后),這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不是皇族出身的皇后,自文明天皇之後,基本上天皇的後宮都是由藤原氏專供了。在此恭喜天皇一家走向結束近親婚配的不倫習俗的重要一步。

太政大臣淡海公藤原不比等,光明皇后的老爸

因為外戚的身份,藤原不比等深受天皇的器重。藤原不比等的四個兒子武智麻呂、房前、宇合和麻呂也個個都有本事,號稱平安京F4(藤原四子)。四兄弟分別擔任軍政要職,都做到了議政官以上的官職,藤原四兄弟分別建立了藤原四家(京家、南家、北家和式家)跟當時皇族一派的長屋王互別苗頭,結束掉了天武天皇以來延續的皇親政治,讓朝政重新落入了藤原氏等重臣的手中。

藤原四子佔據了九卿之四位,把持朝政8年,號稱藤原四子政權。

到了稱德天皇時代,藤原仲麻呂作為外戚,運作了稱德天皇讓位於自己的外甥(淳仁天皇),自己擔任後見,專橫朝政,盛極一時,造成稱德上皇和藤原仲麻呂不和,引發了藤原仲麻呂之亂,藤原仲麻呂戰敗身亡,而淳仁天皇也被廢流放淡路,史稱淡路廢帝,這是繼大友皇子(也就是弘文天皇)之後,日本歷史上第二個在任被廢的廢帝。

雖然藤原仲麻呂失腳導致了藤原南家的衰敗,但是其餘三家藤原分家並未受到致命的打擊,仍然以外戚身份在朝廷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藤原仲麻呂之亂後北家的藤原永手和式家的藤原良繼擁立了平亂有功的白璧皇子即光仁天皇繼位,光仁天皇之後,式家的藤原百川和藤原永手又擁立了桓武天皇上位。在桓武天皇時代藤原種繼又一手導演放逐了早良親王而支持自己的外孫女婿平城天皇繼位。而這位平城天皇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和自己出身式家的岳母藤原葯子私通搞出了不倫之戀,惹得桓武天皇非常生氣而放逐了藤原葯子,但是平城天皇繼位不久就召回了藤原葯子並任命其為典侍主管後宮,葯子與其兄藤原仲成專橫跋扈惹得朝臣非常反感。而平城天皇繼位三年後得了重病,於是讓位給弟弟神野親王即嵯峨天皇而退位移居平城京,沒想到退位後平城上皇的病竟然痊癒了,於是葯子和仲成就想幫助平城上皇復辟,結果遭受嵯峨天皇和的反擊,藤原葯子被賜服毒自盡,藤原仲成被殺,平城上皇看大勢已去後,自動選擇了出家隱居,保住了最後的顏面。

葯子之變自動出家退位的平城上皇

在此之後藤原式家也沒落了,嵯峨天皇改而倚重藤原北家的藤原良房,嵯峨天皇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立弟弟大伴親王為皇太子,即後來的淳和天皇。而淳和天皇投桃報李傳位於嵯峨天皇的兒子正良親王,即仁明天皇。仁明天皇也不忘本,把淳和天皇的兒子恆貞親王(生母為嵯峨天皇女正子內親王)立為皇太子,這就出事了。

由於恆貞親王的母族沒有藤原家的血脈,無法獲得藤原氏的支持,中納言藤原良房搞了個承和之變,廢掉了恆貞親王的太子位,而改由仁明天皇的兒子道康親王(生母是藤原良房的妹妹藤原順子)任太子,即後來的文德天皇。

在文德天皇繼位之後,藤原良房又重施故技,脅迫文德天皇冊立自己剛剛出生的外孫惟仁為皇太子。8年後體弱多病的文德天皇駕崩,9歲的太子繼位,即清河天皇。

由於9歲的清和天皇沖齡即位,藤原良房以外祖父的身份擔任攝政,開啟了長達858年的人臣攝關政治時期。

在清河天皇之後,良房的養子藤原基經以關白身份擔任了9歲繼位的陽成天皇的攝政,但是這個陽成天皇是個熊孩子,個性叛逆搞出了各種不靠譜的言行,於是到了17歲的時候舅舅關白藤原基經實在受不了了,就乾脆行伊霍之事,逼陽成天皇退位,傳位給了陽成天皇的叔祖父時康親王,也即光孝天皇。

在光孝天皇之後,歷任宇多、醍醐、朱雀、村上、冷泉、圓融、花山、一條、三條、後一條、後朱雀和後冷泉天皇,一共120年12任天皇,都是實行的攝關政治。然後到了後冷泉天皇時,皇后藤原歡子生的唯一一位太子夭折,後冷泉天皇絕嗣,不得不傳位給異母弟弟,即後三條天皇。

天皇傳到了第71代的後三條天皇,其母為禎子內親王。他是自宇多天皇后的130年間,第一位非藤原氏皇后出生的天皇。本來其父後朱雀天皇仍然希望延續傳統由關白藤原賴通輔政。但是藤原賴通和後三條天皇實在是互相看不順眼,於是一方面藤原賴通乾脆告病在家,另一方面後三條天皇頒布了莊園整理令,清算藤原氏在各地的莊園。但是藤原氏在朝中的實力實在太強,後三條天皇也擔心自己拿著天皇的位置跟丫死磕容易玉石俱焚,為了能不受束縛放開手腳實施其計劃,後三條天皇執政4年之後乾脆就把天皇之位讓給了9歲的白河天皇,自己擔任上皇實行院政,但是不幸的是後三條在退位之後不到一個月就急病死了,於是對付藤原氏的計劃就此擱淺。但是繼位的白河天皇卻繼承了父親的遺願,在1086年白河天皇讓位於年僅八歲的掘河天皇,自己以「上皇」的身份繼續掌管朝政。就此開啟了從白河上皇到鳥羽上皇到崇德上皇到後白河上皇的近100年的院政時代。

這幾位上皇拋開了原來的朝廷架構,建立院廳,以院宣方式下達政令,不可避免的與原有朝廷公卿以及傀儡天皇之間產生了激烈衝突,到了崇德上皇的院政時代,崇德上皇與鳥羽上皇支持繼位的後白河天皇矛盾激化,雙方拉攏了大量公家和武家並升級成為內戰,史稱保元之亂,最後後鳥羽天皇在平清盛、源義朝等的支持下獲得了勝利,把崇德上皇流放到了隱歧島,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被流放的上皇。內亂中平清盛和源義朝等武家集團不斷獲取戰功並擴大了其勢力,最終導致了以伊勢平氏和河內源氏為代表的武家集團的抬頭。

第一個被流放的上皇崇德上皇

史上第二個退位的上皇,第一個被流放的上皇崇德上皇

保元之亂之後,後白河天皇為了把持朝政按傳統讓位給二條天皇,自己退位為法皇實施院政。但是終於在1159年,源氏棟樑源義朝不滿受封官位低於平清盛,與關白藤原信賴密謀。趁平氏離京城參拜神社之機與藤原信賴聯手拘禁了上皇、天皇,引發「平治之亂」。而平清盛馬上出兵平亂,滅了源氏叛軍之後總攬朝政,平氏勢力急劇膨脹,在各地佔據了500多所莊園,確立了霸權地位。在平治之亂中武家勢力直接介入到了皇室糾紛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平清盛作為保元、平治之亂的大贏家,也玩起了送女入宮自己當外戚的把戲,一方面把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嫁給高倉天皇,另一方面又與藤原家聯姻。並在逼迫高倉天皇退位並扶植了高倉天皇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外孫安德天皇繼位。其所作所為引起了實行院政的後白河法皇的不滿,於是後白河在治承元年發動鹿谷陰謀事件,在治承三年沒收了平清盛病死的長子的莊園所領,兩次都引發了平清盛的強烈反擊,最後平清盛乾脆發動了治承政變,把後白河法皇的院廳給平了,把後白河法皇也給軟禁了起來。就此結束了後白河的院政時代。於是平清盛成為了第一個成功廢黜上皇的武家首領,而後白河也是最後一個能真正影響朝政的上皇和法皇。

被源賴朝罵作日本第一大天狗的後白河法皇,繼崇德上皇之後第3個被廢黜的上皇,同時也是第一個被廢黜後還能復辟的法皇

開創武家廢黜上皇之例的平清盛

後白河法皇被軟禁了,這下卻是捅了馬蜂窩,後白河的兒子以仁王號召各地豪強起兵勤王,各地豪強本來就看不慣平氏一門大肆侵吞莊園撈好處,於是以源義政、木曾義仲、源賴朝等人為代表的源氏地方武士紛紛起兵,木曾義仲率先打到京都,平氏一門帶著年幼的安德天皇和三神器逃離了京都。然後京都沒有天皇不是個事,於是後白河天皇下了道院宣,在沒有三神器的情況下讓安德天皇的弟弟繼位成了天皇。也就是後鳥羽天皇,這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沒有三神器繼位的天皇。

三無天皇后鳥羽

源平合戰的結果是源賴朝成了新的日本掌門人。日本也正式踏入了武家政權的鎌倉幕府時代。源賴朝這位同志能力是有的,但是心胸卻太狹窄,上台之後先把自家兄弟砍了個乾淨,然後兩個兒子又不爭氣,導致源氏一脈三代而斬,而後白河法皇也在這個時期掛了,在這個時間段,源賴朝和後白河都去了,關白九條兼實年老出家,朝廷出現了權力真空,剛讓位給兒子土御門天皇實行院政的後鳥羽上皇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希望行駛實權,於是逼著老實的大兒子土御門天皇讓位給了激進的次子順德天皇,然後父子兩合謀幹了不少大事,包括毒死了兩任幕府將軍和運作讓宮家擔任鎌倉將軍等。結果卻因為過分介入了幕府內部權臣和北條執權之間的鬥爭而引發了承久之亂,後鳥羽上皇宣布北條義時為朝敵,起兵討伐,結果最後皇軍卻被北條泰時給擊敗了,後鳥羽上皇、土御門上皇和和剛讓位給兒子的順德上皇一起被流放(承久之亂髮生前順德天皇怕一旦大事有變影響天皇的皇位,於是讓位給了4歲的兒子仲恭天皇),4歲的在任天皇仲恭天皇被廢,史稱九條廢帝,是繼陽成天皇之後第二個被廢的在任天皇。

四歲被廢的仲恭天皇小朋友,第3個被廢的現任天皇

北條泰時也就空前絕後地成為了第一個廢黜現任天皇,並一次性廢黜三位上皇的武家首領。

廢了史上第4、5、6個上皇和第3個現任天皇, 實現一刀四血榮譽的鎌倉幕府第三代執權北條泰時,社會我泰哥,人狠話不多。

在承久之亂之後,大權旁落到了幕府執權北條家手上。北條家以幕府執權的形式搞了得宗專制(得宗是北條二代執權義時以來歷代家主的戒名),期間得宗幕府同樣介入了天皇的傳承問題,北條泰時擁立了第88代天皇后嵯峨天皇上台,後嵯峨天皇偏愛次子,傳位給了長子後深草天皇又強迫後深草天皇立其次子龜山天皇,結果搞出了後深草的持明院統和龜山的大覺寺統兩統分立。在得宗和幕府的調停下,實行兩統續立的模式,交替繼位。北條得宗遊走於兩統之間不斷對皇室進行控制,龜山之後的後宇多、伏見、後伏見、後二條、花園和後醍醐這6任天皇的上台都有得宗的影響和支持在裡面。

最終皇位傳到了後醍醐天皇手上,後醍醐天皇的父親後宇多法皇實施院政,卻因干涉皇位繼承問題觸怒了幕府而被幕府勒令退位隱居,由後醍醐天皇親政。

被幕府迫使隱居的後宇多法皇,第7位被廢的法皇和上皇

在此期間日本抗擊了兩次元朝的入侵,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各地武士也被戰爭搞的窮困不堪,而戰後恩賞無法落實的問題也使得各地武士十分不滿,親政的後醍醐天皇覺得這是光復皇室地位的好機會,於是就開始密謀倒幕,結果陰謀敗露,遭到幕府的連續反擊,搞出了正中之變和元弘之亂,後醍醐天皇被廢黜流放隱歧島,成為歷史上第二個被流放的在任天皇。

繼陽成天皇之後,歷史上第4個被廢,第2個被流放的在任天皇后醍醐天皇,也是日本南北朝的開創者

在元弘之亂中從笠置山脫出的後醍醐天皇

由大覺寺統的光嚴天皇繼位。但是後醍醐天皇在名和長年的幫助下逃離了流放地,在伯耆國船上山舉兵倒幕,各地如護良親王、楠木正成等的倒幕勢力也都行動起來表示支持,而幕府委任了平亂的征討大將足利高氏(即後來的足利尊氏)也迅速倒戈到後醍醐一方,最後新田義貞舉兵攻陷鎌倉,鎌倉幕府和北條得宗滅亡。

而再次上台的後醍醐天皇獲得了難得的親政機會,果然就自我膨脹了,以為可以擺脫千年的傀儡天皇傳統,行駛君臨日本的權力,於是搞出了個建武新政,這也是明治以前日本天皇最後的一次親政嘗試。可惜各方勢力全然不買賬,一致認為天皇還是傀儡的好,實行了短短一年的建武新政也就很快玩不轉了。

還是那個足利尊氏,在被派出去鎌倉平亂的時候又再倒戈,擊敗了楠木正成新田義貞等人並囚禁了後醍醐天皇重新擁立之前被廢的光嚴天皇的兒子光明天皇,開創了室町幕府。

而後醍醐天皇稍後越獄逃到了吉野成立了新朝廷與光明天皇的北朝以及室町幕府對抗,開始了日本的南北朝時代。

倒戈之神足利尊氏:戰場之上,節操乃是大忌啊~~~

室町幕府建立之後,室町幕府之下的各地守護大名非常的跋扈,天皇的權威不被尊重,曾發生過如土歧賴遠酒後當街箭射光嚴上皇,打砸上皇牛車的狼藉事件,各地的武士對天皇也缺乏尊重,有歌謠說「鳳凰生末世,落魄亦堪悲;雉雞遭野火,被逐無巢歸」。

婆娑羅大名土歧賴遠酒後犯駕圖

室町幕府城裡後,足利尊氏、直義兄弟以及執事高師直三方不和,引發觀應擾亂

最後導致直義叛逃到南朝,形勢一度對北朝不利,尊氏於是以廢黜北朝承認南朝正統為條件換取了南朝支持討伐了直義,使稱正平一統。但在尊氏討伐直義期間,南朝毀約出兵京都,把被尊氏軟禁起來的北朝崇光上皇和光明上皇、光嚴上皇(之前光明上皇讓位給了崇光天皇)全部抓走玩監禁PLAY,史稱三上皇拉致事件。這也就是歷史上第8、9、10位被廢的上皇

而尊氏在收復京都後病死,繼位的足利義詮感覺自己腦袋之上沒有一個天皇供著,在大義名分上太吃虧,於是在既無院宣,沒三神器的情況下又立了後光嚴天皇作為北朝正統。

於是南北朝繼續打打停停,直到足利義滿時代,南朝日益衰微,才完成了和平統一。足利義滿原本約定兩統續立,但是足利義滿和義持都沒有執行這個約定,導致南朝後龜山天皇不滿出逃成立後南朝,結果被幕府平定,南朝絕嗣。

如上所述,北朝的後光嚴天皇是少見的沒有三神器也沒有院宣而登基的天皇,而與其同時存在的南朝和北朝的崇光院(崇光天皇出家後的法號,三上皇被抓到南朝後出家,在金剛寺軟禁3年後南北講和,三上皇從南朝脫離回到了京都)都比其有合法性,因此後光嚴天皇一系就更需要幕府的支持,包括後光嚴天皇之後的後圓融天皇、後小松、稱光、後花園、后土御門、柏原天皇等天皇都成了幕府的傀儡。在此時期天皇的地位不如狗,足利幕府的政令往往連形式上的奏請都不用就直接下發。尤其后土御門天皇在位期間趕上了應仁之亂和明應政變,連御第都回不去,不得不在幕府的室町御所寄居避禍了10年,死後還出了因幕府財政窮困遲遲給不出治喪經費而被迫停靈41天無法發喪的慘事。

繼而時間到了日本戰國時代,天皇的地位再次刷新下限。正親町天皇登基大典都是靠的毛利元就的援助才有錢辦起來。好在後面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出於政治目的對天皇都給予了優渥的待遇,皇室的地位有所改善,再後面德川幕府也給予了一定的優待,當然權力是沒有權力的,永遠都不會有權力的。但是好歹每年3萬石的皇室經費是從來沒短缺過。江戶時代的歷任天皇也沒少跟幕府別過苗頭,後陽成和後水尾天皇的謚號就是對幕府專橫的諷刺(後陽城暗指之前藤原基經廢黜退位的陽成天皇,而後水尾則是暗指9歲的傀儡清和天皇,別號水尾帝)。天皇為了阻止德川氏血脈成為天皇還搞出傳位女帝的幺蛾子,後桃園天皇時期搞過一群公家企圖恢復皇室親政的寶曆事件,但是江戶幕府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出手處分了一大批的公卿就結束了這場鬧劇,該情況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實行憲政為止。

實話說,日本戰國時代只是日本權力爭鬥史中很小的一部分,天皇這個你看起來窩囊卻堅挺的不得了的位子實際上是代表了一個最基本的法則,就是公知良俗,為什麼曹操單單靠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就能發家?這一點放到下克上極為嚴重的日本就產生了另一種情況,你敢廢掉天皇自己當皇帝,那分分鐘就有野心家站出來以小博大,所以大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戰國時代各國大名都搶著上洛,而日本從漢朝開始就跟中原有頻繁的接觸,卻沒有產生士子階層,反正產生了武士階層,所以其實是日本人在發展中找到了合適自己的政治形勢,天皇在中後期越來越類似於中世紀歐洲的教皇,將軍則越來越類似於共和制裡面的獨裁元首,神權合一政教合一這種情況大概只在很早的日本才有,越到接近明治維新日本的政體就越接近神權分治,公家和武家的權力劃分也就越明顯,當然你說權利之間的碰撞和摩擦哪裡都有,法國皇帝還曾經把教皇擄到鳥不拉屎的阿維尼翁看風景,同樣公家和武家之間的碰撞也很頻繁,世代交替權利更迭大權獨攬的時期也不是什麼罕見現象,只是說大體上,日本的這個二元政治實際上是處於一個很穩定的狀態,天皇名義上貴為神,管得那自然是高大上的事情,武家名義上是天皇家臣,那自然要替天皇把自家院子這些瑣事管得明明白白,所以說天皇不是傀儡這麼簡單,天皇也有大量的掌權期,武家想要推翻天皇,首先就要打翻公家公知良俗的代表形象,同時也就是打翻了二元政治的平衡,這還不算頭痛,你打翻了天皇無上的高貴,那就要把整個日本扯到沒有公知良俗的一灘渾水當中,除非是查理曼大帝這種能把世俗紛爭一錘定音的角色,不然歐洲也沒有幾個君主能說把手伸到教會的盤子里去,所以不是沒人想取天皇而代之,而是爛攤子自己搞不定

為了以正視聽我再補充一下:

固然到了江戶時代

天皇在形式上權力大過於將軍

將軍在實際上權力大過於天皇

為了自己的統治正統性

德川幕府監視天皇的大部分一舉一動

甚至可以規範天皇的行為舉動

但思考為什麼天皇有利用價值

以及真正發動過覆滅天皇自己做天皇活動分足利義滿和織田信長之失敗

就能得到結果

正如信長時代有個葡萄牙傳教士所寫:

【天皇明明沒有任何時權,卻被所有人當成神一樣對待】

沒來過日本的人可能不能理解日本人對一切【神明】的敬重

不能體會他們這種我命由天不由己的國家對未知世界的惶恐

當時候的所有人都相信得罪神甚至是侵犯神都會得到大的災難報應和災難

當這樣的群眾基礎一旦在

所有想自己做天皇都會考慮再三

不如放著天皇讓他做個神的代理人比較好

尤其是當我們了解日本人所寫的建國史的開端

「國譲り」和「國造り」

這段發生在出雲國的歷史

以下為原答案:

想要廢天皇的人很多

但是牛逼的人不廢天皇是因為不值得

天皇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於他是日本神教的頭

本身來講就是日本最大的祭司頭子

宗教意義大於政治價值

神教是啥玩意

神教就是日本這幫武家的精神綱領的核心

所以推翻他不但不合理性價比不高

而且

還是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這簡直是給自己找抽

讓其他要搶地盤的哥們上門來打自己

不如好好供奉他

只要有天子在,你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一種默契。如果你弒君,那你就是大逆不道。

不管是魏晉更替,隋唐之間的更替,都是禪讓,弒君這種事,很容易讓自己變成眾矢之的。而「挾天子」,可以讓你始終是「正義之師」

廢除不了,天皇就是源氏和足利家合法權利來源


星耀历史


其实题主的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自古到今,掌握日本的实权人物从来就不是大名,如果一个大名能够决定天皇废立了。那么有个专有名词称呼他——“天下人”。

其次,天皇作为傀儡的时期,只是在幕府时期之前很久的“摄关体制”时期。外戚(藤原氏)把握朝政,天皇只是虚位。而到了平安时期,掌握国家实权的一般都是退位的天皇(一般称“上皇”或者“法皇”),天皇就已经不能算是傀儡了,最多只能算是备位元首。到了幕府时期,天皇的地位那就更称不上傀儡了,当傀儡起码要能占据大义名分,可是在那个时期,大义名分已经落在将军头上了。傀儡这个高待遇职业已经轮不到天皇来当了,不然也不会出现某天皇想退位,结果因为没钱办退位仪式,结果拖了好几年退不了位的情况了。如果一定要做类比的话,幕府时代的天皇地位,大概类似于我们封建朝代的孔府衍圣公(当然,比衍圣公地位还是重要一点,但是,没有本质区别)。而一个大名(大名本身就是幕府时期的产物)的最高理想就是掌握幕府实权成为天下人,如果自己根红苗正的话,废掉将军自己过把将军瘾。谁吃饱了没事干会去想当天皇啊。


秋意沉1


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根本上的原因是日本独特的皇国史观,或者说神国史观造成的。

日本的第一任天皇,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公元前700多年就即位了,从此天皇家血脉万世一系,基本上没有断过。而日本的历史观也是建筑在这种神话上的。在日本,天皇并不被认为是人,而是介于人神之间的所谓“现人神”,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现世中的顶点,地位几乎可以说不可撼动。而之后的幕府,南北朝,室町等时代,各个封建主大名虽然有实力废除天皇制度,但是也会顾及神道教在基层的贫苦民众中的影响,况且日本的政治制度更类似西欧的层层分封,而不是中国的中央集权,所以一旦被别人掌握了口实视为逆臣,很容易遭到包括自己部下在内的多个势力群起而攻之(也就是所谓的朝敌),这是得不偿失的。天皇虽然失去实权,但是崇高身份即便在文明开化的明治及以后时代也从没有动摇过,连美国人也害怕日本政局巨变而终止了废除天皇的计划,而只是逼迫裕仁发表《人间宣言》,从承认天皇是普通人开始潜移默化削弱对于皇室的信仰。


MrLonely59532949


很多中国人对日本天皇这个职务有误解,以为日本的天皇就相当于中国的皇帝。其实,日本的天皇并不同于中国的皇帝,倒是和欧洲的教皇差不多,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宗教领袖,就是神道教的领袖,因为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

在之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其实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到了幕府时期,实际上是通过幕府大将军这一政治结构完成了政教分离。从此以后,政权掌握在将军手里,而神权掌握在天皇手里,双方互不干涉。将军可以换人,但天皇不能换人。

所以幕府将军是不会去当天皇的,因为凡人是成不了神的。将军也不会去废除天皇,因为废除了也没有用,因为将军是当不了宗教领袖。而且一个没有实权的宗教领袖并没有什么屁用,留着也只是个门面。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第一,由于日本自然生活条件不好,地处火山多发地带。各阶层要团结一致谋生存,光要各阶层团结一致还不够,人们还需要一个精神支柱,这就是天皇,如果推翻了天皇,向心力怎么存在呢?

第二,日本天皇不像大陆的皇帝有无上的特权,在很长时间都是一个傀儡,一个没有实权的人对那掌握权利的幕府将军大名没什么吸引力的。

总之,大家需要天皇的存在,对掌握权利力的人来说,他仅仅是一个象征,自然没人推翻了。





郭来说历史


🇯🇵天皇讲究正统性,万世一系,这位置就天皇家族能当,不像咱们这自从刘邦当上皇帝意味着平民也是有机会坐上这位置的。幕府将军已经大权在握了,天皇身份根本无关紧要,反而他自己的身份地位也需要天皇赐予(表面形式),有点像榨取天皇剩余价值吧,反正你对我没威胁,你只是个象征性的王,我何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你?杀你有弊无利,那就留着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